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是什麼?

2020-12-16 蛋殼花生

1、

溝通,是通過某種載體,讓信息順利從一方流向另一方的過程。

語言可以說是人類溝通最常用,當然也是最有效的載體之一。

和語言這個載體有關的,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如何做好一次演講等的文章和課程,網上最是不缺。

而且關注量很高。

如果從信息輸出方,載體,信息接收方三個角度來看,這些技巧和方法論大部分是關於輸出方和載體的。

比如如何好好說話,就是明確你的目的(就是你要傳達的信息),然後怎麼組織語言(如何構建一個簡單而高效的載體),來保證對方可以明確的接受到你的信息。

當然很多文章不僅僅包括純技巧方面的組織語言,還往前一步,如何明確你的目的,是要輸出觀點,還是輸出情緒。

也就是提前明確你輸出的語言,是否能夠達成你的目的。

就像你來到一個聲控的門前,你想要讓門打開,然後發出「芝麻開門」這句話,然後大門轟然打開。

這裡面目的是開門,語言是「芝麻開門」這個信息。

作為信息輸出方,只有把符合自身需求的目的,包含在語言裡面,才是一個真正的信息。

2、

有信息輸出方,自然有信息獲取方。

我們有時候為了純粹的去獲得信息,從而學會了傾聽,或者往深了說,叫感知。

所以關於如何傾聽,也變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大課題。

在廣義一點,閱讀,上課,聽講座,也是一種信息接收的場景。

傾聽,我們可能更多的會用在感知對方的情緒為主,情緒裡面帶的事實反而次要,或者說這種信息是包含著情緒和事實的,是一種帶著「回應」目的的信息。

而閱讀、上課、聽講座這種場合的信息傳遞,會更加的客觀,裡面帶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種觀點,一種理論,一種新知。

作為信息輸出方,在溝通技巧中,會被要求在「同理心」的前提下,組織語言,構建載體,從而為了對方更好的接收。

同樣的,作為信息接收方,也要站在"同理心」的前提下,站在輸出方的場景下,去理解和吸收。

所以傾聽的時候,同理心特別重要,也就是感知情緒很重要。

閱讀的時候,了解作者觀點形成的背景,推導的邏輯過程,舉證的事實來源,才能更好的吸收。

上課的時候,理解老師的概念認知基礎,跟著他的思路,才能更好的吸收。不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是經過不斷迭代和優化的一場信息傳承,越是優秀的老師,越是優秀的課程,必然是經過不斷磨合的。

而演講也是一樣。

3、

每個人都有認知屏障,或者說認知偏差。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環境、認知、甚至基因不同,對於同一樣事情的認知是千差萬別的。這一層認知屏障就像我們的DNA一樣,越是複雜的信息穿過這層屏障以後,越會變成面目全非。

每個人這道屏障的頻率都不一樣,我給你傳信息,就要摸清你的屏障頻率,然後模擬這個頻率傳輸,模擬的越像,誤差則越小。

當然我自己輸出的時候,還得經過我自己大腦裡這層屏障的影響。

這兩層屏障,甚至改變了語言的發展方向,為什麼《三體》裡面的三體人溝通簡單明了?而我們人類說話總是羅裡吧嗦?

還不是因為人類語言流動中損耗太多,文字中那麼多的「的」,就是用來損耗的。

而摸清一個人的認知屏障的頻率,是需要時間,需要磨合,需要不斷試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友,多年夫妻之間的溝通會那麼的默契。

當然也不排除那些天生頻率接近的所謂靈魂伴侶——soulmate。

4、

那麼關於溝通,除了上面講到了各種技巧方法論以外,還有什麼比較重要的呢?

