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費」讓年輕人悔不當初,父母需警惕,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

2020-12-25 文竹媽媽


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這個動動手指就能在各大平臺借錢的時代,不少年輕人身上都背著債務,甚至有的孩子還沒有出社會就已經負債纍纍了。

對他們來說,借貸能讓自己現在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光鮮亮麗,讓同齡人露出羨慕的眼光,滿足自己的欲望,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沒有足夠償還能力的前提下,借貸用來超前消費的行為,其實是在毀了自己。


「超前消費」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豆瓣上有一個小組叫做「負債者聯盟」,裡面有著形形色色定的負債任務,其中大部分都是90後以上的年輕人。

根據11月組內的帖子進行抽樣統計,網友們發現了超前消費遊戲是「負債者聯盟」中人群欠債的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名大二的學生就曾在網絡上求助,說自己因為在白條、花唄等向小額貸款中欠下了九千多元,而自己沒有能力償還,感覺十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希望有好心人能夠幫自己渡過難關。

這個帖子發出來後,有網友表示自作孽不可活。

大二的學生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心智早已成熟,做事情也應該有自己的考慮。

在借錢的時候就應該想到自己的消費水平和償還能力,之後再決定是否借貸。如果這一層面的要求都沒有考慮,就貿貿然讓自己背上債務,只能說是自討苦吃。


還有網友表示,如果這名大二學生的求助能夠被看作是正當行為的話,那就是這個社會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將「超前消費」視作正常的消費行為,而不顧未來需要承擔的後果,這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方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入不敷出」有可能是常態。

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很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終日活在「還貸」的陰影之下。


有很多年輕人年紀輕輕背上負債之後悔不當初,甚至因為無力償還巨債而選擇用死亡逃避現實。

鮮活的生命在一瞬間凋零,原本美好的生活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毀於一旦。

「負債者聯盟」小組內的帖子,每一個標題都值得眾人警醒,鼓勵「超前消費」其實是一個大坑,無數年輕人渾然不知,興高採烈地往下跳。

這一跳,就跳進了深淵。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超前消費」的行為呢?

·資本鼓吹「超前消費」

現在隨手打開一個APP,大部分都能在其中發現一些借貸的途徑。這種「借貸行為」貼上了「貼心生活,為你著想」的糖衣包裝,令孩子降低了自己的警惕之心,成功騙取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去點擊消費。

再加上鋪天蓋地地宣傳廣告,比如某個平臺發布的五十多歲老父親借錢給女兒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讓你感受到借點小錢就能夠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虛假快樂。

這都是資本鼓吹「超前消費」的糖衣炮彈,讓一些年輕人為了自己嚮往的精緻生活而借錢,提前支取自己未來的收入。


·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有的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較重,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當家庭條件無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時,有的孩子就會動上歪腦筋。

只要輕輕一點就能夠有錢到手,不需要經過父母的審問,也不用感受別人的自卑,於是網貸成為了一些孩子為滿足自己虛榮心而「超前消費」的在最佳方式。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形成了高端消費習慣的孩子,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只會不斷透支自己未來的金錢。


·被商家忽悠「超前消費」

有的孩子在外出消費的時候,經常會被一些店員給忽悠,用一些小恩小惠忽悠孩子去辦理貸款超前消費。甚至還有一些商家專門做局欺騙一些看起來不經世事的孩子,允諾一些福利讓孩子頭昏腦熱,一時不察中了招。

結果貸款是自己的,福利卻沒到手。

導致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商家太奸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明白弄是非的能力不強,不懂世道險惡,所以被忽悠「超前消費」。


教育孩子,請給他上好金錢這一課

·「超前消費」要謹慎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時,一定要告誡孩子「超前消費」要小心謹慎,不能掉進消費主義編織出來的精緻陷阱當中。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第一種是『及時行樂』的人,而第二種是只知道存錢的人。」


「超前消費」就是鼓勵眾人及時行樂,透支未來的錢,享受當下的歡愉,不顧及更加長遠的未來。

這樣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依賴於超前消費者中不健康的消費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很不利。

所以,一定要告誡孩子,慎重選擇「超前消費」。


·合理規劃自己的金錢

想要給孩子上好金錢這一課,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的金錢,將自己的財產劃分為幾部分,合理使用自己的金錢。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一時的頭昏腦熱而出現「一擲千金」,掏空家底的行為。

