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宋憤青,落榜後寫下一首牢騷詩,雖狂妄自大,卻流傳千古

2020-12-27 詩詞世界

公元1053年,宋仁宗年間,一個姓柳名三變的官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據說在他出殯的那一天,全汴京的歌姬都身著縞素,為他送別,哭聲震天。

一些人許會問了:柳三變是誰?

是位高權重的大官?是道德崇高的大聖人?是立下豐功偉績的赫赫將士?

都不是!!!

柳三變是一個屢次落榜的考生,是滿腹牢騷的憤青,桀驁不馴;

是浪蕩的風流才子,與歌姬為伴,以青樓為家,「豔」名在外;

是士大夫眼中的「卑俗」、「聲態可憎」、「辭語塵下」,不被容納,備受輕視;

可同時,他也是「大宋第一流行歌手」,「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從深深宮闈到楚館秦樓,再到街坊市井,人人都傳唱他的詞作,人人都喜歡他的詞作。

他寫歌姬,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真情;他寫離別,字字悽楚,句句動人;他嚮往仕途,卻偏偏一生仕途不順。

灑脫風流是他,悽楚苦澀也是他,高吟著「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是他,低語著「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的也是他。

他還有一個名字,叫柳永。

從懷抱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科場士子,到煙花巷陌、奉旨填詞的風流浪子,這一切,都要從這首極牢騷、極狂妄卻也極苦澀、極悲涼的《鶴沖天》說起。

公元1008年,一個天性浪漫、喜歌好舞的年輕人來到繁華錦繡的汴京。

此時的柳永早已憑藉《望海潮》中「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一句名滿天下,詞作更是廣為傳唱。

次年,25歲的柳永第一次踏進科舉考場。年少氣盛的他,意氣風發地寫下了一曲《長壽樂》,「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時、等著回來賀喜」。

然而,當這個少年即有才名、狂放不羈的才子遍尋榜單,卻始終不見自己的名字時,他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沮喪與失落。

憤懣之際,他滿腔熱血翻湧,一首《鶴沖天》就此問世。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在金字題名的榜上,我只不過是偶然失去取得狀元的機會。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主也是會一時錯過賢能之才的呀!

柳永是極狂傲自負的,他考科舉求功名並不滿足於僅僅登進士第,而是把奪取殿試頭名狀元作為目標。

因此當他發現自己竟然榜上無名時,內心必然大受打擊。

這種感受大概就像我們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能考清華北大,考前還在朋友圈裡提前慶賀,結果卻連一本大學都沒考上時的心情。

不僅僅是失望,還有尷尬,有憤怒,有無處言說的控訴。

柳永是少年得志的典範,早早成名,無數人的追捧稱讚,讓他狂傲且自負。這樣的人,一旦受挫,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

柳永此時就是如此。

他自稱自己是「明代遺賢」,其實也是在暗中諷刺仁宗朝號稱清明盛世,卻漏掉了他這樣一個人才,語氣可謂很狂妄了。

既然理想落空了,他便索性轉入另一個極端,過一種恣狂放蕩的生活。青春短暫,且去隨心所欲地遊樂吧,且去縱情歡飲、歌舞昇平吧!

功名利祿算什麼?仕宦大夫算什麼?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辭章,即使身著白衣,也不亞於公卿將相。

在那煙花巷陌,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繡房,有我的意中人,值得我去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在一起,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快樂。

青春不過是這片刻的辰光,我寧願把功名換作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回婉轉的歌唱。

字裡行間,都流露出柳永浪子般的不羈與浪漫。

自此,不知多少士子,名落孫山、滿懷失落之際,低吟著柳永的這首詞作,作暫時療愈痛苦的麻醉劑。

是的,只是「暫時療愈痛苦的麻醉劑」,一如柳永那一時那一刻出離憤怒、而又無可奈何,索性自矜自傲般的心情。

不是我考不上功名,而是你們太眼拙!

不是你們不要我,而是我,柳永,不屑與你們為伍!

像不像那隻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的小狐狸,是葡萄真的酸嗎?還是他真的不想吃了?

都不是的,只是那時那刻他是真的灰心失望,決定放棄了。

可他終於沒能放棄,他一生都從來沒有真正放棄。

公元1015年,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落第。

公元1018年,第三次參加禮部考試,落第。

公元1024年,時隔數十載,柳永終於在第四次科考中得償所願、榜上有名。名單被呈遞到宋仁宗趙禎手中。

然而那首《鶴沖天》還是激怒了仁宗皇帝,他將「柳三變」的名字從名單上重重划去,批下十個大字「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慘然一笑,轉身之際,一個屬於柳永詞的時代就此開啟。

仕途官場沒有他的一席之位,煙花巷陌、市井街坊卻處處可見他的身影,可聞見他的詞作。

這究竟是幸呢?還是不幸?

公元1034年,柳永終於得到了自己久求不得、又愛又恨的功名。

此時,他已50歲了。暮年及第,喜悅之餘,恐怕還有濃濃的悵惘吧!

他會不會也曾深深深深地問自己:

檢點一生舊行囊,我得到過什麼?

又失去了什麼?

我因何成痴?

又為何執著?

這一生,究竟值不值得?

