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意在鼓勵千萬讀書人考取科舉,平步青雲,而我們如今還能看到,一些貧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有著更堅韌的內心,因為生活的不易讓他更明白讀書對他的重要性,他們相信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十年寒窗,魚躍在今朝。
這樣的「寒門貴子」又往往需要面對一個問題:沒錢交學費怎麼辦?六年前,湖南男孩楊堋以674分考上了清華,他的家庭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了讓兒子的大學之路走得更順利,父親每天挑沙兩百擔,硬是給他攢夠了一切學雜費。
楊堋出生於湖南懷化的一個村莊裡,由於父母都沒什麼文化,只能給人幹些體力活來掙取家用,全年沒有休息的時刻,可是一家六口人還是過得很拮据。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還需要楊堋的母親照顧,而楊堋和妹妹需要讀書,不時要交一些學雜費,再加上楊堋的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經常需要看病和買藥,一家人的日子可以說過得緊巴巴的,稍微有個什麼大的變故這家人就很容易被擊垮。
然而即使如此,楊堋的父親還是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管自己過得多苦多累,家裡給孩子讀書的錢從來沒有停過。為了養活這個家,他白天在工場挑沙子,一個白天需要挑兩百擔,烈日當頭曬,肩膀上和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非常辛苦。
到了晚上,他還到船電廠當焊工,有時還要搬運六七根400斤的鋼柱,就這樣日夜不停息的「超負荷」工作,能為他帶來每月2000元收入。
楊堋對於父親的汗水帶來的讀書機會倍加珍惜,他也不是沒想過輟學打工來幫助父親,可是他清楚,只有好好讀書,未來才能真正幫父親擺脫如此辛勞的日子。楊堋從小就很懂事,自讀書起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上了高中之後,他更是抓緊了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
他早晨五點起床就往教室跑,晚上自習下課後也是他學到最後一刻,校工來關門他才依依不捨地收拾書包結束一天的學習,學校了解他的情況後,免除了他的學雜費,還給他申請到了每月450元助學金。
2014年,楊堋迎來了他「魚躍龍門」的時刻,他滿懷信心地走進高考考場,很平靜地走出來,逢人只是說「考得不錯」。出榜那天,楊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楊堋不負眾望,考到了674分的高分,最終被清華大學錄取。
這是村裡第一位考上清華的學生,村民們都高興極了,拿到通知書的那天,全村敲鑼打鼓,張燈結彩,想要為楊堋好好慶祝一番,可楊堋卻不似如釋重負的樣子,反而面露愁色。
在記者面前,楊堋失聲痛哭,除了高昂的大學學費,還有一件讓他久久不能放下的事情。原來,以前楊堋的父親在上夜班的時候,因為意外導致右手臂粉碎性骨折,在手臂中植入了鋼板,好幾年過去了,父親卻一直沒有錢去取出鋼板。
楊堋本來想著高中畢業了就出來賺錢,減輕家裡負擔,給父親取出鋼板。可如今,他得到了進入中國最高學府的資格,他很想賺錢,但又不想放棄這個學校和家人與他一起努力換來的果實。
看著手中遠道而來的紫色的錄取通知書,它對於楊堋來說的意義已經不只是一張紙片,而是一道命運的選擇題,自己靠著父親一擔擔的沙子供養至今,不正是為了好好讀書,改變他們家的命運的嗎?於是楊堋選擇奔赴自己嚮往的清華園,去圓父親和自己的夢,即使目前不能改變家庭的狀況,不過他相信,只要他努力把握機會,一定可以給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經過諮詢和與家人的商議,楊堋選擇了申請清華大學的定向招生計劃中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這樣一來學校既可以免除他的學費,他還能在就讀期間得到每月500元的補助,不過條件是畢業後他必須到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五年,雖然這個行業對身體可能會造成一些影響,不過楊堋很滿意這個選擇,這樣一來家裡的負擔就被減輕了許多。
來到夢寐以求的清華園,大城市的各種五花八門的事物讓楊堋看花了眼,出身於農村的他完全沒有見過,他一面感嘆,一面更是下定決心,要好好珍惜著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改變命運。能進入清華校園的學生都是各地的尖子,專業的學習強度和壓力都是楊堋未曾體驗過的,可是他堅持下來了,中學時代就保持著的良好的學習態度讓他扎紮實實地打好學習基礎,逐漸躋身專業前列。
在學習本專業的知識之外,清華還有各類專業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修。成為了專業的佼佼者後,楊堋沒有放過能多學點東西的機會,結合自己的興趣,最後他選擇了經管學院的工商管理學位作為選修,儘管兩個毫不相關的專業讓他經常腳不沾地地趕課程和項目,但楊堋身上那股農村孩子的韌勁讓他堅持下來了,甚至還在學習管理學學位的期間獲得了接近滿分的成績。
有人曾經問楊堋是否後悔過選擇了定向培養,那樣就意味著選擇少了,發展方向也被限制,可是楊堋卻笑著說:「只要足夠努力,仍然可以活得足夠精彩。」儘管繁忙的學業讓他不能好好逛一逛北京城,但他卻樂觀地說自己很滿足。上大學後,楊堋還找了兼職工作,實現了經濟獨立,沒再向家裡要一分錢。
本科畢業後,楊堋選擇繼續深造,進入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因為幫導師做項目有富餘的工資,楊堋已經能往家裡寄錢了,相信他父親已經能取下鋼板。而楊堋的專業能力和刻苦的態度也讓他在研究院大受導師讚賞,將來也必然是為國家核能建設事業添磚加瓦的人才。
我們的大多數人生活在物質富足的環境中,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本可以拼命吸收養分努力開花,可卻沉溺於溫暖的環境中,不肯用力紮根。
而像是楊堋這樣出身貧寒的孩子,反而因為家庭的貧困和父親的汗水完成了內心的覺醒,他們會更渴望成功,所以會更拼命汲取能改變命運的知識。這樣的孩子往往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形成對自我的鞭笞,這是環境優渥的被寵壞的孩子們所缺少的向上爬的野心和勇氣。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往期精彩推薦:
1米「小矮人」和1.7米女子一見鍾情,只領證不辦婚禮,後來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