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方法!值得學習

2021-02-13 養老所依

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

對於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麼熟悉的人漸行漸遠,直至面目全非。一些國家對失智照護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這棟隱藏在居民區裡的小樓屬於日醫集團,其中有三層屬於失智老人之家。每層9位,一共住著27位失智老人。目前,還有10位老人在排隊等候入住。

在這裡,三位老人配備一位介護員。但他們的職責不是代勞和照料,而是看護和引導。

失智症的一大特徵就是大腦機能的退化,因此,鍛鍊大腦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失智老人之家,每天至少要安排老人們參加120分鐘的創造活動,由動手到動腦,做做手工、寫寫畫畫,多種內容,全由老人按照自己的興趣挑選。

由於發病機理複雜,每個失智老人的症狀都不相同,因此刺激他大腦機能的興奮點就不盡相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手法,開始在一些養老機構運用。

這家位於德國馬格德堡的維塔納斯失智老人護理中心,住著120多位失智老人。從硬體設計上,這家專業機構就充分考慮了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

比如養老院的牆紙都是用的暖色調,牆上掛的畫都色彩明亮。

比如針對失智症老人健忘的特點,做非常精心的設計。像其中一位老人最喜歡家裡的一隻小狗,他的門口就掛著一隻絨毛玩具小狗,這樣子老人每次回去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了。

為了給老人營造家的感覺,每一間房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她們入住前,工作人員會去老人的家中測量房間,和老人一同決定帶哪些家具來,這就意味著,養老院裡家具、花草的布置都和老人自己家中可以很接近。

在整個養老院,老人們按照不同的照護方式被安排在不同的區域。

二樓,是專門運用「個人傳記」心理治療法來護理的區域,一共住著33位老人。這種心理療法由德國的埃文•伯姆教授提出,在他看來,失智老人希望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需要獲得更多的認可和自信。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為每一位老人建立獨特的個人傳記。

每位老人在入院時,院方都會通過與老人及其家屬的溝通,獲得老人的過往生活經歷、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大量信息。有了這些背景資料,護理人員就能制訂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卡琳.麥尼克說「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她過去是教德語和數學的。她來我們這兒的時候總是吵著想回家,我們通過一定的方法了解到她的記憶停留在18歲的學習時期,就讓她做數學題、聽寫等,然後她每天都會做這些,後來她呆在這裡就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了。」

對於暴躁型的失智老人,該用怎樣的特殊護理呢?丹麥的瑪麗養老院,以護理重度失智老人見長。

在這家養老院的90位老人中,有17%為暴躁型失智老人。由於丹麥法律規定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即便是暴躁型失智老人,也不能把他們一鎖了之,強制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那麼,如何來保證他們的安全呢?

養老院在設計上花了一番心思。大門開關,設置在老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而老人活動區域內另一扇活動的大門,被巧妙地裝飾起來,老人即使經過也不會走出這扇門。

這些精心的設計,都是在不違背老人意願的前提下,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而失去安全感,正是很多失智老人之所以會暴躁不安的原因。為了安撫他們急躁易怒的情緒,瑪麗養老院的護理人員還運用了不少道具,比如各種毛絨玩具。據研究表明,失智老人最後只會感知到動物或玩偶。

尋常的下午茶時光,護理人員也會使用一些小"伎倆",舉杯、乾杯、喝咖啡,護理員的每一個動作,老人都會模仿後再做一遍。雖然是一些小舉動,卻是幫助老人儘量融入集體,恢復正常的生活。

目前看來,這種精心細緻的護理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靠藥物來控制情緒的失智老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後,用藥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失智老人往往反而記得住遙遠的往事,用他們年輕時代常用的生活道具、比如餐具來調動他們的記憶非常有效。

在荷蘭鹿特丹市附近的這家生命公寓地下一層,有一個失智老人尋回記憶的寶庫,舊物博物館。

舊物博物館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分成客廳、廚房、臥室、工具間等多個主題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滿了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各種舊時的物品。從精緻的陶瓷擺設,到復古的鐵製罐頭,每一個物品都花盡了心思。

一些患有嚴重失智症的老人,一旦進了博物館後就恢復了活力,有人甚至會流淚。人們會一起隨著音樂跳舞,一邊哭一邊跳,大家就這樣聚在一起。

博物館的設計者說,失智老人很容易封閉自己,無法認知周圍的新事物,但對過去的記憶卻印象深刻,這便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最好媒介。

熟悉的物件能驅走老人內心的孤獨,讓他們感到親切、自尊和快樂。舊物博物館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分成客廳、廚房、臥室、工具間等多個主題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滿了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各種舊時的物品。

