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商學院打造學生就業硬實力,瞄準產業變革人才新需求 開拓...

2021-01-11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國倩 通訊員彭寵 藍靜 孫伊珞

「本以為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找工作比較難,沒想到實習單位直接通知我籤約了」,今年7月,武漢工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熊明峰結束了為期一年的專業實習,與特大型中央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遠海運貨櫃運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籤訂了就業協議,成為了公司的一名單證員,和他一樣通過實習與公司籤約的還有該校的14名畢業生。

儘管疫情對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不利影響,但是該校眾多應屆畢業生通過在大型央企、銀行及上市公司等校企合作單位的實習實踐,順利實現了高質量就業。那麼武漢工商學院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為什麼該校學子能夠成為大批知名企業爭搶的「香餑餑」?

「13個首批、5個唯一」凸顯辦學實力

武漢工商學院創辦於2002年,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民辦本科高校之一,取得了省同類高校「13個首批、5個唯一」的辦學成效,擁有5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項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近3年學生學科專業競賽獲獎數在省同類高校中排名第一,躋身中國校友會網2020中國頂尖民辦大學。

其中,13個首批為:省同類高校中,首批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列入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列入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擁有省重點(培育)學科、獲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獲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實施高校碩士研究生聯合學位項目、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獲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

5個唯一是:省同類高校中,唯一獲得中宣部輿情信息直報點、獲得湖北省青年英才計劃項目、獲得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示範高校、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獲批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院士工作站(李圭白院士、魏復盛院士)、入選2018年湖北省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事項。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促高質量就業

「我們通過了嚴格的面試,在實習期間跟著企業導師參加藥品研發,由於我獨立完成了3個項目,實習3個月就被公司優先錄用了」,該校畢業生王興宇去年7月份在武漢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實習,成為一名化學研究員助理參與藥品研發實驗,在一線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和經驗,回想起自己實習的經歷,王興宇認為,實習期間的鍛鍊提升讓他獲得了就業優勢。

在武漢工商學院,每年通過校企合作單位籤約大型央企、銀行及上市公司的畢業生不在少數,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來超過95%。湧現出了被習近平總書記接見的「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個人」鄧麗、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會見並點讚的魏凡等優秀校友典型。

該校校長熊蕊介紹,學校與社會同頻共振,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與全國200多家知名企業協同育人,形成對內學科交叉、對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發展新格局。「我們與行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和專業,共同打造師資隊伍與實踐平臺、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教學、開展科研等,促進學科專業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培養出真正能夠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發展後勁足的應用型人才。」

強化「新工科」等專業建設應對產業變革

今年5月,該校成立人工智慧學院、機器人與未來技術學院,這是該校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加強「新工科」建設、改造傳統專業、實施校企聯動和協同育人,適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對人才培養新要求的重要舉措。

該校校長熊蕊教授介紹,「新工科」的新不僅體現在專業上,還體現在創建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將部分有著最新技術的專業實驗室建在企業,學生可以站在最新開發技術平臺上接受挑戰,第一年參加設計、第二年發揮創意、第三年做真實項目、第四年參與業界相關工作,不斷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讓學生成長為企業最受歡迎的人才。」

