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74分考進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

2020-09-11 衾竹說

前言

上個世紀,高考是中國青年學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由於社會資源有限,高考的名額只有部分優秀學生有機會獲得。因此,有理想有抱負的學生往往削尖了腦袋往大學裡擠。在那個時代,高考的競爭力比現在更強,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都不為過。只要誰家出了一個大學生,那家必定會成為十裡八鄉羨慕的對象,無論那位大學生將來的命運如何,是否能出人頭地,只要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到了光宗耀祖。

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人越來越重視對下一代全方位的教育。許多開明的家長漸漸意識到,高考並不是孩子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道路,也不是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唯一途徑。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考卷上的分數不能證明什麼,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考高分的學生。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將「條條大路通羅馬」掛在嘴邊,認為在這個遍地大學生的時代,學歷不是通向圓滿人生的唯一通行牌。

正文

2011年,一名有著15年從業經驗的老師,在網絡上發布的帖子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帖子的內容是「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帖子主要是探討了家庭教育對人思維方式和性格命運的影響,發人深思,引人唏噓。這一觀點在當時獲得了眾多網友的支持,直至今天仍被許多人奉為真理。一位教育學專家針對這個論點,做過一番調查和研究。他通過走訪貧困學子,關注其學習生活狀況,得出一個結論:家境貧寒的學生雖然大多努力上進,但是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太少,知識面也比較窄,即便能夠通過高考這一大關,或許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

針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不少人持反對意見,也引起許多人的不滿,不少人表示自己出身貧寒,但憑藉不懈的努力和艱苦的奮鬥,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資源。他們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社會有許多領域並不是憑人脈、眼界能站住腳的,主要還是依靠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強大實力。

拿一個以674分考上清華大學的男孩來說,他就是一個眾人口中的寒門學子。這個出生在湖南的貧困學生名叫,他的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讀書。談及家庭和父親,楊堋在採訪中忍不住痛哭,他表示自己從小就比別人努力,為了考上最好的大學,他從未有一天懈怠過,辛勞的父親和貧困的家庭是他努力拼搏的動力。楊堋對記者說,他從不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相比於辛勞的父母來說,這點課業負擔根本算不了什麼。最讓楊堋覺得煎熬的不是來自學業的壓力,而是自身已經成長為大小夥子,卻暫時無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愧疚和無奈。

楊堋的父親曾因車禍導致手臂粉碎性骨折,當時去醫院做了鋼板接合手術,出院後醫生囑託楊堋的父親,要儘快將手臂內的鋼板取出,否則患處到冬天會疼痛難忍,甚至有再次骨折的風險。然而僅僅是因為將鋼板取出需要花費5000塊錢,楊堋的父親一直咬牙堅持著,沒有遵醫囑將鋼板取出。即便楊堋考上了理想的學校,父親也捨不得花費三個月工資為自己的健康買單,就這樣硬生生地忍耐著,父親手臂上的鋼板讓身為兒子的楊堋心疼不已,他擔心自己離家後父親的手臂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治療。

為了贍養80多歲的父母和負擔兩個孩子的學費,父親拖著病痛的手臂堅持到沙廠做苦工。楊堋的父親每天要挑200擔沙子,每袋沙子約重120公斤,比一個成年男性的正常體重還要重的多。這個習慣了隱忍的中年男人,一擔一擔地挑起家庭的重壓,即便是兒子考上清華大學,他也只能暗自開心,等到晚上22點多下班後,才能回家慶祝。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繁重工作並沒有磨滅楊堋父親對生活的希望,談及優秀的孩子們,他感到十分欣慰和驕傲。楊堋他以674分考進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

楊堋的母親除了操持家務,照顧兩個孩子以外,還要到田間幹農活,父親要在外做工,家裡的農活全落在楊堋母親身上,她每日起早貪黑,十分辛苦。想到父母犧牲健康來供自己讀書,楊堋內心感到十分心酸,但為了不辜負父母的辛苦付出,楊堋只能化心酸為動力。在校學習的過程中,楊堋從未想過和其他學生一樣在操場上肆意玩耍,或在小賣部逗留,除了吃飯睡覺,他只能一遍一遍刷題、學習,並且在高考前自學了大學教材。楊堋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拿到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的家人感到十分欣慰,十裡八鄉的鄉親們紛紛前來祝賀,他們開心地表示「村裡幾十年才出一個大學生」。

考上清華大學之後,楊毅然報考了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當記者問到從事核工程相關工作是否是其心中理想時。楊堋表示:他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早日掙錢,減輕家庭負擔,回報父母,果斷報考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主要還是因為可以減免學費,並且每月補貼500元生活費。雖然畢業後必須到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五年,但能很大程度上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

