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孩子不聽話,可能是你陷入了這8個誤區

2020-09-09 博瑞智家長課堂

後臺收到很多這樣的留言:

「我的孩子總是說什麼都不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嘮叨了一百遍還是沒一點用!」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感覺自己隨時都能被孩子氣死,太難了!」

……

當你遇到這些「棘手」的問題時,有沒有想過,是自己教育方法的錯誤導致了這種結果呢?

在我國大約有90%以上的父母們正在用不正確的方法教育著孩子,這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

1、認為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理所當然地按道理去做

這是我們家長最常犯的一個誤區。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對著孩子不停地講道理,認為只要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按著道理去做。假如你跟一個五歲的孩子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知道嗎?」孩子說:「知道!」可是孩子真的知道嗎?事實上,我們所說的大多數道理孩子是聽不懂的,孩子是通過行為來學習,通過感覺來體會道理的,根本不是按著道理去做事情的。孩子的天性是絕對按照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原則去做事,而不是通過理性思考再去行動。通常在孩子心中總是有這樣一種困惑:同樣一種行為怎麼有時會獲得表揚,有時卻是批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孩子心中是弄不明白的。

我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大約六歲那年的夏天,父親開著拖拉機回家取東西時把車停在院外,結果出門時正好有朋友從遠方來,寒暄著進屋。父親說:「誰去把車閉了?」這時我挺身說:「我去吧!」父親:「你能行嗎?」「能行,我看過你閉車。」說著就跑出去,爬到車上一摁油門兒,車熄火了。回來時父母一齊誇我:「兒子你真聰明,能關車了,好樣的!」父親的朋友也誇張地說:「小傢伙你怎麼這厲害,都能關車了,太厲害了!」我當時那個高興啊!那種自豪感別提了。可事情沒過一周,父親又開著車回來,還是把車停在了上次的地方,父親急急地剛進屋,我就跑出去。然後還是爬到車上把油門一掰,車又熄火了,等父親出來看:「誰把車關的?」「我呀!」父親怒了:「誰讓你關的,胡鬧!」我當時委屈極了,本來還等著他誇我呢,卻不想得到的是怒訴。當時我真的弄不懂了:「同樣一個行為,怎麼上次表揚我,而這次就會批評呢?到底為什麼呢?」後來看見父親吃力的搖了快半小時的時間才把車給打著火,我才覺得這事可能不對了,但我當時還是不能理解:同樣的行為,有時會讓父母高興、有時又會讓他們不高興。

周國平曾說過這樣的話:「對於我們成人的世界,所有的理解都包含著誤解。」更何況我們的孩子,他們還不懂得成年人的做事規則,更無法完全理解成年人心中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孩子聽不懂太多的道理,孩子是通過行為來體驗,通過感覺來學習的,而不是按照理性來做事。

2、認為一切物質條件都準備好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我不知道我們成人世界是怎麼得出的這個道理。物質條件與孩子是否好好學習沒有因果聯繫。「生命之初」時,我們講過人的本性。促使一個人改變的根本原因,要麼逃避痛苦,要麼尋求快樂,這是根本原因。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他的理性還不發達,完全是憑潛意識做事。那麼,促使孩子去學習的第一個因素是興趣,也就是學習本身能給他帶來樂趣;第二個因素是學習的結果使他快樂;第三個因素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是引發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在生理上能找到快樂,從而引發一種興趣和對學習的一種欲望,在神經連結方面學習等於快樂!

3、認為什麼事也不用孩子做,只要學習就行了

這是一個很荒唐的做法。孩子是人不是機器,不能機械地設定程序只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樣會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天性。

作為一個人,他的任務是通過興趣來了解這個世界,通過感受來探索宇宙、生命和人生,「孩子的天職是玩耍」。如果家長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就殘酷地剝奪了孩子的這一天性。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孩子是人,要用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4、專注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養

