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
先看暗訪視頻、再聽典型發言,今年省總河長會議的議程安排,給人以鮮明的問題導向。點滴細微之處,折射出湖南扛起「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責任的堅定決心。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這些年來,湖南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紮實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構建起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河湖長體系,在暢河道、治沉痾、堵源頭、調結構、建制度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包括洞庭湖核心區歐美黑楊、下塞湖非法矮圍、張家界大鯢保護區小水電等在內的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以根治,初步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但「治水興水」絕非一蹴而就之功。暗訪視頻中披露的部分地區河湖「四亂」、水源地保護不力、畜禽和水產養殖汙染、汙水直排等問題,說明一些地方還存在著思想認識上有偏差、工作措施不精準、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喚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還需要在落細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上找差距、再發力,推動河湖保護治理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健康、幸福河湖,為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掃好戰場。
河湖治理,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責任在人身上。扛起河湖保護治理責任,關鍵在於對著問題抓整改。要對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突出問題警示片、水汙染防止法執法檢查等反饋的問題全面進行梳理、排查,確保整改逐個落實、逐個過關、逐個銷號,尤其要下大力解決一些社會關注高、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嚴查重大涉水違法案件的「保護傘」「利益鏈」。保持環境治理的戰略定力,絕不因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而降低標準、放鬆要求,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戰。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治水興水是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點。保障水安全,關鍵要轉變治水思路,按照「節水優先、系統治理」的原則,重點圍繞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域岸線保護、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協同發力,統籌岸上岸下、上遊下遊、一二三產業,突出全面協同,推進系統治理,全面建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河湖生態系統。
水是公共產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軟,該管的要管,而且要管嚴、管好。既要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立起規矩、劃出紅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以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又必須堅持依法管水治水,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快推進河湖保護和治理法治化、制度化,還應當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無人機等信息化手段,推動形成「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立體化監管,讓涉水違法行為、失職失責行為無處遁行。
無論河長制還是湖長制,核心都是責任制。全省各級河長湖長要把履職盡責「幹什麼」「怎麼幹」想清楚、做到位,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推動河長制湖長制由「有名」向「有實」「有力」轉變,一年接著一年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如此,定能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讓「一江一湖四水」嬗變成湖南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