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是以北京市為主的傳統工藝,是北京工藝品四大名旦之一,同時還是燕京八絕之首,又稱為琺瑯、佛郎、法藍。景泰藍在明清期間發展到巔峰期,並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文遺產名錄。景泰藍作為中國著名的特種金屬工藝之一,其背後又隱藏著多少有趣的故事呢?而今天我們便來探索一下發生在景泰藍身上的有趣故事吧!
一:關於起源有趣的事
景泰藍由於其充滿溢彩流光的瓶身,雍容華貴的掐絲琺瑯工藝,因此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家裡是不可能擁有的,它只作為皇室的貢品,其地位非常高貴。景泰藍擁有如此高的地位,按理來說其歷史起源應該很容易考證才對,然而事實上對於景泰藍起源一說,業內專家們卻說辭不一,主要有二大主流意見。
第一種:起源說是中國
其最直接證據,便是我國曾出土的大名鼎鼎文物「越勾踐劍」,因為在這把越王勾踐劍的劍把上就出現了嵌有琺瑯的釉料,由此可見在那個時期便已經有了琺瑯的工藝。當然僅僅只是這一個證據是不能說服持有另一個觀點的另一方專家的,於是又舉了多個例子來加以論證景泰藍確實是起源於中國的,如假包換啊,比如:一般漢代的銅壺壺身上都有很多琺瑯工藝的裝飾;還有遠隔重洋的日本,其中一些收藏的唐朝時期的銅鏡,銅鏡背後便有著各種妙趣橫生的琺瑯工藝組成的漂亮花紋。因此專家們據此大膽推測,景泰藍工藝確實是起源於我國,發展於漢唐,繁榮於明清。對於此種說法,並未能說服大家,因此便有了第二種說法。
第二種:起源說是國外
在學術界上,這部分反對起源於中國的言論,於是他們也給出了自己有力的反擊證據。這些學者給的論據是,其實在3-6世紀,掐絲琺瑯工藝便已經在拜佔庭帝國出現了。這麼高超的工藝技法,那後來又為什麼流傳入中國呢,這當然也是有故事的。這是一個關於戰爭的故事,在元朝的時候,據說是「忽必烈」在勇猛的西徵中,見到那些琺瑯品很漂亮,於是便俘虜了一批西亞的工匠回來。於是原來在阿拉伯地區的金屬琺瑯製作工藝便流入到了中國,當然我國的工匠們也不是吃素的,個個都是能工巧匠,大家研究研究,也就慢慢的掌握了這門琺瑯工藝,最重要的還是聰明的工匠還加入了許多大膽的創新,比如:在琺瑯工藝上面融入了本土傳統的工藝,一下子便將原有的琺瑯工藝變得高大上了起來,改良成為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工藝,並從此紮根發展繁榮。其實不管景泰藍是否起源於中國還是國外,現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景泰藍現在成為了中國著名的工藝,這就行了,大家說對麼?
二:景泰藍與景泰帝的故事
在這說一個有關於景泰藍與景泰帝的故意的,在明朝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刺部落率軍發難並俘虜了當時皇帝「朱祁鎮」,後來大臣們便擁英宗皇帝的弟弟「朱祁鈺」為帝,年號為「景泰」。你沒看錯,就是工藝品景泰藍的景泰,這位皇帝最霸氣的地方,便是倚仗著年號「景泰」的優勢當了景泰藍幾個世紀的代言人,而且景泰藍在此帝在位其間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期。因此便有很多的專家對此不服,憑什麼你朱祁鈺起個年號「景泰」就能讓景泰藍的發展達到空前的巔峰呢?而且當時內憂外患不斷,國力又衰敗不堪,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工藝要求非常高的景泰藍反而得到空前的發展,不科學啊!對此不服的專家們,後來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景泰年制」的琺瑯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才發現很多景泰年間製作的景泰藍,其器身不同部位的工藝與色彩都有所不同,通過進一步研究才知道,這是一種移花接木的方式而成的,因此,「景泰藍」在「景泰」年間走向巔峰這一說法當然也是不準確的。這就是在工藝上不怎麼靠譜的景泰帝的景泰藍故事了。
三:關於景泰藍文獻的故事
關於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雍正」表示很無奈,因為「景泰藍」這個名稱最早便是來源於清代宮廷檔案的文獻之中所記載的。讓我們來看看是如何記載的?雍正六年的時候在《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批道:五月初五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本月初四日,怡親王,郎中海望呈進活計內,奉旨,琺瑯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今年琺瑯海苔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藍琺瑯瓶不好!
雍正是不是有點無奈?想不到當時一個批次,卻成為今天一個著名工藝品的名字追塑源頭。上面三個便是名震中外「景泰藍」背後有趣的小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