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開車分心出車禍,反告公司求賠償,人品差的員工不可用

2020-10-19 次等大叔

01

我有個老同學是開廠的。一直都沒怎麼擴大規模,主要是受限於員工不好找。

像他那種小廠,很難招到高質量人員。質量不高的,不僅能力有問題,態度也不是很端正

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即便開出了高工資,有能力的人依然看不中他們。

這就在這種很尷尬的處境中,他們慢慢的發展。

他們有一個貨運司機,開車技術還行,但人品不怎麼樣。

想著開車而已,安全送東西到客戶那邊,不會出什麼紕漏,就一直在用這個員工。

有一天,員工開車玩手機,分心導致小麵包車直接撞上了路邊修理護欄的工程車。

雖然貨損失了不少,但好在人沒有什麼大問題,送醫院,檢查了一下,發現也就是點皮外傷。

02

原本,他也沒打算追究這位員工的責任,可那位員工反而開始耍起無賴來了。

聲稱自己的腿還有點問題,走路一瘸一拐,非要到醫院去看骨科。

我們不知道他從哪裡搞來一張醫院證明,說他筋骨確實受了一些傷,需要在家靜養。

這段時間就只能算工傷了,並且還要給他工資。

可實際情況是,其他員工看見,他整天都在外面玩,根本就沒在家休息。

老同學問我該怎麼辦,我說最簡單辦法就是雙方一起到醫院去檢查,看結果是怎樣就怎樣。工傷就按工傷走,沒有工傷,那就要追究他撒謊的責任。

可是員工不願意,說公司在變相為難他,腿本來就不方便,卻非要去做什麼鑑定。

03

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結果員工全家人跑來公司鬧,說員工受了傷,必須賠付醫藥費,並且要解除勞動合同,需要給他們賠償。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而我想說的是,一個態度有問題,能力再好的員工,也不要輕易的去使用

態度不好的員工,價值觀是有問題的,他骨子裡就不是特別的服管。只要能逮到一些獲取個人利益的機會,他一定會想盡辦法從中獲利。

這就避免不了企業與他們發生爭端,而這一點,恰恰也是企業不想看到的。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同時導致生產進度也會受到影響。

能力好的員工很多,只要願意找總可以找到,就算能力不好找,找個態度好一些的,自己培養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千萬不要找這些,骨子裡就透著壞氣的人,不然一身麻煩,甩也甩不掉

