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通訊員 張笑笑 蔣成傑
這個敲門,有點暖心。
自杭州市開展「環境提升」大整治以來,垃圾分類就始終是杭州上城區清波街道「環境提升」大整治的重要環節,從小區宣傳到敲門入戶指導,街道和社區組建了入戶宣傳隊,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對垃圾分類這件事明明白白。
最近,在「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百日攻堅行動推動下,清波街道在此前全市首創的垃圾分類敲門行動基礎上,升級入戶指導分類「敲門」模式,試點推出「一戶一檔」行動,為居民建立垃圾分類健康檔案。
「我們整合了試點小區2019年以來入戶宣傳收集到的居民分類情況,錄入電腦系統,形成一個全新的分類登記體系,建立『一區一樓一戶』家庭檔案,完善分類情況。」街道公管辦負責人說。
咚咚咚……
「阿姨您好,打擾了,今天來是看一下您家近期垃圾分類情況。」
傍晚時分,上城區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區社工小金在小區進行摸排,他來到積極分類的居民陸阿姨家門口。
陸阿姨將小金迎進屋子,她說,自從分發了分類宣傳海報,貼在家裡,怎麼分類看得清清楚楚,分類也輕鬆了許多。
小金對比上次登記的分類情況,發現陸阿姨家中的分類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耐心詢問陸阿姨在分類時遇到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並將最新的分類宣傳內容告知陸阿姨後,就準備去往下一戶居民家。
據了解,在摸排登記時,社區發現居民垃圾分類大致可分為:願意分類分得好,願意分類但是分不好,以及不願意分類三種情況。
清波是一個老齡化偏高的街道,大多數老年人都積極配合垃圾分類,但是在信息接受能力上有所欠缺,造成分類情況不太理想的情況,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
面對這種情況,街道印發了宣傳圖冊,製作分類海報分發給居民,並定期回訪,觀察居民分類情況的進展。
另一位社工小毛,來到一戶出租房門口,發現屋內新換了租客,是一位年輕姑娘。
當小毛提出入戶查看時,姑娘略有些緊張。為了不讓姑娘尷尬,小毛遞上分類海報,鼓勵她好好分類,就離開了。
除了配備社工包管片區,街道和社區還鼓勵居民成立樓管會進行自管,將分類優秀與不太理想的家庭結成幫扶對象,一對一進行幫扶指導垃圾分類。並每月進行幫扶成果驗收,進步最大的優勝隊伍給予表揚獎勵。
一對一幫扶不僅能夠更加詳細的指導,避免社工排查無法全面覆蓋轄區,造成分類信息遺漏,同時還能通過互幫互組增進鄰裡感情,減少居民矛盾,構建小區和諧有愛的垃圾分類氛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