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的陀螺式生存
王利博製圖
4月28日下午3點15分,滬深300股指期貨結束一天的交易的時刻,申銀萬國自營部投資經理趙立臣從上海常熟路171號申銀萬國總部大樓跳下自殺。
一個年僅33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消逝了。
4月29日,申銀萬國發布公告否認了有關趙立臣跳樓自殺系其炒公司股指期貨爆倉所致的傳言。並稱,「對於個別媒體的不實報導,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真相到底是怎樣,我們已經不得而知。然而,趙立臣用他33歲的青春再度引發了社會對職業經理人生存壓力的關注和擔憂。
奔忙是一種常態
每天都像有好多條鞭子在同時抽打著你,讓你像一個陀螺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這是一個企業老總向記者描述的自我感受,也是許多職業經理人真實的生存狀態。
為了體驗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生活狀態,記者隨北京市某國企總經理魏國生(化名)進行了一整天的工作體驗。
早晨6:30,記者隨魏總從他位於石景山的家中出發,穿過大半個北京,7:30來到其位於通州的工作單位———這是一家在行業中排前三強的企業,產品銷路目前非常好,訂單已經排到明年。
魏總對記者說,除了出差或者是上級有會議,無論冬夏,他都會在這個時間自己開車去工廠上班。雖然單位安排了專職司機,但他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叫司機來。因為「司機住在郊區,路比較遠,讓年輕人一大早就跑那麼遠的路,太疲勞」。另外,儘管單位是在早8:00上班,但是必須在6:30之前出發,雖然這樣到單位會早一點,但是北京的交通狀況是一過7:00,早高峰來了就會很擁堵,很有可能是晚走10分鐘,就要晚到1個小時。
7:30—7:50,魏總翻閱昨天沒來得及看的文件。
7:50—8:00,魏總到單位門口同陸續到崗的幹部及員工打招呼。這也是他的習慣之一:「國有企業的幹部不好管得太嚴了,但是我先到了,他們也就不好意思遲到了。」
8:00—8:20,魏總召集各部門負責人開會,匯報前一天的工作,同時對幾件事進行了安排部署。
8:20—12:00,魏總按平均10分鐘1個的速度接待各種人員。記者只記錄其中幾個比較典型的:有一對拿著50年代公私合營文件的老企業主夫婦,要求魏總把目前企業的股份分給他們。他們已經來了幾次了,因為國家目前沒有相關政策,魏總和他所管理的企業根本沒有權力對國有資產的權屬問題做出處理,但是又不能把這對老年人拒之門外。另一個是在90年代「砸三鐵」時期下崗的老工人,來到工廠討說法。還有一個是和魏總企業合作多年的老經銷商,因為產品不夠賣,希望魏總能夠對曾經共患難的合作夥伴多支持一下。在魏總接待的客人中,還有幾個是記者的媒體同行,有的是搞活動拉贊助的;有的是來採訪的;有的是希望魏總所在企業投放廣告的。
期間,魏總給國資委打了一個電話,問國資委臨時召集的下午的會議可不可以派一個副總去,因為下午公司有一個在幾天前就安排好的重要對外談判。國資委方面的回答是必須一把手參加。魏總只好安排副手先接待客商,重要的談判等他開完會再說。
12:00—12:40,魏總和記者到附近的一個快餐店裡吃午飯。
12:40—13:30,司機開車帶魏總趕到市區的會議地點。
14:00—16:00,魏總參加會議。
16:00—18:30,魏總趕到朝陽門附近的一個酒店,和外商進行洽談。
18:30—19:10,魏總趕到清華大學附近的一個酒店,同外地一個同行企業以及清華的技術人員吃飯。因為魏總同時兼任行業協會的副會長,所以這個項目是他幫助牽線的,如果吃飯他不在場,雙方都會不大滿意。
21:30—22:00,晚宴結束,司機把魏總送到家裡。
司機在送記者回家的路上對記者說,這是魏總比較典型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晚上10點回家,應當說還是比較早的。他們這些做司機的最知道領導的辛苦。
睡覺也要睜著眼睛
「你說的事情太正常了,畢竟他們是國企,魏總是一把手,沒人管著。我們是睡覺都要睜著眼睛。」對記者說這話的是國內著名電信設備企業的一位高級副總裁。其年薪幾年前就達到了100多萬元。
「我們待遇很好,出差必須住五星級酒店,吃飯、用車基本上不用問錢的事,我都有籤單權。手機是公司給配的,話費隨便,打多少都報銷,但是有一點,就是公司規定24小時必須開機,隨叫隨到。」該副總裁有些無奈地說,「說難聽的,這就相當於給我們拴上鏈子。別人看著我們都覺著很風光,但實際我們是沒有任何自由的。」
「不瞞你說,我在北京不止一處別墅,但是我卻只能住在最早買的經濟適用房裡。因為只有這所房子離孩子的學校近,其他的都在郊區,為了陪孩子上學,只能這樣。」
他對記者坦言,公司中不少像他這樣的職業經理人也經常會有離職的想法,但也都「只是想想而已」。因為在這樣的位置上做久了,不能容忍自己閒下來。「既有虛榮心,也有責任感」。「很多人期待著你,哪能說不幹就不幹了呢」。
這位職業經理人所講述的事實並不一個孤例,而是國內職業經理人比較普遍的生存狀態。
在趙立臣事件發生後,申萬重慶營業部一位不願透露姓氏的分析師道出事情的根源,「2008年,湧金系前掌門人魏東和方正證券的策略師華欣也都是選擇跳樓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在資本市場中,這種不幸時有發生,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壓力。」
