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碼農有什麼好焦慮的?EasyDL讓中年程式設計師變身AI碼農,供不應求!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計算機科學奠基人艾倫·佩利堪稱AI的虔誠信徒,「在人工智慧裡呆上一年,足以讓人相信上帝的存在」。

酷炫的人工智慧,似乎只是科幻電影裡的異次元場景,或者高科技公司的PPT概念。

其實不然,人工智慧已經如同水電煤一般,浸潤到現實世界的方方面面,改變了芸芸眾生的日常生活,也讓諸多讓人咋舌的「神跡」落地成真。

12歲的初中女生郭佳慧,不會寫代碼,也能開發出被數千人調取的AI應用;42歲的前電腦神童、IT極客、搖滾老炮王京京,跨越過碼農的35歲中年危機,做起了有錢有閒的「AI個體戶」;每天被綁定在監視器前的電網巡視員,有了AI「天眼」助力,有望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10月22日,浙江烏鎮,百度舉辦的EasyDL產業智能創新大賽決賽上,故事的三位主角和其他十幾位決賽者齊聚於此——以此為窗,不難看出,AI正在改變360行。

人類一次次為神折服,但真正寵幸人類的唯有一波波技術浪潮——它曾經是熱能,是電網,是電腦,今天,它的名字叫「AI」。

12歲少女不懂代碼,卻開發出熱門應用?

郭佳慧 北京 12歲 初一學生

用人工智慧檢測口罩佩戴,一款只有3000多次調用的AI應用,算不上多麼驚豔——假如它不是出自一個12歲的孩子,一個壓根不懂代碼的初一女生。

馬尾辮,圓臉盤,一雙自信中略有些羞怯的大眼睛,白底粉花的套頭衫,12歲的郭佳慧,是北京的一名普通初中生。

要說她的童年有什麼不一樣,可能要拜碼農爸爸郭峰所賜——理工男郭峰把AI當成了家庭教育的標尺之一。

六年前,他在電視上看到機器人在「彈」鋼琴,大吃一驚,回家告訴郭佳慧,別學鋼琴了,改學古箏吧,「機器人學得更快彈得更好,所以學鋼琴還有啥大前途?!但古箏比較複雜,機器人搞不定」。

也正是因為看好AI前景,他一直試圖引導女兒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真正的碼二代——好幾年前,他就開始親自教導郭佳慧開發物聯網相關程序。

某種程度上,這是彌補他的少年遺憾——出身於甘肅小縣城的郭峰,18歲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時,才有機會在學校機房裡摸到了電腦。那時候,機房要收費,郭峰常常為此捉襟見肘,現在女兒有了學習機會,他覺得不該錯過。

但一行行枯燥的代碼,讓郭佳慧很暈,「裡面有很多英語單詞,我都看不懂啥意思,我是不是要先學好英語才能寫代碼?!」

看著崩潰的女兒,郭峰實在沒招了。

今年疫情爆發後,中小學生停課,郭佳慧的時間多了起來。郭峰的心思又動了。

彼時,他發現,自己一直關注的百度EasyDL平臺推出了免費的直播課,在EasyDL上,不會寫代碼的小白,也能調取各種AI模塊,隨心所欲開發各種應用。

郭峰又鼓動郭佳慧報名參加培訓——不出所料,又遭遇到了強硬的抵抗。

最後在郭峰的「威逼」之下——不上AI培訓課,就要每天洗碗,郭佳慧才勉強同意試聽幾節課。

但上了一段時間後,郭佳慧發現原來開發程序一點也不枯燥——在EasyDL平臺上,不用寫代碼,只需按照平臺指引,輸入相關數據,然後根據平臺的算法模型自主訓練學習,就能開發應用。

