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熟悉的人相處會不自在,我是不是內向?

2020-12-16 楓語聯翩

(1)

我覺得自己和很多人不一樣。

別人外向,會在各種環境中很能放得開,聊對方,聊自己,聊事情,給建議;即使是自己不好的地方,似乎也能很不在意,很自然的告訴別人;

別人內向,在陌生,不認識的人面前會拘謹,話少,被動,顯得很安靜,內斂,順從;

而我不是這樣。我恰恰是在陌生,不熟悉,沒人認識我的環境裡感到很自在,一言一行關注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花精力考慮別人怎麼樣,這種感覺很放鬆,很舒服;

然而一到認識的環境,環境裡有認識的人,彼此有些工作,學習,社交方面的接觸,我就感到重重壓力,時刻要注意收斂自己,時刻關注對方的言行態度,我有了負擔,就會自然退縮,話會儘量少說,觀點儘量少表達;

即便如此,一旦別人對我表示了略微不認同,有不同意見,我立刻覺得很難過,難受,慚愧,剛才為什麼要這麼說?不這麼說多好?之後,很長時間心裡都記著這件事,久久不能忘記,只要一想起來就讓我自責。

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是內向,不喜歡表達;可是我的內向和別人的內向又不一樣,我偏偏在陌生,不熟悉的環境裡感到放鬆,放得開,可以自如的做自己,感到隨意舒適;

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就緊張不安,壓力重重,不願多講話,不願表現。

我是不是哪裡不正常?

(2)

其實,我不是內向,而是在害怕關係,一旦產生了緊密關係,對方就會更了解我,更了解我就會知道我的缺點不足,就會討厭我,指責我,批評我,遠離我;我害怕這種感覺,所以就自動的習慣了與人保持距離,不讓對方了解更多的我,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缺點,對方也就不會評論,評價我,更不會對我有不好的印象。

我其實是在逃避關係,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3)

我為什麼這麼害怕別人評價我,議論我,為什麼不願暴露自己呢?

我想到了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有段時間住在外婆家。農村人地裡沒活幹的時候,經常會在晚上吃飯後,街坊四鄰家庭婦女聚在一起聊天。聊天的內容無非是家長裡短,你說說我,我說說他,我們一起說說他。

這些沒事幹的家庭婦女和老太太們會把周圍的人議論個遍,包括我。

我天熱穿了一條短褲,那幾個人私下和外婆說:你家那誰不冷嗎?露著白白的腿?我有時門口走路沒和她們打招呼,她們會私下說:你家那誰,上次在路上碰到我,她都沒理我?

久而久之,我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綁架了,所有的語言,所有的行為都要完全符合街坊鄰居的規條和標準,一個不小心就會在背後議論你。而那時的我,不能分辨對錯真假,別人議論我,說我怎麼怎麼樣,就是自己不好,自己就要嚴格注意言行。

還有,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她總是那麼嚴厲的指出我的錯誤,這句話說的不妥,那句話說的不對,這個行為不好,那個態度有誤;我在她面前總是錯,我沒有優點,只有缺點,我覺得羞愧,自己這麼差勁,這麼不好。

時間長了,我對關係有種自然的疏離,不願和別人親近,不願別人多了解我。

別人了解我了,就會評判我,議論我,說我這裡不對,那裡不對,渾身上下都被議論個遍,給我個糟透了的結論。

我害怕,我恐懼,我不想面對,只有逃避。

(4)

我總是和別人保持著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我進入社會。

我發現我的人際關係出問題了,我很難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雖然也有相處良好的同事,但是一旦進入親近,了解層面,我會很習慣的疏遠關係,讓對方走不進來,我與別人始終有個隔閡,我走不進別人,別人也走不進我。

其實,我不是內向,而是對於關係沒有應對能力,也放大了他人的評判作用,認為一有關係,就會遭到對方評判議論,而這些評判議論都是負面的,否定的。

實際上,不是這樣。他人對我的評判,議論肯定會有,但是絕對沒有大到讓我的世界毀滅,末日來臨,全盤否定的地步,是自己放大了評判的威脅。

他人背後評判議論自己,很正常,這是人的世界的本能,而自己不是也會在背後評價議論他人嗎?只是自己忽略了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威脅。

自己並非完美,肯定有缺點,有不好,被人不喜歡,被人議論多正常啊?允許別人評判自己,而且要知道很多時候,對方不是時時都在評判自己

接受自己不完美,自己認可自己,有了心理能量,去除不正確的想像,與人相處就會自在,隨意,自然了。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相關焦點

