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著會教育孩子的父母。
放假期間,帶著孩子參加親戚的宴席,因為是放假那場宴席裡有很多小孩子,酒店有專門的兒童遊樂場,很多小孩子都在這個遊樂場裡玩,課時孩子多的地方難免會有衝突。
圖片源於網絡
宴席還沒開始,就有小朋友因為積木被撞到而吵起來了,眼看著孩子們你推我搡的,我想去把他們分開。
但表姐拉住了我,「別擔心,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
她家孩子歡歡6歲的孩子,特別懂事,小嘴特甜深得我們這些長輩的喜歡。
表姐這樣說,我就沒在插手,一直關注著事情的發展。
只見歡歡走向那兩個起爭執的小朋友,先是安慰了被撞的小夥伴,然後對撞人者說:「你確實撞到了他,但我們都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來說聲對不起吧,我們都是好朋友,他肯定會原諒你的。」
圖片源於網絡
三言兩語,一場衝突就被化解了。
看到歡歡的表現,我真的覺得特別棒,這麼小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處事態度和能力。
都說「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善於表達自己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孩子不愛交流,不會交往,看到歡歡的表現,我趕緊向表姐取經,問她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圖片源於網絡
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取決於他的幼兒期,來自父母、來自同伴、來自周圍生活。
天生性格孤僻的孩子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有交往的需求。
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多講講和朋友之間的交往、一天中有趣的見聞、明天想要吃什麼等。問的問題簡單有趣,孩子有話講,孩子才會願意說。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孩子能夠主動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第一時間給孩子送去鼓勵和稱讚。
圖片源於網絡
有意識地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場所走走,讓孩子儘早、儘快地接觸各種環境,感受不同人的聲音與面孔,嘗試與各種性格的人交談。
當然,當孩子害怕或者牴觸人多的地方時,千萬不要強制把孩子往眾人面前推,以免引起觸覺敏感。
圖片源於網絡
日本當代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也曾為小朋友創作過一本繪本《朋友》,他在裡面寫道:
自己想說的話,清清楚楚說出來,還要仔細聽對方的話;
有時說別人壞話不要緊,但背著人亂說就不好了;
吵架不要緊,但一群人欺負一個人,是絕對不可原諒的哦……
懂得交往禮儀的孩子,總是更受人歡迎的。餐桌上需要注意哪些禮儀、如何尊重長輩、看到認識的人積極打招呼、不打斷別人發言等人際交往法則,儘早教給孩子,讓其從小養成習慣,內化成自己良好的社交修養和品行。
圖片源於網絡
給孩子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多玩吹口琴、吹紙、吹氣球的遊戲;
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或者是一些簡單的看圖說話,用講故事的形式培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想像力。
多帶孩子外出玩耍,多玩土玩沙玩水,多與小朋友接觸和溝通交流,在家多給孩子按摩,降低孩子的觸覺敏感。
進行綜合感統訓練,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讓孩子更自信更陽光,更樂於與人交往。
圖片源於網絡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願每個孩子都可以體會到群體和交往的快樂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