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消費佔家庭總體消費10%-40%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萬億規模的兒童產業背後,是一個小孩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成為一個消費的主體,不管他是否具有消費能力。

  每個月,家長們需要為小孩購置哪些商品?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消費構成有哪些差別?每個兒童的月消費金額在家庭日常開支中的比重大概是多少?

  弄清楚了以上問題,就可以知道養孩子的成本究竟如何。準父母、新時代父母們也可提早規劃。

  嬰兒期:每月花費1000元左右

  現居上海的張女士,兒子剛好16個月左右。每個月需要購買的物品為食物、尿不溼、書籍、玩具、衣服,總花費1100元,其中食物400元、尿不溼300元,這兩項開支是撫養一個嬰兒最主要的物品。

  張女士透露,每個月在嬰兒身上的花費佔家庭總開支的10%~20%,主要原因在於省去了保姆費。「上海現在居家保姆費用至少2500元,另外還要包她吃住。」張女士表示,由於家裡有老人幫忙照看小孩,所以省去了保姆費,不然整個佔比會提高不少。

  現居北京的張先生,兒子也剛好14個月左右,所花費的費用和張女士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張先生表示:「兒子現在使用的基本是親戚從國外帶的東西,奶粉、衣服都是國外帶的,奶粉一罐100元,一個月3~4罐;尿不溼只在夜裡用,一個月100元左右;一個月買衣服的費用也只在200元左右,玩具也得200元,還有個『一老一小醫療保險』,每年給小孩交100元,總的加起來1000元左右。」

  幼兒期:教育支出壓力漸顯

  現居北京的林先生,女兒已經3周歲,在上幼兒園中班。

  「我戶口不在北京,女兒每年需要繳納贊助費6000元,每月在幼兒園和興趣班花費2000元,此外,一個月大概要買100元的文具。」林先生透露,一年下來,每月他女兒在教育上的花費平均2600元左右。

  「女兒每天都要吃點零食、水果、保健品,一個月至少要花掉600元;現在會自己挑衣服,很有主見,每月買衣服也要300~400元;玩具更是不用說,比小時候要得多,我們傾向於給她買益智類的,平均下來每個月150~200元。」林先生表示,除去教育費用,他女兒每個月的花費在1100元左右,和嬰兒期沒有太大的區別。

  以林先生一家三口目前的消費水平,除去女兒的花費,夫妻二人每個月開銷在5000元左右,包括私家車2000元左右的費用。林先生坦言:「我愛人在家當全職太太,所以沒有給孩子請保姆,家庭日常吃飯的費用也會相對可控,一般在家裡吃飯,偶爾和朋友聚餐,生活比較節省。」

  按照林先生的女兒每月花費3700元計算,林先生和林太太每月花費5000元,那麼林小妹妹每月的花費與家庭總支出的比例為43%左右,林小妹妹的教育支出佔兒童個人總支出的70%。

  同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煩惱的還有現居深圳的李女士。李女士的女兒擁有深圳戶口,不需要繳納贊助費,但現在已經5歲的女兒,在上幼兒園大班,每個月興趣班的支出是不小的數目。

  「我是從農村走到城市的一代人,上大學的時候看到來自城市的同學多少有點一技之長,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點技能,加強她的社交信心。」李女士介紹道,她給女兒報了兩個班,一個鋼琴,一個國學,每個月花費1600元。

  李女士表示,每個月還要給女兒買文具大約200元、衣服300元左右,玩具支出比較少,平均每月200元左右。食物沒有細算,但是平均每月要吃掉150元左右的水果。

  按照李女士的說法,每月加上小孩和汽車的開支,一家人差不多要花掉8000元左右,那麼她家小孩的花費佔家庭的比重就是31%,而她女兒的教育費用佔兒童自身花費的65%。

  少兒期:花費因人而異

  現居上海的於先生,兒子8歲,上公立小學一年級。

  於先生透露:「兒子每月衣食住行花費差不多1000元,我和太太的花費在1500~2000元之間。小孩花費佔家庭日常支出的33%~40%。」

  「給小孩買得最多的是衣服鞋子、書本和文具。每月差不多500元。」於先生表示,由於小孩在公立小學上課,免學費,也沒有報任何興趣班,所以只需給小孩支付每月150元左右的餐費。