他說,證券從業人員的壓力都很大。「以我為例子吧,每天7點起床,8點半打卡,上班就要關注政策、國際形勢、市場一舉一動等;每個交易日收市後還要開當天的研究會議,寫評論以及下一個交易日的預測;碰到近期的下跌行情,安撫客戶成為最頭痛的事,有時覺都睡不好。白天工作9小時後,晚上回家還得再看研報、復盤等等,一天實質工作時間估計在12個小時左右」。
中國企業家協會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時工作現象在職業經理人中是非常普遍的,74.1%的職業經理人每天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其中,近半數的職業經理人工作時間在8—10小時之間;有1/4的職業經理人工作時間在10個小時以上;在工作10小時以上的職業經理人中,職務越高其人群佔比越大;僅有25.9%的人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內。總體來說,職業經理人目前的工作強度偏大。
參與該項調查的數字100公司市場總監師至潔表示,通過調查分析發現,73.7%的人壓力來源於企業發展的要求;56.6%的人壓力來源於市場環境的要求;僅有6.7%的人是因自己不能勝任崗位而感到壓力。從不同職務分析,職務越低的職業經理人,面對的業績考核壓力和內部競爭壓力越大;而企業副職領導則更多感受到領導嚴厲的要求所帶來的壓力。
心態調整學會放棄
4月29日,有人在論壇上發帖道出趙立臣的「真實死因」:趙立臣用短期抵押自己貸款買來的房子,進行個人股指期貨交易;並且選擇建立多頭頭寸,但由於判斷失誤導致個人帳戶過度虧損,短期的還款壓力和個人資金遭受的巨大損失,最終令這位入行3年多的新人不能承受而選擇了輕生。
4月13日,中國醫師協會在京發布十大健康透支行業調查結果,在被調查的30多個行業人群中出現不同程度健康受損,製造、金融、教育、媒體、法律從業人群健康透支位居前五位。這主要是因為其工作時間明顯高於其他行業,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以及缺少休息和鍛鍊,最終導致健康亮起紅燈。
師至潔認為,希望得到的太多,而又不懂得放棄,是許多職業經理人壓力過大並導致心理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新浪網一項關於「你是否願意拿自由拿健康換高薪」的調查,證明了師至潔的說法。4月27日,新浪網對18040人所作的調查顯示,選擇「願意,現實所迫,太多東西需要錢才能獲得」的佔46.1%;選擇「不願意,失去自由和健康,金錢就變得無意義」的佔46.8%;選擇「不好說」的佔7.0%。
師至潔向記者展示了最近的一個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有超過1/3的職業經理人感到工作壓力比較大;而感覺沒有太大的壓力,能夠應付過來的只有19.1%;感覺很輕鬆,對所有事情應對自如的職業經理人更少,只佔8.1%。值得注意的是30歲以下職業經理人的抗壓能力明顯偏弱,其中有15.5%的年輕經理人壓力已經到了極限,人都快崩潰了的感覺,超出平均水平的1倍還多;有18.3的年輕經理人壓力比較大,脾氣變得暴躁,超出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就此,師至潔表示,企業應給予年輕職業經理人更多的關愛,對他們進行更多的心理撫慰,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心理敏感期。
據介紹,一些在華跨國公司較早地開始關注職業壓力與心理方面的問題。通用電氣、IBM、思科、朗訊、可口可樂、三星等公司紛紛邀請培訓師在企業廣泛開展了此類培訓。國內企業中只有聯想、中國建設銀行、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少數企業剛剛開始在中高層實施相關培訓,對於大多數內資企業而言,舒緩職業壓力的心理服務還是空白。
師至潔表示,目前針對企業的心理服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心理培訓和EAP。心理培訓包括職業壓力、心理健康、溝通、激勵等方面,形式有講授、遊戲等,也包括團體輔導等重要的心理專業技術。EAP則是職業壓力與心理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職業壓力與心理的調查分析、組織管理建議、宣傳教育、心理培訓和心理諮詢等四級服務模式。不過,目前國內能夠為企業提供心理服務的機構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
業內專家指出,除了企業要加強相關心理培訓和輔導外,職業經理人也要制定自我救助方案。相關調查表明,多數情況下,職業經理人會通過與朋友交流和參加戶外運動的方式來釋放和緩解壓力,也有少數經理人會通過看心理醫生和參加宗教活動的方式調整自己的狀態。
無論趙立臣的死因到底如何,但其心理壓力大是可以肯定的。這一事件給所有的企業和職業經理人一個警醒:改變職業經理人陀螺式的生存狀態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