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規模的兒童產業背後,是一個小孩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成為一個消費的主體,不管他是否具有消費能力。
每個月,家長們需要為小孩購置哪些商品?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消費構成有哪些差別?每個兒童的月消費金額在家庭日常開支中的比重大概是多少?
弄清楚了以上問題,就可以知道養孩子的成本究竟如何。準父母、新時代父母們也可提早規劃。
嬰兒期:每月花費1000元左右
現居上海的張女士,兒子剛好16個月左右。每個月需要購買的物品為食物、尿不溼、書籍、玩具、衣服,總花費1100元,其中食物400元、尿不溼300元,這兩項開支是撫養一個嬰兒最主要的物品。
張女士透露,每個月在嬰兒身上的花費佔家庭總開支的10%~20%,主要原因在於省去了保姆費。「上海現在居家保姆費用至少2500元,另外還要包她吃住。」張女士表示,由於家裡有老人幫忙照看小孩,所以省去了保姆費,不然整個佔比會提高不少。
現居北京的張先生,兒子也剛好14個月左右,所花費的費用和張女士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張先生表示:「兒子現在使用的基本是親戚從國外帶的東西,奶粉、衣服都是國外帶的,奶粉一罐100元,一個月3~4罐;尿不溼只在夜裡用,一個月100元左右;一個月買衣服的費用也只在200元左右,玩具也得200元,還有個『一老一小醫療保險』,每年給小孩交100元,總的加起來1000元左右。」
幼兒期:教育支出壓力漸顯
現居北京的林先生,女兒已經3周歲,在上幼兒園中班。
「我戶口不在北京,女兒每年需要繳納贊助費6000元,每月在幼兒園和興趣班花費2000元,此外,一個月大概要買100元的文具。」林先生透露,一年下來,每月他女兒在教育上的花費平均2600元左右。
「女兒每天都要吃點零食、水果、保健品,一個月至少要花掉600元;現在會自己挑衣服,很有主見,每月買衣服也要300~400元;玩具更是不用說,比小時候要得多,我們傾向於給她買益智類的,平均下來每個月150~200元。」林先生表示,除去教育費用,他女兒每個月的花費在1100元左右,和嬰兒期沒有太大的區別。
以林先生一家三口目前的消費水平,除去女兒的花費,夫妻二人每個月開銷在5000元左右,包括私家車2000元左右的費用。林先生坦言:「我愛人在家當全職太太,所以沒有給孩子請保姆,家庭日常吃飯的費用也會相對可控,一般在家裡吃飯,偶爾和朋友聚餐,生活比較節省。」
按照林先生的女兒每月花費3700元計算,林先生和林太太每月花費5000元,那麼林小妹妹每月的花費與家庭總支出的比例為43%左右,林小妹妹的教育支出佔兒童個人總支出的70%。
同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煩惱的還有現居深圳的李女士。李女士的女兒擁有深圳戶口,不需要繳納贊助費,但現在已經5歲的女兒,在上幼兒園大班,每個月興趣班的支出是不小的數目。
「我是從農村走到城市的一代人,上大學的時候看到來自城市的同學多少有點一技之長,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點技能,加強她的社交信心。」李女士介紹道,她給女兒報了兩個班,一個鋼琴,一個國學,每個月花費1600元。
李女士表示,每個月還要給女兒買文具大約200元、衣服300元左右,玩具支出比較少,平均每月200元左右。食物沒有細算,但是平均每月要吃掉150元左右的水果。
按照李女士的說法,每月加上小孩和汽車的開支,一家人差不多要花掉8000元左右,那麼她家小孩的花費佔家庭的比重就是31%,而她女兒的教育費用佔兒童自身花費的65%。
少兒期:花費因人而異
現居上海的於先生,兒子8歲,上公立小學一年級。
於先生透露:「兒子每月衣食住行花費差不多1000元,我和太太的花費在1500~2000元之間。小孩花費佔家庭日常支出的33%~40%。」
「給小孩買得最多的是衣服鞋子、書本和文具。每月差不多500元。」於先生表示,由於小孩在公立小學上課,免學費,也沒有報任何興趣班,所以只需給小孩支付每月150元左右的餐費。
此外,在學校的規定下,於先生給小孩買了一年200元的醫療保險,這是唯一的額外開支。
相對於上公立學校的孩子,私立學校的兒童在教育上的花費會高出許多。
記者從北京市某外國語實驗學校了解到,該校小學部學生每年的學費5萬元,包食宿。每年家長還要花6萬元左右給孩子報興趣班,並且由於每年學校至少提供一次出國的機會,如果出國時間長,小孩出國的花費可能在10萬元以上。這樣算下來,一個上私立學校的小學生每年在教育上的花費可能達到20萬元,月均1.7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