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L人生系列匯報之5
在《YTL人生系列匯報》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我們繼「人」字之後又探了一下「生」字,並且知道生的一個本質含義是「長進」。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用另外一個詞語形容或者代替「長進」這個詞——成長。
01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人和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思考過,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答案。
2017年8月1日,我離開保定開始到上饒工作;從北到南,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新環境,也有幸結識了不同行業的許多朋友,還因為有一定時間,因為日常生活和旅遊,觀察到了比我們普通大眾更為艱辛的一些弱勢或底層的人群(不知道怎麼精準表達這件事),讓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有了一些變化。
在這之前腦海中形成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若干答案中,有一個越來越清晰,自己也就越來越多地依據它再去有意識地觀察,包括由它也在不知不覺中主宰著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嘗試著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和身邊的人漸漸分享,比如開始修訂並推行上饒版的《三思工作法》。
這個答案源於幾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時間過去很久了,大部分具體內容記不得了,但有一張圖表,也是我認為其實是作者的一個結論,卻依然清晰地刻在了腦海中——
這張圖講述的是人認知的四種狀態,其實也是認知的等級和差異。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開始能夠否定自我,具有空杯心態了。
知道自己知道,就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懂得某一方面的本質和規律了,在這些方面和領域較常人是認知升級了。別人看到的是二維平面,他已經看到三維立體了;別人看到具體現象,他已經看到內在本質與規律了。
不知道自己知道,就是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和境界了,但仍然「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一直處在空杯心態,所以能量一直能夠注入進來。
此刻,一切盡在不言中......
02 幸福,是生活的終極目標
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什麼?
我想,這更是一個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在思考,同時也在按照自己的思考決定自己人生行為的一個問題。
據說,「心理學朋友圈」針對這個問題,也達成了最後一致的看法——「幸福是生活的終極目標」。
我把我認同的一種幸福觀向大家匯報分享一下。
「世界上存在著四種類型和層次的幸福。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懂得它們,還是不懂得它們,實際上都在追求這種幸福」。
第一層次的幸福是得到立即的滿足與快樂。比如飢餓的時候能得到食物和飲料。這種幸福是最強烈的,膚淺的,不持久的,也不需要我們有較強的能力就能得到它。
第二層次的幸福是獲得成就感。它對於我們來說比第一層次的幸福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在早期的生活中獲得了身份。它比第一層次高級,因為它比較持久,有普遍性和深度。
第三層次的幸福是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幸福,追求更大的目標。追求這種層次的幸福,能使自己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對世界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層次的幸福是追求人類最終的真實、善良、團結、美好和博愛。只有高度成熟的人才能獲得這種幸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機會,如果我們忽略它,我們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看到這裡,熟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朋友,會感覺到很熟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
此刻,依舊不宜多說,想必「看」的同時,我們也都在「想」,並且並不陌生。
是的,每個當初的我們,都有著這四個層次的理想和追求。
或者,它並沒有丟失和跑開,只是等待我們對它的召喚。
你說呢?
點擊關注,閱讀《YTL人生系列》匯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