從楊堋的故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寒門學子即便在成才後也難以放下家庭的羈絆,在人生大事的選擇上,影響他們決定的往往是經濟因素,從某些方面來說,寒門學子很難為自己的理想而活。不過寒門出身的楊堋即便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沒有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喜好,但他從未放棄過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大學期間,楊堋除了努力學習以外,還會通過兼職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讓人欣慰的是,他的思維並沒有被經濟條件束縛,作為工科生,當他認為自己有必要學習文科思維時,立即著手學習工商管理作為第二學位,成為清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

眾人以為楊堋會選擇投身社會,早日賺錢養家,誰知他做了一個對自身發展非常有利的決定,本科畢業的楊堋順利進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為一名核能工作者。曾經為家人健康而痛哭的高中生,已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了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當初為了減免學費而選擇的核工專業,也即將成為楊堋的終身事業。

結語

總而言之,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過於片面,家庭環境確實會對個人性格命運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無法斷言。可以肯定的是,家境絕不是一個人能否成才的評判標準,更不是有志青年成才道路上的阻礙。中國50%的家庭,雖然算不上貧寒,但遠遠沒有達到拋開努力談成就的高度。就目前中國社會對學歷的重視程度,和教育資源的公平性來說,高考仍然是普通人突破階層局限的一個重要途徑,甚至是唯一捷徑。願每一個身處貧寒家庭的莘莘學子,都能懷揣對未來的無限嚮往,努力走出經濟困境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