記得亞里斯多德說過:「人在初生時是一個非常可惡的小動物。」要培養成人須經過十幾年、二十幾年的「人化」過程,如果在教育「人化」過程中,作為人最基本的東西沒有教導和正常的精神供氧,而總是希望通過知識的教育和智力的開發來讓孩子「人化」,這樣便走進了一個很大的誤區,最後孩子人化的過程就不完善。電影《閃亮的風採》中鋼琴師一生的悲劇——父親粗暴的只要求他單純學習鋼琴技能,最後導致他在技藝上成為大師,在精神上卻變成了一個殘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特別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大部分家長都犯過類似的錯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孩子來說父母們認為此時此刻你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這一點沒錯,關鍵是學習什麼?怎麼學?如果孩子的興趣、潛能被開發出來的話,學習將會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反之,孩子是在被父母強迫和高壓下機械地學習,那對孩子來講學習就是一種災難,太痛苦了。

5、認為打罵完孩子後只要哄好就沒事了,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這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個大誤區。孩子在被打罵完之後,表面上哄好沒事了,實際上他被打罵的感覺永遠地存留在潛意識裡,但他自己並不知道,直到成年以後總是出現一種緊張、焦慮、自卑、情緒低落的狀態。這實際上是孩子在童年被父母打罵時的一個惡性「心錨」留在潛意識裡,構成了他現在的潛意識性格。一旦有相同的環境因素觸發的時候,便會誘導出他當時被打罵時的一種生理反應——恐懼、焦慮,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心錨」。

孩子在七歲之前很難搞清楚為什麼會被打罵,只有通過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經歷,他才能理解為什麼同樣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待遇。如果父母破壞性地打罵完孩子,一旦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很難再調整過來。孩子的天性是討好父母,只有做一件事情能給他帶來快樂,又能獲得父母的確認、表揚、鼓勵,他才會積極地去做;一旦他所做的事被否認或受到批評,他的生理就會發生反應,神經系統開始僵硬,表現出思維遲鈍、行動緩慢,既做不好,也學不會。

人的思考模式是聯想運作,人腦中的任何兩件事都可能形成聯繫。童年所受到的傷害會永遠存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所以父母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6、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家長的話

這種觀點是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民族垃圾。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悲劇。

「孩子不聽我的!」這是許多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麼我想告訴你,你的孩子聽你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並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定好必須按規則做。

在盧梭的《愛彌兒》一書中講了奴役與支配的來源,父母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因為我是你爸,是你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話」,這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被奴役與支配兩種可能性的認識。一種是我離不開對方,對方是個比我更強大的個體,供我吃穿——導致支配;另一種奴役,對方是奴隸主,它擁有我的身體甚至我的精神,所以我是他的財產。這樣在孩子成年後就產生兩種根本性的性格特徵:要麼支配別人,奴役別人;要麼被人支配,被人奴役。就是無法擁有平等的觀念和獨立的人格。

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獨立人格。與孩子平等相處,引導孩子正確思考,讓孩子獨立做出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我們的話。因為你無法證明你說的話一定是對的,就像孩子想吃香蕉而你卻認為蘋果才富有維生素,所以吃蘋果是對的。這只能證明是你的看法,卻不一定是孩子的需要。

7、認為我為孩子做了犧牲,孩子一定會感恩,一定會學好

這是一種沒有因果聯繫的邏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教會孩子的自立能力。如果孩子該自己做的事情我們家長也替代了,這等於剝奪孩子的生存權利,探索世界的權利。這不但培養了孩子的依賴性和被支配性,相反父母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私心就越重。

讓孩子多多參與家政,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等等以此給孩子以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氛圍的溫暖,因此孩子學會了感恩。如果家庭沒有溫暖的話,沒有人會對父母感恩。當一個人沒有感恩就不會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果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讓父母高興,理解父母對於父母是多麼重要,他會認為不感恩是理所當然的,這是許多富家子弟的悲劇。父母創造財富越大,給孩子的越多,孩子忘恩負義的程度也就越重,所以說這種觀點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根本性誤區。

8、認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後再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學習,其他的事別管。從小把孩子教育得就不負責任,成為生活的旁觀者。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引導去關心別人,理解別人,長大後就會我行我素。一旦這些道理在他們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價值觀和信念時,這一生的失敗就會不可避免。

所以,對孩子從小就進行如何做人的品德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否則,光讓孩子學習知識而不引導他做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知識沒學會,人也沒做好。

