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http://www.51jrft.com/rwxy/sf/958.html
內容摘要: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而語言的發展與幼兒的傾聽行為發展息息相關,傾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行為能力。良好的傾聽行為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甚至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採用觀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對蘇州市某民辦幼兒園小班幼兒的傾聽行為現狀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小班幼兒傾聽行為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有自控能力差、傾聽持續時間短、部分幼兒語言理解能力差等。並分析得出幼兒傾聽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幼兒自身的身心發展特徵、教師語言和指導方式、座位的排列、遊戲活動、家長的重視度和指導策略等。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對幼兒傾聽行為的指導建議,從而希望促進小班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養成。
查看完整論文請+Q: 351916072
關鍵字:小班幼兒傾聽行為指導策略
Key Words: Children in the bottom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Listening behaviors; Guidance mode目 錄
一、選題緣由 1
(一)問題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
二、相關研究現狀 2
(一)關於幼兒傾聽行為概念的界定與分類的研究 2
(二)關於小班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標準的研究 2
(三)關於小班幼兒傾聽行為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的研究 3
(四)關於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養成的策略的研究 4
三、研究過程 6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6
(二)研究方法的確定 7
(三)研究過程的實施 7
四、研究結果 7
(一)小班幼兒傾聽行為現狀的分析 8
1.小班幼兒傾聽行為總體表現 8
2.各類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傾聽行為的表現 9
3.小班幼兒傾聽行為存在的普遍問題 10
(二)影響小班幼兒傾聽行為良好發展的因素的分析 12
五、思考建議 15
(一)掌握小班幼兒傾聽的年齡特徵,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15
(二)加大教師的重視度,提高教師對幼兒傾聽行為的指導能力 16
(三) 提高家長對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培養的重視度和指導能力 19
六、結語 19
參考文獻 20
附錄 21
致 謝 24
一、選題緣由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而語言的發展與幼兒的傾聽行為發展息息相關,傾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行為能力。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語言領域明確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聽與說這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兒要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並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但是,經過研究者在幼兒園小班的實習經歷和觀察發現,幼兒在傾聽行為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老師在組織活動時,一些幼兒經常會做自己的事情、與旁人講話或者神遊;當老師提出問題,有些表現欲望強烈的幼兒由於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喊出自己的答案;其他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有些幼兒又會表現出不耐煩或者插嘴的不良習慣。當然,當幼兒不能理解老師的指令時,也會導致一些傾聽問題的出現。從傾聽的心理特徵來看:幼兒年齡小,突出特點是情緒性,凡是對於喜歡的、有趣的事物,會更注意傾聽,但是其注意力又特別容易分散,而傾聽的質量又會受注意力的影響。因此,上述這些不良的傾聽行為對於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都是難題。
另外,現在幼兒園教師在對幼兒語言培養時,不夠重視「聽」的培養,常常出現重視說忽視聽的情況。研究者在實習期間發現,老師對幼兒不良的傾聽行為,會出現忽視、手足無措或是指責幼兒的舉措,並沒有採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引導幼兒更好地傾聽。
幼兒的這些不良傾聽行為,不僅影響了活動的質量,更是阻礙了幼兒的語言方面甚至今後的發展。針對幼兒傾聽行為中存在種種問題的現狀,我們有必要對幼兒的傾聽行為進行一系列的觀察研究,結合幼兒傾聽的心理特徵,總結出培養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有效方法,時刻提醒自己引導幼兒學會傾聽,讓「傾聽」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基於以上幾點,研究者選擇對小班幼兒的傾聽行為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首先,通過對蘇州X幼兒園中小班幼兒傾聽行為現狀的研究,探索出適合幼兒傾聽特點和提高傾聽能力的方法;其次,藉助科學方法,培養幼兒有意識地聽、樂意聽、聽得懂的能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傾聽能力得到提高;最後,為教師科學培養幼兒良好傾聽行為提供合理化建議。
