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

2020-12-18 梁言相勸

YTL人生系列匯報之5

在《YTL人生系列匯報》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我們繼「人」字之後又探了一下「生」字,並且知道生的一個本質含義是「長進」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用另外一個詞語形容或者代替「長進」這個詞——成長

01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人和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思考過,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答案。

2017年8月1日,我離開保定開始到上饒工作;從北到南,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新環境,也有幸結識了不同行業的許多朋友,還因為有一定時間,因為日常生活和旅遊,觀察到了比我們普通大眾更為艱辛的一些弱勢或底層的人群(不知道怎麼精準表達這件事),讓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有了一些變化。

在這之前腦海中形成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若干答案中,有一個越來越清晰,自己也就越來越多地依據它再去有意識地觀察,包括由它也在不知不覺中主宰著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嘗試著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和身邊的人漸漸分享,比如開始修訂並推行上饒版的《三思工作法》。

這個答案源於幾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時間過去很久了,大部分具體內容記不得了,但有一張圖表,也是我認為其實是作者的一個結論,卻依然清晰地刻在了腦海中——

這張圖講述的是人認知的四種狀態,其實也是認知的等級和差異。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開始能夠否定自我,具有空杯心態了。

知道自己知道,就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懂得某一方面的本質和規律了,在這些方面和領域較常人是認知升級了。別人看到的是二維平面,他已經看到三維立體了;別人看到具體現象,他已經看到內在本質與規律了。

不知道自己知道,就是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和境界了,但仍然「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一直處在空杯心態,所以能量一直能夠注入進來。

此刻,一切盡在不言中......

02 幸福,是生活的終極目標

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什麼?

我想,這更是一個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在思考,同時也在按照自己的思考決定自己人生行為的一個問題。

據說,「心理學朋友圈」針對這個問題,也達成了最後一致的看法——「幸福是生活的終極目標」。

我把我認同的一種幸福觀向大家匯報分享一下。

「世界上存在著四種類型和層次的幸福。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懂得它們,還是不懂得它們,實際上都在追求這種幸福」。

第一層次的幸福是得到立即的滿足與快樂。比如飢餓的時候能得到食物和飲料。這種幸福是最強烈的,膚淺的,不持久的,也不需要我們有較強的能力就能得到它。

第二層次的幸福是獲得成就感。它對於我們來說比第一層次的幸福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在早期的生活中獲得了身份。它比第一層次高級,因為它比較持久,有普遍性和深度。

第三層次的幸福是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幸福,追求更大的目標。追求這種層次的幸福,能使自己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對世界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層次的幸福是追求人類最終的真實、善良、團結、美好和博愛。只有高度成熟的人才能獲得這種幸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機會,如果我們忽略它,我們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看到這裡,熟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朋友,會感覺到很熟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

此刻,依舊不宜多說,想必「」的同時,我們也都在「」,並且並不陌生。

是的,每個當初的我們,都有著這四個層次的理想和追求。

或者,它並沒有丟失和跑開,只是等待我們對它的召喚。

你說呢?

