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對症下藥。
典故
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中國古代四大名醫之一。他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是中國最早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
多年的行醫經驗,讓華佗很善於分辨相似症狀背後的不同病因,並對症下藥。有一次,府吏倪尋和李延同時病倒了,兩人的症狀類似,都是頭痛、發燒。華佗來給他們診治,分別診脈,然後給倪尋開了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的藥。
旁邊有人看到他對同樣的病症卻開了不同的藥,感到很驚異,問他原因。華佗回答:「倪尋的病因在外,李延的病因在內,所以對應的治療方法也應該不同。」
倪尋和李延吃了華佗分別給他們開的藥後,第二天病就好了。
釋義
比喻針對具體的情況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