相關焦點

  • 母親出車禍,員工要請假,領導:你媽出車禍跟你有啥關係?
    最近就出現了這樣一件奇葩事,一員工母親出車禍了要請假,可沒想到領導卻回應稱,你媽出車禍跟你有啥關係?此事一曝光就引發網友熱議,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母親是生養自己的人,出了車禍不去看望,這算什麼孝順?再何況出了這麼大個事,叫他怎麼安心上班呢?
  • 員工開車出事故,用人單位需要擔責嗎?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資料圖員工在給單位開車辦事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是由員工還是由單位來承擔?在該案件中,王先生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張達說,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在本案中,北京某運輸公司已確認王先生為其單位職員,事發時為履行職務行為,故根據法律規定,相應的賠償責任應當由公司來承擔。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時員工不是在履行工作任務,用人單位還需要替員工承擔賠償責任嗎?
  • 員工母親車禍請假被領導懟:你母親出車禍和你啥關係?隔天蒙了
    既然是家就要有一定的人情味,否則這樣的工作不做也罷。最近有網友爆料,自己的母親因出車禍,自己需要請假去照顧,結果領導不批,還懟道:「你媽出車禍和你啥關係?」,此言一出一度引起廣大爭議。作為領導不說對下屬該有的關懷了,一點都不能為他人著想。這樣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確實讓人氣憤。
  • 開車時化妝、發微信甚至玩遊戲,分心駕駛接連釀車禍!
    開車時化妝、發微信甚至玩遊戲,分心駕駛接連釀車禍!: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分心駕駛是一種常見的交通違法行為
  • 出車禍了,對方全責卻不賠償,我能怎麼辦?
    俗話說常在路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開車的人都不想自己出事故,但是我們對於這些事不可全無準備。尤其是如果遇到出車禍,對方的責任,對方卻不賠償的時候,你說你能怎麼辦?難道打一架嗎?這也太不理智了。問題不大的可以先協商私了車禍有大有小,小的車禍比如只是刮蹭一下,撞個凹痕,都不影響駕駛的這種,如果能私了那是最好的,可以節省雙方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遇到不講道理的,就是不賠償,我們也別急,我們可以報個案,對方要是不賠償那他年審都過不了,最後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他。
  • 拒絕加班被判賠償1.8萬,企業管理存在3個問題不該讓員工背鍋
    因為他們拒絕加班,造成公司沒能按時交貨,造成了12萬元的經濟損失,法院一審判決兩人賠償公司損失的15%約1.8萬元。這個判決一出,網友頓時炸鍋了,有網友說:「996沒被處罰,不加班先被處罰了。」在很多公司,有緊急的檢驗任務時,生產管理人員和技術熟練的老員工都可以臨時被安排去做質檢員,此公司在質檢人員無法到位的情況下,應該調動其他人員來頂替,也不至於造成這麼大的損失。所以,這個損失,該背鍋的應該是生產調度人員,如果僅僅因為員工不加班就造成了這麼大損失,那可見這家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有多差。
  • 開除員工怎麼賠償 2020年辭退員工補償標準
    企業隨意開除員工,是需要受到懲罰的,根據不同的情形,企業將因此付出不同的代價,至於開除員工怎麼賠償,主要是看企業辭退員工的情形,以什麼樣的理由辭退員工可是非常重要的,在2020年辭退員工補償標準中,你也會發現一些答案。
  • 華為堅決不上市,利潤都分給員工了嗎?員工工資曝光,一目了然!
    華為是一家完完全全的民營企業,早早的就已經達到了上市的標準,但是任正非卻表示絕對不會上市,而且要把賺到的錢都分給自己的員工,這樣華為才能永不停歇的壯大。華為雖然是任正非一手創辦的企業,但是他自己僅僅持有1.4%的股份,其他98.6%的股份都由員工持有,這種配「股票」的政策,很好地培養了員工們的「主人」意識,更有利每個員工對華為的發展,去付出真心的努力,華為每年的利潤都會分發給員工,公司的發展跟員工的利益直接掛鈎,所以員工會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
  • 空降領導辭退員工不提前通知,員工要求賠償8萬,領導立馬改口
    陌生領導從天而降,直接給你下了一道「免職令」,當你據理力爭,依法索要賠償時,她又玩起了架空把戲......宛如電視劇的情節,竟然就在我們身邊發生了。沒錯,這正是一位員工在職業論壇上陳述的個人經歷。結果新上任的領導突然以「溝通能力缺失」為由,試圖直接辭退這位員工。要知道,正常情況下,任何公司都不能突然辭退內部職員。正式職員通知時限為一個月,試用期的也至少需要半個月。公司如若違反此項規定,就必須向被辭退的員工支付相應賠償。作為已經踏入職場的成年人,他對相關規定有一定的了解,於是要求公司向他支付N+1賠償。
  • 如何避免分心駕駛,保障企業車隊安全?
