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親子關係4步法,高段位父母早已跳出這個「怪圈循環」

2020-10-03 樂哉育兒parenting

養育孩子過程中,若不再糾結於自己的錯誤,而是能夠輕鬆、淡然地去應對問題,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麼一切問題都可以得到修復和彌補。

每每我們聽完某家庭講師的課程或者自己看完一本育兒書籍,都會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一個溫柔的、有耐心的、控制好自己情緒的媽媽。可是,當孩子向我們發出挑戰或者沒有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事時,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承諾,繼續採取大吼大叫,批評指責的模式,立馬回到「指責或懲罰」的方式讓他們變得更好,這種怪圈循環!

今年暑假時候,我帶妹妹來我工作室給她輔導,我們把規則約定好後,我們雙方都同意彼此的提議並一同遵守。前幾天我們相處的都很愉快,但後幾天,妹妹想偷懶, 每次的任務都完成的不是很好,有一次中午,她還是沒有完成,我告訴她:「你沒有完成任務,午飯就別吃了,你繼續寫,我去吃飯了」。然後我就朝門口走去,妹妹就坐在那哭,逐漸聲音越來越大,我感覺煩透了,大聲吼她:你哭啥,你哭完任務就能完成嗎?能解決問題嗎?妹妹接著哭,拿著電話就給媽媽「告狀」說我威脅她,不讓她吃飯,那叫一個委屈啊……

結果是:妹妹的行為沒有變好,我自己也越來越無法接納自己。我像是陷入一個泥潭,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我對自己失望透了,認為自己教其他父母育兒方法,給孩子們溝通,但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仍然處理的這麼糟糕!

當我看到一本書上講: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錯誤反而很少發生了,並且要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和孩子都從中得到成長。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在不完美的路上前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時孩子並不按照我們預想的路線走,有時會給我帶來更大的挑戰,但是當我願意與自己、與孩子坦誠相待時,我看待這一切的態度就會改變,我變得更加平和、冷靜,更加願意去接納自己,也接納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分享者,在育兒的道路上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孩子,他們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陷入了困境,需要幫助。 父母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才是關鍵。


這裡跟大家分享修復錯誤的4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發自內心的說出 「對不起」 三個字,不做任何解釋,以免聽起來像是辯解;


其次,用你能想像你感覺到什麼,來表明你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表現出同理心和關懷;


然後,用以後你打算怎麼做,來提出你會朝著積極方向努力。表示你不會再做傷感情的事兒;


最後,詢問對方還需要你怎麼做,是否還有什麼妨礙他原諒你,尋找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