意義:通過對幼兒傾聽行為的研究,有利於教師針對幼兒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幼兒傾聽能力,促進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有利於發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教師在培養幼兒良好傾聽行為方面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有利於蘇州其他幼兒園借鑑學習,共同促進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養成。
二、相關研究現狀
(一)關於幼兒傾聽行為概念的界定與分類的研究
http://www.51jrft.com/rwxy/sf/958.html
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學前兒童語言學習和發展而言,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
傾聽是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和接受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幼兒獲取知識、健康成長的基礎和前提。
幼兒傾聽能力著重培養三種傾聽技能:有意識的傾聽技能,即集中注意傾聽的能力;辨析性傾聽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語音、語調和語氣的能力;理解性傾聽技能,即掌握傾聽到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在不同年齡,其具體目標要求是有一定差異的,小班主要是有意識傾聽的技能。
在我國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中,幼兒傾聽行為的培養,其著重點應放在幼兒對漢語語音、語調的感知和語義的理解上,通過教育,逐步幫助幼兒建立起以下三種傾聽技能:有意識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的傾聽。
(二)關於小班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標準的研究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按年齡階段對幼兒聽的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4歲:「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注意聽並做出回應」;「能聽懂日常會話」。4-5歲:「群體中能有意識地聽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能結合情境感受到不同的語氣、語調所表達的不同意思」;「少數民族幼兒能基本傾聽普通話」。5-6歲:「在集體中能注意聽老師或其他人講話」;「聽不懂或有疑問時能主動提問」;「能結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複雜的句子」。小班主要培養幼兒能注意聽並做出回應;能聽懂日常會話。另外,在幼兒傾聽能力著重培養的三種傾聽技能中,小班主要培養有意識傾聽的技能。
董梅針對幼兒傾聽行為表現,制定了關於幼兒傾聽行為評價標準:
表1 幼兒傾聽行為評價標準
Ⅰ 喜歡聽別人說 在集體中會聽老師、同伴說話 能安靜聽別人說,不打斷別人說話 能理解簡單指令
Ⅱ 較喜歡聽別人說 在集體中較會聽老師、同伴說話 較能安靜聽別人說,不打斷別人說話 較能理解簡單指令
Ⅲ 不喜歡聽別人說 在集體中不能聽老師、同伴說話 不能安靜聽別人說,不打斷別人說話 不能理解簡單指令
徐琴根據幼兒傾聽現狀,通過問卷調查、觀察等方式收集數據,並制定了幼兒傾聽現狀評價表:
表2 幼兒傾聽現狀評價表
評價 項目 好 一般 差
能耐心地傾聽別人說話,不打斷他人說話
聽別人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不做小動作
能舉手發言,不插話
能理解多重指令
(三)關於小班幼兒傾聽行為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的研究
李旭霞在研究中提出,「幼兒在傾聽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不能安靜地聽別人說話;在別人說話時隨意插嘴,打斷別人說話;在集體活動時,自我表現欲比較強,不給同伴發言的機會;較大一部分幼兒不能理解簡單的指令;傾聽時大多數幼兒不注意教師說話的口形」。
黃枚君對幼兒傾聽現狀進行分析,他指出,「幼兒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注意,不能認真傾聽別人講話,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愛插嘴等;對語言信息的接受理解力不強,不能把握語言信息整體,不會將語言信息整體分析為部分,把握要點」。
李旭霞認為導致幼兒傾聽問題出現的成因如下:「第一,重表達能力的培養,輕傾聽能力的培養;重語言環境的創設,輕傾聽習慣的培養;有部分幼教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說話神情差,無抑揚頓挫,無必要的姿體語言,缺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
朱靜通過觀察研究提出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的原因是:「成人不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許多成人認為聽力與生俱來,沒有必要培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局限,受年齡特點的局限,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
對於幼兒不良的傾聽行為,不僅僅來自幼兒自身的因素,也受到了更多外在的因素,教師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輕易地影響到幼兒的傾聽能力,如果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來糾正幼兒的不良傾聽行為,對幼兒語言的發展甚至一身的發展都是有害的。
(四)關於幼兒良好傾聽行為的養成的策略的研究
⒈ 把握幼兒心理特徵