    更可怕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分心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數量還在逐年遞增,對於車隊管理和網約車等企業,避免駕駛員分心駕駛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降低事故風險維護成本的同時,保障司機安全。據悉,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已經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分心駕駛正在成為釀成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
  • 員工自願離職後反告公司索賠10萬,不懂這點的HR就是在坑公司!
    小問題還好,就是廢點力;一旦攤上大事了可得造成不小的金錢損失;更嚴重的,就是背鍋走人了。HR茜茜今年就碰到了這樣的事,今年受疫情影響,她公司也加入了裁員降薪的大軍中。讓茜茜覺得難過的,不僅是要和每個人談離職,更難過的是老闆明說公司沒錢給賠償:要麼答應降薪30%,要麼自動離職。
  • 「能力強≠好員工」:好員工的3個標準,能力只是基礎
    新員工剛進公司,對產品和內部情況都不熟悉,工作上難免出現失誤和差錯。新員工的工作情況,我都交給他審查,但他明明看出來有錯誤,但就是不指出來,嚴重影響公司的整體工作效率,遭到多個部門的投訴。有時候,其他部門的新員工出了錯,他也不指出來,故意看他們的笑話。其次是私底下玩套路,故意使小辮子。
  • 檢驗人品的五件事,領導員工都適用,一試一個準
    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可以通過以下五件事情來檢驗,不管是員工還是領導,這個方法都適用,而且一試一個準兒。要是有所懷疑的話,就可以拿以下五件事去檢驗一下你想檢驗的人,誰都可以:一、請客吃飯---看一個人的大方程度想知道一個人大方不大方,通過請客吃飯的方式就能檢驗得出來。
  • 員工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就辭職,是員工還是管理的問題?
    是員工問題還是管理出了問題?有人說,現在的九零後員工不好管理,追求自我,個性獨立,一言不合就辭職。這些員工的執行力和服從性差,管理嚴格一點就辭職不幹,是員工自己的問題嗎?其實也不一定,員工問題是有,我們不否認九零後員工的耐壓性不如八零後和七零後,但這更多是和公司的管理方式、分配機制等密切相關!
  • 「不聽話能力強」和「特老實能力差」,哪種員工領導更喜歡?
    做為公司管理者,你是喜歡不聽話能力強的員工,還是喜歡特老實能力差的員工?作為公司管理者,並不存在喜歡與不喜歡。一.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畢竟作為管理者,就應該有駕馭各種員工的能力。要學會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畢竟能力強還聽話老實的好員工是每個管理者都所希望的,但是太少了,可遇不可求。
  • 試用期員工不合格被辭退,卻要求公司給賠償,究竟該不該給?
    朋友公司,辭退了一個試用期表現不行的員工。結果員工不願意,聲稱,要是辭退,就去告公司,必須拿到賠償才算完事。他不是很懂這個,於是問我。我跟他說,能力差辭退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個辭退法。弄不好,賠錢是妥妥的。試用期內,可以辭退不合適員工。每家公司都會設置試用期。試用期,顧名思義,讓新招進來的人試一試,看行不行。
  • 員工下班遇車禍不幸身亡 單位未繳社保賠償50萬元
    員工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偏偏單位沒有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為了逃避賠償責任,單位竟想方設法拖延時間。近日,在鐘樓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幫助下,死者家屬獲賠50萬元。2018年10月21日,小周下班,搭乘同事的「順風」電動自行車回家。
  • 公司辭退員工按勞動法應該如何賠償員工?
    公司辭退員工應該按照以下標準賠償員工:1、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2、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3、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 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如何賠償員工?被迫離職員工如何舉證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KK,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正式員工,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如何賠償員工,被迫離職員工該如何舉證?」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舉證3:工資證明正式員工,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如何賠償員工如果是因公司原因解除勞動合同,一般公司都會有賠償補助的
  • 人品又能差到哪去?
    人品又能差到哪去?先給個不成熟的小建議:股權激勵是「老闆的雞湯or毒藥,絕不是員工福利」。在劇情反轉當中,最大的受益者貌似是推銷股權激勵課程與諮詢服務的各種機構和個人。本來是要教老闆怎麼分錢的課程與服務,結果借勢營銷樹立了一個為創始團隊員工維護權益的形象。這鬼畜邏輯的事件營銷太具有欺詐性了,我認為這樣的機構和個人基本可以判定不具備對企業進行諮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