「太好玩了」——郭峰也發現了女兒的轉變,過去他逼迫女兒學習代碼,女兒不情不願,牴觸心理很強。

現在用EasyDL訓練模型,她興致高昂,為了訓練系統識別出香蕉,她竟然從不同角度為香蕉拍攝了上百張照片。

而第一次見識到AI的神奇之處,則是識別她最愛的巧克力MM豆。在模型裡導入圖片後,系統每次都能正確的識別出顏色和個數,「哪怕有的MM豆被其他豆子遮住了一部分,也數得很準,也太神奇了。」

這樣的轉變讓郭峰很是驚喜。

而郭佳慧也開始主動思考,如何用AI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學校裡每個學生都有儲物櫃,用的是傳統門鎖,經常有學生忘記帶鑰匙,「為什麼不能改成指紋識別門鎖,或者刷臉AI門鎖呢?」

口罩檢測項目的創意,也來源於生活。郭佳慧看到志願者在地鐵口,指點乘客佩戴口罩,覺得很是辛苦,所以,她才決定開發一款AI程序,用來檢測口罩佩戴。

如今,市面上的不少口罩檢測方案有一個明顯短板——用袖子擋住、手掌捂住鼻子,也能「騙過」檢測系統。

但郭佳慧設計的模型,經過幾輪訓練之後,能夠輕易甄別上述「作弊」行為,甚至對口罩佩戴不標準的行為,也能有效識別。

更讓郭佳慧驕傲的是,這款程序發布到百度AI市場後,已經吸引了3000多次的調用。原本打算長大當老師的她,現在成了徹底的AI迷,「長大了要做人工智慧,要考上人大的人工智慧專業」。

人民大學是郭峰的母校,1999年,18歲的他作為縣城的高考狀元,走進人大校園時,壓根沒聽說過計算機是什麼,「我當時以為用來加減乘除的計算器,就是計算機」。

21年後,他年僅12歲的女兒,竟然寫出了3000多人次使用過的程序——即便一行代碼都不會寫,甚至還拼不全人工智慧的英文。

當跨越21年的記憶一次次回放對比時,他滿腔感嘆,也滿心欣慰。

電腦神童、搖滾少年、中年極客,幹起了「AI個體戶」

王京京 42歲 北京 個體碼農

42歲的王京京很少摘下他的棒球帽——深藍的單色帽子略顯沉悶,帽簷壓得很低,不會有人想到,他曾是一位長發的搖滾青年,如今則是自由自在的AI極客。

王京京的父親是位舉重教練,但他卻是位電腦神童——「從小到大,寫代碼比寫作文多,比說話還多」,曾在北京市計算機比賽中獲得過一等獎。

少年時期,王京京又痴迷上了搖滾,17歲就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搖滾網站,留著一頭長髮的他,也因此登上了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等媒體。

但是,沒有麵包的時候,理想終歸無法支撐,網站因為沒有資金續血,黯然關閉。

王京京也遠走法國就讀MBA。回國後,王京京收起年少輕狂的放肆,一門心思創業,當時恰逢2004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創投界對網際網路項目都敬而遠之,王京京也沒找到融資。

他開始做起了To B的生意——把開發的「人像磨皮」軟體,賣給各大影樓,一度佔據了八成的細分市場,把開發的音頻控制器,賣給調音師,後者曾現身國慶70周年閱兵現場。

儘管初步實現了財富自由,但相比於少時夢想,王京京總覺得壯志未酬——他曾經想改變世界,結果僅僅改變了自己。

2012年,34歲的王京京遭遇到了事業危機,當時,To C的美圖等免費修圖軟體面世,那一刻他意識到,To B的付費生意做不下去了。

與事業困境同步而來的是人生危機,他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頸,「真的就上不去了,那就先不管它,再回到底下,重新再來」,找不到突破口的他,關掉了公司,開始和夫人開著車,如同閒雲野鶴一般四處遊走。

但再美麗的風景裡,也不是安放夢想的桃花源——2016年,旅遊了三四年的王京京收了心,他開始復盤,「2015年,萬眾創業,大眾創新,融資最好找的時候,我卻在旅遊,手裡一個項目都沒有,生生錯過了整個移動網際網路。」

已經錯過移動紅利的他,不想再錯過AI紅利,但是,此前生意場上摸爬滾打的六七年,讓他對開公司再也提不起興趣,「不太願意扎在人堆裡」——他期望回到「少年極客」的狀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獨自搞出一攤子事來呢?

