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研究:多重用藥老人失智概率達正常4-7倍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臺灣研究:多重用藥老人失智概率達正常4-7倍

2018-11-19 11:24: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感冒藥、止痛藥可別亂吃,臺灣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分析12萬多名65歲以上民眾健康與用藥資料,發現多重用藥、經常服用藥品的老年人看急診、住院風險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概率更是其他同齡人的4-7倍。

  臺灣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陳亮恭教授19日發表這項研究報告,他提醒民眾,少吃抗組織胺及鎮定、安眠等藥物,如果長期用藥,務必請醫師開相對不會令人昏睡的藥物。

  此外,抗膽鹼能藥種類繁多,用途廣,常用於治療腸胃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發炎、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失眠等,因為療效較好,價格便宜,許多人將它視為家庭常備藥品,但許多研究發現,濫用這類藥物恐提高失智風險。

  臺灣陽明大學該研究也證實這個結論,經追蹤2002至2011年12萬多名65歲歲以上民眾健康與用藥情況,發現多重用藥者除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抗膽鹼副作用外,還患有不少後遺症。

  陳亮恭指出,多重用藥老年人在看急診、住院、骨折等概率上明顯高於其他同齡老人,在失智風險上更是高達4-7倍,年紀越大,失智風險越高。原因是抗膽鹼能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如果長期服用,將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影響認知功能。

  陳亮恭表示,抗膽鹼能藥物最常用於治療感冒(抗組織胺)、鎮定、安眠、肌肉鬆弛以及鎮熱止痛等藥物,這項調查也發現,3成以上老年人經常服用上述藥物。

  陳亮恭提醒,如果服用藥物後覺得昏沉,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就代表藥物內含抗膽鹼能成分,中樞神經受到抗膽鹼作用,務必要求醫師換藥,減少副作用,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此外,許多老人患多種慢性疾病,每天服用多種藥物,建議尋求醫師、藥師協助,避免多重用藥而產生副作用。總之,陳亮恭說,「(老人)能少吃藥就應該少吃」。