教育界有句名言:先有關係,再有教育,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很多家庭功能失調,親子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給孩子最好的愛,不光是呵護,還有放手,不光是陪伴也是一起成長。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樣的人,跟孩子共同進步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和你說話」,已被壓垮的親子關係,父母應該如何修復?
    無計可施之時,父母就應該有所警覺,其實親子關係早已破裂,此時就應該好好想想該如何去修復了。父母與孩子都會感覺自己不被重視,對彼此之間的相處會越來越反感。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孩子會關閉自己的內心,中斷了與父母的任何交流。此時,父母要多一點耐心,這樣大多的破裂關係都可以避免發生了。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其實不要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媽媽和安安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和孩子溝通難?了解關於親子聯結的斷裂和循環!一旦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想要批評孩子。
  • 和孩子爭吵後,如何很好地修復親子關係?
    當孩子的心被我們傷害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修復親子關係?但如果輕微的破裂一直沒得到修復,就會造成親子關係之間更加嚴重的破裂。父母和孩子都有兩種心理需求,一種是聯結,一種是獨處。有的父母懂得迎合孩子的需要,在孩子想要獨處時給他空間,在孩子需要聯結時做好準備。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自己犧牲一點,就能成全孩子的前程。恰恰相反,親子關係惡劣,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結果表明,親子關係良好的孩子智商比親子關係緊張的孩子高出很多。專家提出,緊張惡劣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注意力渙散、思維固定,對周圍事物反應緩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 彭華勇:修復親子關係,你身邊的利器
    孩子一進去青春期,親子關係就開始緊張了,有些緊張屬於正常的,沒什麼大礙的。然而,有些叛逆就問題愈演愈烈了!更糟糕的是,由於現在的教育環境更惡劣,網絡不良信息的泛濫,父母陪伴的缺失等等,孩子的問題越來多了,而且越來越嚴重了!
  • 4歲女童被繼母暴打昏迷,「4步法1心態」促進家長與孩子和諧關係
    「4步法」,即「詢問-理解-提醒-引導」4步法。'「1心態」,即「家長良好的心態」當然,有的孩子特別的調皮,不聽勸,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適當體罰教育孩子,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適當體罰的目的是讓孩子記住教訓,避免下次重犯,而不是給孩子的身心留下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
  • js中的循環與跳出
    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需要跳出當前循環的場景,但是每次查詢過後沒多久就忘記了,循環時也是使用map一把梭,趁著休息,在這裡總結一下js中的循環方法以及如何跳出當前循環。本文略去了一些方法的傳入參數以及返回參數,做了一些精簡,如果需要詳細了解方法的使用可以去MDN上詳細查詢。
  • 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
    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青春期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跳出「自我否定」的怪圈,只需要做到這4點
    如果是,那麼,請承認,你也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裡。所以,想真正克服「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緒,需要做到以下4點。這個世界,恰恰是因為有不完美的存在,才顯得完美那麼遙不可及。墨菲定律中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 請父母留意,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是否已陷入投射與投射性認同的怪圈
    日常生活中,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和下面這個案例中的母女有某些相似之處?投射在親子互動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但是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以這個案例來說,玲玲媽媽自己就是一個內向,不愛出風頭的人,但是她難以直面自己的這個特質,她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對這個特徵的關注轉移到小女兒身上,一旦看到小女兒有同樣的特質時,就會很敏感的發現它,放大它,然後喋喋不休地指責孩子。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親子關係自然也越來越糟。第五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這是指親子關係不斷觸碰人際邊界,比如父母缺位以至於孩子充當父母的角色,父母反過來被孩子照顧,使孩子要麼變得早熱,要麼和父母上演非得分出輸贏的大戰。
  • 彭華勇:修復親子關係,原來可以這樣做
    青春期孩子叛逆,關係越來越差,如果持續惡化,問題可能很糟糕,沉迷網絡,打架鬥毆,厭學逃課,乃至可能違法犯罪。如果親子關係出現裂痕,能及時修復,那麼,孩子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避免,如果關係修復的很好,那麼,教育孩子會很輕鬆,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 26天~內心傷痕修復加減法6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卉媽參加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第26天聽課筆記: 成長經歷中帶給我們的創傷,如果一些卡點未能徹底得到修復,會留下些傷痕。但那些傷痕也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越察覺越累,說明你是封閉住的。
  • 如何修復與父母的關係
    改變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模式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模式,很有可能來自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所以,只有把和父母的關係理順了,才能從根源上讓自己成長起來。讓自己擁有成熟而健全的人格,我們的親子關係也會更健康。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話題:已經是成年人的你,要如何改變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 賢惠的女人幫助男人發達後反被拋棄,《易經》教你跳出命理的怪圈
    然後選擇了第三次婚姻,她是否能跳出命運的怪圈?諸如此類現象,以常人之眼光看沒人說得明白,最終只能歸咎於命運。但是用易經的命理觀視之,卻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訴你這背後的邏輯,和在支配的規律。每個人都有各不相同的命理框架,婚姻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命理框架可以描繪出婚姻種種不同實相的表現。
  • 能夠正確處理情緒的父母,更容易修復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及孩子的情緒,這將作為親子關係的一劑潤滑劑,幫孩子度過青春期的同時,也能獲得自身成長。孩子回復了一個歡快的表情,第二天一如往昔,沒有因為這個衝突產生絲毫的隔閡。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發脾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父母可以忍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氣和的去思考、甚至與孩子溝通,那解決問題也不會很難了。
  • 一位輟學叛逆孩子媽媽的自述:修復親子關係從投其所好開始
    可就在一年前,我家就是另一幅畫面了,因為親子關係不好,每天都是爭吵不斷的,那簡直就是硝煙瀰漫的戰場。當然,從孩子輟學到親子關係出現緊張,到親子關係得到修復及改善,這其中我們經歷了很多的辛酸,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天兒子站在我面前非常自豪的說:「媽,你看我練出了肌肉。」我一看真的是,他的那個腹部還有胳膊,真的變成了肌肉,而且現在的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 人血白蛋白「體外循環怪圈」調查 患者自己尋藥
    人血白蛋白「體外循環怪圈」調查  核心提示  奶奶中風入院,醫生告訴家屬急需尋找人血白蛋白,王藝一家從此踏上尋藥「苦旅」,累得筋疲力盡;為給身患絕症的女兒找人血白蛋白,70歲高齡的張新民老人急氣交加,躺倒在病床上;為給病重的父親找藥,於健費盡周折,3天後才找到「業內人士
  • 跳出育兒怪圈!讓孩子喜歡你
    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往往會因為用力過猛、關心過切、說教嘮叨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而破壞了親子關係。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不是以一方付出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接受者的感受為準。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凡是父母給孩子,但不是孩子能接受的愛,都是一種傷害。
  • 親子關係差,多半是父母「不合理信念」,導致「情緒智力」低下
    長此以往,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總是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的。而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將它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情緒智力低。情緒智力的定義早在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彼特·沙洛維和約翰·梅耶就曾提出情緒智力這個概念,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是能夠辨別情緒並且依靠情緒信息,進而引導思維和行為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