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真相」別過早告訴孩子,你長大就會明白,是做父母的苦心

2020-11-02 niniu媽媽

人生漫漫長路,每一天每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會成為今後生活的節點,比如婚姻的破裂,親人的失去、意外的飛來橫禍等。

於成年人而言,他們有足夠的思維和人生經驗去消化這些生理和情感的痛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有些事情之於他們,往往是無法做到自我消解的。

並且有可能會給他們帶去童年、心理、人生陰影,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事實真相」,還是不要讓孩子過早知道的好。

不得已分開離異

「去年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的離婚登記為415.4萬對,而結婚登記為947.1萬對。」

從這個數據中國可以看出,離婚人數將近達到結婚人數的一半。

經營婚姻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如今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離婚,比如出軌、家暴、夫妻雙方沒有感情等。

於大人而言,離婚這件事雖然也會對雙方造成傷害,但是他們知道如何去化解,但對於孩子來說,面對父母離婚的事實,他們會很難接受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他們建立起安全感、幸福感、婚姻觀、愛情觀等的重要環境,而父母的離婚,只會讓他們失去這些東西,從而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夫妻雙方選擇了離婚,儘量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去告訴他們,可以等到他們稍微長大了之後,有了自己的思想、認知等之後,告訴他們。

這樣他們才會明白,即使父母離婚了,但是也不代表他們不愛自己,他們依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是換了個地方愛自己而已。

死亡話題

要不要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是如今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教育理念。

涉及到生死的話題,大人們在談論之時,往往都自動帶有傷感、痛苦的色彩,尤其是跟自己有關的死亡事件。



那麼該不該給孩子說死亡的話題呢?從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角度考慮,儘量不要主動給他們談論這個話題,除非他們自己提起。

如果他們提起之後,對於年齡還比較小的孩子,可以採用比較溫暖、幽默的方式回答。

比如《阿甘正傳》中,小時候的阿甘問媽媽爸爸去哪了,他的媽媽告訴他,爸爸去度假了。

「《尋夢環遊記》中這樣描述死亡:當每一個人故去,如果活著的人沒有把他遺忘,就會繼續在另一個世界裡生活著。」

父母與其告訴孩子直白的生死概念,不如讓他們明白生死的意義,這樣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死亡教育。

親生血緣

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姑娘因為小時候不小心知道自己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之後,她的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之後,什麼吃的、穿的、玩的……既不敢跟自己的姐姐、弟弟爭,又不敢主動問父母要,性格開始變得畏縮、被動、沉默、自卑、敏感等。



而之前她是多麼的陽光、可愛、自信,就因為「非親生血緣」,可以說直接的改變了她今後的人生。

對於孩子來說,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他們知道親生和非親生的概念,所以讓他們知道血緣真相之後,對他們的影響是需要一生去治癒的。

還不如等到他們長大之後,理解了人類的情感並非只有血緣才能維持,這時告訴他們,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傷害孩子的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父母、朋友等中不會發生一些對孩子心靈有傷害的事情,比如家裡突然背負上了巨債、親人生了重病等。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之後,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成長負擔,因此,最好是不要太早告訴他們。

「你長大就會明白」是做父母的苦心

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份子,對於家庭中發生中的大小事擁有知情權,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家庭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都適合知道。

孩子為什麼是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心理、思想、精神等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所以,對於某些事情,往往會超出他們能夠接受的範圍


一旦超出範圍,他們的性格、行為習慣、是非觀念、心理狀況等都會發生一些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大多是負面的。

有些事情確實會對他們的身心、今後的成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天底下的父母都深知這一點,不得不說「你長大就會明白」這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良苦用心。