我覺得有兩點,第一就是認識自己和溝通對象的認知屏障。

認識自己是最難,也是一生需要去追尋的,而自己的屏障的頻率,也是一樣。

比如原生家庭,比如習慣和性格,比如人類進化帶來的各種認知偏差。

而溝通對方的屏障的頻率,也是需要不斷去了解的,就像老師了解學生,就像丈夫了解妻子,兄弟了解哥們,小夥子了解小姑娘。

如果不了解,那麼就儘量調整到大眾頻率:一個最通用的用戶畫像,一個簡單認知,簡單共識,簡單邏輯的簡單普通人。

這樣的人喜歡什麼呢?喜歡故事,喜歡簡單,喜歡。。。。人類自身帶來的愉悅反應模式。

溝通第二點,也是覺得特別重要的,就是確認反饋。

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得到的是一個結果,那麼溝通同樣也是需要一個結果:你要確定對方接收的信息的百分比。

輸出方需要確定他輸出的信息對方接收到了,所以要反饋。

接收方需要確定他接收到的信息是正確的,所以要反饋。

反饋,是一切對的事的發生的開始。

相關焦點

  •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
    YTL人生系列匯報之5在《YTL人生系列匯報》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我們繼「人」字之後又探了一下「生」字,並且知道生的一個本質含義是「長進」。01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人和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思考過,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答案。
  • 人與人之間溝通真的很重要
    溝通是什麼?溝通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溝通是一句話;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溝通,是信任中開出的一朵鮮花;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關愛的光環;溝通…… 溝通是交流的開端,是友誼的橋梁,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是真誠和友誼的夥伴。
  •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是什麼?
    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個問題的第41篇文章(關注「驚喜家」,每周迭代一次認知)各領域的大神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就是認知的差別。那人與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認知差別呢?去年年初看過傅盛的一篇文章,當時看到這四個詞: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當時一點都沒看懂,所以看了一半就沒有看下去了。
  • 溝通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隨著網絡與現代社會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好像沒有什麼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每人手中一部手機,時時刻刻盯著手機屏幕,而我們中學生也不甘寂寞沉淪在手機之中,父母想通過微信來看看孩子在手機中玩些什麼,結果就發生了什麼心情不難理解,但我希望不要用電子屏幕阻隔了我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而微信也不能成為我們溝通的主要途徑。
  • 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從本質解決溝通不暢
    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乃至於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溝通都是不可避免的。良好的溝通無疑令雙方愉悅,且能提高辦事效率。因此,也就不奇怪市面上關於提高溝通能力的書籍和課程比比皆是,以至於太多人把善於溝通等同於高情商,甚至要專門學習如何好好說話。
  • 你和真正厲害的人之間差的是:知曉情商的本質
    關於情商的誤解和情商的本質,一個商人的錢被自己的妻子捲走了,幾乎他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就把幾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叫來一起吃飯,酒桌上朋友們,問他是不是真的,她說是真的,但是現在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了,沒有多少損失,而且有說有笑地跟朋友們一起聊天,玩笑。
  • 非暴力溝通|是什麼讓親愛的人之間彼此傷害?
    父母和孩子之間為什麼好像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為了與他人建立正向的溝通我們該如何傾聽他人?如何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怎樣讓集體討論更高效?怎樣的方式表達請求更容易得到積極的回應?怎樣表達感激更加真誠?讀《非暴力溝通》讓我們了解一種更有愛的溝通方式。
  •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是知了殼及中海啟航集團所有人員聯繫的紐帶。知了殼通過團隊合作,激發團隊成員的學習動力;明確團隊的目標、團隊的角色、團隊的關係、團隊的運作;明白一滴水只有投身於大海才不會泯滅,一粒沙只有躋身於沙漠才不會被吹散,一隻雁只有排列於雁隊才能飛得更高更遠,一個員工只有融入團隊才能發揮個人作用。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 溝通的藝術:從人際關係的本質,探討溝通的技巧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溝通的藝術》,本書作者羅納德阿德勒和拉塞爾普羅克特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部分。「看入人裡」聚焦於探討與自己有關的溝通因素,簡要介紹人際關係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並分析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於探討與溝通對象有關的因素,分析語言和非口語的特性,強調傾聽的重要性;「看人之間」聚焦於討論關係動力,強調關係的重要性與關係中的親密和距離,如何增進溝通氣氛及人際衝突的形態與因應之道。
  •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人的本質是什麼?
