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2020-08-13 桃染墨痕

每個人站的高度,原本都是平等的,你若一直站在低處乘涼不肯往上爬,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爬得大汗淋漓,待別人爬上去再怨這個世界不公平,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現在這個社會,隨著貧困地區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水平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人人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然而即使上爬的過程再艱難,總會有孩子拼了命地向上爬,最終還是可以將公平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像2014年考取清華的湖南貧困學生楊堋,對於他來說家境從來不是他懈怠的藉口,相反是他十倍努力的動力,考入了清華。

小山村的窮學生,「魚躍清華」

2014年在湖南懷化市三中的高考錄取榜第一名的位置赫然印著楊堋--清華大學674分。18歲的楊堋,高興的帶著隨訪的記者回家,他的家在湖南懷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回到村子聽說他考取了清華大學,鄉親們都聚到他家來祝賀:「村裡幾十年才出一個大學生!」。

鄉親們都為他感到高興,一個中年男人撫著他的肩說:「他家裡條件不好,他爸爸手臂受過傷還要辛苦地做活就是為了供養他家裡兩個孩子讀書,這個孩子也很爭氣」!但提到父親,楊堋的笑容褪去了。

在別人都在分享兒子考上清華的喜悅時,楊堋的父親那天晚上深夜11點才回家,他在家附近的沙場做工,每天要挑10立方的沙子,一方20擔,每擔120斤左右,一天就是200擔,要不停地挑。

烈日炎炎下,這個被累彎了腰的中年男人不停地忙活,一天辛苦勞作只能掙六七十塊錢,說不累那是假的,在場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擔不起來。

但對於楊堋的父親不一樣,家裡6口人的生活全得靠他頂著,下午六點下班後,工作了十一個小時的他又來到一家船廠抬兩百多斤的配件,為了掙這20塊錢夜裡11點回家是常事。

艱難的生活推著這個中年男人用盡所有力氣不停歇地向前,為的是贍養一雙80多歲老人,供楊堋和妹妹上學。

通知書後的落淚

楊堋清楚地知道為了自己能讀書,整個家庭做出了多大的努力,父親一天十幾個小時的賣力勞動,母親不僅要承擔家裡所有田地還要洗衣做飯照顧整個家裡。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他從小就比別人更努力地學習,初中畢業時考到了全市最好的高中,雖然家裡不能完全負擔他的學費,但好在學校每個月會給他發放450元作為生活補貼和他成績優異的獎勵,這才讓他有錢勉強讀完了高中。

對於楊來說,最難過的不是學習的壓力,別人可能會把一個數學公式推導二級結論,而他會自學大學教材把公式推導3級4級5級甚至6級;別人會把同一道題做兩遍三遍,而他就把所有的題做4遍,還不時地複習錯題。讓他最難過的,是不忍為了供自己讀書而犧牲掉親人的健康。

楊堋的父親曾經因為車禍導致右手臂粉碎性骨折而做了鋼板接合手術,醫生告訴他要及時回去取出來,這個鋼板留在身體裡不僅冬天會十分疼痛,還有繼發性骨折的風險,但他五年了都沒有去——做一個這樣的手術要5000塊錢。

楊堋哭著說:「我爸,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晚上十一點才回來,每天只有六七十塊的工資,這5千塊錢他要一直幹一直幹,我們全家人不吃不喝乾三個月才能有這個錢去手術,」「我知道你這麼辛苦都是為了我,為了我讀書,我也很努力考到清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但是我去北京讀書,你的鋼板怎麼辦?」父子倆都已泣不成聲。

楊堋甚至還有出去掙錢的想法,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他最不願看到的,他真怕哪一天從北京讀書回來而家裡卻是空蕩蕩的。

天無絕人之路,經過多方打聽楊堋決定報考清華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可以減免學費,每個月還補貼500元生活費,前提是畢業後必須到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五年。而今六年過去了,楊堋的近況如何呢?

考上清華六年之後

努力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拼命向上爬,即使很多人看不上核能專業,楊堋卻從不懈怠自己的學習。小地方來的他有很多地方起點低,他就更加注重對自己各種素質的培養。

帶領隊伍前往雲南考察,成為紅十字支教隊副部長,暑期到香港參加培訓,無論是各種活動還是職務都是他提升自己的機會。大二的一個講座上,教授談及工科的學生更容易忽略自己文科的思維而固步自封,為自己的發展套上枷鎖,於是他當即決定要學習工商管理作為第二學位。

這意味著他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不僅要兼顧本專業繁重的課業還要在兩年的時間裡修完工商管理學三年的課程。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年從來不會懼怕困難,他本來就來自一無所有,拼盡全力才是他的一貫作風。

他常常學習到凌晨五點才從清華的圖書館出來,在昏黃的路燈下撞進微涼的清風。即使有人說他傻:經管的課程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精力去學習呢?他也只笑笑不語,學習時間他從來都是本專業和經管對半分,重視所學的每一門課程。

清華4年的充實學習後,楊堋作為一名優秀畢業生在2018年進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正式成為一名核能工作者。

如今的他已經有能力去守護他的家庭,也有能力去更好的服務這個幫助過他的社會,那個曾經交不起學費、為父親的病無奈地痛哭的男孩也已經通過自己的堅韌與努力成長為一個胸襟寬廣、大有作為的時代青年!