從幼兒的年齡特徵來看,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凡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幼兒就會有一個積極地態度,其主動性也得到體現。從傾聽行為來看,凡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幼兒注意力會比較集中,會很好地傾聽老師和同伴的發言。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總結概括了幼兒八個方面的心理特點:孩子是好動的;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喜歡模仿的;孩子是好遊戲的,孩子是喜歡成功的 ;孩子是喜歡合群的;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 ;孩子是喜歡稱讚的。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行為要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要分析其傾聽的心理特徵。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中提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活動過程。人的主動性和學習的內在動機是不可缺少的學習要素,學習動機和學習主動性的產生主要靠興趣,只要幼兒有興趣,其學習就會順利進行。因此,向幼兒提高能使他們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採用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幼兒學習動機和學習主動性的最好方法」。如果幼兒教師的做法不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會很難產生學習動機,也很難維持幼兒對學習的長久興趣。同樣的,在幼兒傾聽能力培養上也是如此。
羅傑斯在有意義學習觀學習理論中提出,「對學習者有真正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有意義學習的特徵之一是:它使整個人沉浸在學習之中——軀體的、情緒的和心智的」。有意義學習的特徵在幼兒的傾聽能力中同樣也可以得到印證。幼兒的傾聽也需要幼兒情感和認知的投入。在情感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凡是幼兒喜歡的內容,幼兒可以靜靜的、集中注意力的聽;而幼兒不喜歡的事情,即使教師採用高壓手段,幼兒也不樂於聽。這就要求幼兒教育要圍繞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中尋找教育的契機。
蔣麗明在研究中指出,「濃厚的興趣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內驅力,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也處於活躍狀態,把興趣的興奮點作為傾聽的切入點,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
⒉ 開展遊戲活動
陳鶴琴先生說:「遊戲是兒童生來就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遊戲。」我們也可以利用兒童這種強烈的愛遊戲的本性,去培養他傾聽的技能。
李旭霞在研究中,提出「在遊戲中提高幼兒『聽』的專注程度。遊戲對於幼兒來講,就如同成人的工作、學習一樣,是提高孩子傾聽能力的最好活動,針對幼兒年齡特點開展聽說遊戲,讓幼兒以「玩」促「聽」,幼兒在參與遊戲時有更多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有利於幼兒積極傾聽水平的提高」。
⒊ 開展語言教育活動
據杜長娥、高德花、高維芸的研究表明,「幼兒園中的語言活動主要有談話、講述、聽說遊戲、早期閱讀、欣賞文學作品五種,每一種活動對幼兒的傾聽技能的培養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其提高幼兒的傾聽技能,發展幼兒的傾聽行為。
馮桃通過研究指出,「傾聽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常規活動時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基礎;閱讀活動的導入是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開端;閱讀活動的展開式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關鍵;閱讀活動後對幼兒傾聽情況的評價必不可少」。
顧曉燕在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的研究中提出了培養傾聽能力的三種策略,即意識策略、滲透策略、協同策略。
⒋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技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聽與說的教育建議中提出,教師要「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如「教師要做到:認真聽別人(包括幼兒)講話,為幼兒作出表率;要用幼兒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們交談;對幼兒提要求和布置任務時要求他們注意聽,鼓勵他主動提問」,「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為了避免傷害兒童,首先,老師要防止情緒偏激;其次,避免語言傷害;最後,要寬恕。在對待幼兒的不良傾聽行為時,老師也應該做到這樣,幼兒教師應該從善的、好的角度來看待和解決問題。
任麗娜在《談中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中提出:「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兒傾訴或者告狀時,認真傾聽,耐心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在向幼兒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幼兒的回答」。
⒌ 家園共育,攜手培養幼兒良好傾聽行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蔣麗明在《讓幼兒學會傾聽——淺談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中指出,「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將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延伸到家庭,尤其是方言區,更要注意家園共同配合。通過構建立體的教育時空,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而全面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展」。
任麗娜提指出,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來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通過親子活動、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共同探討提高幼兒傾聽能力的可行方法。
研究者通過資料的收集和歸納發現,有關幼兒傾聽行為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國內對幼兒傾聽行為沒有比較全面的、系統的研究,都是側重於單方面、片面的研究。
三、研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