文/董進宇;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真是個誤會
    前提是,你要積極創造,竭盡所能。可是,如果家長不擔當、不作為,不去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就指著孩子的聽話、懂事作為一個教條,個人認為非常不可取。這樣的聽話、懂事,不光代表著家長本身的局限性,更意味著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扼殺——你的話本來就沒多少道理,還要讓孩子照章全收,按照你的需求去做,等於讓孩子在你的有限世界裡 ,汲取更有限的貧乏的營養。這樣的成長,有多少營養?本文專門討論關於「聽話」這件事,「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 可能是因為你陷入了這四大誤區
    我們在日常工作當中,經常需要製作PPT,但是有時候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做出來的PPT總感覺很LOW,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那是你陷入了PPT製作的誤區。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PPT上圖中PPT頁,暫且不提這一頁文字顏色的問題,就是這一大段密密麻麻文字就令人生厭,這樣一大段文字即體現不出你說的主體內容,也不能清晰地表達你所陳述的觀點,如果製作這樣的PPT那為什麼不使用word直接當演講稿,播放個圖片效果應該比你,製作此PPT的效果要好的多吧!
  • 孩子不聽話怎麼?父母跳出2個誤區,用5個方法教育孩子
    >果斷判定過錯在判定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果斷的認為是孩子的問題,但是卻絲毫沒想過自身問題。其實生活的壓力是來自方方面面,父母想要孩子聽話於是就吼罵式,但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萌生叛逆。同時父母之所以吼罵不僅僅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還因為父母的其他情緒得不到釋放,正是這樣致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幼兒叛逆期到了,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提到叛逆期,很多父母會說那還早呢,孩子要十幾歲才進入叛逆期嘛。事實並非如此,有時候當你發現,原本小天使一樣的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那可能就是幼兒叛逆期到了呢。媽媽讓她趕緊起床,她也會發脾氣說「你走開」。甚至在穿衣服的事情上,她也不像以前那樣,媽媽給什麼她就穿什麼了,非要自己動手選。有一次臨出門,因為這件事雙方還爭執起來,氣得媽媽想揍她一頓,嘴裡一直念叨「這麼小一點兒就不聽話,以後還得了嗎?」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超詳細的應對策略
    事後與孩子討論一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雙方達成共識。不聽話行為2  批評就摔門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
  • 孩子做事太固執,可能是陷入了思維誤區,學會3個方法輕鬆轉彎
    導語:凱瑞是個一根筋的孩子,做起事情來永遠都是認死理的那種,不管錯對都固執堅持自己的想法,對於別人的建議壓根是聽不進的。就拿上學穿衣服這件事來說,老師明明說淺色的衣服都可以,但凱瑞心底就覺得只有白色是淺色,其他的就不行。總之,只要是他認準的事,別人休想讓他換個想法,當然凱瑞媽媽為此沒少生氣。
  • 養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三個誤區
    ;有時候以為自己向別人習得了寶貴的經驗,卻不曾想對自己的孩子並不管用……現在的網絡十分發達,網上有許多的育兒專家,分享著不同的育兒觀點,看得父母容易陷入誤區,而且,很多父母喜歡分享自己孩子優秀的一面,看到那些用心培養孩子的父母,很多人又怕自己耽誤了孩子,陷入了迷茫和焦慮。
  • 懷孕早期要養胎,孕婦容易陷入這3個誤區,你中了幾個?
    文|淘媽很多人都知道,女性懷孕的前3個月是很重要的,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流產。前幾天看到一位懷孕3個月的朋友在網上曬自己的營養餐,其中有魚湯、雞湯、燕窩還有很多的營養品。她還說自從懷孕後每天都是這樣的飯菜,都快吃膩了。
  • 孩子調皮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個好事
