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一直在備考,沒有出去工作。父母每天打電話,叮囑要「好好複習。」每次都只會「知道了。」我有時候在想,如果父母以強硬的態度讓我去找工作,以後在未來某一天,我會不會怪他們,或者會不會後悔。
但是現實中沒有給我這個如果,從小到大,無論做什麼決定,父親總是將他考慮到的事情的利弊說出來,最後的我們該怎麼去選擇,都是我們自己做決定,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
若是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他會先跟我們講道理,讓我們明白,哪裡做錯了?又或者是將人情世故講明白,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做?
父母沒有在什麼事情上對我們有什麼過分的要求,幾句話,總能讓我們明白事情的道理,即使未來的路需要自己去闖,也更有很大的自由選擇機會。
父母一直擔心,如果我考試考不上,該怎麼辦?但是也一直在電話的另一頭鼓勵著,畢竟是自己的選擇,他們能做的只有支持和關心我的身體。
其實,有些時候不能怪自己年輕,我與父母的溝通還是有些許問題,很難去轉變現在這個時候,該我們去關心他們了。
前幾天看了那本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八個家庭,八個故事,八種不同的教育,看到最後,還是我父母的這種教育方法,讓人看了心裡會舒服。
八個故事,讓我明白,當你沒做好準備的時候,不要輕易選擇去當父母,不要在自己絕望的時候,去做決定。
第一個家庭,孩子很怯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孩子叫眼睛仔,瘦弱的一個孩子,母親對於他的成績非常在意,對於沒有達到目標的眼睛仔,會打,會罵,將自己的所有怨氣一起釋放出來,眼睛仔只能承受。
男孩看著很聰明,家教也知道,只是不知道在此之前,不僅是媽媽會打他,家教在媽媽的說服下也會打他,各種方式的打,眼睛仔說自己不能哭,要堅強。
在作者的敘述中,眼睛仔的父親出現的次數很少,出現了不是與母親吵架,就是關心他的成績,其他的在他看來都是父親的責任。
在這幾個家庭中,父親幾乎沒有擔當什麼重要的角色,父親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能否讓他在同事面前有面子,而忘了是因為自己才會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父親只負責了配送,而忘記了售後。
可是這種傳統的家庭有很多,有的或許比眼睛仔幸運,相比起來沒有那麼的不幸。父母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續,無可厚非,他們忘了,孩子從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能帶他看世界上的美好,能教孩子很多事情。
可是將自己的欲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總歸是很不好的。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一種美好,都是來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尤其是在童年時期,他們有許多能做的事情,也許會給你帶來煩惱,但更多的難道不是可愛嗎?
雖然,我們有句話,說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數人都將這句話放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認為有了好的成績就有好的未來,而忘記了孩子自己願不願意,其實,大人心裡在想些什麼,孩子都明白,只是大人一直認為孩子這麼小,能知道什麼。
總有孩子很想問問,如果迫不得已,如果沒有準備好,為什麼要將我生下來?孩子的這種疑問,沒有人能回答,孩子生下來是要負責的,不需要將孩子培養成大人物,但是應該給予孩子更好的愛。
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些東西不是不找,而是沒有準備好去為人父母。大概有人會說,這個需要準備,當來了,時間久了,就熟練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這樣的樂觀,但是我的樂觀不是在這種事情上,教養一個孩子太累了,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而有些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