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總結|教育的本質是人點燃人

2020-09-04 偉大與平凡

2020年春季期即將結束,這個學期時間很短暫,不足三個月,卻值得好好反思和總結。



這個學期有點特殊

由於疫情的影響,這個學期學生是5月6日回校,5月7號正式上課。

而放假時間是7月26日下午會考結束。算起來這個學期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也就80天左右。

但是要學習的內容並沒有減少,考試的範圍依舊沒有變少。

所以要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完成平時近5個月的教學任務。

真可謂:時間短,但任務重。

這個學期初二地生就要會考了,所以我教的班級也算是畢業班了。

這是我第一次教畢業班,經驗不足,更需要加倍努力。

回顧一個學期過來,每天都很忙碌。

用幾個字簡單概括日常生活:

講課,考試,判卷,講題。



這學期的主要收穫

在這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也讓我成長很多,收穫很多。

第一,我的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這個學期我依舊教7個班,但每個班比上個學期要多一節課,所以每天我至少上4節課,有時還要加兩節晚自修。

這意味著同一個知識點同一個內容我至少要講7遍,這給了我很多練習的機會,讓我不斷的改進我的教學水平,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高效。

同時由於每天不斷的備課,講課,做題,講題,讓我對所教的知識點和考點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

有了這次帶畢業班的經驗,相信下次再教畢業班會比較從容淡定,更加高效。

第二,比教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學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著教學成績就一定能提高

也許由於疫情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網課的緣故,也許是因為畢業班了,壓力變大,我發覺這個學期學生的問題特別多。

比較典型的是厭學的學生變多了,上課睡覺的同學也變多了,不交作業的同學也變多了。

通過與學生的聊天和談話以及與家長的溝通中得知,我發現有部分學生是因為疫情期間在家玩手機玩上癮了,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性,哪怕學校再三強調不準拿手機來,還是偷偷拿手機來晚上在宿舍玩。

有部分同學是因為網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前面的基礎又不牢固,如今跟不上,漸漸越學越沒信心,乾脆直接放棄。

而有些學生是因為原生家庭問題,根本就無法專心學習,或者無心上學。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講課再生動再精彩,對這部分學生來說,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要提高學生整體的成績,還需要做更多育人的工作。



第三、教育的本質是人點燃人

在這兩年的教學實踐當中,我漸漸意識到:

教育的本質就是人點燃人,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對學生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很大。

網課的效果之所以比線下授課要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缺少了師生之間、 生生之間彼此面對面的交流互動,缺少了大家在現實中的彼此點燃。

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如果自己不優秀,就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學生和孩子。如果自己都不愛學習,就很難指望自己的學生和孩子愛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個學生不信任你,不喜歡你,那麼他是不會相信你說的話的,當然也不會認真聽你的課。你對他的影響就沒有多大,有時甚至是負面影響。

相信我,一個老師負不負責,是不是真的關愛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哪怕是所謂的學困生。



這學期我就親自聽到有些學生跟我反映:

雖然我不想學、成績差學,但我知道某個老師上課真的很好,很負責。

我也親眼看到:同一個班級,不同的老師上課,課堂氣氛差別很大,成績相差很大。

而不同的班級,不同的班主任管理,班風、學風方面差別很大,整體成績更是差距甚大。

這些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班級無一不是跟相關的科任老師和班主任有極大的關係。

這些優秀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做一名終身學習者。

未來,我要走的路還很長。

如今我雖然是一名教師,但我同時也是一名學生。

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者。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今後要始終保持學生的心態,學習的熱情,不斷向優秀的教師學習,向優秀的班主任學習。

