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魯"力|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22 中國山東網青島頻道

2020/12/20 19:21:37   來源:新華社     作者:張昕怡 張武嶽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通過鏡頭展示中國的方方面面。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羅軍在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分享交流活動中如是說。

  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17日在山東煙臺舉行,大賽於2019年7月啟動,共徵集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短視頻作品40萬餘部,最終評選出50部入圍作品,入圍作品分別來自21個國家的42個機構和個人。

  記者採訪發現,外國短視頻製作者正在以更深度探訪、更細膩視角及更有力的表達,講述他們所見所感,客觀真實介紹中國的新情況。

  從「觀察」到「洞察」

  「通過這幾天在工廠的生活,我對於中國工廠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理解。」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高佑思在短視頻作品《參加十幾萬人中國工廠的年會,我怎麼哭了》中說。

  山東魏橋集團的2020年年會,工人們動情演繹抗擊洪水、保衛企業的節目,這讓以色列人高佑思深受感動。他說,通過工廠,工人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認同。

  在大賽上,這部作品獲得評委會大獎。「國際短視頻的內容正在走向深度,外國團隊講中國故事的作品從單純的街訪等形式轉為體驗式採訪,形成了新品類。」北京雅迪傳媒首席內容官周豔說。

與會嘉賓合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另一部名為《大使的任務》之《阿根廷·志合不以山海遠》的作品中,阿根廷駐華大使以探訪的形式,駕駛送快遞用的三輪車,和快遞員一同送貨,為中國發達的物流業點讚。

  除此之外,外國的短視頻創作者們也越來越關注地道的中國文化,如肯亞的「德雲」女孩、會寫春聯的英國小哥等,都得到了此次大賽評審團的青睞。

  視頻內容向深度發展還要破解創作中的本土化難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國人加入外國創作團隊。」羅軍說,只有融入才能更好地跨越文化間隔,深入介紹中國。

  從「睹物」到「思人」

  近幾年,短視頻行業發展迅速,巨大的市場培育了不少現象級短視頻創作者,其中就有很多「洋網紅」。他們中的一些人靠著介紹中國國內出現的新事物來獲得流量。在此次大賽中記者看到,不少優秀作品的切入角度從曾經的「物」變成了「人」。

  「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和這個國家的人交朋友。」來自德國的短視頻創作者樂柏說。他堅信,從「人」這個社會的最小單位看中國,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3月份,樂柏開始進行短視頻創作,講述在中國日常生活的感受,同時也介紹西方文化。視頻中,他展示了1984年自己到中國學習遊歷的老照片,那個年代中國的老街、建築、美食,還有人們淳樸的笑顏,都被他的鏡頭一一記錄。

參賽短視頻團隊成員在現場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網友們評論『你的照片太有趣了』『我們特別喜歡』,這讓我有很大的滿足感。」樂柏在短視頻大賽的分享會上說,「我和太太正在收集中國人的故事,他們是貴州的農民、在上海創業的姑娘、美術館館長一家等等,現在已經收集了幾十個。」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說:「中國在文化和精神層面都很豐富,這種多元是對外傳播中吸引受眾的要素,而它的載體是中國人和中國的城市。」

  從「表情」到「達意」

  網絡視頻博主、美國人郭傑瑞的獲獎作品《中國地鐵首次在美國運營!街訪美國人怎麼評價新車廂?》中,一個細節引人注意:在波士頓地鐵上,有粉絲認出了郭傑瑞,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這個推廣中國美食的博主,因表達自己對於美國疫情的看法,被媒體關注,進而被越來越多海內外的中國人熟知。

