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繼調整高溫津貼標準 高溫工作中暑算工傷

2020-12-18 搜狐網

  早報記者 鮑志恆 綜合新華社報導

  據早報記者了解,為減少戶外高溫作業的勞動傷亡事件發生,河北石家莊等地已出臺地方法規,嚴禁建築施工場所高溫室外作業,一些地方勞動保障部門也相繼調整了高溫勞動津貼標準。

  另據報導,中華全國總工會網站也於近日發布工會組織維權提醒,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而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由於高溫作業導致中暑屬於工傷。該報導還稱,上海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溫嚴重影響高溫作業一線勞動者,特別是冶金、運輸、建築施工等一些在高溫車間、露天野外條件下作業的勞動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導致中暑或高溫傷亡事故。然而,眼下仍有個別企業強迫職工在烈日炎炎的環境下從事繁重的勞動。上海市總工會要求,用人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採取措施以保證職工的生命安全。

  據早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高溫天氣勞動作業管理及其津貼、補貼的發放標準,均由地方根據情況自行決定,尚無統一的法律保障。惟一一部勞動者高溫作業下可參照的法規是1960年7月1日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其中只規定了防暑降溫工作的基本原則、技術措施、保健措施和組織措施,針對的也只是冶金等特殊高溫作業的行業

  有專家呼籲,應儘快出臺具有操作性的法規,取代這部實行了半個世紀的「不合時宜」的法規。

  勞動保障部門提醒

  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

  治療期間有工資

  勞動保障部門提醒,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一線職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職工或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用人單位報告;用人單位須在24小時內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並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認定為工傷後,中暑職工即可按照相關法規享受工傷待遇。已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醫療費用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醫療費用應該由企業承擔。

  職工因中暑等工傷進行治療期間,視同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必須支付工資及相應補貼。如出現企業拒不支付中暑治療費用、工資等情況,職工可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

  北京高溫津貼翻倍

  室外不低於120元/月

  室內不低於90元/月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6日表示,決定上調勞動者高溫津貼標準。據介紹,北京市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90元。調整後的新標準從2010年7月開始執行。

  北京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稱,每年的6月到8月,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戶外作業「停工避暑」

  應該更加人性化

  看溫度莫看時間段

  面對不斷攀升的氣溫,「火爐」石家莊市建築工地普遍執行中午12點至下午2點時段停止室外作業。記者5日手持溫度計從這個市一些建築工地調查發現,儘管過了「停工避暑」時間段,現場溫度依然遠超應停止戶外作業的標準值。

  國家《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規定,有條件的單位應定時測定和記錄作業區溫度,以便及時採取改進防暑措施。幾位農民工看到記者手中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後說,戶外作業「停工避暑」應該更加人性化,看溫度莫看時間段。他們建議立法規定只需溫度達到一定標準,建築工地必須停工。(來源:東方早報)

    評論:

    白巖松:首先考慮生命權和健康權 城市規劃應以人為本

(責任編輯:news3)

