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寒假過後,學校上網課說起。
我本以為,小A是個比較自覺和自律的孩子,她一定會按老師要求上網課和完成作業;而且,她不打遊戲,貌似沒有什麼「惡習」。
我甚至暗搓搓地想,興許網課過後,小A的排名可以提前幾名。
但是,事實教育了我。
我看到的是,她每天坐在房間裡,看著各式各樣的視頻——包括學校網課,機構網課,以及,B站、還有類似B站的我說不上名字的網站視頻。
那狀態,如同一池湖水,平靜得仿佛可以天長地久。
如果,不考慮學習成績,這樣的生活狀態,簡直堪稱「歲月靜好」。
但是,僅就學習而言,這樣的狀態,是懈怠。
期中考試,一塌糊塗。
我不斷要求她改進學習方法,強調要總結歸納;要寫出每道題的關鍵點;……
她不情不願地,也算是照做了。
然而,收效甚微。
我覺得,我已經黔驢技窮了。
終於,盼望著,盼望著,學校複課了。
臨近複課前,小A對我說:「你說,會不會,回到學校,我的成績就上去了?」
我瞥她一眼,笑道:「我心裡也這麼想。」
結果,是真的!
期末,小A班主任說小A——終於回到了原有的水平,並有上升趨勢。
折騰了一年,又回到了起點。不過,還好,是有「上升趨勢」。咱們就當是螺旋式上升吧。
我就開始想啦,為什麼到了學校,小A就有點「脫胎換骨」的感覺呢?
思來想去,感覺都是和目標有關係。
像小A這樣的孩子,有上進心;也有比較明確的目標。
但是,向著目標堅決而迅速地行進,他們就做得不太好了。
學校和家裡的差異,大概就在這個環節上:
這些,讓「成績」變得可以被切實地感受到——
學校,是一個社會子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的個體間有相互作用力;小A這類孩子,需要來自系統中其它個體給予的作用力,來幫助自己走上朝著目標快速前進的道路。
有人也許會問——暫時回到家兩個月,學校這個子系統依然存在;還是沒說清楚家和學校的區別嘛。
好問題!請注意「作用力」。
遙遠的距離、虛擬的網絡,都會使這些「作用力」變弱;那些本可以產生強大「作用力」的微表情、微動作無法發揮作用。
所以,對待這類孩子,可以「狠」一點——把他們送到那些競爭較為激烈的學校,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潛力和熱情,達到他們渴望的高度。
如果再把上面這個理論稍微拓展一下,可以這麼說:
在一個由具有共同目標的人組成的社會子系統中,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促進個體向著目標堅決而明確地行進。
學校,是特別典型的這樣一個社會子系統,但並非「唯一」。
不幸的是,朝氣蓬勃的期末之後,就是悠長的暑假。
期末的勢頭未能延續,小A的暑假一如網課期間。
然而,幸運的是,我又發現了一個「社會子系統」——大學面向高中生的「暑期學校」,簡稱「夏校」。
進入夏校,是需要PK的。
為了能被錄取,小A破天荒地「親自」撰寫自我陳述,並難得「謙虛」地在我的建議下幾次修改。
小A為何有這麼強大的動力呢?
我的理解是——夏校這個子系統,是學校子系統的延伸和高階版。打怪升級,總是那麼有吸引力。
結果,錄取了。
小A的暑假,終於變得明確而忙碌。
小A非常執著地努力完成教授的作業。
她對作業進行了長時間的持續思考,但是,她還是不會。
如果在學校系統裡,小A遇到問題,總能向老師求助。
但是,在夏校系統裡,她找不到學校裡「老師」這樣的求助對象了。
於是,小A居然向課外網校的老師求助,並成功解決了問題。
——可見,當目標明確而堅定之後,學生會非常積極地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此看來,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進入一個合適的社會系統。至於之後,好像沒有太多可以做的啦。
或許,還有可以展望一下,下一個可以進入的社會系統?
(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必刪 )
作者:羅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發芽的棒槌。原創作品,歡迎圍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