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總結的10句經典俗語,參透人生百味

2020-09-07 奇正國學

1、打蛇不死,後患無窮。

對於邪惡的東西就是要斬草要除根,絕不能留下後患!

2、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應當拿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拿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

3、葉自根生,相自心生。

植物的葉子由根發出,然而人的相貌氣質風度卻與人的個人修養和生活習慣有關。提示我們:看人、看問題必須看他們的本質。

4、本小利微,本大利寬

做生意本錢小贏利就少,本錢大贏利就多。指資金是經商獲利的前提和基礎。

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決不苟且偷生。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

6、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指慎言可以免禍。

7、壁間猶有耳,窗外豈無人

牆壁裡談話,牆壁外會有人聽;窗裡面說話,窗外會有人聽。指私下密談的話語也有可能洩露。

8、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詩要與懂得它的人一起吟。

9、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認識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並達到知心的卻沒有幾個。

10、勿因群疑而阻獨見,勿任己意而廢人言。勿私小惠而傷大體,勿借公論以快私情。

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疑惑,就放棄個人的獨特見解;也不要因個人好惡,固執已見,忽視別人的忠實良言。不可因個人私利搞小恩小惠,而傷害整體利益;更不可以藉助社會大眾的輿論,來滿足自己的私人願望,發洩個人不滿。

相關焦點

  • 魯迅10句經典名言,直擊心底,參透人生百味!
    魯迅10句經典名言,直擊心底,參透人生百味。1.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道理都是經過人們走出來的,要有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敢為天下先。2.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1.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家裡貧窮,就想要有一位賢良的妻子。國家動亂,就想有一個能幹的宰相。2.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紅樓夢》中的10句經典俗語,參透人生百味!
    據粗略統計,在庚辰本前八十回三百零七條俗語中,能在《紅樓夢》以前的著作中找到的,就有一百二十條,約佔三分之一強,當然,如果再深入查找的話,還會找到更多。1、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10、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解說】即便生得一副好模樣,但肚子裡全是些野草。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柳宗元10句經典語錄,精闢深刻,幫你參透人生!
    柳宗元10句經典語錄,精闢深刻,幫你參透人生。   1.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出自《柳宗元集·羆說》。如今那些沒有真正本領的人,卻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沒有不成為羆食物的。諷刺某些既無膽量又無本事,靠裝腔作勢而遭悲慘下場的人。   2.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話有道理嗎?俗語:「烈女怕纏郎」這句話有道理嗎?
  • 俗語說:「笑貧不笑娼」,其實後一句同樣經典!古人的話值得推敲
    古往今來,關於貧窮的結論也有很多,古代明朝《初刻拍案驚奇》中的那句「人窮志短」,當今社會廣為認可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都寫出了人處窮困時的囧境。但是,很少有人生來富貴,就像那句話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人生低谷期該如何行事?古人總結了一句俗語,看完讓人醍醐灌頂
    人生低谷期該如何行事?古人總結了一句俗語,看完讓人醍醐灌頂每個人都會有人生的低谷期,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步入人生低谷期後,每個人都會竭盡腦汁的想辦法脫離困境。古人對人生的低谷期該如何行事,總結了一句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古人想用這句話表達什麼意思呢?人窮不思三人說的是哪三人呢?這三種人說的是貴人、情人、復人。窮不思貴人。
  • 俗語:「命裡有時終須有」,佩服古人強大的思維
    俗語:「命裡有時終須有」,佩服古人強大的思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很多的俗語流傳了下來,在今天的這個社會看起來似乎古代的文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比如今天為了給大家分享了這一句俗語,它就非常的有現實意義,這句俗語就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他們將生活百態、親身經歷,都融匯在了一句句俗語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身後,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至於吃虧上當。 民間有一句俗語:「人貪四樣,一生白忙」,這四樣就是酒色財氣,時人曰: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氣不護命」。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在我的眼中,最具智慧之人不是學者和教授,而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勞動人民。他們雖然沒有什麼著作和論文發表,但是他們可以在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從這個角度來講,俗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文化知識。
  •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後半句更經典,古人房屋選址有道理嗎?
    有一句很經典的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那就是:房子的前面有一座墳,房屋的後面有河流或者水塘。那麼,在古人看來,這樣的房子,風水究竟是怎樣的?是否又有道理呢?下半句俗語:「家敗人散子不歸」綜上所述,房屋門前有墳,屋後有水,這樣的房子是不能住人的。所以,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總結出了下半句俗語,「家敗人散子不歸」!
  • 《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看透人性現實
    「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很多經典語句都在告訴世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情薄如紙,人心很如狼!社會從來都是殘酷的,今日的好朋友、好兄弟很可能就因為利益和你翻臉、反目。有時候,人生在世,除了親人很少有完全值得信任的人。
  • 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
    作者:微微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在中國的發展中,俗語對歷史進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是古代人們生活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不管這些俗語是否能夠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裡,也不管這些俗語有沒有什麼智慧大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總結的一些東西,就像我們的古代先人根據當時時代對女子的約束,從而衍生出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萬惡淫為首」。大家都知道,男女大防一直是古代人重視的問題,女子和男子之間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對待魚子來說,這種約束和限制更加嚴格。
  •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上歷史進程中,炎黃子孫通過智慧和生活,總結出了很多生存經驗,這些經驗隨著不斷傳承,已經成了我國寶貴的文化財產,像我們平時閱讀的唐詩宋詞,農村人民口口相傳的俗語等等。除此之外,古人的思想也是一種文化。有些人受儒家學派的影響,信奉儒家思想,有的人受道家學派的影響,信奉道家思想。不管什麼思想,都是不可替代的,給後世的影響都頗為深遠。
  •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背後含義盡顯古人的智慧
    古時候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一些話語,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 多了解一點兒俗語,對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幫助的。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俗語「豬變窮,狗變富」,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告誡不得不佩服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和瑰寶,俗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自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經驗總結,因此俗語也是我們在生活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俗語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簡單,而且蘊含著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說話糙理不糙,俗語就是用淳樸的語言來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頗具趣味性,俗語包括的內容也很多,大多都是和老百姓周圍發生的事情有關,其中有關家畜的俗語也不少。
  • 「百天水生魚,千年草生芽」,這句俗語究竟有何含義?
    「百天水生魚,千年草生芽」,這句俗語究竟有何含義?數千年來,魚在我國文化進程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除了它的食用價值以外,還有它獨具美好的文化寓意。尤其在民間祭祀風俗習慣上,更是將魚作為一種文化圖騰崇拜,可見古人對魚的認知,早已超脫了動物這一概念。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百天水生魚,千年草生芽」同樣與魚密切相關,雖然看似難以置信,但實際上頗具智慧,並且饒有趣味之餘,還能讓我們收穫良多。
  • 民間俗語:「飽暖思淫慾」,後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說破現實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俗語更是深入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面。但是呢,我們很多人對於這些廣為人知的俗語,卻經常會發生前半句滾瓜爛熟於心,但是後半句就忘了。大多數的時候,整句的精髓,卻往往都在後半句,同時,經典更是後半句。比如:我們都知道「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但是,你能說出來它的下一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