時間永遠是公平的,它見證了楊堋的痛苦涅槃與成長,它告訴我們汗水和榮耀永遠成正比。不要再把失敗心安理得地甩鍋給貧窮和出身,每個心懷抱負的人都應該為擺脫自己的深淵拼盡全力向上爬!

相關焦點

  • 他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採訪時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我念書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又或者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未來,而讀書則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對於寒門子弟來說,如果沒有把握住讀書這條路,將來的人生路就會走得很辛苦。 有一個叫做楊堋的學生,他當年以674分被清華錄取,面對採訪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我念書!
  • 高考674分考上清華,在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六年前,湖南男孩楊堋以674分考上了清華,他的家庭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了讓兒子的大學之路走得更順利,父親每天挑沙兩百擔,硬是給他攢夠了一切學雜費。然而即使如此,楊堋的父親還是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管自己過得多苦多累,家裡給孩子讀書的錢從來沒有停過。為了養活這個家,他白天在工場挑沙子,一個白天需要挑兩百擔,烈日當頭曬,肩膀上和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非常辛苦。
  • 他674分考進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
    拿一個以674分考上清華大學的男孩來說,他就是一個眾人口中的寒門學子。這個出生在湖南的貧困學生名叫楊堋,他的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讀書。談及家庭和父親,楊堋在採訪中忍不住痛哭,他表示自己從小就比別人努力,為了考上最好的大學,他從未有一天懈怠過,辛勞的父親和貧困的家庭是他努力拼搏的動力。
  • 他674分考上清華,面對採訪痛哭,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
    6年前,他高考674分上清華,面對採訪時痛哭,原因竟是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讀書!父愛如山談到他父親的時候,楊堋滿臉帶著歉意和心疼,即便是他考上了清華,父親也不在第一現場,而是要等到深夜11點忙完才能回家分享這份喜悅。
  • 他考674分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日挑200擔沙供他上學
    但如今社會的發展,使得「寒門再難出貴子」,即使家庭貧寒,家長也會砸鍋賣鐵的供孩子讀書,即使孩子並不優秀,但也可以讓他以後更好的闖蕩社會。如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完全實現,生活在溫飽線上的人們或許難以想像,還有一群人在與貧困作鬥爭,在生存都顯得尤為艱難的情況下,讀書似乎也並不是那麼重要和必須的事情。
  • 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
    山區鄉村貧困學生「魚躍清華」2014年在湖南懷化市三中的高考錄取榜第一名的位置赫然印著楊堋--清華大學674分。18歲的楊堋,高興的帶著隨訪的記者回家,他的家在湖南懷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回到村子聽說他考取了清華大學,鄉親們都聚到他家來祝賀:「村裡幾十年才出一個大學生!」。
  • 考674分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他讀書
    ,如今就有這樣一位父親為了孩子讀書每天挑200擔沙子,而這個孩子最終以674分上清華,用成績回報了父親,在高考之後媒體採訪中痛哭,在生活的重擔之下,究竟包含了多少父親的愛?不管世界怎樣變遷,在中國,讀書似乎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讀書也是人們心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也因為社會的發展,似乎「寒門也再難出貴子」,但是不管多麼難,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送孩子上學,即便是不能出人頭地,也還能比自己更能幹,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上打拼,而這位以674分考上清華來自湖南懷化的楊堋,他就出生在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或許對已經實現9年義務教育,高考也十分普及的現代
  • 674分考入清華,採訪中哽咽:「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我讀書」
    我國曾經有一位寒門學子,考上清華之後,在媒體採訪時,他曾一度哽咽。他是誰呢? 他的名字叫做楊鵬,他之所以會在採訪時痛哭流涕,是因為記者問到了他的心路歷程。他說到自己的父親為供自己讀書而每天挑200擔沙石之時,不由自主的落下了熱淚。
  • 他是674分上清華的湖南狀元,父親為他每天挑200擔沙子,如今怎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當年以674分考上清華大學的湖南狀元,父親為她每天挑200袋沙子,如今怎麼樣了呢?,每一天他的父親要挑200擔沙子賺取家庭的收入,而這一份低微的收入是他和自己的妹妹讀書和生活的費用,他的母親還需要下田種地以及照顧自己身體不好的爺爺奶奶。
  • 以674分考入清華,爸爸每天挑200擔沙供他讀書的孩子,現狀怎樣了