  此外,在學校的規定下,於先生給小孩買了一年200元的醫療保險,這是唯一的額外開支。

  相對於上公立學校的孩子,私立學校的兒童在教育上的花費會高出許多。

  記者從北京市某外國語實驗學校了解到,該校小學部學生每年的學費5萬元,包食宿。每年家長還要花6萬元左右給孩子報興趣班,並且由於每年學校至少提供一次出國的機會,如果出國時間長,小孩出國的花費可能在10萬元以上。這樣算下來,一個上私立學校的小學生每年在教育上的花費可能達到20萬元,月均1.7萬元左右。

相關焦點

  • 兒童學習用品數據洞察:兒童學習桌佔比60%、消費呈現低齡化趨勢
    百億消費規模的背後消費趨勢據艾瑞《2020年中國功能性兒童學習用品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功能性兒童學習用品消費市場突破109.6億元的關卡,其中兒童學習桌堪稱相關品類的「大件兒」,規模佔比超過60%,新型產品兒童護眼燈與兒童護脊書包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4.1億元和18.4億元。在用戶需求上,2018年0-14歲群體已達到2.35億,其兒童消費市場規模也達到了4.5萬億元。
  •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消費市場總體平穩 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藺濤:消費市場總體平穩 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品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消費供給方式創新發展,新興業態快速增長,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繼續顯現。
  • 情趣用品、奢侈品大火,「小姐姐」消費佔主導,男性消費了什麼?
    就拿情趣用品來說,根據淘寶網消費數據顯示,每年在淘寶網上購買情趣用品的人數已遠超於50%的速度急劇擴張,情趣用品市場已經大火。而在這個市場中,女性情趣用品佔比高達80%。包括此前新一代情趣品牌「品如」進入情趣行業之後,上線當日其新品預約數突破了1000。其中,女性購買者的佔比高於男性。
  • 90後消費佔「半壁江山」 餐飲消費環比猛漲95%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多個網際網路平臺獲悉,從消費品類來看,一方面,七夕約會就餐越來越注重儀式感和品質感,提前訂座等功能被消費者看重,高客單價餐飲品類消費旺盛;另一方面,美容美髮美體等項目成為七夕的提前籌備項目,境外旅遊、拍情侶寫真、夜場樂園打卡等也成為新型的約會方式。
  • 從恩格爾係數看上海家庭消費結構變革
    如果說家庭消費支出總額是塊蛋糕,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旅遊、交通、通信、教育……佔的份額越來越大,而「吃」佔的份額在減小。記者今天從上海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獲悉,2011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5.5%。居民消費已經從基本生存型消費逐漸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過渡,消費結構已發生歷史性變革。
  • 順德34%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 教育消費前景看好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培發通訊員/李麗萍) 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順德城鎮居民已有超過一半家庭屬於富裕型家庭,超過三成家庭為富有型家庭,目前城鎮居民的消費層次處於享樂和發展之間,城鎮居民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教育消費發展前景看好。
  • 線下體驗線上消費,家樂營想由室內兒童遊樂園業態切入親子家庭消費...
    數據顯示,我國兒童樂園消費市場每年保持15%的高速增長,2020年有望達到1.5萬億元的規模,現階段全國兒童遊樂園數量應該在2-3萬家。室內兒童樂園的發展大致呈三個階段,2014年以前處於設備運營階段,2014年-2016年進入用戶運營階段。
  • 學前親子消費熱起來 在家庭支出中的佔比持續增加
    佔家庭支出「大頭」學前親子消費用戶黏性高,購物和消費群體不同,科技感強「自從有了孩子,家庭開銷就大了不少。」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馬欣有一個4歲的女兒,每個月花的錢幾乎佔夫妻倆工資的一半,「除了基本的吃穿花銷,還得給她買繪本、玩具,陪她看動畫片、上早教班。」
  • 教育支出佔家庭消費比重過高
    調查以2003年秋季學期為樣本,在這一學期中,每戶家庭需要支付的費用有:公辦生常規學雜費含教材費、借讀費、本市縣和外市縣擇校生費、擇班生費、民營生學雜費、自購參考書及學習用品、家教費、興趣班、補習班費和住校生住宿費等10多種,需要支付的各項費用總計達2669.31元。
  • 義大利聖誕新規促消費 信用卡消費返現10%
    【歐洲時報11月27日賈言編譯】聖誕節日漸臨近,義大利政府最近推出新「福利」:自12月開始,對成年消費者實施購物返現10%,返現金額最高達150歐元;隨後,每隔六個月可享受一次該福利,前提條件是必須使用信用卡消費。政府意在藉此舉來刺激消費,同時通過減少現金消費打擊偷稅漏稅。
  • 撬動兒童業態的槓桿 國酒城童玩館借力驅動家庭消費