  「在郭傑瑞那裡,我們想聽到的不是『我愛中國』,而是對中美文化的客觀判斷和雙方價值觀區別的介紹。」有網友在郭傑瑞的視頻作品中評論道。

  記者觀察到,在今年獲獎的短視頻作品中,很多已不僅是「外國人表達對中國的喜愛之情」,而是客觀理性探討中外差異,以傳遞思想為重,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致辭。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英國視頻博主司徒建國的作品《做口罩就像包餃子?英國小哥哥解密中國口罩生產過程》的結尾,他表示,世界上有些國家的人不戴口罩,可能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習慣。「但也有不正確的看法,就是如果戴口罩就說明你生病了,這是完全不對的,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人也戴口罩了。」

  理性的表達,肯定了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努力,也更容易被各方觀眾接受。在活動現場,很多短視頻作者對記者說,出於對中國的了解,他們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向世界民眾表達中國立場。「西方媒體發布針對中國的不實消息時,我們會做視頻進行回應,向世界民眾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巴雷特看中國系列短視頻作者李·巴雷特說。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李子柒給「文化輸出」加註解,生動接地氣的小日子也能講好中國故事
    彼時,大家讚嘆於她靈巧的雙手能變幻出各色美食,羨慕她過著桃花源一般的鄉村生活,也被她的勵志故事感動著。可一旦火到海外,還被打上了「文化輸出」的標籤,各種質疑就來了。有人說,李子柒的視頻太假,展現的根本不是中國鄉村的真實生活面貌。確實,鏡頭下的鄉村顯然是經過美化的,從家具、服裝到日用品和一日三餐,都在質樸中透出幾分古典的藝術之美。
  • 用短視頻講好強軍故事
    摘 要: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正引領著中國網際網路傳播的視覺化趨勢。軍事媒體如何順勢而為搶灘抖音平臺成為時代課題。要利用抖音平臺,打造軍事媒體抖音品牌,把強軍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接地氣、更有影響力。
  • 用短視頻對外講好抗疫故事的思考——從《瑞恩的平安日誌》談起
    該系列短視頻是一個在中國工作的普通美國人瑞恩,以生活影像日記(Vlog)形式,展示和分享了疫情期間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並得到海外觀眾的普遍認可。海外網友紛紛留言,「謝謝你告訴我們中國是怎樣抗擊病毒的。我覺得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做和中國一樣的措施了,比如封鎖城市。我希望能成功。」「如果我是中國公民的話,我也會覺得很安全也很自信。這個國家竭盡全力去確保它的公民受到照顧。」
  • 講好中國故事的「李子柒啟示」
    央視如此評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就在最近,李子柒榮獲《中國新聞周刊》頒發的「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項:「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著的中國文化。」  盛譽中當然不乏質疑。
  • 雲南火熱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王坤:用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事半功倍...
    2019「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雲南分站賽暨「遇見美麗雲南」原創短視頻大賽啟動儀式舉行。圖為雲南火熱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王坤介紹2019「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雲南分站賽情況。中國網記者 李康 攝中國網8月22日訊(記者 吳佳潼)2019「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雲南分站賽暨「遇見美麗雲南」原創短視頻大賽啟動儀式8月21日在昆明舉行。
  • 央視點讚李子柒:她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講好了中國故事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光明網一直重視在新聞中植入動畫,用新聞動畫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新聞動畫 可視化 短視頻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4G網絡的普及以及流量成本的大幅降低,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成為新聞傳播的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網友喜歡在手機上刷視頻、看動畫、玩遊戲等。
  • '齊'心'魯'力|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全力做好黨的十九屆五中...