    他是村裡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孩子楊堋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他家裡一共有6口人,生活過得很拮据,一家人全部的收入來源仰仗於爸爸每天挑的200擔沙子。這200擔沙子,不僅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還要擔起供養楊堋和妹妹的讀書的費用。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也幫不上什麼大忙,只能夠幫幫忙做一些較輕的農活之類的。
  • 湖南小夥674分考清華,父親每天挑200擔沙供他念書,今如何
    父親愛子,早早醒悟楊堋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在湖南懷化13中的高考錄取成績位列第一,最後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當時18歲的他很高興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能考上清華大學,對整個家裡整個村裡來說都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 以674分上清華,在採訪中痛哭,淚中是對父親的感恩
    ,楊父一個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楊鵬的父親沒有學歷,只能靠勞動力去換取學費,但是在貧困的地方勞動力也非常廉價,為了支付起孩子的學費,楊鵬的父親每天都去工廠挑沙子,而一天要挑200袋,不僅如此,他晚上還要去電廠裡當焊工,每天的生活安排得非常的緊湊,楊鵬父親如此努力,大家可能會覺得收入應該不會差,但是在當時就算楊父每天都拼盡全力的付出勞動力,一個月也只能夠有2000塊的收入。
  • 674分被清華錄取,採訪時哽咽:爸爸每天挑200擔沙讓他上學
    儘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高考仍然在社會階層的流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國家曾經有一個貧窮的學生。674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哽咽了一下。他叫楊鵬,之所以在採訪中哭泣是因為記者採訪了自己的學習經歷,當他說到父親每天要挑200擔沙供自己讀書時,他忍不住哭了。
  • 674分考清華,父親為籌學費每天挑200擔沙,如今他怎麼樣了?
    從古至今都不缺少寒門狀元的故事,在古代寒門和達官貴人分的更是清清楚楚,達官貴人家的後代要是想要謀得一官半職非常輕鬆,畢竟自己的父親就是在朝堂任職,但是寒門學子要想走上仕途,那就是難上加難了,但是還好古代就有了科舉考試,一般參加這個考試的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科舉考試中舉後他們就有機會進入朝堂,並且如果有能力才會發展起來,所以朝堂上機會分為寒門派和富貴派。
  • 男孩674分考上清華,採訪中痛哭,父親日挑200擔沙供他念書
  • 6年前他考上清華,父親每天挑200擔沙子供他讀書,如今他怎樣了
    今年高考已結束,想必今年清華北大這類高等學府又引進了不少的人才,這樣的世界級名校是所有考生的夢想,能夠進入清華北大對家境好且成績好的孩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容易。
  • 高考674分的他,收到清華通知書時流淚,感恩父親擔沙供自己讀書
    可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奮發圖強、努力拼搏,在2014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4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錄取。楊爸爸不懂什麼賺錢的門道,老實巴交的他只能幹苦力活換取微薄的收入。炎炎烈日下,楊爸爸在沙廠辛勤勞作,一天挑沙十來方,一方要挑三十挑。
  • 6年前,貧家學子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後痛哭,如今怎樣了
    就這樣在大家的幫助下,楊堋完成了高中學業,並且在高考中以674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堋的老師和家人都替他高興。二、接到通知,訴說心中秘密楊堋是村裡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很多親戚都趕來為他道賀,電視臺也聞訊趕來。楊堋在鏡頭前高興地舉起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是幾秒後卻痛哭起來。面對鏡頭他道出了心中塵封已久的秘密。
  • 寒門貴子高考674分,被清華錄取,在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至少五年
    2014年,他的高考成績是674分,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錄取。收到清華通知書時,他與父親雙雙淚流滿面,他感恩父親擔沙供自己讀書,他最大的心願是等自己賺錢了,幫父親取出其右臂上的鋼板。楊堋家六口人,爺爺奶奶,父母,他和妹妹。一家人的生計全落在了他的爸爸身上。楊堋爸爸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他一天要打兩份工,白天就在沙場挑沙子。一天下來,楊堋爸爸的工作量是挑十來方沙,一方要挑三十挑,而一挑是一百斤左右。
  • 考生200多分聲稱考上清華,漏洞百出的騙局,他為什麼這麼做?
    據了解該考生是一名復讀生,在得知自己今年的高考分數僅僅200多分後,他也許是為了虛榮,也許是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毅然決然的決定自己偽造一份大學錄取書,而且這個大學他還不挑一般的,直接選了個清華。得知自己兒子考上清華之後,考生父親也是拉起橫幅殺豬宰羊準備大擺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