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對牛彈琴。
典故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是以詩書理子耳。
——《牟子理惑論》
戰國時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叫公明儀。他精通音律,特別擅長彈琴,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敬重。除了在室內為人演奏之外,公明儀還常常帶著琴到戶外彈。
有一次,他在野外遇到一頭吃草的黃牛,突然來了興致,於是擺好琴,對著黃牛彈了一首《清角之操》。
可是黃牛還是默默地低頭吃草,毫無反應。公明儀想了想,覺得是這首曲子太過高雅,黃牛自然聽不懂。
於是公明儀變換曲調,撥弄琴弦,隨心發揮,琴聲時而像蚊虻飛舞,時而像牛犢鳴叫。這下,黃牛不再吃草了,豎起耳朵,搖著尾巴,小步徘徊,仔細聽著。
後來,東漢時的牟融,在《牟子理惑論》裡,回答「為什麼解釋佛理要引用《詩經》《尚書》的內容」時,引用了這一典故,意在說明,要給熟悉儒家經典的儒生們解釋佛理,當然要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
釋義
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