點擊關注,閱讀《YTL人生系列》匯報文章

相關焦點

  •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是什麼?
    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個問題的第41篇文章(關注「驚喜家」,每周迭代一次認知)各領域的大神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就是認知的差別。所以我們只有找出成功人士與普通人士的認知差別在哪,才能更好地學習與借鑑。那人與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認知差別呢?
  •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是什麼?
    語言可以說是人類溝通最常用,當然也是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和語言這個載體有關的,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如何做好一次演講等的文章和課程,網上最是不缺。而且關注量很高。所以關於如何傾聽,也變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大課題。在廣義一點,閱讀,上課,聽講座,也是一種信息接收的場景。傾聽,我們可能更多的會用在感知對方的情緒為主,情緒裡面帶的事實反而次要,或者說這種信息是包含著情緒和事實的,是一種帶著「回應」目的的信息。
  • 有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差別太大,或者本質不同
    有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差別太大,或者本質不同時間:2019-12-18 16:3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差別太大,或者本質不同 是指差別太大,或者本質不同的意思。具體還是看語境。
  •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是知了殼及中海啟航集團所有人員聯繫的紐帶。知了殼通過團隊合作,激發團隊成員的學習動力;明確團隊的目標、團隊的角色、團隊的關係、團隊的運作;明白一滴水只有投身於大海才不會泯滅,一粒沙只有躋身於沙漠才不會被吹散,一隻雁只有排列於雁隊才能飛得更高更遠,一個員工只有融入團隊才能發揮個人作用。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 談談來自頂層設計的戰略目標,讓你找到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有頂層設計的戰略。是有戰略和沒佔略、大戰略和小戰略、有效戰略和無效戰略,導致了人和人之間的根本不同。一個人最強大的能力,叫做頂層設計能力,讓人變得厲害的能力就是頂層設計能力,它決定了你是否有戰略,你的人生是否藍圖。
  •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差別
    16、知識變現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點,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知識變現的過程,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找到最優解。17、在邊際接近零的領域,數量比單價重要得多。18、人格決定錢格,金錢影響道德。19、渴望程度決定努力程度,正確方向上的努力程度決定成績。
  •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人的本質是什麼?
    在傳統文化中,尤其是以孔夫子門徒為代表的「道德家」,他們總是熱衷於教人「如何做人做事」,而極少有人回歸到本質來思考問題。對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對於「什麼不是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明確的。「禽獸」這個詞就是用來區別「人」與「動物」的。
  • 【家庭教育】人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在於孩子
    【家庭教育】人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在於孩子人們總是到老了,才會發現許多人生真諦。人到老年,才知道原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很多人終身活在攀比之中,卻從來沒有拔得頭籌,可以看出攀比不僅會給別人帶來不悅也會使自己的內心得不到平靜。這裡所指的是有遠見的人明白什麼事情值得自己下功夫。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更深層的,是在於自己是否保持遠見。
  •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楊絳的一段話,讓人感到很現實
    都說「人比人,氣死人」。人和人之間是存在差別的,窮富、高矮、胖瘦等等,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的。差別有多大,真的無法去衡量,只能就事論事,看怎麼去比較。認識經不起比的,如果拿一個很差勁的人跟很優秀的人比,那差距就非常大,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回答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不如讀讀楊絳的一段語錄,讓你感受一下現實。我常奇怪,為什麼有人得了我父親的幫助,感激得向我母親叩頭,終身不忘。
  • 人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在於孩子
    人到老年,才知道原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這裡並不是要對孩子進行攀比,因為攀比是對於事實的一種曲解。很多人終身活在攀比之中,卻從來沒有拔得頭籌,可以看出攀比不僅會給別人帶來不悅也會使自己的內心得不到平靜。這裡所指的是有遠見的人明白什麼事情值得自己下功夫。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更深層的,是在於自己是否保持遠見。
  • 炎梟:最核心的1%,是所有人命運最關鍵的差別
    而這其中最關鍵的差別,就是那1%,,人與人之間最關鍵的1%就是思維,眼界,格局!思維不一樣,表示我們面對同一件事他的處理結果不一樣,而很多時候,一件結果的不同,可能從此人與人之間的命運就已是天壤之別眼界不一樣,代表了我們看同一個物體時,面對他的看法不同,看法的不同,來自於你所能看到的維度層面的不同,就像下象棋,普通人只能看到吃子則賺,丟子則虧的層面,而高手穿梭維度直接拔高層面,早已布局整個棋盤。
  • 中美教育沒有本質差別
    中美教育沒有本質差別 2014-12-30 09:13:25然而,根據我在美國訪學期間的粗淺觀察和體會,我認為,儘管中美教育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截然不同,但二者在本質上並無差別。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用整整一年時間,從美國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詳細考察了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和中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藉助女兒上學的便利,也附帶觀察了美國的幼兒教育。我關心的主要領域是美國大學的招生考試制度和本科教育。
  • 決定人之間差別的只有5%:孫正義的眼界與格局
    另外,孫正義關鍵時候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具備強大的決斷力。例如,關鍵節點,是選擇事業還是學位?他旗幟鮮明。1980年3月,他的母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周後就要舉行畢業典禮,頒發畢業證書。而孫正義卻覺得等一周太浪費時間了,就心急火燎地飛回日本創業。直到8年後,他才去學校拿回了畢業證書。孫正義的理由是:「我是去念大學,而不是去大學領畢業證」。
  •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不是年齡,不是性別,而是認知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取決於性別、年齡,也不取決於學歷、權力,而取決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認知,是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認知過程。
  • 都是大米做的有什麼區別?不少人被難倒,米線米粉差別還不少!
    中國是一個擁有非常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很多人脫穎而出,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抹璀璨的印記;也有很多人默默無聞,但也在社會的發展上做出了不小的的貢獻。首先米線和米粉都出自於南方,且都是以大米作為原材料,再加上外觀也極其相似,因此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那麼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說的明白
    導讀: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可以參考。這個問題很深奧,歷來人類試圖回答。比如中國古代對於人,有善惡之分。但這顯然不具有說服力。以下是馬克思哲學關於人本質的思考。如果你沒有讀過,應該好好讀讀。如果你度過,再讀讀,我問你一個問題:「人和機器人的區別是什麼?」
  • 期末總結|教育的本質是人點燃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講課再生動再精彩,對這部分學生來說,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要提高學生整體的成績,還需要做更多育人的工作。第三、教育的本質是人點燃人在這兩年的教學實踐當中,我漸漸意識到:教育的本質就是人點燃人,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認知差異的博弈
    什麼是認知?百度百科中這樣解釋道: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以此為中心,會衍生出諸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語言,行動等一系列方面。關於認知,《教父》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史鐵生先生關於這一點更是犀利地說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之間的差別。
  • 人與人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
    在有些事中,無須把自己擺得太低,屬於自己的,都要積極地爭取;在有些人前,不必一而再的容忍,不能讓別人踐踏你的底線。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給你的回饋才會多點。最孤獨的不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而是做什麼都能想到的人,現在已經不在身邊了,連說句話都是奢侈。沒有不合理的目標,只有不合理的期限!不要高估自己一年能做到的,但千萬不要低估自己十年所能完成的!
  • 蒸汽與蒸汽烘乾洗衣機存在本質的差別
    近日,不少讀者致電本網站諮詢,目前市面上不少產品都帶有蒸汽功能,有的是蒸汽洗衣機,有的是蒸汽烘乾洗衣機,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前往家電賣場進行了一番探詢,並隨機採訪了幾位消費者,他們普遍表示如果只聽產品的名稱,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差別,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