相關焦點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同時,日常活動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均重度依賴的老年人佔比達到25.4%,即有1/4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發生、照護需求快速增長和家庭結構變遷的現實下,化解風險的長期照護政策選擇和制度設計已經刻不容緩。
  • 失智老人進專區 子女心裡踏實
    本報訊 濰坊鶴祥安養中心失智老人照護專區建成後,不僅讓失智老人有了好去處,還讓子女安心了。連日來,不少市民看到本報之前關於失智老人的報導後,紛紛詢問失智老人照護專區環境如何,老人在此如何生活。記者探訪發現,濰坊鶴祥安養中心失智老人照護專區建有多功能活動大廳,寬敞明亮、顏色鮮豔,滿足老人做各種活動,改善認知能力,延緩記憶衰退,保持身體健康。同時,為使失智老人找回熟悉的記憶,專區長廊打造了懷舊背景牆,老人們經常在畫作前駐足欣賞。專區的房間寬敞明亮,裝飾舒適,鋪有防滑地板,內有獨立衛生間、冷暖空調等;床與床之間有拉簾,保證老人私密性。
  • 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一些國家對失智照護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日本:老人挑選興趣活動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 失智老人怎麼養老?
    失智老人怎麼養老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9.18萬人,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7%。尤其是後者,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杭州市正在醞釀出臺《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前徵求意見稿正在市政府網站(http://www.hangzhou.gov.cn)聽證,11月4日是聽證最後一天,歡迎大家出出點子、談談想法。
  • 失智的老人
    失智的老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2.02 星期一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通俗地說,就是失智老人。這些老人遺忘了時間,遺忘了自我,卻不應被我們所遺忘。
  • 乾貨-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日本:老人挑選興趣活動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這棟隱藏在居民區裡的小樓屬於日醫集團,其中有三層屬於失智老人之家。每層9位,一共住著27位失智老人。
  • 各個國家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方法!值得學習
    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對於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麼熟悉的人漸行漸遠,直至面目全非。一些國家對失智照護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 失智老人的照護要點以及環境設計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的人有5% 有失智症,85歲以上則增加到20%。,從居住環境上來講,主要滿足老人以下4個方面的需求:1、支持與安全:通過環境的支持儘可能保持老人的自立,讓他容易定向和理解空間並保障他的安全避免發生危險,或者能夠獲得及時的照料。
  • 失智失能老人誰照護?科技基礎研究怎麼展開?科創板如何完善?全國...
    經過充分調研,我深深感到,失智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已經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缺口和短板。在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失智失能老人最需要專業康養機構進行託底性支撐。現階段能提供的專業養老床位遠趕不上快速增長的需求。
  • 一位失智症醫生得知自己失智後給大家寫下了這封信!
    一位臺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專業醫生,卻在自己70歲時發現患上了失智症。在病情還未發展,依然可以執筆的時刻,這位可敬的醫生寫下了給所有失智症患者和家庭的一封信。在信中,她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該信寫於2010年9月8如,為面向全體關心她朋友的公開信,雖然如今已經距離6年,但信中提到的很多內容依舊對失智症家庭難能珍貴。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亟待改善
    「這個實體體驗裝備由愛德基金會和上海同濟大學包容性設計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希望藉此能夠讓社會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困境,感受身體退化、行動遲緩的老年期生活狀態,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能存在的種種不便,推動敬老助老社會氛圍的形成。」愛德仁谷養老服務項目服務經理劉念在現場告訴記者。
  • 從臺北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項目看失智空間中軟性設計重要性
    年,健順成立頤安日照,提供純失智日間照顧服務,是臺灣第一間做純失智日照的機構。二、產品特色:失智空間軟性打造1平面布局日間照料中心包括3個照顧單元和4個療愈性功能空間,每個照顧單元含活動空間、餐廳及護理站,療愈性功能空間包括感官功能室、懷舊閣
  • 面對失能失智的老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第一,主要活動廳的可達性非常重要,應保證與居室同層設置、避免單元規模過大(根據國外失智老人養老設施設計經驗,認為10~14人較為合適,最多不宜超過20人)。第二,可通過動線設計創造失智老人及員工「狹路相逢」的機會,還可將老人經常停留的空間與備餐間等員工工作空間臨近,以促進老人的交流行為。
  • 鄭悅、黃晨熹: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生活質量幹預項目的開發——基於壓力應對理論
    鄭悅,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老年社會工作、社會政策;黃晨熹,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老齡化、貧困和遷移)、社會工作實務研究、人口研究。      以子女、配偶為主的家庭照顧者是失能失智老人照顧的主力。
  • 出道33年,坣娜隱退娛樂圈,全心投入關懷失智老人慈善事業
    不過,初期在香港影壇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而後回到臺灣,接受了著名製片人楊佩佩的邀約,出演了當年八點檔年代大戲《還君明珠》的女二號交際花楊虹。而之前在香港影視圈摸爬滾打練就的精湛演技,使得在臺灣作為新人的坣娜竟一炮而紅,同時走紅的不僅僅只是角色,連帶著她為該劇獻唱的同名主題曲也是爆紅不已,這也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坣娜的多才多藝,不僅會演戲,歌也唱得非常的好。
  • 上海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2000張,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康復服務
    其中,在養老方面,為了加快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康復服務,2020年,上海市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實事項目的指標,翻倍至2000張。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透露,截至2019年初,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
  • 年均花13萬,一人失智,全家失衡:誰來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20年前,每14-15秒就有一個新發痴呆症患者,但現在變成每7秒新發一個,總患病人數增加了2-3倍,經濟負擔超過上萬億,這是很可怕的。」徐俊說。 在國際上,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14%是一條公認的人口深度老齡化「紅線」。國內不少經濟發達地區早已超過這一「警戒線」,尤其在上海,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經超過31%。
  • 國內外養老產業失智運營管理實踐經典案例 | 3.27-30 微信課堂
    據國家統計局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4000萬失智老人,2020年將達到4700萬。在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失智長著照護已經是老人照護的核心業務。本次微信課堂知學學院特別邀請4位失智照護實戰講師,全面分享國內外失智運營經典案例:從專門失智照護機構到居家失智康復與護理從商業模式到運營管理經驗再到規劃設計要點分析案例包含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長明寺巷社區地處杭州城站火車站附近,屬於上城區小營街道。
  • 失智老人在「日託所」的一天:像小孩又不是小孩
    宋海玲是西湖區古蕩街道大愛人家失智老人日間照料點的社工,失智的何阿姨幾乎每天都到日託點「報到」:早上8點30分送來,下午4點左右接回家。  這裡,像何阿姨這樣的老人共有6位。他們這一整天都由宋海玲和她的同事們陪伴。  失智老人在日託所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這樣的日託對照顧他們的照料者來說又意味著什麼?錢江晚報記者體驗了「日託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