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做碼農,英語需要多好?
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是,不需要非常好,但是要足夠好,尤其是聽和說要達到流暢交流的程度。也就是說,可以有口音,但是不太影響別人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英語很好,大概不是一個非常加分的點,畢竟大部分受過正常教育的美國人的英語都說得很好,他們可能找不到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還得技術過硬)。但是,如果英語太差,則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短板。
當然,在美國做程式設計師,首先得通過面試,然後還得好好上班。下面,我就分面試和日常工作來說說對英語的要求。
面試
面試一般來說有3-5輪,每輪一個小時。一般會有一輪BQ(Behaviorial Question),其餘的一般考算法為主,加上項目和具體的技術相關的問題。面試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些緊張,如果問到的題目或者問題比較難,更是如此。這個時候如果再加上英語不好,無法正常表達,往往會給人不好的印象,甚至會讓人覺得你算法不好,技術不強的感覺。我在美國學習生活了4年,求職的時候仍常常覺得語言是一個瓶頸,因此我當時也通過大量的模擬面試來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模擬的內容包括英文的自我介紹(1分鐘、3分鐘、5分鐘版本),簡歷上的項目,常見的技術問題,常見的算法題等等。
日常工作
總的來說,程式設計師工作環境相對簡單,大多數時候是在寫代碼。不像其他的一些職業,比如銷售、律師等等,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則非常高。程式設計師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大多也是討論技術問題,所以對程式設計師的基本的要求是可以清楚明確地用英語討論技術問題。當然,日常郵件交流,寫文檔和看文檔,開會討論需求,平時和同事閒聊家常,這些都需要比較好的語言能力,需要比較大的詞彙量。即使我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在聊起一些話題,如政治、體育等話題的時候,我經常一臉懵逼。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美國做碼農英語的要求還是需要的。尤其是如果想要晉升,比如轉做經理帶團隊的話,那肯定也需要比較好的語言能力。
現在很多技術文檔都是英語的,即使在國內做碼農,想要做一個高水平的程式設計師,大概英語也不能太差了。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