    招商發布會於25日下午舉行,旨在引入更多全國知名品牌,打造仁懷首個以兒童為主題的商業——童玩館。   近年來,兒童業態在購物中心的佔比持續上升,兒童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促進了兒童業態的多元發展,新興兒童業態層出不窮。同時,以兒童為亮點吸引家庭消費的商業體也在陸續籌備中,仁懷國酒城傾力打造的童玩館也不例外。
  • 在家庭支出中的佔比持續增加,消費重點轉向教育、娛樂等領域
    佔家庭支出「大頭」學前親子消費用戶黏性高,購物和消費群體不同,科技感強「自從有了孩子,家庭開銷就大了不少。」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馬欣有一個4歲的女兒,每個月花的錢幾乎佔夫妻倆工資的一半,「除了基本的吃穿花銷,還得給她買繪本、玩具,陪她看動畫片、上早教班。」
  • 國慶假期家庭消費持續升溫 消費結構性優化升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 (謝藝觀)「十一」黃金周假期即將結束,國人假日消費熱情高漲,消費結構性持續優化升級。來自阿里等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愛吃、愛美、愛玩是最大消費驅動力,以「銀髮經濟」為代表的家庭類消費持續升溫。
  • 中國家庭消費支出哪去了?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僅略高10%
    來源:經濟觀察報文/胡群 一個中國普通家庭,每年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多少錢?雖然大多數家庭近年越來越注重教育,但從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中可以發現,教育文化娛樂佔比並不高。近日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論壇」上,蘇寧金融研究院(SIF)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院(IMI)聯合發布的《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食品菸酒佔比逐年呈降低趨勢;當前居住支出佔比較高,均超過20%;交通通信支出已居於第三;但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仍處於較低態勢,具體而言,僅佔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
  • 海豚兒童書店:打造體驗式閱讀空間 帶動家庭黏性消費
    面向孩子和家長的商品形態,可以更好的滿足家庭的需求;富教於樂、主題式的閱讀活動和閱讀課程,既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口味,也能滿足家長的教育訴求,並助力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活動和課程的階段性、連貫性和長周期也會產生持續的黏性消費。   服務貼心化。海豚兒童書店主要通過專業營銷和卓越運營讓顧客感知,運用專業的營銷實現對讀者的引導,通過文化互動增強顧客的黏性。
  • 「兒童經濟」為何如此火爆?一組數據看懂兒童消費市場的掘金藍海
    國家統計局2019年1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從年齡上來看,全國0-15歲人口為24860萬人,佔總人口的17.8%,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其中,二孩佔比保持在50%左右。
  • 餐飲企業瞄準家庭消費 增設兒童餐及遊戲區等
    早報訊 大人吃湘菜孩子怕辣,不要緊有兒童餐;吃西餐帶孩子怕鬧,沒事有塗色卡和畫筆給孩子玩……今年以來,青島餐飲市場持續發生著轉型和變化,記者近日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重視兒童餐飲,關注家庭型消費。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形勢下,餐飲企業應積極調整經營結構,豐富產品類型,培育民間需求的市場是轉型王道。
  • 陳夢根:中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遷
    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總體上呈明顯下行趨勢。但也有學者指出,中國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各地居民家庭消費習慣、文化習俗差異巨大,直接將恩格爾係數應用於中國的實際情況時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恩格爾定律在中國可能失效(王少飛,2002;尹海潔、唐雨,2009
  • 廣州市統計局調查:廣州市民家庭消費支出佔總收入近6成
    廣州市統計局調查:廣州市民家庭消費支出佔總收入近6成金羊網  作者:馬漢青 王麗娜  2019-10-17 記者16日獲悉,近期廣州市統計局利用萬戶居民調查網
  • 高學歷女性日漸成現場娛樂的消費主力 佔比達61%
    《報告》顯示,2017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89.51億元,相較於2016年的469.22億元,上升4.32%。其中,演出票房收入(含分帳)176.85億元,佔到了36%的份額,較2016年提升5.2%。  從年齡層上看,「95後」現場娛樂消費升級提速最快,特別是在演唱會品類上,幾乎每10個觀演用戶中就有3個是年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