    在傳統文化中,尤其是以孔夫子門徒為代表的「道德家」,他們總是熱衷於教人「如何做人做事」,而極少有人回歸到本質來思考問題。對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對於「什麼不是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明確的。「禽獸」這個詞就是用來區別「人」與「動物」的。
  • 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可以利用溝通去改善關係
    而小艾就只好坐在客廳裡,無聊地看電視,兩個人幾乎沒有什麼交流了。小艾曾經試著去找老公交流,可是小劉不是「嗯嗯啊啊」,就是不理人,小艾說得狠了,他還生氣抱怨小艾一點都不體貼。有一次,兩個人吵得越來越兇,怒急的小艾一氣之下把電腦給砸了。生氣的小劉,摔門走了,幾天後才回家。
  • 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說的明白
    導讀: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可以參考。這個問題很深奧,歷來人類試圖回答。比如中國古代對於人,有善惡之分。但這顯然不具有說服力。以下是馬克思哲學關於人本質的思考。如果你沒有讀過,應該好好讀讀。如果你度過,再讀讀,我問你一個問題:「人和機器人的區別是什麼?」
  • 硬體工程師和FAE之間溝通時需要注意什麼?
    @傅**(天河星供應鏈有限公司 FAE現場應用工程師):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過來人簡單說說我的感悟!首先不管你作為硬體工程師還是FAE,首先你得明確對方具體的工作內容是做什麼的,以及你們平時會在哪些方面協作。
  • 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之間,最大的成本是溝通成本
    1、不同認知層次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溝通成本。2、有些話,只該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認知層次不同的人,連交流都有困難。3、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平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4、在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面前,凡事都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
  • 2020內蒙古省考結構化面試技巧:人與人之間 到底應該如何溝通?
    在結構化面試題目中,有一種題型叫人際交往意識與溝通技巧。名字很長,簡單來說就是在工作中,你與老王因為一些事情產生了矛盾,他不配合你,導致你出錯,然後你怎麼辦?這只是這種題型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面對這樣的題目道題應該如何去解答呢?我們想到的就是去溝通。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到底應該如何去溝通?首先,精準找到問題原因。
  • TVB劇《水發胭脂》,講述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比如其中有一段就讓人感覺到了溝通的重要性。劇中的小叔開著她們的車,被交警攔住。但是趕上交警臨時接到任務,所以把他放了。他高興之餘,以為自己運氣要變好了。誰知道下一秒,他就刮花停在前面的車。回到戲院他正在猶豫要不要坦白他的過錯,可是聽保潔說女老闆對男人犯下的錯誤,根本不會寬恕。所以他就怕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與人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與人溝通
    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團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到一致。溝通有利於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確立互信的人際關係:1、人與人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要想得到真誠的友誼,相互的尊重,彼此的信任,那就要深入的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這樣才能知道雙方行格和個性,在交往中過程中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分歧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影響相互之間的關係和感情。
  • 何樵暐:人與人的溝通是一場急躁、錯誤的表白
    我也非常細心,我很喜歡觀察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於人跟人之間溝通非常有興趣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人跟人溝通建立在於互信、信任上面。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現在的人跟人溝通建立在什麼上面呢? 大方塊還有小方塊上面 科技公司常說我們的科技產品是為了要讓你跟世界連接,或者是把人跟人的距離拉近。
  • 能夠持久愛上一個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你覺得什麼是愛情?而持續擁有愛,和愛一個人的本質又究竟是什麼?對愛的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段的人,或許解讀的含義都是不同的,相對愛的理解,似乎在影視或文學作品解讀下愛是沒有理由的,或許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個轉身,就能定情覺得他(她)就是自己一輩子要守候的人,而且人往往很容易把愛的本質,與愛情的本質混為一談,認為是一碼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 感悟佛法一如何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正確溝通
    車上看一篇公眾號文章,說家庭夫妻相處,出現溝通不暢,或不會溝通,讓人很崩潰。文中說:「溝通就像玩桌球,講究的是你來我往,若是你一個球打出去,那球就消失在了草叢深處,那麼這遊戲就再也玩不下去。慢慢的,你和那個人之間,就像形成了 一座荒山,而且這座山將越來越高,高到你們彼此再也無法看見。跟這種人一起生活,就像掉進一個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