這一次,王京京遇上了EasyDL,「中年程式設計師加EasyDL等於AI碼農」。

儘管王京京是電腦神童,但他和其他三四十歲的碼農一樣,並沒有系統學習過人工智慧,而國內的人工智慧專業最近幾年才陸續開設,相關學生還在讀本科或者研究生,導致了AI人才的斷層——這也是很多中年碼農陷入職業困境和前途焦慮的原因,他們的認知系統和研發能力,在AI時代OUT了。

但EasyDL直接把很多算法模塊化了,「就像廚師無需親自製作菜刀」,碼農們可以按需調用,開發AI程序、做出AI硬體,無論是PC、平板、電視還是安卓還是iOS,都可以適配。

「所以,35歲碼農有什麼好焦慮的?」

接觸了EasyDL後,王京京把自己開發的AI小程序演示過程,發在了抖音上,比如用AI操縱的全自動機械臂來玩微信裡的跳一跳,刷到了朋友圈最高分,或者在老乾媽成為公眾關注熱點時,用AI識別真假老乾媽產品,以及訓練AI來挑選西瓜等等,用自己製造的AI機械臂摺疊產品說明書等。

這些妙趣橫生的AI科普視頻很快就引爆了,有的播放量達到了數百萬,也陸續有數百家公司主動找上門,尋求AI解決方案,包括港口物流、鋼鐵公司、航天系統等等。比如,幫一家汽車發動機供應商設計AI檢測漏油方案,幫助航天系統公司自動識別檢測精密晶片等等。

王京京成為了「有錢有閒」的AI個體戶,他很享受這種不喪失自由意志,同時又能價值實現的狀態,「AI看似沒有靈魂,但有時候,無魂勝有魂,AI能做的事兒,很多比人做得還好。」

解放一線電力工程師,我們給電線桿塔裝上「AI天眼」

梁先生 90後 北京 創業者

畢業之後就進入電力相關行業,為電網等公司提供解決方案,梁先生深知,這是一個外人覺得光鮮,但其實十分辛苦的行業,無論是戶外一線高空作業,還是蹲在辦公室裡監測輸電線路安全——前者危險,後者枯燥。

架在高空的線路是電網的血管,總是面臨這樣那樣的安全隱患。

比如天氣因素,2008年,由於連續的低溫、冰凍天氣,湖南出現大面積停電;比如人為因素,2018年9月,江西鄱陽縣的一臺挖掘機作業過程中,觸碰到地下的高壓線纜,20多歲的挖掘機司機當場觸電死亡。

最近幾年,大量傳感器被安放於輸電線路的各個部位和環節,用來檢測線路安全。但由於不同的監測系統相互隔離,各個系統的數據無法融合共享,依然要依靠人力把關——畢業於211、985的名校高材生,進入電網的安全檢測部門後,365*24小時滿周期工作,8小時一輪崗,緊盯著屏幕,以便及時洞察輸電線路隱患、異物等等。

當前的方案之下,由於照片視頻要傳輸到監控中心主站,對於電力系統的專有網絡建設、人工和存儲的成本壓力比較大。

其次,當前系統的拍照時間間隔默認是1個小時,有可能造成隱患漏報。

滿負荷的枯燥工作,也讓一線監測人員不堪重負,後者的心裡情緒、工作狀態波動時,可能也會出現人為疏忽。

梁先生希望能找到一個全新的AI替代方案,實現自動的風險預報。

但擺在梁先生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他創業的小公司,並沒有AI相關人才——AI工程師的人力成本較高,每月起碼3萬以上,僱傭四五個工程師,每月支出就在15萬左右,公司難以承受。

