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天,5個多月,將近一年的一半,對很多人來講,這個時間不短。但對於剛剛建立起依戀關係的媽媽和嬰兒來講,太少了!而產假的結束,總是有一點「殘忍」。
一想到回歸職場後,孩子就喝不上「新鮮出爐」的母乳,而且要被迫和孩子分離,很多媽媽就會焦慮,我也是這樣。
怎麼解決上班以後孩子的吃奶問題,是讓孩子轉奶粉,還是背奶呢?還有沒有其它更好的解決辦法?對於那時即將回歸工作的我來講,這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轉奶粉首先被排除
因為自己是堅定的母乳餵養支持者,所以轉奶粉這個方案直接被我排除了。畢竟再好的奶粉也比不過母乳的營養啊!
那就選擇背奶?很多職場媽媽就是選擇了這個方案,也有不少人勸我這樣做,可我卻不喜歡這種方式。
不想背奶的原因
1、寶寶需要重新適應。
從依偎在媽媽懷裡到沒有溫度的奶嘴,從餓了就吃到耐心等待熱奶,從新鮮的口感到可能略帶腥味的味道(冷凍母乳會有一股腥味兒),每一關都需要孩子重新適應。
鄰居家的悠悠就是一個拒絕奶嘴的小嬰兒,習慣了吃母乳的她,明明已經餓了,但任家長怎麼哄也不肯吃奶嘴,還哭得滿臉漲紅,上氣不接下氣,惹得一家人心疼不已。看到悠悠的那個樣子,我可不想讓豆豆也受這樣的罪。
2、需準備一整套背奶設備。
吸奶器、存奶袋、存奶杯、熱奶器、便攜小冰箱……想要背奶那可要準備一大套設備,去上個班得大包小包地帶著,那個麻煩勁兒想想就累。
3、得有適合擠奶的場所。
母嬰室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而苦逼的現實是:在辦公地點想找一個清靜、乾淨、衛生的擠奶環境非常困難。
我工作的單位僅有一個女衛生間,其中有兩個隔間,需要供應給將近20個女員工使用,平時就動不動排隊。如果再加上我這麼一個需要長時間佔位擠奶的媽媽,估計不少人都會得腎方面的問題了。
而且,想想在衛生間中擠出的奶,心理上就覺得怪怪的,這種奶要給豆豆喝,我會覺得她好可憐。雖然,我也知道這其中有不少自己多想的成分,請原諒一個媽媽的糾結吧。
4、母乳營養的損失。
新鮮母乳富含免疫因子、乳糖、蛋白鈣和磷,可以有效地給孩子提供免疫力。而冷凍後的母乳因為分子結構變化大,會損失掉一部分營養,而且還得注意在整個保存過程中避免細菌的感染。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採用最先進的背奶設備,最規範的吸奶和保存的流程,我們依然會損失掉母乳中的一部分營養。
想想自己作為一個高齡產婦又經歷了艱難的下奶過程,產出的這點母乳可謂來之不易,如果讓營養白白損失掉了,豈不可惜!
5、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對於嬰兒來講,對媽媽的依戀是一生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如果忽然和媽媽分離,有些嬰兒就會出現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表現為:開始時,孩子會嗷嗷大哭,又踢又鬧。然後,哭不動了鬧不動了,孩子就出現表情遲鈍、不願意理睬人等狀態。而到第三個階段,孩子雖然看似正常了,也能接受別人照料,但是一看到媽媽就會很悲傷很委屈。
如果分離焦慮處理不好,短時間內孩子可能出現抵抗力下降,經常生病。而長期來看,有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表現出缺乏安全感,甚至內向自卑。
背奶之路如此麻煩,而且對孩子而言還有健康和心靈上的一些風險,我覺得背奶也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
不背奶的母乳餵養之路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在上班後不用背奶,還能讓孩子吃上新鮮溫暖的母乳呢。我決定選擇第三條路:前期帶娃一起上班,後期利用午休時間回家餵奶。我將這種方法的特點總結了9個字:分階段、緩適應、逐步減(母乳次數)。那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第一個階段(5月齡-7月齡)這個階段,孩子開始逐步添加輔食,而媽媽也剛剛回歸職場,不適合跟孩子馬上分離,所以,得讓媽媽和孩子都有一個緩衝期。所以,在這個階段我的方法是:帶著奶奶和孩子一起去上班。
要想相對輕鬆地度過這個階段,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四點。
1、找到可以方便休息的地方。
準備回去上班的前些日子,我們就跑去單位附近考察周邊的居民區,準備租一個單身公寓,給奶奶和孩子休息用。幸運的是,給我們單位員工做飯的劉阿姨邀請我們就在她居住的房間內休息,正好她房間內還多出一張床,這可幫了我們大忙!
