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深度解讀|為什麼新冠疫苗開發要從S蛋白開始?

2020-12-18 金斯瑞生物

新冠病毒在肆虐了中國之後,從3月開始席捲全球,中國以外的確證病例也開始瘋狂增長。據統計,全球感染人數超70萬。

一、病毒是什麼?怎麼對付它?

病毒是一類無細胞結構的簡單生物,它只能依靠寄生在別的人或動物體內來維持生命。(就是這麼小的生物,引起了這麼大的動蕩,生物真奇妙)病毒藉由感染的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抗生素對病毒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病毒感染能夠引發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可以識別這個病毒的樣子。病癒後,當這個病毒再來攻擊的時候,就可以自動產生抗體來幹掉它。

所以有小機靈鬼就說了,那還治療幹什麼,大家都得一次,然後用免疫系統來對抗這個病毒不就好了。在此之前英國也提出的「群體免疫」的說法, 那為啥現在又更改策略,開始居家隔離呢?因為這個大概要幾百年,並且還得保證得了病能活下來。

在臨床治療中,有多種病毒抑制藥物被採納,但疫苗的誕生才是贏得這場戰役最重要的標誌,而現在沒有任何疫苗被批准投入使用。

二、疫苗設計前路漫漫,如何走出正確的一步?

疫苗作為抗原在注射之後不致病,但可以產生抗體,從而使接種疫苗的人或動物能夠終生對相應的病毒免疫。對於一個抗原而言,並不是它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夠成為探測器的靶點。所以研發疫苗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去確定抗原上能夠成為靶子的部位,同時儘可能尋找對不同人群都起作用的那些靶點。

日前David Veesler團隊在Cell期刊上刊登了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ntigenicity of the SARS-CoV-2 spike glycoprotein」 有望為疫苗開發鋪平道路。他們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S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抗原性展開了研究。

三、為什麼偏偏是Spike蛋白?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

核酸和蛋白質外殼就是病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核酸負責繁殖後代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外殼負責保護遺傳物質。冠狀病毒因為其外殼像一頂皇冠而得名,研究發現這些皇冠一樣的刺突就是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以下簡稱 S 蛋白),是結合人體細胞上相應受體的罪魁禍首。因此它是感染後中和抗體(nAbs)的主要目標,也是治療和疫苗設計的重點。

S蛋白非常明白協同合作的重要性,在S蛋白中包含兩個功能亞基--負責和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的S1亞基,負責病毒膜和細胞膜的融合S2亞基。冠狀病毒進入易感細胞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S蛋白的受體結合和蛋白水解過程協同作用以促進病毒-細胞融合。

四、S蛋白如何侵入人體,它能力有多強?

Veesler團隊通過瞬轉得到SARS-CoV-S,SARS-CoV-2 S 及hACE2,使用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做成假性系統進行實驗,確認了hACE2是SARS-CoV-2的功能性受體。

也就是說新冠病毒上面的「小尖尖」S蛋白是鑰匙,人體內的hACE2就是那把正好可以被S蛋白打開的鎖!

考慮到SARS-CoV(SARS病毒)和本次SARS-CoV-2(新冠病毒)有高度相似性,他們進一步比較這2種病毒和人體內hACE2的親和力,看看到底哪個開鎖能力更強。

結果發現,新冠病毒與hACE2親和力與2002年的SARS病毒親和力相當。

五、罪魁禍首到底長啥樣?

Veesler團隊通過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對SARS-CoV-2 S蛋白結構進行解析。他們設計了具有消除弗林蛋白酶(furin)S1/S2裂解位點的預融合穩定的胞外域三聚體構建體,兩個連續的脯氨酸穩定突變,和一個C端摺疊的三聚體。

研究發現SARS-CoV-2 S胞外域是一個160長的三聚體,具有三角形橫截面,與SARS-CoV S蛋白結構類似。SARS-CoV-2 S蛋白的S1/S2亞基邊界存在著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會在生物合成過程中被切割掉,這一新特徵使該病毒不同於其他的冠狀病毒。SARS-CoV-2 S 結構域B的開放是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面上的ACE2相互作用並導致S2位點裂解,引發構象變化,膜融合和病毒進入細胞的必需條件。

分析觀察SARS-CoV S 和SARS-CoV-2 S蛋白中的融合肽的序列及構象,可以推斷出來,針對融合肽設計的抗體可能可以交叉反應並中和這兩種冠狀病毒。

圖4:SARS-CoV-2 S結構的兩個正交視圖,其中深藍色球體為聚糖。

在SARS-CoV-2 S和SARS-CoV S 中S1亞基中,有13個聚糖,其中9個聚糖都是被保護的,而S2亞基9個聚糖均是被保護的。所以可以對不同的病毒的抗體融合機制進行對比,為研究新冠病毒的抗原性提供了思路。

六、這麼聰明的S蛋白,如何對付它?