他會不會這樣回答自己:

我得到過,也失去過,執著過,也放棄過。我也不知值不值得,可人生也許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不過隨心、隨性而活!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相關焦點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漢賦、元曲,都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文學的藝術巔峰,那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從小就開始誦讀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不管是到什麼時候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劉禹錫聰明好學,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同期上榜的才子還有柳宗元。將近十年內,劉禹錫先是在京城任職,之後又到淮南、揚州做官,朝廷對他一番考核後,提拔劉禹錫為監察御史。喜好交友的他,與韓愈、白居易和柳宗元關係都非常好,其才學受到王叔文賞識,卻也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外地。
  • 李商隱散心時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儘管多數人會「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散心卻讓他們創作出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譬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樂遊原》,便是他散心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樂遊原》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作為一首千古名作,它還被選入語文課本,自小就要求我們熟讀並背誦全文。其最後兩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由於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更是人人皆知,被廣泛引用。
  • 唐朝秀才科舉落榜,寫下一首千古名詩,學生都會背卻很少知道作者
    詩詞的創作大多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或欣喜或悲傷,因為作詩時心情的不同,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也不盡相同。對於古詩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杜甫等才子,除了這些才子留下的詩詞流傳久遠外,還有一些詩句雖然同樣流傳千年,可是其作者卻是名聲不顯。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王安石參透杜甫一詩,模仿寫下一首勝過杜詩的七絕,從而流傳千古
    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他於公元1042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上變法萬言書,但未被採納。直到公元1068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雲、君臣際遇的良機。
  •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閒來無事的時候,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開一個鬥詩大會也不失一種情趣。就在這種只要有點文化就會寫詩的文化背景下,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在他們寫詩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的有趣的小故事。今天我們所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唐朝時期的詩人,在他進京趕考落榜後,他心情十分低落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身為苦吟詩人的代表,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並有著「詩囚」之稱的孟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孟郊的那首歌頌母愛的唐詩《遊子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不朽詩篇。
  • 大詩人被甩後寫下一首失戀絕唱,一詩成名,卻害苦了他後來的妻子
    不是每個男人被甩後,都能像蘇軾「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中寫得那麼灑脫。對於古代的大詩人們來說,懷才不遇、思鄉、惜春、懷友等傷懷都是可以全部往詩文中吐的,唯有這失戀卻是他們都不願意提的。所以當有位大詩人被甩後,直接寫出一首男人版失戀絕唱,就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大詩人名叫李益,這首千古絕唱名叫《寫情》。全詩用最清麗絕美的語言,描繪出自己被甩後心中的悽苦,李益也憑此詩一詩成名,只是後來的事有點讓人出乎意料。
  • 李白最雄偉的一首詩,描繪出的壯麗景觀千古流傳
    李白一生遍遊祖國名山大川,他非常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因此也寫下了一首首雄偉壯觀的有關於名山大川的詩篇,《望天門山》便是其中經典之一。李白在江中乘舟溯流而上,遠望雄偉的天門山,留下了這幅千古流傳的壯麗畫卷。
  • 李白一個人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成了千古名篇
    就算李白打算低調做事,但是唐朝仰慕李白的粉絲們卻不能答應,拉著他喝上幾壺酒。所以李白這一生從來沒有缺過酒,怪不得有酒劍仙的稱號。在李白歲數大之後,已經看慣了春花秋月,他還能把少年心保持住嗎?少年的李白遊遍了大好河山,在仕途上沒有開懷,他的人生就是不如意的,雖然看似狂歡,但他內心卻很孤獨,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李白寫出了很多的經典;李白到了晚年之後,他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勝利,他想得以政治家上的名義流傳千古,不過最後還是因詩流傳給後人。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陸遊45歲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讓人擺脫迷茫和焦慮
    陸宰也有這種情懷,雖然閒賦在家,卻未曾忘記國讎家恨,他親自教兒子陸遊讀書,把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他日後成為棟梁之才,遇到賢明君主,用滿腔熱血報效朝廷。 其實,在此之前,秦檜壓根不認識陸遊,連他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只是孫子的名次在陸遊之下,可見秦檜有多壞。 由於秦檜動了手腳,導致陸遊名落孫山,這種滋味太難受,陸遊只好繼續等待,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四年後,秦檜一命嗚呼,陸遊的機會終於來了,朝廷讓他擔任寧德縣主簿,雖然官職不高,但不管怎麼說,陸遊總算踏入仕途,開啟新的人生篇章,只要肯努力,以後有很多晉升機會。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兩人閒來無事,就整天逗著白鶴,回到洛陽後,這對白鶴就養在白居易家的院子中。一年後白居易到長安做秘書監,白鶴還留在洛陽家裡。這裡有清澈的水塘,茂密的竹林,還有布置精巧的花草亭臺。這雙白鶴在花園裡飛來跳去,卻不願離開。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300多年後一晚輩改寫,竟成流傳千古的經典
    他的「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一經問世,就成為經典;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也是小學生會背的詩之一,他的「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更是狂得不得了。但在寫這首詠柳時,這位「四明狂客」,卻表現了不一樣的風趣。詩的第一句,將柳樹比作佳人,只用一個「妝」字,就將這枝柳寫活了;而那垂下的「綠絲絛」,就如佳人身上的綠絲帶。
  • 大晚上睡不著,白居易寫下一首詩打發時間,短短20字成就千古絕句
    張繼晚上睡不著,寫下了《楓橋夜泊》;李白晚上睡不著,寫下了《靜夜思》。我們本篇的主角——大詩人白居易,大半夜睡不著,就爬起來寫了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但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句!這大概就是我們和大佬的區別吧!說起白居易,那可真是一時半會說不完啊!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唐天寶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張繼乘船經水路到達姑蘇城外時,已近黃昏,唐代規制,地方城門未時關閉,因而無法入城,只好暫行暫止,將船停泊在松江之上過夜,半夜時分,詩人被遠傳傳來的一陣鐘聲吵醒,於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便從張繼的口中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