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add oil(加油鼓勁)」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近日這條躥紅的消息頗令英語發燒友好一陣激動,但專家卻表示,即便是真的也別太當回事,更不能把這些奇葩中式英語奉為學外語的圭臬。
其實,近年來每當有中譯英「神翻譯」的新詞彙出現,都會引發人們的各種議論。最出名的中式英語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以及「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
如果說,這些中式英語出現在一些初學英語者的談笑間還情有可原,但它一旦進入公眾視線,特別是出現在正規譯文,就顯得明顯不妥且了。例如,醫院將「B超」翻譯為「The B is super」、商店將「乾貨」譯成「Fuck goods」;還有出現在宣傳用語裡的,把「農村義務教育」譯為「village yiwu education」、「全民讀書日」譯為「all people reading day」等,不一而足。最「神」的要數國內某知名機場航站樓男廁所裡的「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提示語,竟被譯成「We aim to please. You aim too,please」,不僅令人忍俊不禁,甚至還被稱作會讓老外讀後有「撞牆」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神翻譯」往往還會傳出「已被收入牛津詞典」。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教授柴明熲說,在牛津確有出版方每年都會將世界各地的「新詞彙」專門編成一本詞典,只要這個詞的確是有很多人在用就可入選,不管用得是對是錯,所以,即使進入這樣的「詞典」也並不說明什麼問題,以前就有大家熟知的「Tuhao(土豪)」「Dama(大媽)」「geilivable(給力)」等,也曾被收入這類詞典,而且,印度、非洲等地新冒出的奇奇怪怪英語詞彙也會被一併收進。但是,這種中式英語、印度英語、非洲英語詞彙,一般是不太可能進入正式的《牛津大詞典》的,也就是說,它們是不可能被正宗的英語規範用詞所接受的。一個新詞彙如果要真正能進入《牛津大詞典》,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反覆甄別、篩選和淘汰的過程。
不過,在柴明熲看來,像這樣的中式英語也並非大逆不道,因為英語的發展和演化,本身就是一個兼容並蓄的過程,特別是在商務、交通等領域,只要能讓對方「聽懂」的英語就算「是英語」了,畢竟語言是用來交際和溝通的。但如果將這些中式英語用於考試、公文、標示語等場合,則是必須禁止的。
然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現在網絡裡居然還出現了以搞笑為目的的「中英混合詞彙」。比如,「無可phone告」「Tony帶水」「呆若muji」「一派who言」「book思議」「star皆空」「滴水blow」「Excel而過」「mouth頓開」「sherry藏刀」「cheer不舍」等。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潘文國說,對於這些流傳於網上的惡搞詞,必須讓其自生自滅,口語交際、書面用語裡必須絕對避免使用這些「混合詞彙」,「『玩文字』自古就有,例如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對聯』,就是一種十分高雅的玩文字遊戲,而現在部分網民惡搞出來的「中英混合詞彙」,玩得很低俗,而且也是對語言的汙染。」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