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皮在生活困難的那些年裡,曾經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當年唯一一種可以摻在麵粉裡亂竽充數的樹皮。
記得當年小編偏食厲害,不喜歡吃玉米面餅子和紅薯,瘦的沒個人形,母親晚上摟著我,撫摸著小編脊背上的肋骨說道:總不願意吃飯,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頭了都。小編不是故意不吃飯,而是真心吃不進去。
那年春天,門前的榆樹砍倒了,母親把榆樹葉子摘下來餵雞餵豬,又用一把鐮刀把榆樹皮颳了下來,清洗晾曬乾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樹皮面。
一開始不明白母親磨出來榆樹皮粉是幹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農民不用去山裡幹活了,母親就在家裡給小編做好吃的東西,當年吃餃子必須得用白面,別的麵粉粘性不好,包不出來餃子,比如玉米面和高粱面,它們根本包不了餃子。
那天母親把榆樹皮面跟家裡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裡的野菜做餡,餡裡面擱了豬油,竟然包出來一蓖子餃子,煮熟後一家人歡歡喜喜吃了,在過去,除了過年,過十五,哪有機會吃到餃子啊,而那年春天母親竟然利用了榆樹皮麵粉的粘性,和著高粱面給我們做了餃子。
後來母親還用剩下的榆樹皮面合著高粱面做麵條吃,味道有點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東西的原因,小編覺得榆樹皮面做成的餃子和麵條格外好吃。
從那以後,小編知道了榆樹的真正作用,榆樹錢可以蒸熟了吃,榆樹葉子可以餵雞餵豬,榆樹皮可磨成粉包餃子,榆樹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樹全身就沒有沒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