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傳媒年會句容分論壇開幕。 見習記者 範俊彥攝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雙收官裡程碑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新徵程開局之年。站在「裡程碑」與「新徵程」的交匯點上,第十五屆中國傳媒年會句容分論壇暨全國知名媒體強「四力」走基層採風活動9日在鎮江句容市舉行。論壇以「鄉村振興中的媒體力量」為主題,邀請業界、學界嘉賓進行主題演講和互動對話,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研討媒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角色定位,實地考察鄉村振興的現實路徑。
「助力鄉村振興、築夢福地名城」,「泥腿子」與「筆桿子」的對話,是基層實踐與思想理論的碰撞,是記者「四力」在鄉村大地上的生動展現。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中國傳媒年會在句容設置分論壇,這既是對句容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對句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句容市委書記潘群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句容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揮山水生態資源稟賦優勢,以統籌盤活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各類要素為目標,深入推進茅山鎮何莊村鄉村振興試點,奮力探索一條具有時代特徵、鎮江特質、句容特點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先後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中國草莓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等榮譽,農業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突出產業興旺,句容農業質態不斷優化。目前,句容全市有機、無公害、綠色食品總數203個,建成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3個16.5萬畝,其中創成「茅山長青、丁莊葡萄」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西馮草坪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特色農產品累計獲得全國金獎193個。
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句容圍繞生態宜居,全市138個行政村、1394個自然村提前半年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充分挖掘利用鄉村的自然環境、鄉土文脈、農耕特質,規劃建設陳莊、何莊等一批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田園鄉村,推動鄉村有「盆景」更有「風景」。目前,全市共有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鎮江市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丁莊、唐陵入選農業農村部「千村萬寨展新顏」名單。
聚焦生活富裕,全面脫貧奔小康。2019年底,句容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萬元,增長8.6%。全市79個經濟薄弱村,6447戶建檔立卡戶12098人提前完成達標脫貧,村戶達標率均為100%。
共謀破解「三農」問題金鑰匙
在當天舉行的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上,來自媒體和基層的農業農村工作者圍繞鄉村振興暢所欲言,共謀破解「三農」問題金鑰匙。
澎湃新聞常務副總編輯李嶸認為,賦能鄉村振興,媒體大有可為。「現在媒體傳播手段多元,無論是傳統的報導推薦還是當下流行的直播帶貨,都能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他表示,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人的振興,媒體的關注點應當放在這些人身上,多用他們生動鮮活的故事引發大家共鳴,讓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這就要媒體人多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了解第一手材料,在眾多材料中發現能夠反映時代精神、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新聞素材,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方法、技巧,把它形成精品力作。
句容後白鎮從事花草木農戶達1.2萬人,全年草坪銷售超4.3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億元。全鎮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種植或參與草坪項目成功脫貧,15個經濟薄弱村通過發展草坪產業完善「自主造血」功能。
後白鎮黨委書記張明飛介紹,草坪產業的成功實踐,有三點經驗可供分享:一是依靠打造科技新引擎,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2018年我鎮與南京農業大學籤訂合作協議,共建草坪研究院。目前6個品種在研發,4個新品種在試種,其中海濱雀稗高端運動型草坪落地生根,預計畝均收益將提高10倍以上。」二是依靠打造行業新標準,著力搶佔市場話語權。三是依靠打造服務新載體,著力探索「眾人」新模式。
句容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袁民表示,在句容的鄉鎮板塊中,個個都有當家產品、處處都有響亮品牌,誕生了「戴莊經驗」「丁莊道路」「西馮模式」「唐陵路徑」等「三農」領域改革發展的重大成果。「培育好、發展好特色農業一直是農業農村部門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不滿足於產品單賣、板塊單幹,而是積極探索形成『主體聯合-品牌引領-產銷對接-利益分享』的複合型農業經營模式,打造『出海旗艦』。」袁民將之概括成「四個陣」:打造聯農帶農雁陣,組建優質品牌矩陣,錨定高端市場布陣,抱團發展衝鋒陷陣。通過特色農業發展,從土裡刨金,句容蹚出一條「以農富農」的鄉村振興之路。
紮實腳力探勘真山真水
9月9日下午,全國知名媒體強「四力」走基層採風團來到句容茅山鎮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一下車,合作聯社工作人員夏宇豪立刻招呼大家品嘗起丁莊葡萄。巨峰、夏黑、陽光玫瑰、金手指……十多種葡萄讓大家看花了眼。「這葡萄甜而不膩,真好吃!」採風團成員、貴州健康報社社長龍金毓點讚面前的陽光玫瑰,被告知價格達498元一串,他不由吃了一驚。
憑什麼賣這麼貴?在夏宇豪的帶領下,記者們來到陳志軍家的葡萄園,放眼望去,一串串青黃色陽光玫瑰正待採摘。陳志軍介紹,每一串售出的陽光玫瑰都有標準,而標準,是丁莊葡萄能夠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茅山鎮黨委書記侯偉說,2015年,茅山葡萄合作聯社成立,實行「統一品種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資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管理,將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無縫對接。
合作社,是句容鄉村振興的一大法寶。採風團來到茅山鎮何莊村時,農戶們正在田間除草,泛出黃色的稻穗預示著一個豐收年。「這些田都是合作社的,農戶以土地入股,每年每股800元,人口紅利每人每年400元。」茅山鎮團委書記巫嘉子說,合作社將農戶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附加值更高的二、三產業,目前何莊村1200餘農戶入股率達98.5%。
「這草坪下面怎麼都是沙子?」「難道是治理沙漠化的新品種?」在後白鎮西馮村的南京農業大學句容草坪研究院,一片長在黃沙上的草坪,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原來,這是最新種草坪方式——沙培。後白鎮農服中心副主任吳國濤告訴記者,沙培種植一般要鋪設16釐米到20釐米黃沙,每年消耗約1釐米,分攤到每年每畝成本400到500元。「別看沙培比土培多了黃沙的成本,但從長遠看,沙培前景廣闊,效益更好。」吳國濤說,西馮草坪年年鏟,若干年以後表層熟土鏟光,草坪就沒法種植,同時沙坪起草不受天氣影響,雜草更少便於管護,運輸和鋪設起來更方便快捷。
「無論是上午看到的戴莊生態模式,還是下午看到的丁莊葡萄合作聯社『五個統一』,都值得推廣複製。」經濟日報記者佘惠敏說,她將用手裡的筆,描繪句容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