    北京市精心遴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黨員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成立宣講團,深入各區、各系統和部分首都高校開展集中宣講。除了與基層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面對面、互動式座談宣講外,還採取電視、網絡直播等形式擴大宣講覆蓋面。截至27日,近5.7萬人在主會場聆聽或在分會場通過電視收看宣講,20.7萬名各界幹部群眾通過網絡直播學習宣講內容。
  • 遼寧瀋陽: 開展春遊短視頻大賽 講好春天故事
    中國網 4月16日訊 以「福運盛京 春暖花開」為主題的「2020中國瀋陽春季遊短視頻、攝影圖片大賽」15日全面啟動。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方面表示,本次大賽將充分營銷宣傳瀋陽春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加速推動瀋陽文旅市場復甦與振興步伐,實現瀋陽文旅產業快發展。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一個話筒傳知識,一根網線系師生,一臺電腦表師情……抗擊疫情鬥爭中,魏金君用行動演繹戰「疫」之歌。魏金君是全國模範教師、齊魯名師、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主持人。延時開學期間,中小學生居家學習,英語學習往哪個方向努力呢?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 央視評李子柒: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 但她講好了中國故事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 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中國主流媒體在YouTube上講好中國故事策略探究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對外宣傳工作指明道路。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更是親自化身「中國故事講解人」,提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小孩迷上當直播博主?警惕短視頻抹殺孩子的思考能力
    眼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成為短視頻博主或短視頻平臺的深度用戶,沉迷於魚龍混雜的短視頻中,缺乏判斷力的孩子會不會因好奇而模仿,誤解了成長與成功的關係呢?這成了短視頻時代教育領域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一位小朋友一手拿著新華字典,一邊學著美妝博主的樣子,把另一隻手比在字典後加以突出,用神似李佳琦的腔調介紹文具,這讓該小朋友圈粉達百萬。年僅5歲的小孩也不甘示弱,已能背誦700首古詩的他,不少朗誦古詩的視頻被媽媽傳至平臺,獲得了大量點讚。
  • 視頻剪輯軟體哪個好用 短視頻博主親測好用的竟然是TA!
    作為一個追劇小能手,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給自己喜歡的CP剪小視頻,這兩年B站短視頻區崛起,我又開始慢慢轉型為vlog博主,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剪輯水平並不是科班出身,不過好在通過自己慢慢學習也有了一些粉絲。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越南博主抄襲李子柒視頻騙關注:duck不必如此東施效顰!
    而李子柒更是為國爭光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在她的原創作品中,宣傳至世界各地。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備受追捧,收穫735萬粉絲,影響力堪比CNN,無數外國粉絲留言:「她讓我愛上中國文化」「求英文字幕跟進」。
  • 想要用短視頻講故事?短視頻劇本腳本先了解一下
    想要用短視頻講故事?短視頻劇本腳本先了解一下提起腳本,很多人會想到電影,其實對於短視頻來說,腳本也極其重要,它是短視頻製作的靈魂。但是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腳本聽起來很專業也很難寫,覺得無從下手。腳本由來已久,一直是電影、戲劇創作中的重要一環。
  • 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
    十年來,「看中國」項目邀請70餘個國家的700餘位外國青年參加,拍攝700多部紀錄短片——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張國聖短片《天路之路》裡,村民們在高山險崖上放繩梯、打炮眼、埋炸藥,用鋼釺鐵錘一寸一寸鑿石頭,只為摳出一條連通外界的希望路;《苦盡柑來》中,柑橘園一派豐收景象,留守老人吃著自家種的柑橘,笑在嘴邊
  • 華春瑩打call的咖啡講出了怎樣的「中國好故事」?
    短短3分34秒,生動地展現了中西方因小小的咖啡豆而產生的文化與經濟交融,更讓海外觀眾對中國的扶貧理念產生共鳴。12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轉發了這條動人的短片:「很高興能夠分享這條精心製作的視頻,介紹了雲南精品咖啡豆給世界。小小的咖啡豆環遊世界,提升了當地人的收入,也將中國和世界各地緊密相連。」
  • 短視頻視聽語言|視頻鏡頭的概念與景別的使用
    ios、安卓、Pc、Mac全埠全面支持,公號發送「紅杏」獲取視頻鏡頭的概念短視頻是由一段段鏡頭組成的完整視頻,鏡頭是視聽語言中「視」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攝影中的鏡頭是指攝影設備上的光學透鏡組,包括長焦鏡頭、廣角鏡頭,各種定焦鏡頭組等,是物理學中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