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幾年後,同學聚會發現好多人都已經拋棄了四年所學。機械專業的去做了足球編輯,學歷史的做了銷售,至於生物專業更是幹什麼的都有。至於換行的原因,要麼是錢太少,要麼是不喜歡。
從我們上學開始一直到高考結束,人生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高考分數而奮鬥,但經過了12年的寒窗苦讀之後,懸梁刺股的我們卻迎來了新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更搞不清未來自己適合哪個行業。於是,我們要麼聽從長輩的經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麼追隨媒體的呼聲,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要麼是以數據為準,哪個專業人才稀缺選哪個,哪個熱門選哪個。高考生們集合了各方的意見,權衡了所有利弊,但唯獨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合適。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今天大多數人都要參與勞動,所以不管男女入錯行都是很多人需要面對的風險。根據2016年的數據,理科畢業生只有三成從事了與本專業完全對口的工作,文科生就只有五分之一,還有將近三成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本專業毫無關係。
上了四年的大學,畢業之後發現原來穩定的工作,畢業之後已經不再穩定了。原來的熱門專業,因為報考人數過多,導致人滿為患競爭激烈,畢業之後就變成了就業老大難專業。家長二三十年前的人生經驗,未必適用於當下的社會環境,媒體給出的數據也不能預判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未來的發展走向,所以選行業這個還是得看自己。目前的教育制度,上大學選錯專業的事依舊會是大多數人的命運。
真的選錯了怎麼辦?中國行業千千萬不行咱就換,換行可以讓適合的人去適合的領域。當然,很多人還是會在換行的選擇前踟躕不前。主要是因為三個因素,怕浪費了學了四年的本專業,不敢去和心儀專業的科班學生一起競爭,自己喜歡的領域在父母家人眼中屬於不務正業。這些顧慮就是捆綁了你的鎖鏈,砸碎它們才能得到全世界。只要不犯法就沒有所謂的不務正業,電子遊戲過去被稱作電子海洛因,現在遊戲行業早就是社會公認的正當職業,還能為國爭光。
那麼怎麼去做呢?如果你是在校的學生,那麼恭喜你你有大把機會進行試錯。大學是學校生活與社會的過渡橋梁,大學生一般都沒有生存壓力,又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所以,在大學期間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麼千萬別沉迷在遊戲和買買買當中,要好好研究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找到理想的目標後,多學習該領域的知識,多參加該領域的活動。經過幾年的積累,到了畢業時你可以無縫對接輕鬆換行。
我國著名的理論力學之父錢偉長高考時物理只考了五分,到了學校之後,立志學習物理專業,4年之後就從一個小白變成了專業第一,實現了文科生的逆襲。如果你已經工作你也可以換行,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你最後的高度,只要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充實提高自己,你依舊可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從而前往自己喜歡的領域。我國前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年輕時只是電錶廠的一名工人,正因為他在業餘的時間不顧工友的嘲笑,堅持學習外語,還抓住了外交部的機會走上了人生巔峰。所以與其怨天怨地不如放手一搏。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