最後他們使用SARS-CoV S對小鼠進行免疫,得到的多克隆抗體去抑制SARS-CoV-2 S和SARS-CoV S進入靶細胞的能力。

結果顯示,血清完全抑制了SARS-Cov S-MLV的侵入,而SARS-CoV-2 S-MLV的侵入率降低到了原來的10%左右。

他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S蛋白結構框架,並提供了可能的抗原表位,為疫苗設計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我們一直在努力

金斯瑞為Veesler團隊提供SARS-CoV-2 SB 定製化基因合成,助力新冠相關研發。

據統計,每20篇新冠相關發布的文獻中就有1篇使用了我們的服務。我們努力,只為讓研發更快,更容易!

目前新冠相關質粒均有現貨,定製相關新冠相關基因質粒,全部都有快速服務,讓我們一起攻克難關!

Reference:

1. Villarreal p. 3

2.Antiviral Drugs. 2007-09-11.

3.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0-03-13].

4.Walls, Alexandra C., et al.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ntigenicity of the SARS-CoV-2 spike glycoprotein." Cell(2020).

相關焦點

  • 抗新冠病毒的熱穩定mRNA疫苗 | CellPress論文速遞
    最新在中心上線的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名為"A thermostable mR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的研究論文,由秦成峰研究員、英博博士以及王佑春研究員共同領導的一支團隊,開發出了一款新型的mRNA新冠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這種疫苗能夠激發免疫反應,誘導產生中和抗體。
  • Cell:深度突變掃描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突變對S蛋白...
    他們的數據以交互式地圖的形式在網上公開,是科學家們開發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以對抗SARS-CoV-2引起的傳染病COVID-19的新資源。這項研究還揭示了單個突變可能如何影響這種病毒的行為。這項新的研究著重關注在SARS-CoV-2的一個關鍵部分---它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簡稱S蛋白)---上發生的突變。這種蛋白與人體細胞上一種叫做ACE2的受體蛋白結合,這是感染的必要步驟。刺突蛋白發生的突變可能會改變SARS-CoV-2對人體細胞的附著程度,從而可能改變它對人體細胞的感染。
  • 中英2款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深度解析5大新冠疫苗研究的現狀...
    7月20日,The Lancet雜誌分別介紹了中國和英國兩款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成果,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上的兩個「明星」呈現出「雙雄爭霸」的態勢。從實驗結果來看,兩款疫苗均能實現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應,並且誘導了高效的T細胞免疫應答。
  • cell:發現新冠病毒入侵細胞關鍵蛋白酶!SARS患者恢復期的血清可能治癒新冠肺炎
    2月28日,頂尖學術期刊《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文「SARS-CoV-2 cell entry depends on ACE2 and TMPRSS2 and is blocked by a clinically-proven protease inhibitor」,作者發現TMPRSS2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所需關鍵蛋白酶,其抑制劑可以阻止這一過程。
  • 解讀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及其生產工藝
    據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介紹,目前國內新冠疫苗攻關工作正沿著5條技術路線推進,即: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2]。本文擬介紹這5種新冠疫苗技術路線的原理、研究進展、特點及其生產工藝。
  • 新冠疫苗研發到底有多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圖源:shenjingyys.com在掌握基因工程技術之前,要開發針對某種微生物的疫苗,我們必須用各種物理或者化學方法處理這種微生物,試試看哪種方法能讓微生物減毒,或者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培養,等待微生物變異,從變異的後代裡面尋找低毒株。這樣的做法,碰運氣的成分很大。
  • 新冠病毒雞尾酒治療策略深度解讀
    在沒有新冠疫苗和特效效藥物時,康復患者血清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因為每個病人需要好幾位康復者的血清以及康復者產生的抗體個體差異性很大,血清治療的廣泛使用受限。同時,我們用猴新冠模型做的二次感染實驗中,猴子產生的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能夠有效預防二次感染,這說明中和抗體有希望成為新冠特效藥。
  • 宏哥:為什麼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mRNA|新冠病毒|HIV|疫情...
    這種群體免疫力的獲得應該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但是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在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都是採用的消極抗擊疫情,期望通過讓國民得病來獲取免疫力,結果就是英國在首相感染後知道了新冠的可怕,出院後立即轉向防疫策略,而瑞典則堅持到現在後,近期瑞典國王承認了此前措施的失敗。
  • 《Cell》:TMPRSS2可協同激活新冠病毒S蛋白,Camostat有望成為潛在...