讓孩子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金錢,還能讓孩子學會一定理財知識讓錢生錢。


·養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度

有的父母在養孩子的時候選擇「窮養」或是「富養」,但是卻沒有了解其中的真意,認為「窮養」和「富養」是跟金錢掛鈎。

這就導致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建立起不正確的金錢觀。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度,不能夠過分節儉,也不能夠讓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性。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家長應注重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金錢觀是指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健康的金錢觀和消費觀應當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高中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等會讓他們產生不理性的消費。特別是在當今的社會,金錢觀和消費觀呈多元化,高中生尤其需要在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下形成健康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做到消費支出與自己的家庭狀況和學生身份相適應,既要發揚勤儉節約的作風,又不過度節制消費,而是合理適度地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 培養孩子財商要趁早,論金錢教育重要性,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所以面對孩子的財商培養一定要趁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他們在金錢方面犯錯,也會指引他們有一個更好的金錢觀。3.培養孩子的存錢意識現在關於大學生網貸的新聞屢見不鮮,很多大學生都已經成年了仍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當家長給的生活費不夠時就會去網貸,從來沒有存錢意識反而對超前消費卻非常了解,這樣的做法遲早會毀了這些孩子,所以作為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存錢意識,這樣孩子才不會超前消費,也不會去購買自己力不能及的東西。
  • 不炫富不哭窮,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90後女護士沉溺於精緻生活,網貸幾十萬消費旅遊,母親為她還了二十幾萬元貸款後,仍然不思悔改,繼續借貸,最終被母親趕出家門,讓人嘆息。這條新聞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鐘,孩子的金錢觀要從小培養,長大後才能理性消費,正確對待財富。
  • 洛克菲勒的育兒經驗: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洛克菲勒的育兒經驗: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1、正確的樹立孩子的金錢觀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兒童從很小開始就要有經濟意識,能辨認不同面值的錢幣,爸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導孩子逐步明白:1.錢的用途是什麼:
  • 《小狗錢錢》: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邁出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
    消息一出,各方輿論驚呼「現在的年輕人真敢窮」。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後是年輕人消費方式的改變,同時也折射出部分年輕人缺乏正確的金錢觀,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方法。如何做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呢?作為父母,該如何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呢?《小狗錢錢》這本書會為你揭曉答案。
  • 正確的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比例在節節上升,很多都是孩子們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滋生的,簡單來說,孩子從小的金錢觀,價值觀得不到滿足,從小花錢大手大腳,長大了家長們供應不上了而走上了不歸路,家長們只能悔恨交加了,那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跟金錢觀呢?
  • 經濟社會,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有些家長經常訓斥小孩,你浪費掉的東西,我得花多少錢或者上多長時間的班才能換來的,孩子更是一臉茫然。那麼怎樣才能讓小孩正確的對待金錢,理解金錢的價值呢?我們應該要為小孩培養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你奢華的消費理念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不是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其實很多的孩子沒有金錢觀,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自己也沒有金錢觀,花錢大手大腳,喜歡鋪張浪費,這就導致孩子也養成這樣的壞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估計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吧,說到給孩子買東西,父母常常會處於內疚的情緒,給孩子購買他們並不需要的東西,卻沒有考慮如何處理才能讓孩子正視金錢觀?久而久之,沒能控制孩子的購買慾,他就沒有辦法辨別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不該買,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
  • 4個小方法,正確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孩子終生受益
    這些新聞讓我們啼笑皆非,卻又夾雜著一絲心酸和擔憂——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意識太可怕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該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呢?01.建立學習興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引導金錢觀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形成的,只有父母重視金錢觀的培養,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孩子進行引導。但我們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 孩子的財商教育,父母一定要重視,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受益一生
    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父母就會有一個疑問,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要比以前的孩子好很多,家裡要給孩子準備好他所用的一切東西,那麼是不是就不用給零用錢了呢?作為一個聰明的媽家長,除了要培養孩子智商、情商以外,還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零用錢開始。對於金錢,小孩子是否有自己的需求呢?也許在父母眼中準備好一切,他就沒有了需求。