相關焦點

  • 讓人才培養緊跟產業變革步伐 武漢工商學院打造就業硬實力
    學生在校企共建的實驗室參與項目研發。(武漢工商學院供圖)7月初,武漢工商學院物流學院15名應屆畢業生與中遠海運貨櫃運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籤訂了就業協議。熊明峰是其中一員,目前在該公司從事單證員的工作。生物製藥專業應屆畢業生王興宇說,他在學校實驗室裡就跟著老師參與過企業的項目研發,進入公司實習後直接參與藥品研發實驗,學到了不少新知識,積累了研發經驗。在武漢工商學院,每年通過校企合作單位就業的畢業生不在少數。這源自該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和辦學植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導向。「學校與社會同頻共振,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 騰訊課堂就業班,以技能培訓與就業指導打造網際網路大廠實用人才
    為了助力更多年輕人解鎖網際網路就業新技能,騰訊課堂在課程、品牌、就業通路三個維度上,對網際網路就業班進行硬核升級。12月7日至15日,騰訊課堂相繼推出網際網路就業「敲門磚」和「就業磚車校園行」公益活動,為求職者們打造硬核豐富的就業課程,輸出切實有用的就業指導,提供網際網路大廠人才培養一站式服務。
  • 武昌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商學融合為新商科人才培養注入新活力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我校工商管理專業中不勝枚舉。是什麼讓該專業的學子們在就業路上披荊斬棘、底氣十足?究其原因,他們所學專業在業界享有高口碑等「硬實力」以及自身綜合素質過硬等「軟實力」,提升了他們在職場中的就業競爭力,進而讓他們的就業路越走越穩、越來越順。
  • 工商管理學院:精準定位,開啟新時代新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工商管理學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紮根湖湘本土,積極應對商業新倫理、新技術、新實踐的挑戰,開啟行業領導者和領域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全力構建湖南大學MBA/EMBA一流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如何傾心打造學生「硬實力」,保障學生優質就業
    在得知八維畢業生的就業薪資和就業率後,有很多學生家長都會驚訝,其實優質就業的背後離不開我們打造的三大實力,今天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八維如何打造同學們的硬實力,硬實力是指紮實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所以硬實力是通過教學來完成的。
  • 武漢工商學院湖北民辦排行老四,來看看最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吧!
    武漢工商學院湖北民辦排行老四,來看看最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吧!學校簡介:武漢工商學院創建於2002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秉承應用型、信息化、國際化、高質量的辦學理念,堅持內涵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應用技術研究水平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業有實力、「雙創」有能力、發展有潛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應用型工商大學。
  • 河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 項目實踐夯實求職能力 高質量就業打造人才...
    這是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公布的最新數據。在今年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如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挖掘市場人才需求,引導學生就業訴求,從而全面實施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是各大高校在明年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河北師大軟體學院:項目實踐夯實求職能力高質量就業打造人才高地
    這是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公布的最新數據。在今年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如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挖掘市場人才需求,引導學生就業訴求,從而全面實施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是各大高校在明年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武漢理工大學一流建設專業介紹:輪機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
    瞄準三大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工商管理創新工作坊、企業-高校創業基地、教師企業實踐-學生企業實習雙基地等教學資源與條件平臺。科教融合,豐富國際雙向辦學教學內容。近3年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參與各類比賽獲國家金獎9項、國家銀獎22項、省級金獎60項;共計40人保送或考取國內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19名畢業生被加州大學、帝國理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海外知名院校錄取;留學生班共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輸送人才50餘人;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已成為用人單位競相聘用的卓越管理人才。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院:引進人才,上海的步子可以邁得再大一點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創新呼喚人才,創新需要人才,創新創造人才。上海正在積極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實現從內向型工商業城市向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轉變,從全國改革開放「後衛」向排頭兵和先行者的角色轉變,這些都離不開人才的不斷集聚和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
  •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闡述了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做法。此外,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快速發展,正在顛覆傳統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變革必將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行業產業的快速變革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提質升級的新需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2018年我院與新道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了「農經—新道商學院」,校企雙方圍繞著專業共建、師資培育、基地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創新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新路徑。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打造康養產業人才培養「新樣板」
    康養產業涵蓋了健康、養老、養生、醫療、旅遊、體育、文化、綠色農業等諸多業態,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國家對經濟內循環更加重視,康養產業發展迎來了空前的機遇。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生擺放會議所需用品(央廣網記者楊禕攝)2016年,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科專業。
  • 面向灣區培養產業所需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面向珠海、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吉珠主動優化專業布局,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新工科」專業,加快推進產業學院建設和產教融合試點,人才培養結出累累碩果。吉珠將在新的發展徵途上,努力實現特色專業「衝一流」,人才培養「重應用」,產教融合貼近「地方所需」,為大灣區輸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攜手「博思文化產業」打造人才就業提升孵化基地
    8月13日,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攜手福建省博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國家開放大學教師培訓學院福建分院,就打造人才就業提升孵化籤訂三方合作協議,合力打通校企繼續教育通道。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副董事長:邱少煌發言「此次聯合福建省博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國家開放大學教師培訓學院福建分院啟動戰略合作,無論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培教育版塊服務,還是在目前5G時代就業趨勢下的網紅主播上崗證,新媒體從業人員上岡證及健康領域的健康管理師資格證考培版塊中,將開啟福建通道,推動人才就業提升孵化
  • 深度走訪調研,加強校企聯合,重慶工商大學這樣促進畢業生就業
    7月30日-31日,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隊率在家的領導班子成員以及綜合辦、學團辦等具體負責就業與人才培養工作的管理服務人員,冒高溫、頂酷暑,相繼走訪了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珞璜工業園發展中心的用人單位,開展了畢業生就業推薦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調研工作
  • 新工科建設系列新舉措紮實推進 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等布局建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新工科建設啟動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儲能技術學院建設等系列工作,是高等教育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推出的戰略性舉措,是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建設未來技術學院,提升國家銳實力。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三大策略確保學生「好就業」!
    全程服務為就業護航 確保「一個都不落」  自2月份以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外貿學院的輔導員老師谷鳳鳳就忙個不停:摸底排查、把就業信息推送到學生手中、了解企業需求崗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從投遞簡歷、筆試、面試、籤約,她全程都在對學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服務。
  • 南昌大學與華為合作再深入,攜手共育卓越工程人才!
    此項目旨在深化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協同創新,著力構建以ICT新技術為基礎的產業與人才生態,為促進高等教育支撐解決產業核心技術難題,培養一批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卓越工程人才。ICT學院 打造創新人才生態鏈2018年4月,南昌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聯合打造「南昌大學-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下文簡稱「ICT學院」)創新教育模式和良性人才生態鏈。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著力打造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的領導班子和廣大師生敏銳地意識到,必須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明確辦學定位,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把學院建成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  緊扣支柱產業,進行專業布局。學院根據廣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廣東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積極開辦和優化學科專業,使學院學科門類緊扣廣東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
  • 四川傳媒學院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升級版」
    2年轉型升級,傳媒產業正步入全媒體、融媒體時代,四川傳媒學院轉發展的「型」,提發展的「速」,強發展的「核」,走出了新機制高校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四川傳媒學院堅定走「應用型」道路,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