    當了父母,誰不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前幾天看了一條評論,想想也對,孩子一出生,父母們喜歡孩子健康成長,在家懂事聽話,期待孩子能乖乖聽話,學習認真,但是孩子真的能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嗎?很少吧,現實中孩子是什麼樣子,不夠乖,不夠懂事,學習不夠優秀,見人不夠禮貌,很多時候都是不夠不夠,但是這樣的孩子才是普通的孩子,不差。
  • 讓孩子閱讀,你可能走進了這幾個誤區,難怪孩子不喜歡讀書
    店主跟我說「我家孩子可給我省錢了,每次給他拿回家的書,放一兩個月都不看,封皮都沒打開過,我又乾脆拿回來賣了!」我問她「你都賣書,孩子還不喜歡看書?」店主說「小時候也沒注意這一塊,沒給他讀過書,都是買些書讓他自己看,開始他覺得很新奇,還樂滋滋地看,後來就不願意看了,也就沒再逼著他看,老師讓他看的他才看。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孩子小時候很乖呀,只要聽到媽媽的要求,絕不含糊,立馬完美完成。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
  • 孩子不聽話,原因可能是這3點
    文/馮振華最近回了趟老家,發現小到2歲半,大到十幾歲的孩子,都是整天手機不離手。家長最常掛在嘴邊的也是,孩子不聽話,也打了,也說了,不管用。最近一直在看關於寫高考狀元們的文章,說到這個吧,我就想多說一句,我發現在跟好多人交流的時候,只要剛一說「高考狀元」四個字,他們就會說我才不想讓我的孩子當狀元,巴拉巴拉一通話,搞得你都不好意思說後面的。
  • 孩子不聽話,原因可能是這3點
    說實話,就這3件事,我只能做到前兩條,第3天,都是盡力在提醒自己堅持。最近一直在看關於寫高考狀元們的文章,說到這個吧,我就想多說一句,我發現在跟好多人交流的時候,只要剛一說「高考狀元」四個字,他們就會說我才不想讓我的孩子當狀元,巴拉巴拉一通話,搞得你都不好意思說後面的。其實,我就是想從最好的別人那裡,學習一些方法,然後做更好的自己。
  • 你越數落,孩子越不聽話
    心理學方面: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
  • 為什麼你學不好外語?可能是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
    小編認為,你有可能是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無法堅持很多人學外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著每天練聽力一小時,一月變身聽力達人,卻聽了兩天就放棄。報了幾千塊的培訓班,卻因各種雜事分身乏術,最後不了了之。小編經過親身試驗,覺得這個方法特別有效,當然前提是你願意對自己狠一點!死記硬背當然,也有很多能堅持但也學不好的人,這又是為什麼呢?很多人的毛病是學得太死。
  • 30歲寶媽帶孩子不如爸爸,你可能是走入了以下三個誤區
    這下我可真是急了,對孩子大聲吼了起來:「你這孩子真不聽話,帶你出去玩不好嗎?真是討厭!」孩子更是大哭了。老公把孩子哄得不哭了,對孩子說:「媽媽不了解你,打斷了你自己穿鞋,我們讓媽媽向寶寶道歉。」我一聽更火了,我天天在家看孩子,怎麼會不了解他呢!還要向孩子道歉,真是不拿我當人了!我氣憤地說:「你了解孩子,你帶他吧!」
  • 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會收穫一個更不聽話的孩子
    但很多人也發現了,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其實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母親,七歲的女兒非常叛逆,最喜歡跟母親對著幹。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比如天氣冷,讓她加衣服,她就是不願意穿。帶她去買衣服,她也不願意去。每次好說歹說都不行。
  • 天天給孩子刷牙,牙齒還是壞了?家長可能陷入這些誤區中了
    文|淘媽 群裡一位媽媽說她前幾天才發現她家大寶牙齒有好幾顆都壞了,因為孩子每天是自己刷牙,她也沒有關注過,所以孩子的牙齒從什麼時候開始壞掉的,她也不清楚。去醫院看完之後,花了大幾千,心疼的她。
  • 孩子長不高怪父母太矮?陷入以下長高誤區,父母基因再好也白搭
    文|好孕姐昨天帶孩子在小區轉悠,聽到兩位大媽在說孩子身高的問題。一個問:「你家孫子怎麼這麼矮啊,看比我們家孫女還矮半頭呢?」另一個說:「唉,那能怪誰?他爸媽個子就矮,他能高到哪兒去啊?」孩子長不高怪父母太矮?其實,陷入以下長高誤區,父母基因再好也百搭。完全把影響長高的原因歸於父母基因有些人覺得,孩子長大個子高不高,完全看他父母。父母如果是大高個,孩子長大也矮不到哪兒去。父母如果都很矮,那孩子長大也高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