  • 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從娃娃抓起
    想像一下作為當事人的父母,盡心把孩子培養長大,本希望他在大學裡學有所成,畢業後到社會上有立足的本領,但孩子卻因為錯誤的金錢觀和消費觀毀了人生,這是何等痛心。培根曾說:金錢是個好僕人,但在某些場合也會變成惡主人。
  • 教育專家: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至關重要,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教會孩子如何花錢非常重要,有可能這件事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不要忌諱與孩子談錢,更不要哄騙孩子說家裡「沒錢」或者「有錢」,應該讓孩子儘早養成金錢觀。不要忌諱與孩子談論金錢父母應該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金錢關係。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會有壓歲錢,可是每次壓歲錢還沒有捂熱就被父母美其名曰的說「給我們保管而收走了」。許多孩子都是不願意的,因為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可以自己規劃怎麼去用這筆錢卻被父母給破壞了。
  • 教育專家: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至關重要,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教會孩子如何花錢非常重要,有可能這件事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不要忌諱與孩子談錢,更不要哄騙孩子說家裡「沒錢」或者「有錢」,,應該讓孩子儘早養成金錢觀。壓歲錢是孩子依法獲得的「贈與」,屬於孩子的財產。其實孩子什麼都懂,父母就算能哄騙的了孩子一時,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發現原來父母並不是真正替他們保管金錢,那時候,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不可信任的。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在以後的教育中,孩子就不會真正聽從父母的教育。
  • 95後女兒不上班工作,還超前消費20萬,單親母親崩潰:我該怎麼辦
    文 /芳芳育兒經,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超前消費好像成為現在年輕人的一種新晉的消費觀念。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信用卡、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等各種提前消費和借錢軟體。這些超前消費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卻也讓那些經不起誘惑的孩子可能誤入歧途,還會讓一些不法分子趁機鑽了空子。單親媽媽李阿姨有一名23歲的95後女兒小文。
  • 缺乏財商的孩子太可怕了,及早培養孩子的財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比如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此時你和孩子就需付出很高的代價。」 細思極恐,其實這幾件事情的主要責任來源於家庭教育,歸根到底是家長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孩子在平時消費的時候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足夠的認知,在面對金錢的時候沒有概念。
  • 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真的太重要了
    看著孩子一副財迷的樣子,我卻高興不起來,現在社會物質豐富,如果忽視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會導致孩子一味索取;如果向孩子傳遞了錯誤的金錢觀,可能會導致孩子唯利是圖。孩子天生就對錢感興趣,而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和發展階段,孩子只有形成了正確的金錢觀,他們才有能力扛起自己的人生,也才能有本事為自己的未來買單。而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是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 培養孩子金錢觀,從零花錢開始
    說危險,是因為人們消費、提前透支的渠道太多,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各種債務的泥潭。這一屆的家長不僅要提防自己的「剁手欲」,還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實在是太難了!消費主義陷阱的時代,行動支付的便捷,讓他們以為有了手機就有錢,甚至很多小朋友以為父母沒錢了「去銀行取」就行,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請從娃娃抓起!
    一位13歲少年只因沒錢上網,就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親身父母。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就不禁感慨,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當然這樣的孩子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他們的父母其實也有責任。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平和且物質生活比較富裕的年代。基本上孩子要求的東西,父母都會滿足。很多父母甚至自己節衣縮食,來滿足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這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仿佛錢得來是很容易的,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得到。
  • 孩子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會讓其受益一生,父母可以從3點入手
    但是,在現在的傳統家庭中,許多父母經常會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金錢觀的培養疏忽了要麼放任孩子花錢不管,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毛病;要麼過於嚴格,導致孩子心情太過壓抑,更有甚者,偷竊亦或是被網貸迷惑雙眼。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金錢觀,沒有培養的意識,以為孩子還小,還沒有必要去接觸金錢,以及對金錢進行管理,有些家長是擁有這方面的意識,卻不知道從何入手,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
  • 孩子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會讓其受益一生,父母可以從3點入手
    但是,在現在的傳統家庭中,許多父母經常會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金錢觀的培養疏忽了。要麼放任孩子花錢不管,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毛病;要麼過於嚴格,導致孩子心情太過壓抑,更有甚者,偷竊亦或是被網貸迷惑雙眼。放任孩子對金錢過度花費而不管不顧,固然是不對的,但是過度管制也不可取。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如何引導、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有合理分配金錢的習慣。一個人的金錢觀是否正確,關乎他的一生,對孩子來說是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