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本在某些術語和專業知識的閱讀理解上會有些障礙,但考編對論述類文章閱讀考查側重於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讓考生藉助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捕捉語言信息,主動獲取知識,考查的是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會從專業知識理解的角度來設置難點。
那麼今天,小編就幫大家梳理論述類閱讀最常見的十種設錯方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論述類閱讀啦!~
設錯方式一:
範圍不清。主要指空間錯位,即以部分代替整體,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個別,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真題]原文:
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動,其實質就是要求廣大受教育者以倫理道德理念去自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不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選項:生態道德教育是用人類特有的道德自覺精神,教育人們認識和領悟人類道德倫理觀念的天然合理性,從而成為具有更高人類品性的新人。
解析:選項將「生態道德」範疇擴大為「道德」。
解題技巧提示:閱讀文章時,要特別注意關鍵名詞、動詞前邊的修飾限制詞,例如「一些」「幾乎」「除……之外」「到……為止」「絕大多數」「全都」等,見到這些詞,就用橫線畫出來或者做特殊標誌。
設錯方式二:
混淆時間。就是指命題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
[真題]原文: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
選項:與其他領域學者的研究不同,現在生物學家們另闢途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從而解決了情緒異常的防治問題。
解析:「了」字未然當已然理解。
解題技巧提示:在閱讀原文時,考生應把「可能」「大概」「也許」「將來」「一定會」等這些修飾限制詞語作為關注點,否則就會造成時間上的混淆。
設錯方式三:
張冠李戴。主要指命題人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誤導考生。
[真題]原文:
真書寫得縈連便是行書,再寫得快一點就是草書。草書另一個來源是從漢朝的章草,就是用真書的筆法寫草書,與用漢隸的筆法寫章草不同,到東晉以後與真書變來的草書合流。
選項:真書寫得縈連便是行書,行書再快一點就是草書,這是草書的一個來源。草書的另一個來源是章草,是用漢隸筆法寫章草而形成的。
解析:提取原文主幹,可以發現「再快一點就是草書」的是「真書」而不是「行書」;草書的來源是章草,是「用真書的筆法寫草書」,而不是「用漢隸筆法寫章草而形成的」。
解題技巧提示:閱讀原文時,要關注事物的對象,並用圈、點、畫、批的方法標出。做題時,應注意看選項中是否存在信息錯誤對接的現象,尤其看選項的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
設錯方式四:
條件錯誤。設題方式有兩種,或是條件不充分,或是將必要條件當成充分條件。
[真題]原文:
生物多樣性與其物理環境相結合而共同構成的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美化和穩定生活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選項:只有利用生物遺傳變異特點,改造生物基因,才能為人類創造出適宜的生存環境
解析:選項錯誤地把「利用生物遺傳變異特點,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為人類創造出適宜生存環境」的必要前提條件。
解題技巧提示:在選項中見到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條件性關聯詞語的時候,要仔細辨析。
設錯方式五:
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就是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的關係;二是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係的說成是因果。
[真題] 原文:
在現代化進程加速的時候,社會運行節奏加快,社會競爭狀態加劇,社會流動範圍擴大,個體價值取向增強等,使得社會成員對於高情感的嚮往和對於集體生活的需求表現得日益突出。
選項:社會成員在當前特定社會背景下對強競爭和高情感將更為嚮往。
解析:原文中「強競爭」是原因,「對高情感的嚮往」是結果,但是在選項中,「強競爭」和「對高情感的嚮往」都成了結果。
解題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關係的選項時,要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仔細分析有無因果關係,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設錯方式六:
遺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內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經意地漏掉原文中的
某個詞語,實際上是「暗藏殺機」。
[真題]原文:
藝術活動,不管是創造也好,欣賞也好,總離不開一個「我」……當然,離不開「我」,並不是只有「我」。
選項:藝術活動中決不可無「我」,所以藝術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
解析:「藝術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錯,遺漏了原文中「並不是只有『我』」這一信息。
解題技巧提示:遺漏信息是最常見的錯項設計方式,認真閱讀,把握準確信息是解題的關鍵所在。
設錯方式七:
無中生有。在拼湊原文某些詞語時,命題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貨」,從而造成幹擾。
[真題]原文:
生態倫理思想要求「協調人與自然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促進人、社會、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選項: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時,回歸自然,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
解析:「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屬於無中生有。
解題技巧提示:所給選項中所說的內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從原文中推斷出來,則是憑空臆造的,屬於無中生有。
設錯方式八:
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詞的指代內容模糊、不明確,甚至是指代錯誤。
[真題]原文:
這樣不僅能夠隨時了解戰略的實際進程,也能夠不斷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偏差。
選項:研究居民健康狀況,能夠隨時了解「健康國家」發展戰略的實際進程,不斷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解析:「這樣」指代的是「它不僅建立了具體而明確的指標體系,而且具有比較準確可信的實證數據支持,並有與之配套的完整的評價與監督指標體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狀況」解釋「這樣」不合文意。
解題指導:解答此類試題,要留心文中的「這些」「那些」「這個」「那個」「其」等詞語,必須聯繫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再進行判斷。
設錯方式九:
邏輯錯誤。指命題者在設置根據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像題的選項時,從邏輯推理角度設置陷阱。
[真題]原文:
上至皇帝、元老院議員,下至身無分文的城市貧民,都熱衷於觀看人獸搏鬥、集體處決和角鬥士對決等節目。
選項:競技慶典由人獸搏鬥、集體處決和角鬥士對決三項血腥表演構成。
解析:推斷不合邏輯。
解題技巧提示:進行推斷應該根據原文而又不拘限於原文,應以原文提供的信息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斷,根據各選項所涉及的內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然後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選項中的某個結論。
設錯方式十:
曲解原意。指對詞句的理解與原文意思發生了偏離,曲解了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或所要表達的意思。
[真題]原文:
一個人若是缺少文化修養,言辭拙樸,不講禮儀,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過分地文飾言辭,講究繁文縟禮,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辭禮儀的史官了。這裡不存在本末內外的關係。
選項:「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這裡「文」和「質」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沒有本末內外的關係。
解析:從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養,而「質」是人內在的道德品質,所以選項說「這裡『文』和『質』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等而言的」,明顯曲解了原意。
解題技巧提示:閱讀中我們要從整體上感知,準確尋找出原文中與選項對應的語句,找出語句含有的意義,提取與答案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