給奶奶和孩子找到可以好好休息的「根據地」,我才能夠安心地去工作。
2、找到可以休閒玩耍的地方。
我們單位附近正好有超市和公園,奶奶沒事兒白天就帶著寶寶去逛公園、逛超市,休閒購物兩不誤。中午需要休息時就回到劉阿姨的房間裡。
這樣老人家和孩子也不會悶在屋裡,即使陪著我去上班也能找到自己的樂趣,而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儘量不影響他人的工作。
3、合理利用一小時的哺乳時間。
《女職工勞動保護法規定》第九條:有不滿一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餵養)時間,每次30分鐘。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個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增加30分鐘。女職工每班勞動時間內的兩次哺乳時間,可以合併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
如何利用好這一個小時的哺乳時間,我可是費了一番腦子。因為從我家到單位自駕車的話,在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40至60分鐘的車程,一個小時的哺乳時間要回家,肯定是不現實的。
而因為孩子5個月時剛剛添加輔食,還是要以母乳為主,基本兩個小時就需要吃一次。所以,我將哺乳時間分成上午和下午各半小時。加上中午我們有2-2.5小時的休息時間(夏令時2.5小時),這樣安排就能夠滿足孩子吃奶的頻率。
4、高效利用交通工具-共享單車。
雖然從工作地點到劉阿姨的居所、超市和公園步行時間都不超過十分鐘,但是把有限的半小時哺乳時間浪費在走路上還是划不來。正好工作單位門口有很多共享單車,我就利用了這個交通工具,輕輕鬆鬆可以節省7分鐘。其中我還有一個小竅門:過去餵奶時一定不要騎得太急,否則孩子吃到媽媽的奶就是「火奶」。而回工作單位時就可以騎快一點,畢竟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去調整。
第二個階段(8月齡-12月齡)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添加了比較豐富的輔食,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存食能力」,半天不吃母乳也沒有什麼問題。所以,我調整了方法:讓奶奶帶著孩子在家中,我每天中午回家餵一次奶。
這個方法有三個好處:
1、在自己家中,老人和小孩可以休息得更好,而且免於奔波。
2、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豐富多樣的輔食,在自己家中製作更方便。
3、不需要再麻煩或影響別人。
這個階段有三個注意要點:
1、調整每日哺乳的時間安排。
我是調整成早上半小時,中午半小時。這樣的好處是早上可以避開上班高峰期,提高出行效率。而中午因為進入秋令時,原有的兩小時休息時間再加上半小時,我就可以有足夠時間從單位到家中往返。
2、必須在第一階段的後期,就逐步鍛鍊孩子減少吃奶的次數,以便能平穩過渡到第二階段。而且一定要把輔食給孩子加好。這樣才能做到,半天不吃母乳,孩子也不會餓得找媽媽。
3、媽媽中午基本沒有時間休息,除了哺乳就是在路上,所以儘量在晚上休息好,做好精力管理。
說實在的,在最初實施這個方法的幾天,因為中午沒辦法休息,我在路上開車時還是有一點犯困,這對安全來講是個大問題。而且下午上班時要靠掐自己的胳膊才能振奮精神,因為喝茶或者喝咖啡會影響奶水,咱也不敢喝。犯困還要強打精神工作的滋味兒並不好受。所以,媽媽要學會調整自己的作息,儘量讓自己有充足的精力應對這種奔波的節奏。
最後,採用這種方法還有幾個小貼士給大家。
1、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不想晚上加班就得提高工作效率,爭取能夠按點到家,這樣才不至於孩子等待得望眼欲穿。
2、爭取領導和同事的理解。
職場媽媽難免出現各種狀況,事先爭取領導和同事的理解,努力跟大家配合好。
3、學會取捨。
有了孩子之後在事業上還想和以前一樣拼是有些困難的,我認識的很多媽媽包括我自己,因為要照顧孩子不得以調崗,放棄升職的機會,甚至辭職。但正因為捨棄了一些,我們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才能夠不錯過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長,這也是值得的。
回憶作為職場媽媽的母乳餵養之路,其中坎坷和艱辛難以言表。但是因為有愛,我們就有動力克服各種困難,甚至發掘潛能。也因為有了孩子,我們才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厲害」!為每一個負重前行的媽媽點讚!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我,歡迎個人收藏和轉發!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現在的倆娃媽。用專業的知識和具體的實踐給予0歲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建議,關注爸爸媽媽們「家長力」的增長,致力於將育兒變成一件更加快樂和高效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