  • 案例|與人相處就不自在,我該怎麼辦?
    編者按:之前我對自己一直有一種困惑,為什麼我經常會有那種身處一群人之中,還是感覺特別孤獨,我為什麼那麼迴避跟人一起,總想有一個自己獨處的角落,只要跟人一起就特別不自在,看了雪珂老師這篇案例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自我分化水平過低」。
  • 內向型的人如何與外向型的人相處?
    於是N覺得W這樣不慎言會容易給人留下油滑浮躁不可靠的印象。W認為N很無聊太嚴肅認真。2,關於思考N很喜歡深入思考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敏感地觀察兩人相處的細節。W認為想這麼多純粹是在自尋煩惱,處不處得來實踐會證明。3,關於溝通N喜歡討論一些關於三觀的問題,認為這樣才能更了解對方。W認為問這麼多,好煩,是種折磨。
  • 一個內向的人,不會和同事交流相處,別人很討厭我該怎麼辦呢?
    網友諮詢:自己性格內向,在公司不愛說話,也不會和同事相處,別人都很討厭我,我該怎麼辦?針對這三個問題,分析如下:一、性格內向職場上,性格內向的人不善於表達內心的不滿,什麼事都會憋在心裡不說出來,多多少少會被人欺負。同時,性格內向的人工作起來比較認真細緻,許多領導更喜歡性格內向的人。那如何解決性格上的缺陷呢?
  • ...我想出去逛街,總是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會不自在,我要怎麼辦啊?
    答|百度派 @S15290430453我有個同學也是這樣的,內向,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也陪她看了醫生,這是在這個過程中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你。敞開心扉擁抱這一切,接納他人接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感覺是相互的。當你敞開心扉接納別人時,會感到很受歡迎;當你拒絕與他相處時,也會倍感冷落。先做真實的自己,真誠待人,你也能看到別人的真實。總結:活給自己,笑給自己,演給自己,唱給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給自己陽光,給自己信心,給自己燦爛的明天,把快樂的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心裡和靈魂深處。
  • 內向的人,不會和同事交流相處,別人很討厭我該怎麼辦呢?
    表弟剛剛工作的第一年,今天突然在微信問我,「我性格內向,不會說話,融不進同事群怎麼辦?」其實我想說: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外向有外向的好,內向也也有內向的優勢。內外向的區別只是各自獲取能量的來源不一樣:內向性格的人更擅長從自身挖掘能量,比如下班後比起聚會更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靜靜看書。而外向的人則更擅長從別人身上挖掘能量,喜歡社交,喜歡與人交流。而且內向的人並不一定意味著不擅長與人交流。要知道,很多以口才謀生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內向者。
  • 這個世界,對「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不公平的
    內向者們表達「我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往往不是直白地跟你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02內向者們,總容易受到不公平對待我想為內向者們發聲,因為曾經我也是一個性格十分內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面試時,HR會回覆你說:我覺得,您的性格不是我們想要的,可能與我們的崗位不怎麼適合。工作時:同事們或許會覺得你比較冷漠,難相處,甚至在背後給你貼上標籤。在上司的眼中,即使你業務能力很強,但你卻是「容易被忘記」的那個人,因為你就像個透明人,不被重視。
  • 內向不等於情商低,成大事者往往是內向的人
    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在日常生活中,社交對於內向的人來說是一個真實的難題,甚至於,小到寒暄都是一種難以完成的任務。有時候,在大街上遇到以前認識的人都寧願躲起來,或者裝作沒看見,也不願尷尬的和對方打招呼。不是誰都天生是熱情洋溢的社交達人,總有人不喜歡也不善於應付社交。
  • 內向高敏者的另一種可能: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幾年前,我有一個朋友寫了一篇文章叫:《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這篇文章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關注,第一次把內向者以很厲害的形式體現出來了,讓人眼前一亮。 也是這時,很多人才開始關注起來,發現真的有一些內向者他們遠比外向型的人更厲害。根本不是很多人曾以為的那樣,內向者其實會過的很不好。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長大之後,也有很多人問我,你怎麼經常一個人待著?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低下頭暗暗臉紅,滿心的自責愧疚,檢討自己是不是人品真的很差。同時,對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孤僻、冷傲、不合群、脾氣差大學畢業散夥飯的時候,一位同學跟我說,剛認識我的時候,我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說話。給人一種很孤僻、冷傲、不合群的感覺。熟悉之後才發現,我也是一個可可愛愛的軟妹子,愛笑的很。是啊,性格內向的人在公共場合,總會覺得不太自在。所以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表情,加之容易緊張臉紅,不喜說話。
