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政策解讀

2020-12-20 網上宿遷

11月28日,宿遷市政府第14次常務會討論通過《宿遷市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決定從2013年12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建立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這一制度,標誌著我市被徵地農民長遠生計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就《辦法》出臺的背景情況和政策內容,記者分別採訪了市人社局局長張莉、市國土局局長湯槐。

記者:請介紹下《辦法》出臺的背景情況?

張莉: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用地數量不斷增加,每年因徵地造成的失地農民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為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我市自2003年以來,對失地農民生活保障作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2006年和2009年市政府分別出臺《宿遷市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細則》、《宿遷市市區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暫行辦法》,為被徵地農民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據。2012年出臺了《宿遷經濟開發區土地經營權置換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及《實施細則》,並成功開展試點,為推進被徵地農民保障工作作出了良好示範。今年9月10日,省政府發布了《江蘇省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主要有三個方面要求:一是明確對被徵地農民實行「一次性部分貨幣補償與社會保障安置」相結合,明令禁止單純貨幣化安置。二是明確社保前置原則,先保障、後徵地,「即徵即保、應保盡保」。並要求全省統一於12月1日起剛性實施。三是明確政府的兜底職責,各級政府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則籌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根據省政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我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財政局、民政局共同研究制定我市貫徹實施意見,在基本沿襲省政府93號令基礎上,進一步予以個性化、特色化和本地化,既與省政府文件保持高度一致,又有宿遷地區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制度上確保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記者: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湯槐:基本原則為「即徵即保、應保盡保、分類施保、逐步提高」。「即徵即保」即徵地和保障同步進行;「應保盡保」即除16周歲以下被徵地農民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外,其餘全部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分類施保」即被徵地農民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工作情況分別參加不同的養老保險;「逐步提高」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徵地補償標準、養老補助金和政府安排社會保障費用應作動態調整。

記者:請介紹下《辦法》出臺的意義?

張莉:《辦法》的出臺,是我市按照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和省政府文件規定,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舉措,是健全完善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該《辦法》的出臺,對維護被徵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和長遠生計,規範徵地補償安置工作將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記者:徵地補償費用包括哪些?標準分別是多少?

湯槐:徵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省政府把全省徵地補償標準劃分為一、二、三、四類地區,我市涉及三類和四類地區。宿城區執行三類地區標準,土地補償費18000元/畝、安置補助費17000元/人、青苗補償費900元/畝;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和宿豫區執行四類地區標準,土地補償費16000元/畝、安置補助費14000元/人、青苗補償費800元/畝。樹木、花木及其他附屬物補償標準按《市政府關於印發宿遷市徵地補償實施細則的通知》(宿政規發〔2011〕5號)規定執行。

記者:《辦法》規定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主要內容有哪些?

張莉:《辦法》將被徵地農民分為三個年齡段,即未成年年齡段(16周歲以下)、勞動年齡段(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養老年齡段(60周歲以上)。未成年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按照安置補助費標準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不再作為被徵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勞動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相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按不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1倍按月領取養老補助金。徵地前已參加新農保的,可疊加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辦法》明確做實個人帳戶,市、縣(區)財政部門設立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財政專戶。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一次性劃入保障資金專戶,並建立個人分帳戶,個人分帳戶中的資金本息餘額歸個人所有。

記者:徵地補償的各項費用應分別支付給誰?

湯槐:土地補償費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應當將不少於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支付給16周歲以上的被徵地農民。安置補助費用於16周歲以下被徵地農民的生活補助和16周歲以上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其所有者所有。

記者:我市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設計有哪些特色?