在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更要努力提高班級管理能力。

要深入學生當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不是灌溉,而是點燃
    2000多年前,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溉,教育是點燃。教育是要教會孩子知識、技能,但又不是簡單地用說教的方式教給他們那樣簡單。教育重要的是點燃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這讓我想起了下面的故事。他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最讓人羨慕的是,沒有人會責備他。他可以看一整天的電視,飯後吃零食,甚至在牆壁上亂寫亂畫。國王和王后看到他的畫,會發出驚呼的聲音:太棒了!阿爾貝晚上會擠到父母床上睡,而且因為他睡覺很不老實,國王時常被擠掉在地上。
  • 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
    羅振宇在12月31日上海的跨年演講中提到教育的主題,講到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的過程。、考察全球25所中小學、12所世界名校所總結得到結果,根據她的發現: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慮一個問題:工業時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資訊時代的需求。
  • 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心火,是喚醒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大腦,而是點燃心火。」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靈魂(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awaken the mind.)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良好的教育。
  •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什麼是教育?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心中自有自己的認識。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做教育和沒做教育但關注教育的人,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才疏學淺,人微言輕,說不清什麼是教育。但有一點,我覺得我們不必停留在對「教育」這一概念的爭論和闡釋上,而是應該身體力行,去真心的關愛孩子,平等的對待學生,樂觀的善待自己!我們更不必停留在片面的指責和口頭的說教上,而是用課堂去點燃孩子對知識的追求之心,用實踐去激發對未來的探究欲望,用奉獻去引發孩子對世界的終極關懷!如此,也無愧於我們教書一場!
  • 「期末詩歌評語」 讓教育更有溫度
    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初一(八)班的學生們近日收到的期末評語比較特別,班主任羅老師寫了46首詩歌送給每位同學。儘管她是英語老師,但是喜歡傳統文學的她還是用詩歌表達了對班裡學生的鼓勵和期望。與眾不同的「期末詩歌評語」,不僅在表達方式上讓人耳目一新,也折射出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們的深情。
  • 「期末詩歌評語」讓教育更有溫度
    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初一(八)班的學生們近日收到的期末評語比較特別,班主任羅老師寫了46首詩歌送給每位同學。儘管她是英語老師,但是喜歡傳統文學的她還是用詩歌表達了對班裡學生的鼓勵和期望。  與眾不同的「期末詩歌評語」,不僅在表達方式上讓人耳目一新,也折射出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們的深情。
  •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先」,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
    你知道教育的本質嗎?您認為教育是什麼?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最近,我讀了由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寫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本質》。陳錢林是一名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原浙江省政府第八屆督學,長三角第七屆最具影響力校長。
  • 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的本質都是教育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點知識。本文在此對其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教育的本質即: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 北青報:「期末詩歌評語」 讓教育更有溫度
    與眾不同的「期末詩歌評語」,不僅在表達方式上讓人耳目一新,也折射出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們的深情。花5個月的時間完成46首別出心裁的詩歌,每首詩歌28個字,透過這些文字和符號,一位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好老師形象躍然紙上。
  • 教育:該當何為?教育:是喚醒、是點燃
    學校、校長、教師作為教育思想的實踐者,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應時刻不忘教學生求真知,教學生學真本領,教學生養真道德,教學生修真性情,教學生說真心話,時時、事事、處處,要尊重教育規律,體現教育的本質屬性。
  • 堅定方向逐光暖行|啟智樂見教育期末總結暨家長會
    回顧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在抗擊疫情的大環境下,啟智樂見教育的家長和老師們都堅持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這新春到來之際歡聚一堂-舉辦了啟智樂見教育期末總結暨家長會,家長們放下工作全程參會,共同見證孩子們的成長。
  • 小學期末改「樂考」是教育本質回歸
    「逛」胡同,遊博物館……這不是課外活動,而是期末考試。目前,中小學陸續進入期末考試階段,記者發現,北京市採取「樂考」的小學越來越多,沒有試卷,沒有「題海」,學生們玩著,樂著,就完成了考試。據了解,小學低年級「樂考」成績通常以優、良、中、差進行評定,是學生一學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佔比例由各學校自行規定。
  • 十一學校一分校:點燃教師 照亮教育
    「每個老師都渴望被點燃」這句當初李希貴校長激勵的話,一分校始終在踐行。劉豔萍說,一分校信任老師,因為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被點燃,點燃他們的激情與夢想,學校願意給他們學術自由,鼓勵教師通過課程實踐不斷成長,挖掘教師潛力,鼓勵老師們在學術實踐上「興風作浪」。
  • 永葆對教育本質的敬畏
    妥善處理「邊界事務」與「堅守教育本質的核心事務」,有時不能達到完全一致甚或出現背離。此時校長就會處於兩難的境地——你的職業責任是保證教育教學等核心事務健康發展,而職務安全希望你所做的工作符合上級要求並能得到肯定。當某一個時刻,來自教育本質的良知與來自上級的要求發生衝突時,校長如果能夠堅定地「按照教育的本質行事」,就需要力量和勇氣了。
  • 期末總結
    期末小結                    卞天樂     又是美麗的期末,初一上學期轉瞬即逝.                  期末總結                   範雨軒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一間遼闊的教室》:教育是一種持續的「點燃」
    如何更好地獲得教育人生的成就感?其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修行,以達成心靈的愉悅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一間遼闊的教室》是南京師大附中語文教師周春梅的教育隨筆集。作者以閱讀、思考、教書育人為樂,不斷探索教育的本質。她的課樸素又富有激情,滲透了濃鬱的人文情懷,深得學生喜愛。
  • 乘風破浪  天天向上——成都市雙水小學開展期末總結會
    2020年7月7日上午,成都市雙水小學成功開展了期末總結大會。成華區教科院的唐皓副院長為老師們帶來了《兒童就是兒童》專題講座,唐院長幽默誠摯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案例,讓大家沉浸在教育活動中,深刻感受到了「兒童就是兒童」,以及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問題的重要性。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幹部湧現出現,為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保駕護航,全校老師一起回顧了黨員表彰大會的精彩視頻,一起感受了黨員團隊的先鋒模範作用。
  • 瑞思英語: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人點亮人,是點亮夢想
    在分享教育篇章時,羅振宇提到一個主題「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他講到,教育這個詞的範疇在今天已經變了。因為教育本來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2019-2020《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壹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羅振宇在演講中引用了十一學校聯盟的總校長李希貴的話,課程不是知識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會上的那些挑戰,孩子們將來會遇到的那些問題,打包濃縮,變成課程,讓學生們提前體驗。
  • 教育的本質,是看到一個個獨立的人
    他們一般都無法適應學生主動的美國式教育,普遍都對自己不自信。他請教35位美國大學教授,問他們在課堂上,中國學生經常遇到哪些困難?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中國學生很善於總結,但不善於批評、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
  • 《教育的本質》:培養一個學習的機器,還是培養一個幸福的人?
    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的《教育的本質》中就提到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有相應的言傳身教的知識儲備,不盲目打罵指責孩子。其實,這也是看這個人與社會的融合度,看他在成年後的幸福感。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就是我們終其一生的教育。那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一起到書中看看。一、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做?教育就是教和育兩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