相關焦點

  • 多地氣溫持續攀高 專家:工作中高溫中暑可認定工傷、獲賠償
    為此,不少地方也發文提醒用人單位,發放高溫津貼要遵章辦事,謹防落入三大誤區,即:第一,用綠豆湯等實物衝抵高溫津貼;第二,認為職工少數時間在高溫下工作,故不發高溫津貼;第三,將高溫津貼計算在最低工資標準內。為此,不少網友關注,到底誰能享受高溫津貼?
  • 我國立法將35℃以上界定為高溫 中暑可申請工傷
    勞動者因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符合規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後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為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此外,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未成年工等人群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作業。
  • 武漢: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申請工傷
    武漢: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申請工傷 原標題:   武漢晚報訊(記者章鴿 實習生 唐麗姿 董子昂 通訊員彭燕娥 趙傑)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算工傷,你知道嗎?
  • 中暑也算工傷!職業性中暑該怎麼認定?
    是不是可以算作工傷呢?一起來看看——01中暑也算工傷?算!▲ 1、高溫工作時發生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工傷保險條例》中可以認定為工傷的傾向包含: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如果在下班途中的單純中暑,並未經過具有職業性中暑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從嚴格意義上不能認定為工傷。
  • 高溫作業中暑算工傷 停工或縮短工時不降工資
    青島新聞網8月14日訊  近期,由於夏季高溫天氣導致的中暑事件時有發生,給勞動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嚴重損害和威脅。昨日,記者從市安監局獲悉,我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 2018年天津防暑降溫費+高溫津貼標準:金額+時間
    日前,天津市人社局網站公布了2018年度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標準,調整社保繳費基數、防暑降溫費、高溫津貼、中班津貼、夜班津貼、喪葬補助金、工傷職工生活護理費等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標準。  據了解,2017年防暑降溫費的標準為每月158元。  2018年天津防暑降溫費漲啦:每個月為168元。快報君為大家算了一筆帳,按每月168元計算,今年大家能夠拿到手的防暑降溫費總計:168*4=672元。
  • 高溫「熱死人」!中暑,保險怎麼賠
    日前,全國各地進入高溫天氣,不少人因高溫而中暑或者身體不適,每年都有因高溫導致的醫療或者身故,著實讓人不敢出門。中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中暑導致的事故,又有哪些保險可以理賠呢?今天,曉弈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合肥多個行業未發高溫津貼 人社部門稱很少接投訴
    有人能拿到不同形式津貼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拿到津貼,但是也有比較幸運的。在天鵝湖露天巡邏的一位城管隊員就稱,單位在高溫補貼這塊有政策,「就是按照10塊錢的標準來算的」。祁門路新地中心附近一位環衛工人表示,雖然單位現在還沒有要發防暑飲料的意思,但暑期每個月她能夠拿到100塊錢的高溫補貼費,算是一種補償。
  • 不能把高溫津貼算入最低工資標準內
    5月18日省人社部門提醒,6月、7月、8月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動者,記得領取高溫津貼。高溫津貼的標準為每人每月240元,且不能算在最低工資標準內。  每人每月240元  「三伏天」氣溫高、氣壓低、風速小,應注意防暑降溫。然而,「三伏天」仍有勞動者不得不露天工作,比如室外工作的建築工地農民工、室內工作的司爐工等。
  • 多少度高溫可以停工? 進入"燒烤季"的南寧人快看
    &nbsp&nbsp&nbsp&nbsp多少度高溫可以停工?工作中暑算工傷嗎?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nbsp&nbsp&nbsp&nbsp問:高溫、高溼環境下因工作中暑,是否算工傷?
  • 倉管員工作時突然暈倒,被診斷為重症中暑。單位:中暑不能算工傷
    用人單位認為中暑不能構成工傷,這個理由對嗎?上訴理由:一、李某斤的中暑不構成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構成工傷。李某斤確實是在工作崗位和工作時間發生中暑的,但是該中暑不應屬於事故傷害。因此,李某斤的中暑不構成工傷。
  • 走訪高溫戶外勞動者:都說拿高溫津貼不容易
    都在高溫戶外工作 都說拿高溫津貼不容易    記者走訪幾類高溫戶外勞動者,粗略算出他們的「高溫福利指數」,建築工、送水工得分最低    熱浪襲城,傳說中的高溫津貼你拿到了嗎?是綠豆湯,還是真金白銀?     今年,湖南的高溫津貼標準仍沒有調整,最低為150元/月。
  • 2018高溫補貼標準金額怎麼算 全國各省高溫補貼時間及標準一覽
    高溫補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準。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 高溫勞保都有些啥規定(圖)
    那麼,勞動者到底能夠享受到哪些高溫勞動保障呢?依據哪些規定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呢?  工作時中暑 醫藥費誰付  「熱點」:小田是一家單位的司機,每天都需在高溫下駕車到處跑,因車上沒有空調,身體不錯的小田終因中暑而倒下了。頭暈、噁心、嘔吐,但小田硬挺著沒請假去看病。
  • 2018年高溫補貼一覽:發放時間標準金額+哪幾個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 近期全國多地迎高溫熱浪,部分城市最高氣溫甚至突破同期極值。伴隨氣溫上升,各地高溫津貼也陸續進入發放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江蘇、天津在內的一些地區,高溫津貼都進行了上調。
  • 今年湖北高溫津貼標準仍為12元/天 不按規定發放可投訴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謝玲通訊員陳維  今夏入伏以來,湖北各地高溫預警頻發,不少勞動者還堅守在崗位上。今年的高溫津貼應該按照什麼標準發放?楚天都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省人社廳勞動關係處、調解仲裁管理處相關人員。
  • 各地高溫至少40人中暑身亡 高溫停工規定落空
    多地遭高溫襲擊患者高燒量「爆」體溫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一名41歲的患者,在一家工地從事混凝土攪拌工作。「體溫表的極限值是42℃,大部分重度中暑患者的體溫都超過了這個溫度。」【各地天氣查詢】「相比北方地區來說,南方的高溫頑固而持久。」
  • 高溫費發放標準2017:全國各地高溫補貼情況調查
    各地高溫補貼情況調查  熱!熱!熱!12日入伏以來,全國多地陷入持續「蒸烤模式」,南北方大範圍地區最高氣溫達35℃以上。近期,多個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防暑降溫措施應對,尤其要求高溫津貼要發放到位。記者調查發現,地方在政策落實上還不到位,有一些戶外勞動者表示並未拿到高溫津貼,有的地方高溫津貼標準多年不變。
  • 省安監局:高溫作業中暑屬工傷 單位拒「買單」可投訴
    談及「高溫補貼」,一概搖頭表示「沒聽說」,每月150元的津貼也「壓根沒領到」。  在華夏路一處工地門前,進進出出的工人們多身穿長袖上衣,腳踩一雙沾滿泥土的膠底布鞋。酷暑的折磨下,許多工人的衣服都是汗漬斑斑,有的還沾滿了沙土。省安全監管局專家在分析高溫和熱輻射作業場所的防暑降溫應對措施時曾提到:戶外勞動者工作時需穿隔熱服。
  •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經報請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並請按照預案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地要認真學習貫徹該預案,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關預案或工作方案,做好轄區內高溫中暑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