    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對S蛋白的激活(priming)。S蛋白通過與新發現的受體DPP4相互作用而附著到宿主細胞上,隨後新冠病毒得以入侵細胞。宿主細胞蛋白酶激活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內部的先決條件。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有何淵源?
  • 大部分疫苗都研發幾十年,憑什麼期待新冠疫苗快速成功
    目前已有羥氯喹和瑞德西韋並非特效藥的報導,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希望越來越多地寄託於疫苗。有報導稱,全球在進行的新冠疫苗開發路線有 90 多條,包括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疫苗、核酸疫苗(DNA 疫苗和 mRNA 疫苗)等各種路線。儘管疫苗是新冠疫情的終極解決方案,但對於開發疫苗,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新冠疫苗|疫苗|滅活疫苗|新冠病毒
    答:早在疫情暴發初期,我國就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近日傳來好消息,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5個技術路線分別為:全病毒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活疫苗。02 新冠疫苗不同的技術路線分別是什麼意思?
  • 新冠疫苗三期臨床數據解讀來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1月6日,WHO新冠疫苗優先次序評審專家、臨床疫苗學專家、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鳳才教授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 ,以「新冠疫苗三期臨床數據解讀」 為題,為南開大學師生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據WHO報導,截止2020年12月29日,世界範圍內有8個類別的疫苗,臨床前有172種候選疫苗,並且已批准60個臨床試驗。
  • 華西醫院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8月22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了解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於8月21日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文,該疫苗的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和教育部與省市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大力支持與合作。
  • 專家解讀新冠疫苗 孕婦兒童過敏人群不宜接種
    近日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消息不斷傳來,針對大家對新冠疫苗的一些好奇,西安交大二附院感染科主任黨雙鎖教授進行了相關解讀。黨雙鎖主任介紹說,元旦過後,新春臨近,學生放假,打工者返鄉,人們走親訪友,朋友小聚宴請,人際交流增多。一方面要重視新冠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有序開展疫苗接種工作。
  • 為什麼是兩種mRNA新冠病毒疫苗率先「撞線」?
    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兩種新冠病毒疫苗為什麼可以在不足1年內就衝線了呢?這裡面首先要歸於兩家公司在開發mRNA疫苗方面的技術優勢。這兩種疫苗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技術都來自新興的創業生物公司。
  • 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便宜量大易存儲 療效如何?
    COVID-19新冠的腺病毒疫苗(Adenovirus vaccine),是新冠疫苗研發線上重要的一隻生力軍。用腺病毒作為載體作為疫苗的開發,也不是啥新鮮事。腺病毒並不是什麼新的病毒,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毒,通常會引起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很多普通感冒就是由它引起的,所以大部分成年人都感染過這種病毒。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
    廣州日報消息,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新冠疫苗保護作用能持續多久?自然免疫研究也許能告訴我們
    新冠病毒到底是哪種情況還不能確認。這個特性對疫情的傳播模式、持續的時間、以及疫苗的有效時效具有根本的影響。 病毒引起的適應性免疫反應主要有兩種:體液抗體反應 (humoral immunity,由B淋巴細胞合成病毒特異性的抗體) 和細胞介導反應 (cell-mediatedimmunity, 由T淋巴細胞殺死被感染的細胞)。
  • 科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苗的種類及優缺點詳解
    病毒滅活疫苗目前已經開發出幾種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包括由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國藥集團、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Bharat Biotech開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蛋白質疫苗正在開發的許多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僅包含病毒蛋白,而不包含遺傳物質,包括諾瓦瓦克斯、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SpyBiotech等公司的疫苗。
  • Cell大綜述:全方位解讀疫苗
    疫苗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1798年,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出版了他的著作《關於牛痘預防接種的原因與後果》(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這是第一次對疫苗進行科學的描述,標誌著疫苗科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