相關焦點

  • 他考674分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日挑200擔沙供他上學
    我國的教育現狀似乎一直備受關注,在我國人心中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乎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但如今社會的發展,使得「寒門再難出貴子」,即使家庭貧寒,家長也會砸鍋賣鐵的供孩子讀書,即使孩子並不優秀,但也可以讓他以後更好的闖蕩社會。
  • 他674分考上清華,面對採訪痛哭,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
    6年前,他高考674分上清華,面對採訪時痛哭,原因竟是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父愛如山談到他父親的時候,楊堋滿臉帶著歉意和心疼,即便是他考上了清華,父親也不在第一現場,而是要等到深夜11點忙完才能回家分享這份喜悅。
  • 考674分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他讀書
    ——《蓼莪》人從出生開始,就在接受父母恩惠,在懂事明理之後,在課本上學到的第一首便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的,但是古往今來總是對母親的愛更為被孩子們接受和歌頌,父親更像是一座大山,就在那裡為孩子為家庭扛起重擔,但是生活總是在細小的瑣碎中成長,也導致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忽略父親的愛,而父親的愛從來不會因為是否關注他而變多或變少
  • 他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採訪時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我念書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又或者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未來,而讀書則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對於寒門子弟來說,如果沒有把握住讀書這條路,將來的人生路就會走得很辛苦。 有一個叫做楊堋的學生,他當年以674分被清華錄取,面對採訪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我念書!
  • 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他家裡條件不好,他爸爸手臂受過傷還要辛苦地做活就是為了供養他家裡兩個孩子讀書,這個孩子也很爭氣」!但提到父親,楊堋的笑容褪去了。在別人都在分享兒子考上清華的喜悅時,楊堋的父親那天晚上深夜11點才回家,他在家附近的沙場做工,每天要挑10立方的沙子,一方20擔,每擔120斤左右,一天就是200擔,要不停地挑。
  • 高考674分考上清華,在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六年前,湖南男孩楊堋以674分考上了清華,他的家庭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了讓兒子的大學之路走得更順利,父親每天挑沙兩百擔,硬是給他攢夠了一切學雜費。然而即使如此,楊堋的父親還是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管自己過得多苦多累,家裡給孩子讀書的錢從來沒有停過。為了養活這個家,他白天在工場挑沙子,一個白天需要挑兩百擔,烈日當頭曬,肩膀上和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非常辛苦。
  • 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
    山區鄉村貧困學生「魚躍清華」2014年在湖南懷化市三中的高考錄取榜第一名的位置赫然印著楊堋--清華大學674分。18歲的楊堋,高興的帶著隨訪的記者回家,他的家在湖南懷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回到村子聽說他考取了清華大學,鄉親們都聚到他家來祝賀:「村裡幾十年才出一個大學生!」。
  • 674分考入清華,採訪中哽咽:「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我讀書」
    我國曾經有一位寒門學子,考上清華之後,在媒體採訪時,他曾一度哽咽。他是誰呢? 他的名字叫做楊鵬,他之所以會在採訪時痛哭流涕,是因為記者問到了他的心路歷程。他說到自己的父親為供自己讀書而每天挑200擔沙石之時,不由自主的落下了熱淚。
  • 以674分考入清華,爸爸每天挑200擔沙供他讀書的孩子,現狀怎樣了
    楊堋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他家裡一共有6口人,生活過得很拮据,一家人全部的收入來源仰仗於爸爸每天挑的200擔沙子。這200擔沙子,不僅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還要擔起供養楊堋和妹妹的讀書的費用。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也幫不上什麼大忙,只能夠幫幫忙做一些較輕的農活之類的。
  • 他是674分上清華的湖南狀元,父親為他每天挑200擔沙子,如今怎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當年以674分考上清華大學的湖南狀元,父親為她每天挑200袋沙子,如今怎麼樣了呢?,每一天他的父親要挑200擔沙子賺取家庭的收入,而這一份低微的收入是他和自己的妹妹讀書和生活的費用,他的母親還需要下田種地以及照顧自己身體不好的爺爺奶奶。
  • 湖南小夥674分考清華,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今如何
    父親愛子,早早醒悟楊堋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在湖南懷化13中的高考錄取成績位列第一,最後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當時18歲的他很高興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他的家庭條件非常不好,並且他父親曾經受過傷,現在手臂都不能夠很正常的使用,但是還是每天辛勤勞作為了養活孩子們讀書。
  • 以674分上清華,在採訪中痛哭,淚中是對父親的感恩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現在中國已經實現了9年義務教育,讀書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大家是否有想過學校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是讀書也會有其他各項開支,所以供養一個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楊父一個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楊鵬的父親沒有學歷,只能靠勞動力去換取學費,但是在貧困的地方勞動力也非常廉價,為了支付起孩子的學費,楊鵬的父親每天都去工廠挑沙子,而一天要挑200袋,不僅如此,他晚上還要去電廠裡當焊工,每天的生活安排得非常的緊湊,楊鵬父親如此努力,大家可能會覺得收入應該不會差,但是在當時就算楊父每天都拼盡全力的付出勞動力,一個月也只能夠有2000塊的收入。
  • 674分被清華錄取,採訪時哽咽:爸爸每天挑200擔沙讓他上學
    儘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高考仍然在社會階層的流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國家曾經有一個貧窮的學生。674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哽咽了一下。他叫楊鵬,之所以在採訪中哭泣是因為記者採訪了自己的學習經歷,當他說到父親每天要挑200擔沙供自己讀書時,他忍不住哭了。
  • 674分考清華,父親為籌學費每天挑200擔沙,如今他怎麼樣了?
    從古至今都不缺少寒門狀元的故事,在古代寒門和達官貴人分的更是清清楚楚,達官貴人家的後代要是想要謀得一官半職非常輕鬆,畢竟自己的父親就是在朝堂任職,但是寒門學子要想走上仕途,那就是難上加難了,但是還好古代就有了科舉考試,一般參加這個考試的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科舉考試中舉後他們就有機會進入朝堂,並且如果有能力才會發展起來,所以朝堂上機會分為寒門派和富貴派。
  • 6年前他考上清華,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他讀書,如今他怎樣了
    今年高考已結束,想必今年清華北大這類高等學府又引進了不少的人才,這樣的世界級名校是所有考生的夢想,能夠進入清華北大對家境好且成績好的孩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容易。
  • 高考674分的他,收到清華通知書時流淚,感恩父親擔沙供自己讀書
    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教育楊堋家中有6口人,爺爺奶奶已經80多歲了,楊堋還有一個年幼的妹妹,楊爸爸楊媽媽要養活一家人,還要供孩子讀書楊爸爸不懂什麼賺錢的門道,老實巴交的他只能幹苦力活換取微薄的收入。炎炎烈日下,楊爸爸在沙廠辛勤勞作,一天挑沙十來方,一方要挑三十挑。
  • 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 6年前,貧家學子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後痛哭,如今怎樣了
    自己和妹妹還在讀書,因此養家餬口的重擔,就壓在了楊堋父親一個人的身上。楊堋曾經提出,自己要幫助爸爸分擔養家的重任,可是父親告訴楊堋好好讀書才有出息,一定要專心讀書錢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楊堋的父親認為,自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雖然條件不好,但是在學習上千萬不能虧欠孩子,一定要讓他們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楊堋也非常爭氣,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並且十分刻苦努力。
  • 寒門貴子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在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至少五年
    2014年,他的高考成績是674分,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錄取。收到清華通知書時,他與父親雙雙淚流滿面,他感恩父親擔沙供自己讀書,他最大的心願是等自己賺錢了,幫父親取出其右臂上的鋼板。楊堋家六口人,爺爺奶奶,父母,他和妹妹。一家人的生計全落在了他的爸爸身上。楊堋爸爸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他一天要打兩份工,白天就在沙場挑沙子。一天下來,楊堋爸爸的工作量是挑十來方沙,一方要挑三十挑,而一挑是一百斤左右。
  • 675分考上清華「環化材」專業,看到他的書桌後,網友都心疼了
    675分考上清華「環化材」專業,看到他的書桌後,網友都眼含熱淚!在2020屆的新生中,有一位考生收到了全網的關注。他就是來自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第一高中的楊曉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5分的成績。但是他在清華大學自強計劃選拔中獲得了30分的認定,所以憑藉低分考入了清華大學的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楊曉慶之所以能受到廣泛的關注,則是因為他是一個典型「寒門出貴子」的事。楊曉慶的出生地是河南省的深度貧困縣,全村只有10個高三學生考上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