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過程中,若不再糾結於自己的錯誤,而是能夠輕鬆、淡然地去應對問題,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麼一切問題都可以得到修復和彌補。
每每我們聽完某家庭講師的課程或者自己看完一本育兒書籍,都會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一個溫柔的、有耐心的、控制好自己情緒的媽媽。可是,當孩子向我們發出挑戰或者沒有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事時,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承諾,繼續採取大吼大叫,批評指責的模式,立馬回到「指責或懲罰」的方式讓他們變得更好,這種怪圈循環!
今年暑假時候,我帶妹妹來我工作室給她輔導,我們把規則約定好後,我們雙方都同意彼此的提議並一同遵守。前幾天我們相處的都很愉快,但後幾天,妹妹想偷懶, 每次的任務都完成的不是很好,有一次中午,她還是沒有完成,我告訴她:「你沒有完成任務,午飯就別吃了,你繼續寫,我去吃飯了」。然後我就朝門口走去,妹妹就坐在那哭,逐漸聲音越來越大,我感覺煩透了,大聲吼她:你哭啥,你哭完任務就能完成嗎?能解決問題嗎?妹妹接著哭,拿著電話就給媽媽「告狀」說我威脅她,不讓她吃飯,那叫一個委屈啊……
結果是:妹妹的行為沒有變好,我自己也越來越無法接納自己。我像是陷入一個泥潭,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我對自己失望透了,認為自己教其他父母育兒方法,給孩子們溝通,但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仍然處理的這麼糟糕!
當我看到一本書上講: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錯誤反而很少發生了,並且要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和孩子都從中得到成長。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在不完美的路上前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時孩子並不按照我們預想的路線走,有時會給我帶來更大的挑戰,但是當我願意與自己、與孩子坦誠相待時,我看待這一切的態度就會改變,我變得更加平和、冷靜,更加願意去接納自己,也接納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分享者,在育兒的道路上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孩子,他們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陷入了困境,需要幫助。 父母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才是關鍵。
這裡跟大家分享修復錯誤的4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發自內心的說出 「對不起」 三個字,不做任何解釋,以免聽起來像是辯解;
其次,用你能想像你感覺到什麼,來表明你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表現出同理心和關懷;
然後,用以後你打算怎麼做,來提出你會朝著積極方向努力。表示你不會再做傷感情的事兒;
最後,詢問對方還需要你怎麼做,是否還有什麼妨礙他原諒你,尋找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
教育界有句名言:先有關係,再有教育,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很多家庭功能失調,親子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給孩子最好的愛,不光是呵護,還有放手,不光是陪伴也是一起成長。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樣的人,跟孩子共同進步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