兜兜轉轉之下,他找到了EasyDL,在後者支持下,開始訓練模型,「起碼給我省了200萬的人力成本吧。」

目前,這一系統已在某省輸電線路測試運營,監測準確率達到了85%以上,一旦發現輸電線路出現施工、冒煙等風險因子,就會自動觸發報警系統;此外,這套系統還實現了實時監測,規避了漏報風險;未來一旦正式投入使用,可以解放一線檢測人員,綜合成本能夠下降一半左右。

「有了EasyDL這樣的平臺,我們這種小創業公司,實現AI升級轉型也不再是奢望」,梁先生很感嘆。

儘管這一項目尚未給公司帶來盈利,但梁先生很是看好其前景。

從去年開始,國家電網就開始重點布局人工智慧,作為行業內技術公司的金諾電力,也不想錯過這一風口,「將來AI支撐的解決方案,會成為我們的支柱型營收來源」——儘管公司沒有一名專業的AI人才。

10月22日的EasyDL產業智能創新大賽中,梁先生的這一項目從255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企業賽道第一名,「這對我們是個很好的品牌背書」。

梁先生透露,電力系統視安全為生命線,遵從零風險原則,因此對於新事物相當謹慎,而這個一等獎則為他們的產品增加了不少說服力。

無需經過專業學習,就能上手使用——就是百度推出EasyDL的初衷,後者是國內最早的零門檻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平臺。

人工智慧引領的第四波工業革命浪潮,已經滾滾而來,大企業擁有隨時入局的能力。但中小微企業由於資金實力薄弱,AI人才匱乏,很難邁過智能化的高門檻——請不起專業AI人才,也難以支付高昂的算力費用,同時也缺乏海量數據的處理與積累能力。

作為中國人工智慧的領航者,百度希望把人工智慧普及普惠到各行各業,讓螞蟻雄兵一般的中小微企業,甚至個人開發者,也能登上「AI號」,而零門檻的EasyDL平臺,就是百度送給他們的船票。

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茨魏爾曾經預測,人工智慧將在2029年左右達到人類智力的水平——唯有把握當下,才能成就未來,而EasyDL就是那把連接現在和未來的AI天梯。

