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非常常見,90-95%,其危害性極大,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19.2%,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略多,如患者治療不及時,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腦膜瘤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大部分來自蛛網膜細胞,其好發部位與蛛網膜纖毛分布情況相平行,多分布於矢狀竇旁、大腦凸面、蝶骨嵴、鞍結節、嗅溝、橋小腦角和小腦幕等部位。惡性腦膜瘤的生長特性、細胞形態具有惡性腫瘤的特點,並且可以發生轉移。
15種常見的腦膜瘤及病理分級
+腦膜皮型腦膜瘤(Ⅰ)
+纖維型(成纖維型)腦膜瘤(Ⅰ)
+過渡型(混合型)腦膜瘤(Ⅰ)
+沙粒型腦膜瘤(Ⅰ)
+血管瘤型腦膜瘤(Ⅰ)
+微囊型腦膜瘤(Ⅰ)
+分泌型腦膜瘤(Ⅰ)
+富淋巴-漿細胞型腦膜瘤(Ⅰ)
+移行型腦膜瘤(Ⅰ)
+透明細胞型腦膜瘤(Ⅱ)
+脊索瘤樣型腦膜瘤(Ⅱ)
+非典型腦膜瘤(Ⅱ)
+乳頭狀瘤型腦膜瘤(Ⅲ)
+橫紋肌樣型腦膜瘤(Ⅲ)
+間變性(惡性)腦膜瘤(Ⅲ)
腦膜瘤的影像表現
1、X線:腦膜瘤易引起顱骨的各種改變,頭顱平片的定位徵出現率可達30%~60%。顱骨內板增厚,骨板瀰漫增生,外板骨質增生呈針狀放射。局部骨板變薄和破壞的發生率為10%左右。顱板的血管壓跡增多。
2、腦血管造影:腦膜血管多為粗細均勻、排列整齊的小動脈網,動脈管腔纖細,輪廓清楚呈包繞狀。腫瘤同時接受來自頸外、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系統的雙重供血。可見對比劑在腫瘤中滯留和腫瘤染色。腫瘤周圍腦血管呈包繞狀移位。
3、CT:CT平掃見類圓形稍高密度邊緣清楚具有腦外病變特徵的腫塊,瘤內可見砂粒樣或不規則鈣化(10%~20%),亦可發生壞死、出血和囊變。增強掃描腫瘤多呈均勻一致性中度增強,瘤周水腫程度不一,佔位效應明顯。惡性腦膜瘤少見,腫瘤生長迅速,具有明顯的侵襲性,瘤周水腫較明顯。
4、MRI:腫瘤內可見流空血管影。T1WI腫瘤周邊可見假包膜形成的低信號環。
增強時瘤體常呈均勻強化,並可見腦膜尾徵(Duraltail徵),即與瘤體相連的硬腦膜呈窄帶狀強化。
20世紀中期以前,對於腦膜瘤生物學特徵及影響其復發的許多因素,全世界還未有足夠了解及統一認識。此後經過許多相關研究驗證,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腦膜瘤可延長無進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併發症率,確定了現在國際通行的顱內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Simpson分級系統。
(現國際通行的Simpson分級預測腦膜瘤復發的關係)
INC國際神經外科提醒,對於比較大的腦膜瘤,手術全切除腦膜瘤是首先選擇,因為它減少了腫瘤復發的機會。醫生將仔細評估腦膜瘤的大小、特徵、位置,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及入路切除腦膜瘤。腦膜瘤手術除了選擇正確的術式及入路,手術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豐富經驗、技術高超的醫生將有助於手術切除率變得更高,而手術切除率是決定腦膜瘤是否再次復發,及患者預後好壞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