張莉:特色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明確被徵地農民範圍。以參加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的人口為基數,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料庫提供的名單為依據確認。二是明確縣區補償標準。未成年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生活補助費,宿城區執行三類地區標準,其它縣區執行四類地區標準;60周歲以上養老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養老補助金,全市統一按省規定的最低標準297元/人·月執行。徵地前已參加新農保的,可疊加享受80元/人·月的基礎養老金。三是明確險種可自主選擇。從有利於社會保障全覆蓋目標實現出發,對勞動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願選擇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四是明確資金帳戶籌集標準。被徵地農民保障資金最低籌資標準,全市統一按省規定的最低標準執行,為農村低保標準1.1倍乘以139計算約為4.13萬元/人。五是明確資金缺口彌補問題。勞動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市、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從其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財政專戶個人分帳戶中逐期代繳;當帳戶資金不足以支付其應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時,個人籌資繳納。

記者:《辦法》規定的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標準與之前的貨幣補償相比,被徵地農民得到哪些實惠?

湯槐:對於16周歲以下的被徵地農民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的標準由4000元(三類地區)、3000元(四類地區)提高到17000元(三類地區)、14000元(四類地區)。按照人均農用地1畝計算,16周歲以上的被徵地農民以往按貨幣補償可領取現金29600元(三類地區)、25200元(四類地區);《辦法》施行後,可領取現金12600元(三類地區)、11200元(四類地區),同時進入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標準為41283元/人,總共相當於現金53883元(三類地區)、52483元(四類地區),分別高出原來24283元(三類地區)、27283元(四類地區)。

記者:在《辦法》的貫徹落實上有什麼打算?