相關焦點

  • 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來源:養老精英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對於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麼熟悉的人漸行漸遠,直至面目全非。
  • 乾貨-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
  • 失智老人的照護要點以及環境設計
    晚期的症狀(1-3年)主要表現為:隨身體機能和認知能力的嚴重喪失,老人失去語言、行動能力,甚至不認識家人。介紹完了以上這些內容,下面就來介紹下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失智症老人該如何去照護,以及一些目前對於失智症老人照護的案例。
  • 失智失能老人照護:「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老人上了年紀,會漸漸出現行動不便、記憶喪失等狀況,在大多數人口中,將此籠統地稱為失能失智,但是從更嚴苛的角度來講述,失能失智的範圍則更廣泛。面對家裡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多時候家庭的成員都在努力去照顧,但久而久之也讓家人感到無奈和為難,有的家庭選擇將家裡老人送往養老機構進行照料,有的家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是選擇將老人放在家裡照料。不過,老年人護理工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 成家庭難以承受之痛中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90%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由家人照顧,中國每年有50萬失智老人走失。據不完全統計,45.9%的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鬱症狀,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 「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培訓」廣東省初級班一期,我們開班了
    廣州養老服務產業協會作為國家教育部《1+X失智老年人照護技能等級證書》廣東省社會培訓機構,委託廣州速方軟體有限公司承辦了本次培訓活動。參加本次培訓的學員有來自養老院、社工機構、養老諮詢公司、養老用品公司、長者照護家屬,在這二天的培訓學習時光,大家收穫頗多,因此希望舉辦方能持續將失智老年照護培訓推廣給更多的人去學習。
  • 大連失智老年人照護事業的一抹亮光
    2020年12月19日上午,大連旅遊學校三樓計算機教室正在進行國家統考,教室後牆上紅色橫幅「2020第六次(12月19日)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
  • 失智老人照護指南:洗澡是個「技術活」!掌握8個方法輕鬆應對
    重陽節,搜狐健康推出「失智老人照護指南」系列稿件,從衣食住行等細節入手,希望大家理解父母,學會關愛父母、照護父母的小技巧。對正常來人來說,洗澡或淋浴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失智老人,即使是早期患者,都是一項困難的挑戰。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引導失智老人洗澡?按部就班地指導老人。
  • 失智失能老人誰照護?科技基礎研究怎麼展開?科創板如何完善?全國...
    這兩件提案,就是希望:每位老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國際金融報》:人口加速老齡化,我國養老面臨嚴峻挑戰。您認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曹阿民:我國人口正在老齡化,並同時發生老齡人群快速邁入高齡化,對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帶來新挑戰。「一人失智失能,全家焦慮不安」。
  • 濰坊有專業的失智老人照護中心,兒女們終於不用發愁了!
    近日,濰坊晚報刊發了《失智老人漸多,該到何處安度晚年》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失智老人走失的情況屢見不鮮,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如何照護失智老人成為一大難題。照護難度大,普通養老機構拒收失智老人?你還在苦苦尋找專業的照護中心嗎?
  • 東營考點順利完成國家教育部1+X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3日訊6月20號上午,國家教育部 1+X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東營考點考試工作順利完成。據了解,《失智老年人照護技能證書》是老年職業技能領域1+X系列證書之一,證書包括初級失智老人照護師、中級失智老人照護師和高級失智老人照護師三類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科目分為:照護實務、實踐能力兩個科目,本次東營考點共有69人報名參加考試,考試合格者將獲得由教育部、人社部認定的《失智老年人照護技能證書》。記者 陳曉峰 編輯 魏軍俠
  • 面對失能失智的老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不同階段不同的認知症老人行為症狀表現是不一樣的,解決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很重要。所以這就需要對每一個老人都要認真觀察,也就是說我們在護理上人員的配比也是高的,而且還不能經常換人。失智老人不論是輕度還是重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溫柔型的,一種是暴躁型的。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發生、照護需求快速增長和家庭結構變遷的現實下,化解風險的長期照護政策選擇和制度設計已經刻不容緩。
  • 失能失智老人服務「最後一公裡」,何時才能打通?
    「其實髒活累活對於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只要能吃苦有愛心,一定能把工作做好,最讓人覺得委屈的就是有些老人可能因為常年臥床加上病痛折磨,大腦思維或脾氣不穩定,經常吆喝指使,再就是家屬的不理解。」家庭護工陳燕年過半百,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6年時間,由於工作出色,找她的人都需要排隊,她選擇僱主的標準就是要麼是健康的高齡老人日間陪護,要麼是完全失能失智的老人。
  • 失智老人進專區 子女心裡踏實
    本報訊 濰坊鶴祥安養中心失智老人照護專區建成後,不僅讓失智老人有了好去處,還讓子女安心了。連日來,不少市民看到本報之前關於失智老人的報導後,紛紛詢問失智老人照護專區環境如何,老人在此如何生活。記者探訪發現,濰坊鶴祥安養中心失智老人照護專區建有多功能活動大廳,寬敞明亮、顏色鮮豔,滿足老人做各種活動,改善認知能力,延緩記憶衰退,保持身體健康。同時,為使失智老人找回熟悉的記憶,專區長廊打造了懷舊背景牆,老人們經常在畫作前駐足欣賞。專區的房間寬敞明亮,裝飾舒適,鋪有防滑地板,內有獨立衛生間、冷暖空調等;床與床之間有拉簾,保證老人私密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  【咱爸咱媽說】  「我想出門透透氣」  家住南通市虹橋新村的姚琴英今年80歲,她每天的日常,就是照顧中風癱瘓在床的老伴邵有才。
  • 國內外養老產業失智運營管理實踐經典案例 | 3.27-30 微信課堂
    當前,在我國社會老齡化背景下,人口老齡化問題在社會各個領域日益凸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高齡老人的增加,失智老人的照護問題也成為養老機構與家庭需要面臨的難題
  • 【上海2月10日-12日】日本失能失智症照護管理培訓班
    ◤培訓目標◢引進日本30年積累下來的先進介護理念與技術實務,構建本土化培訓服務體系緩解我國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隊伍人員不足的困境,培養優秀的管理護理人才搭建本土化、專業化、國際化學習平臺,優化失能失智症護理隊伍專業化水平培訓失智症老人照護的實務工作者,強化其失智症的照護能力,提升照護水平 ◤培訓對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心願達成度】給這些家庭「喘息」機會經過5年探索,長期照護險已覆蓋到南通全市720萬名參保人員,2.57萬人享受到居家、護理院服務,專業照護給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帶來希望。
  • ...衛生機構新設醫養結合專區 收治家庭照護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
    (記者劉晶晶、通訊員蔣慶良)8月6日,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市康復醫院(市一醫院康復分院)、市優撫醫院和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設的醫養結合專區近日全面投入運行,共計新增醫養結合床位近百張,主要收治家庭照護困難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