本文轉載自:財經故事薈,作者:陳紀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中美兩國35歲以上的IT技術人員所面臨的不同的處境,以及對於那些所謂的「大齡碼農」的職業轉型給出一些相關的其他的選擇。我還要養家啊,職場對普通中年人有必要趕盡殺絕嗎?誰沒有35歲的一天?」講完了中國網際網路圈子裡的情況,我們來聊聊大洋彼岸的美國,尤其是在矽谷,35歲以上又是什麼樣子的存在麼?近年來,在美國矽谷,對年齡的偏見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但是和中國的網際網路圈子相比,美國的職場整體上要對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要友善許多。
  • 45歲是公務員的一道坎,35歲是碼農的一道坎
    最近一段時間,在水木、知乎等高知分子和碼農的網絡集散地裡出現很多宣洩「人到中年不如狗」的中年危機焦慮和頹喪的帖子和文章。中年危機正席捲IT行業,在BAT日漸建成牢不可破帝國的背後,無數IT碼農正陷於一場場職業危機和漩渦中,調崗、降薪、解僱、長時間失業,這些在其他行業看來是小概率事件正大規模地發生在中年IT行業從業者身上。
  • 程式設計師和碼農有什麼不同?從這三個單詞就看得出來
    碼農這個詞很早就有了,但我以為這只是程式設計師偶爾自黑的幽默,直到論壇、博客上越來越多人正兒八經地自稱「碼農」、「碼畜」、「搬磚的」...... 有人認為「碼農」、「程式設計師」、「工程師」等等這些稱謂大可不必過於在意,名稱和真實情況是兩回事。
  • 程式設計師,碼農和工程師之間到底有差別嗎?
    【IT168 評論】關於命名之間的戰爭對技術圈而言聽起來似乎有些奇怪,但碼農、開發者、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的區別似乎正在被大家遺忘,或者這之間的區別已經消失了。每一個身處工作崗位的編碼人員應該知道職稱的重要性,它可以直觀的告訴面試官你做了什麼,並使你的簡歷看起來很酷。
  • 在美國工作的碼農告訴你,在美國當程式設計師英語要多好?
    在美國做碼農,英語需要多好?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是,不需要非常好,但是要足夠好,尤其是聽和說要達到流暢交流的程度。也就是說,可以有口音,但是不太影響別人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英語很好,大概不是一個非常加分的點,畢竟大部分受過正常教育的美國人的英語都說得很好,他們可能找不到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還得技術過硬)。但是,如果英語太差,則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短板。當然,在美國做程式設計師,首先得通過面試,然後還得好好上班。下面,我就分面試和日常工作來說說對英語的要求。面試面試一般來說有3-5輪,每輪一個小時。
  • 親戚稱呼程式設計師為「碼農」網友:懟回去,這話只能我們自己說
    前言:程式設計師(英文Programmer)是從事程序開發、程序維護的專業人員。因為每天與代碼打交道,很多人就會把程式設計師稱呼為「程序猿」「攻城獅」「碼農」,特別是「碼農」這個稱呼一般都是程式設計師們拿調侃自己的。但是這個稱呼如果是別人來稱呼的話,自己那就有點不被尊重的感覺了。最近在職場論壇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親戚稱呼程式設計師為「碼農」網友:懟回去,這話只能我們自己說,這是怎麼回事呢?
  • 1024程式設計師節:中年程序猿的焦慮與夢想
    程式設計師群體曾是低調多金的代表,但最近996話題、甲骨文大裁員等事件持續發酵,讓這個群體成了大眾眼中的「失意中年人」。 年輕時的拼命,換來的卻是中年時的焦慮。收入雖高,但前途搖擺。 30歲真的是程式設計師邁不過去的坎嗎?曾經夢想著用技術改變世界的程式設計師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價值?
  • 月入五萬的碼農,搶了文科生的飯碗
    2017年,HackerRank,一家黑客平臺,也可稱之為一家軟體工程師編程水平測試平臺組織和發起了一系列的編程競賽,全球有數以十萬計程式設計師參與。結果美國的碼農以78.0的總分排第28名,軟體服務大國印度則以76.0的總分排第31名,而參與這一次編程競賽的程式設計師中,美國和印度程式設計師相對最多。
  • 這個上古語言火了,80歲碼農再就業;《終結者》裡的代碼也是它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程式設計師多少歲會失去競爭力?35?40?50?作為有著60歲高齡的上古語言COBOL,最近為何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裡,是它又迎來第二春了?還是只是因為疫情曇花一現?50歲碼農成COBOL主力?失業問題一直都為美國各大洲所頭疼。
  • 沒人覺得碼農的job security很差嗎?碼農就是吃青春飯?!引發一場巨大爭議…
