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的孩子開始接觸動點問題了,以往孩子們所作的題都是不動的,突然有了動態問題,增加了不確定性,所以孩子們產生很嚴重的不適應,但其實我們學會了動點問題的解決辦法,動點問題也不是很難,有初學動點問題的孩子們可以學習一下,或許會對孩子們有點幫助。下面以3個例題來和大家共同學習一下初二數學動點基礎問題。
直線y=kx+6分別交x,y軸於E(-8,0),F點,A(-6,0) (1)求k值. (2)P(x,y)是直線上的動點,求△OAP的面積S與x的函數關係式. (3)當P運動到什麼位置時,△OPA的面27/8。
方法:第一問:待定係數法求解析式。第二問:因為P是直線上的動點,可以在x軸上方或者在x軸下方,必須分類討論。第三問:由於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面積是27/8,可以用P點的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高,這樣不易丟解。
直線y = -2x + 7與x,y軸交於C,B兩點,與直線y = (3/2) x交於A,(1)求A點坐標。(2)如果在y軸上存在一點P使△OAP是以OA為底
的等腰三角形,求P點坐標。(3)在直線y = -2*x + 7上是否存在點Q,
使得△OAQ的面積等於6?若存在求Q點坐標,不存在說明理由.
方法:第一問:列方程組,解出交點坐標。第二問:由於是以OA為底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只有一種情況,大膽地設出P點坐標,向Y軸作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第三問:由於Q是直線上的動點,所以必須分類討論,初步看有三種情況,但由於三角形AOC的面積<6,所以只有兩種情況,Q點在A點左側,Q點在C點右側。
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
動點P從A開始以1cm/s的速度向D運動;動點Q從C開始沿CB向B以3cm/s的
速度運動,兩個動點同時出發,當其中一個到達端點時,另一個也停止運
動,設運動的時間是ts.t為何值時四邊形PQCD(1)為平行四邊形?(2)為等腰梯形?(3)為直角梯形?
方法:大膽的用含t的代數式表示線段長度,然後根據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性質列方程。
數學動點問題基礎課,覺得幫助,請收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