張莉: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逐步規範和完善。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會同國土、財政等部門研究制訂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相關配套文件,明確工作流程和具體經辦操作辦法,保證資金安排到位,切實維護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利益,做到「應保盡保」。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確保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我們要求各地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確保把這項惠民舉措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同時,希望廣大群眾了解擁護政策,依法積極參與,從這項惠民政策中分享更多實在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四川:被徵地農民不再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 多種辦法保障
    ,被徵地農民不再通過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的方式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長遠生計採取多種辦法保障。所需資金從當地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補助費和用於被徵地農戶的土地補償費中統一安排;兩項費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當地政府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中解決,或列入劃撥和出讓土地成本。各地可按政策調整前後穩妥銜接的原則,確定計算養老保險補償費的基數。
  • 東陽徵地補償安置政策解讀
    徵地補償安置政策 政策解讀 按省政府文件精神,東陽市新一輪徵地補償標準調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Ⅰ級區片提高了19.3%,Ⅱ級區片提高了22%,Ⅲ級區片提高了23.91%,區片平均增長幅度為21.7%。
  • 最高法院判例:縣級以上政府有落實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法定職責
    【裁判主旨】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權不完全等同於社會保險範疇社會保障權,突出體現在補償性上。具體說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徵地補償方式,用以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其性質上融合了補償權和社會保險保障權,作為一種替代貨幣補償的方式存在。
  • 徵地補償可以要求置換宅基地嗎?
    例如,在一些通過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預留機動地較多的農村地區,徵地時應優先採取農業安置方式;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實施徵地,加強引導和管理的前提下,可採取留地安置方式。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 土地法徵地補償標準具體涉及哪些
    來源:律圖整理土地法徵地補償標準具體涉及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的收入增長狀況,但是在有關環節的處理上地方政府有著最終的發布權,所以自己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有關部門的標準,地方政府的政策變更自己同樣也需要自己多加注意,這樣問題的處理就會比較簡單。
  • 徵地補償款總額402.9萬元!東廈北路這些集體土地徵地補償安置標準...
    四、徵地補償安置標準及支付方式(一)徵地補償標準本次徵收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有關規定,並參照《汕頭經濟特區徵地補償規定》和《龍湖區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結合上述土地範圍內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補償,勞力安置採取貨幣安置、留用地採用劃留建設用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我縣召開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障「人地對應」情況檢查工作部署動員會
    1月28日下午,天台縣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障「人地對應」情況檢查工作部署動員會在縣行政中心第二會議室召開。
  • 雲南省最新徵地補償標準、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2009年】
    》(雲國土資耕[2005]188號);  (6)《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徵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公布實施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35號);  (7)《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試行辦法的通知》(雲政發[2008]226號);  (8)《雲南省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試行辦法》;  (9)《雲南省林地管理條例
  • 2019年陝西徵地補償標準發布:橫山區是每畝32650元
    要求如下:1、《徵地補償標準》是綜合補償標準,是徵收補償集體土地的重要參考依據,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構成,不含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社會保障費用。各市(縣、區)政府務必於2018年11月30日前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具體徵地補償標準(公布到各個片區)。對於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由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公布實施。2、各市(縣、區)政府要按照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可以2-3年適時對新公布的徵地補償標準進行修訂,報省政府批准。
  • 2020年徵地程序大變,農民籤補償協議一定要躲開兩個「新」坑
    其中關於徵收集體土地的法條,發生了很多實質性的變化——比如明確增加了第四項徵地補償項目"社會保障費用";又比如將徵地時的籤約時點由"批後"改動到了"批前"。
  • 商業房拆遷補償標準?2020年徵地補償最新標準?
    3、稅費高轉手難   購買和出租公寓需要交納的稅費都要比普通商品房高,所以公寓房銷售或是出租價格都要比普通商品房高。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普通商品房二手交易的時候是可免收土地增值稅,但是商用公寓交易的時候是不能免收。
  • 總補償約8834萬元!灃西新城3個村子徵地補償方案出爐
    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方式、繳費比例和辦法按照《陝西省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實施辦法(暫行)》(灃西管發〔2019〕11號)文件規定執行。五、被徵地四至範圍內的土地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權人對本方案內容如有不同意見,請於本方案公告之日起10日內,以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為單位,以書面形式送達高橋街道辦事處,辦事處匯總後送新城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村委會能分徵地補償費用嗎?能分多少?
    導讀:隨著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修改和頒布也逐步將農村土地徵收項目推向了白熱化。在《土地管理法》徹底大修之前,徵地項目仍不會有明顯縮小範圍的跡象。根據相關規定,因公共利益實施徵收,必須給予被徵收人足額、合理的補償安置。因此,對農村土地進行徵收,是需要給予被徵地的農民朋友相對應的補償利益的。
  • 村委會截留徵地補償款怎麼辦?《民法典》中這樣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48條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 通州區提高執行省政府93號令養老年齡段被徵地農民養老補助金標準
    通州區提高執行省政府93號令養老年齡段被徵地農民養老補助金標準 來源:通州區 發布時間:2020-09-02 字體:[ 大 中 小 ]
  • 對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不服,如何救濟?
    經批准的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直接確定了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但如若被徵收人對該補償安置方案不服,能如何進行救濟,以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權益。今天,朱律師來給大家說說救濟方式。《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 徵地補償!又一波「思南土豪」即將誕生!
    9.縣人社局:負責制定並報批《被徵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方案》,做好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及基本養老保險審核工作。10.縣民政局:負責及時將符合救助保障條件的被徵地農民按規定分別納入城鄉低保和生活救助範圍。11.縣水務局:負責協助做好徵地工作中涉及的水利設施拆遷及水土保持的規劃設計工作。
  • 淮南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 淮國土資徵遷告字〔2013〕第45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安徽省實施辦法》和國土資源部《徵用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0號)等有關規定,依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淮南市2010年第二批次城鎮建設用地置換的批覆》(皖政地置〔2010〕306號)批准的徵地方案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徵收土地公告》(淮府徵告字
  • 「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程序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這是關於「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程序的原則性規定。《土地管理法》沒有規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如何確定的程序,所以,《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對此作出了具體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准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2)方案公告。《土地管理法》僅僅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至於在哪裡公告「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等則語焉不詳。
  • 外嫁女能否獲得徵地補償?
    外嫁女能否獲得徵地補償?一、案情簡介 近期,山東高院公布了一則判例。 省高院的判決意見告訴我們確定一個人是否為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需要考慮如下因素:(1)外嫁女的戶籍在徵地補償方案確定時是否仍然在原集體經濟組織;(2)徵地補償方案確定時,外嫁女是否仍然在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生產和生活;(3)外嫁女是否仍然以原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4)外嫁女所在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