    ,或許說唯一的價值就是過簡歷關,不管你工作多少年,面試還是統一刷題,想像一下你35、36歲了,還得跟new grad比茴香豆的幾種寫法。。。像醫生、律師甚至建築工人這種工作,日常工作雖然瑣碎,但是真的是積累了價值的,不管是跳槽還是後面自己開診所,總不至於突擊複習什麼知識,學到腦子裡的就真的學進去了2)科技公司Perf文化,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有Perf考核,唯一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末位淘汰,末位淘汰的比例是多少?
  • 工資上萬的程式設計師,為何在35歲「高齡」時,都會被迫轉行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模特、空姐這類吃青春飯的職業,然而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卻也被一部分人貼上了「青春」的標籤,甚至在碼農界,流傳著35歲不轉行,就是在等死這樣危言聳聽的言論,為何平均工資上萬的程式設計師們,會有這樣的焦慮呢?
  • 碼農歡樂多:屬於程式設計師的爆笑時刻
    碼農歡樂多:屬於程式設計師的爆笑時刻 最近在家辦公,我很懷念在辦公室工作的氛圍——程式設計師們鬧出笑話,大家都被逗得開懷大笑,所以我嘗試重新獲得這樣的快樂。以下這些笑話會讓你笑得打滾,它們都源於真實事件。
  • 北郵碼農畢業10年,曬出年薪才28萬,35歲還沒有老婆
    臨近年關,職場社區上很多人曬出年終總結,把員工當兄弟的某東碼農也分享出自己上一年的工作變化,他透露自己今年35歲,本科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信通專業,研究生畢業於東南大學CS(計算機)專業,目前只是公司裡的基層碼農,年底薪資共到手28萬,另外,炒股大概賺了6萬,二三線城市有兩套房子,其中一套租出去了,一年租金賺了6
  • 零AI 基礎 90 後創業者落地 AI 方案 百度 EasyDL 助力為電線桿裝...
    12歲的初中女生郭佳慧,不會寫代碼,也能開發出被數千人調取的AI應用;42歲的前電腦神童、IT極客、搖滾老炮王京京,跨越過碼農的35歲中年危機,做起了有錢有閒的「AI個體戶」;每天被綁定在監視器前的電網巡視員,有了AI「天眼」助力,有望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 00後AI明日之星扎堆AI;用碼農冒充AI寫代碼;I實時篩查癌細胞
    松寶有話說:00後明日之星投身計算機AI,希望中國計算機AI發展更前沿。2.【業界 | AI大造假!一明星公司用印度碼農冒充AI,騙取超2億融資】來源: DeepTech一明星公司用印度碼農冒充AIAI 取代「碼農」還沒實現,卻有公司大開腦洞反向操作,用碼農冒充 AI。一家名為 Engineer.ai 的印度創業公司就是這麼幹的,他們聲稱用 AI 技術來編寫代碼,使每個人都能夠構建和運行定製軟體。
  • 80歲「上古語言」碼農:「扶我起來,這個bug我會修」
    有個段子寫道,美國舊金山灣區的一家科技公司,為了與銀行客戶進行業務銜接需要招聘 COBOL 程式設計師,誰知道來面試的程式設計師,最年輕的也已經 63 歲了。在這用人之際,眾多碼農「前輩」們站了出來,包括一些退休人員。一家位於德克薩斯州的職業介紹機構 Cobol Cowboys 也在積極牽線搭橋。
  • 30歲以下程式設計師平均月薪近2萬,35歲下崗是謠言
    曾有人核算過,工資要達到平均水平的2.96倍,996工作制才算上值得,而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水平雖高但離這顯然還遠遠不足。如果計算時薪,程式設計師這份職業似乎與高薪實在掛不上鉤,也難怪會有人自嘲「碼農」。而比起高強度工作的壓力,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不規律導致的問題更加明顯。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做到35歲就要轉行呢?那之後去做什麼
    大家都說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認為程式設計師是體力活,並且在國內,實際情況看到也的確是這樣的,年齡大一點的程式設計師的確很少,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大多都轉技術管理或者做架構師了,或者一些已經轉行做技術培訓什麼的,那麼35歲以後就不能做開發了麼?
  • 40歲電腦技術男,難道大齡碼農就該死?公司:沒資格再去找工作
    為了保證自己有賺錢能力,每個人都學習了很多技能,畢竟我們要靠這些技能來生存一輩子,在大學的時候,我們就會面對很多專業,在這裡學習四年的專業知識後,我們就進入社會開始實踐,剛開始幾年工作變動肯定是非常大的,但是年輕人嘛,這都是正常的,但是當我們到了中年以後,就必須要求有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了。
  • 編程再好只能當碼農?那你知道AI量化程式設計師價值多少
    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經濟、金融的完整知識體系和工作經驗,或者沒有正確的、科學的思維方式,無論數學多麼地好,也很可能在做無用功;即便編程多麼在行,也只能淪為碼農一枚(沒有歧視程式設計師的意思哦)。反過來說,如果你具備科學的思維和邏輯,並發現了經濟、金融的某些規律,想做Quant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