  • 最舒服的關係:相處不累,自在隨心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相處不累,自在隨心。跟舒服的人在一起,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而一段不舒適的關係卻會讓你如履薄冰、如芒在背。最鐵的關係莫過於,有難處隨時可以伸出援手,即使不經常聯繫也能心繫彼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兩個人在一起,三觀一致,自由而獨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相處不累,只有一段相處不累的關係,才能讓人感到舒服。
  • 一個內向的人,不會和同事交流相處,別人很討厭我們該怎麼辦
    從前因到後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梁B(Bridge),它就是我們的信念和對情境的評價。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同理來看下我們的問題如果同一個內向且不太會交流的人士,有兩個情況下,結果是不是也會不一樣。
  • 外向者與內向者的交往磨合:為什麼不說你愛我?
    我跟我男朋友,剛好是外向與內向的極端。外向者與內向者交往,究竟會是怎麼一回事?我想關於「我想你」的故事,是個很好的例子。我是在國外旅行時認識住在澳洲的K。剛認識K 的時候,我便感覺到他對自己的吸引力。於是,和他相處的時候,我總會問他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問題。雖然他都聽見了,但大多數時候他並不太願意回應我。
  • 暢哥翻牌|性格內向的人不適合當老闆嗎?
    就是這樣的鬍子叔,每次在創業者聚會的場合,看著其他人侃侃而談自己的項目,說自己又跟某大佬一起出席活動,聊模式、聊融資、聊商機…鬍子哥一邊微笑傾聽著這些商業知識,一邊也在審視自己:像我這樣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創業嗎?暢哥在與粉絲聊天過程中發現,不乏有創業者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時自信心會大打折扣,尤其是會反觀自己的性格。
  •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是這樣的
    可對於內向型性格的人來說,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他們大多是想法多於行動,總是想太多,被內在的思想拖了自己的後腿,以至於錯過了出擊的最好時機。內向型的人,會因為在意外界的眼光,從而忘記自己的真實意圖。他們與人相處的時候,通常會因為別人的眼光和想法而放棄自己的主觀意識,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性格產生分叉。
  • 內向的你,未必會是讓人討厭的人
    在部門聚會的餐桌上,總是不怎麼主動,看上去落落寡歡;在辦公室中,間歇的片刻別人都在互相調侃歡聲笑語,只有一個人默默地在角落裡端起一杯清茶自斟自飲……一個內向的人,不太會和同事愉快地交流相處,有時候還會妄自菲薄貶低自己。其實大可不必。
  • 不愛說話,獨來獨往: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註定不討人喜歡?
    很多人喜歡說,不愛說話的人,都交不到朋友。只有多多說話,才能招人喜歡。尤其是在職場上,如果一個內向的人,是不可能被領導同事喜歡的,也就做不出成績。聽到這種說法的所謂「內向人」,多少有些心寒吧。這個說法太絕對了。
  • 我內向,是否會影響職場發展?三點教你把內向變為性格優勢
    在微信上,他是這樣說的:「剛入職的時候大家對我還是挺熱情的,有時候會讓我幫忙做一些雜事,也願意給我講解一些新知識。但是大家一般會找其他人聊天,而很少和我講話。並且領導給我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小項目,而給同屆的同事是比較大的項目。這些,都是我內嚮導致的嗎?」他說的時候對自己很失望,但又很無奈。
  • 內向孩子也是個寶,應這樣和他們相處
    我有位還沒有孩子的閨蜜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怎麼判斷孩子是很內向還是假內向?」這個問題可能不少家長也會存有疑問吧,我個人覺得提得非常的有建設性。為此在看文獻時,我格外留意相關的內容。但在同學面前感覺不自在、緊張,臉紅。她還談到,自己很想和別人交流,認識朋友,但是一直沒有勇氣,不知道說什麼,聊什麼話題,請求幫助。
  • 我是內向,不是靦腆——內向者的24個表現
    自那之後,我對自己宣告:不,你一點都不靦腆。你是一個內向者,僅此而已。如果你也曾以為自己是靦腆的人,但是卻發現自己並不怕被人群所包圍,用下面的24項對照一下自己吧,你是不是只是一個內向者?1.你不喜歡閒聊相對於閒聊,內向者更喜歡聊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 我是一個內向而又慢熱的人
    我是一個內向而又慢熱的人,很難一見鍾情的喜歡一個人。遇見一個有好感的女生,我不會急著交流,表白。我會觀察三次以上,然後不再去想,試著忘掉她。如果忘記了,說明不合適啊。如果沒有忘記,我才會去和她友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