一句話可扭轉劣勢,一句話也可以讓你陷入荊棘。資訊時代,任何公司的變化都會在網絡上得到迅速傳播和擴大,危機公關,現在就是這麼重要。我們數出了從2014年中到現在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網際網路公司曾經歷的10件影響較大的驚魂事件,從阿里、京東,到錘子、今日頭條,不分公司規模與發展階段,它們都曾被捲入不同的風波之中。
危機公關應該怎麼做?黑馬哥邀請黑馬公關也給創業公司們提了建議,不妨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Tip 1:快速反應,遏制不利流言的傳播。
Tip 2:承擔責任。對於任何用戶、競爭對手、第三方提出的問題,要勇於擔起責任。
Tip 3:誠懇溝通,擺正位置和立場。態度必須要端正、有誠意,而且,不管是誰提出的什麼問題,一定要從用戶和客戶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解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Tip 4:創始人要站出來。尤其是初創公司,創始人要勇敢擔責,主動溝通,釋放誠意。
Tip 5:抓住核心點、核心人物,只有處理好他們的問題,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現在就從以上幾點出發,來逐一解讀這10大危機公關事件,共同學習公關戰的打法。
危機公關場景一:被指產品或創意抄襲
1、見鬼了!與印度牙醫logo撞車的滴滴出行
事件回放:
9月9日,滴滴打車宣布更名為滴滴出行,並發布了新logo。但消息剛發出,即被人指出,其新logo與印度某牙醫機構的標識構圖極其相似,並且挑戰某「水果」的廣告用語也不規範。滴滴立即在微博上刪除了公告。
當天中午,滴滴出行在官微回應稱,創意撞車純屬意外,發布前兩天,滴滴創意人員才看到了印度類似作品——「見鬼了!」但滴滴仍然保留了這個最符合產品內涵的方案,並已在和對方溝通進行處理。
黑馬點評:
滴滴公關在一個小時內就碼出長微博做出解釋,值得誇獎,但是公告的用詞未免有些欲蓋彌彰。畢竟,公告中承認已經提前見過了印度設計師的作品,也有備選方案,但還是沒有提前和對方溝通。不過,我們也不好苛責,畢竟滴滴是冷靜坦承了,公關們,你們盡力了。
2、沒料到「少年不可欺」的優酷
事件回放:
2014年11月29日,一篇名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發布在微信公眾號NIKO EDWARDS上,這個由6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控訴優酷抄襲他們的創意和成果,用於優酷為陌陌製作的廣告牌《追氣球的熊孩子》。一天之內文章閱讀量超過10萬,引爆了整個社交網絡。
事發後,陌陌表示立即停止該視頻推廣。優酷則先是回應,該創意在國外早已有之,幾個小時後再次表示經多方聯繫NIKO均未回應。12月1日,優酷官方正式道歉,並表示撤下該視頻,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黑馬點評:
優酷一開始的拖延與推諉,確實不是明智之舉。無論「少年」們舉動是否合理合法,優酷要做的,是要將自己做了什麼闡述清楚。而且,姿態不夠誠懇,很容易給人留下「店大欺客」的感受,這也是一開始輿論全面倒向NIKO的原因。
該場景應對關鍵點支招:廣大用戶這時要的是誠意,不是欺騙。無論指控是否正確,請放證據,不要詭辯。
危機公關場景二:用戶利益受到損害
3、在矽谷闖了禍的伴米
事件回放:
9月1日,矽谷某著名華人論壇爆料稱,Facebook的一名華人員工通過境外旅遊服務平臺「伴米」提供的一項服務,帶旅行者來公司遊覽、吃飯,被發現後當場解僱。隨即,Facebook開始對員工進行調查,將被發現提供過伴米服務的員工解僱、停職。隨即,包括蘋果、Uber、Airbnb等矽谷企業紛紛開始了針對華人員工的調查。
事件曝出的次日,伴米創始人劉暢做出了回應,內容包括承認Facebook的做法是正確的,並承諾伴米會「盡我們一切所能幫他們解決工作問題」。但怎麼解決並沒有具體提出,還表示「大不了我們回國發展,回到那個Facebook暫時還去不了的地方」,「給小扎帶個話唄?」
該言論被轉發後,網上一片議論紛紛。第二天,伴米網官方平臺上發布公開信致歉。但就在這之後不久,劉暢在朋友圈裡發布一條信息表示「這幾天的UV、PV和註冊用戶都到歷史新高!」輿論再次爆發。9月8日,伴米官方微信再次發布《給伴米們的致歉信》,表示已經下架公司遊項目,對業務進行整改,對CEO的不當言論表示歉意,並對部分關注比較高的問題,例如伴米收費、遭到離職處分的矽谷公司員工數量、如何幫助他們等作出回復。
黑馬點評:
相對於劉暢之前的職業經歷而言,這次的應對實在令人大跌眼鏡。要公司官方為創始人言論救場,確實是公關的失誤。而最關鍵的還是,對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即遭受處分的用戶境況,直到最後才予以回應。當然,在短期內這個問題得不到答案,但是,作為公司,一定要表現出積極聯繫和補償用戶、共同面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