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159個考生裡,150個考上了本科,70名考生過了一本線。
這樣的成績背後會有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她們命運的改變,是63歲的張桂梅「老媽」(孩子們的愛稱)的愛,支撐起孩子們通往夢想的橋梁。
她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她以無私奉獻精神在華坪教育戰線上辛勤奉獻22年,用心血和汗水譜寫著平凡而又絢麗的人生華彩。她就是張桂梅。
17歲時,她跟隨姐姐到雲南支邊,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
在她教書的一所學校裡,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山村,她發現很多女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
於是,她萌生了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經過艱難的努力,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於2008年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已有1600多名女生從這裡考入大學。
「你腦子有病啊你,你姑娘是高三要高考的,你不送她去補習,反而送兒子去補習?」
這句話令張桂梅感到非常非常生氣。
我們很多的父母的觀念是重男輕女,特別是貧困山區的父母,觀念更深。面對這樣的現實,張桂梅力爭與現實鬥爭,託起山區女孩子的夢想,辦女子公立學校。
每年寒暑假,她「像乞丐一樣」,滿大城市去要(錢)。「你能不能支持我5塊、10塊,2塊也行。」
不但沒得到認同,別人還覺得她是騙子。「好手好腳的,你不幹活,普通話還會說,戴著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到2007年,5年來張桂梅總共才籌一萬塊錢。這個錢,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
想起山裡的孩子,張桂梅心裡失落又愧疚。「這片大山,我的父老鄉親,對不起你們了,要做的這件事我沒做成。」
她2007年,張桂梅在北京參加黨代會的時候,因為她的褲子有一個洞,當時並沒有太在意,可是《新華每日電訊》的一位女記者注意到了她。說她的褲子有一個大洞,她說當時北京那麼擁擠,也沒有辦法回去換。
而縣裡發給她買衣服的7000塊錢,張桂梅給山裡的孩子們買電腦了。
經過與記者的聊天與報導,張桂梅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於是她的事跡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幫助,學校建立起來了。
當記者問張桂梅,「那您要付出什麼?」她笑著回答說, 「我幾乎付出的是生命。」
看到這裡,我發現自己眼角溼潤,我的心震撼了。
一個年過半百,被山風侵染的皮膚又黑又瘦,是什麼樣的擔當,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比很多孩子的母親都要愛孩子,為了讓她們接受好的教育,走出山區,看到外邊精彩的世界。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女教師,為大山裡的孩子,奉獻一份力量,讓更多的孩子擁有穩定向上的人生,為此她用實際行動「幾乎付出的生命」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決心與鬥志。
是為了想出名,是為了人生價值?
都不是!
她深刻的明白在大山裡的女孩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是多麼的渺小;儘管國家對山區的孩子教育也傾斜了很多資源。
但在貧困山區裡,因為貧困,他們重視子女的數量而非生活質量,因為貧困,他們排斥教育。在他們的觀念裡,讀書是「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哪怕是免費上學,他們很難有讓孩子堅持學習的願望。
但他們同樣明白讀書這件陌生的事情,對山區底層人來說十分重要,十分奢侈。貧困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人產生強烈的宿命感、無助和自卑,終生忙碌卻看不到未來。
因為貧困,所以排斥教育。
她看到了山區的現狀,但她不捨得看著這些十幾歲的少女早早的結婚生子,留在大山裡做一輩子的農活。
所以無論多難,她都要做,那是愛的責任和擔當;她知道一張高中或者大學的文憑,雖然不能確保孩子都擁有穩定向上的人生,但絕對能讓大多數孩子都免於人生貧困的周而復始。
我們衷心祝願:老媽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學校越辦越好,有更多的女娃從這裡走上理想的學習殿堂。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 ,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