【今日寄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事實真相,父母不應該太早去告知他們,可以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委婉的告知,而作為已經懂事的孩子,也會給予理解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早獨立是好事?並不認同,過早獨立反而會讓孩子內心缺愛
    "有人說"你以為誰想獨立呢?獨立有些時候都是被逼出來的。"這句話其實不假,每個孩子肯定都希望永遠活在父母的臂彎中,他們也想儘可能晚一點自己出去闖蕩,但是他們其實清楚,自己有一天必須要獨立。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腳步,一步一步幫助孩子獨立,而不是猛然一下,讓孩子學會所有甚至是有些成年人都還不會的東西,這不是在讓他們獨立,而是在壓迫他們,害他們。
  • 家長做了這些事,當心孩子長大後,會記恨自己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教育孩子的過程固然是非常辛苦的,所以長大之後孩子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這是一種品德,也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每個孩子都是如此,如果長大之後孩子出現不贍養老人的情況,不僅違法,而且也會受到其他人的譴責,這則被稱為不孝,而不孝也不僅僅只展現在不贍養老人方面,還展現在記恨老人。
  • 這「3種運動」孩子不適合過早接觸,影響娃發育,父母別急於求成
    文/麗麗育兒達人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有出息,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上,喜歡去「精細養」孩子,讓兒女去學習各種才藝,比如說跳舞、畫畫、彈琴等,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的娃也必須都學。這就導致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承受著與年齡不符的壓力。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讓家長沉默
    ,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敢任性,不敢惹父母生氣,只要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就會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很傷人。孩子成熟懂事是一件好事,但是家長別忘了,自己是經歷過多少委屈和妥協才變懂事的。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卻正在做
    隨著80、90後的寶媽進軍,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聰明伶俐,所以,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事情會讓孩子過早的去接觸,雖然家長是好心,但最後卻沒有得到回報,甚至對孩子的成長都造成了危害。
  • 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
    除了養育的方法不一樣外,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是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早知道能早安心。第一個區別:照顧起來感覺不同。孩子小時候,女孩子小時候會更粘人,沒事喜歡粘著爸爸媽媽,有時候雖然覺得有些不方便,但是能被孩子依賴著也是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女孩子會更容易哭鬧,一不順心就會掉眼淚,更要求父母要多細心,多點耐心。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讓我明白做父母不是生來就會的
    若是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他會先跟我們講道理,讓我們明白,哪裡做錯了?又或者是將人情世故講明白,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做?父母一直擔心,如果我考試考不上,該怎麼辦?但是也一直在電話的另一頭鼓勵著,畢竟是自己的選擇,他們能做的只有支持和關心我的身體。
  • 阻止孩子的「審美觀」,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網友:比文盲更可怕
    過早扼殺孩子的「審美」,是比文盲還可怕的現象,家長別盲目阻止。老話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確實如此,不僅我們成人都很愛美,就連三四歲的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如很多的父母自身的審美觀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會用自己錯誤的審美觀去教育孩子,影響孩子。一、過早扼殺孩子的「審美」,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1、衣品比較差,影響自身形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偷偷塗抹口紅,而且弄得滿嘴都是時,就會衝著孩子大發雷霆。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那什麼樣的懂事應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知乎上有位網友為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 別不信,父母常幫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就會變成「白眼狼」
    總想讓孩子成為父母心中希望的人,然而父母覺得這是無私的愛,卻恰恰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當你一直想讓孩子變成你所想的人,就會一直盯著孩子的行為舉止,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了解不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很多情況下都是在後天教育中,受父母的教育影響,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經常幫孩子做這3件事,長大後就很可能成為「白眼狼」。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依然在做
    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孩子超前的學習一些東西。但是你知道嗎?有很多事是不能讓孩子「過早」的去學的,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
  • 孩子就應腳踏實地,會教育的父母不會隱瞞生活真相,他們會這麼做
    世界最真實的樣子,它一直都在,不要給孩子製造太多的夢境,也不要過多的隱瞞生活的真相,要視孩子的年齡與接受度,慢慢的告知孩子生活的真實的樣子。不給買就和家人鬧矛盾,頂撞父母,說父母太摳,幾千塊錢至於那樣嗎?在家裡父母上班累了一天,回來讓他幫忙做一點小家務,都不願意做。還說自己上一天的課那麼累你們上班就劃划水,想不去就請假,還有那麼多錢隨意花,有什麼累的。身為父母的他們本來不想讓孩子過早的知道生活的艱辛,所有事事都滿足孩子,可到頭來卻發現孩子完全不能體諒家長,父母就很懷疑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
  • 生活不是童話,請告訴孩子世界的真相,這是中小學生父母的必修課
    我告訴孩子,這些都是不可信的、無聊的東西。遇到這些,置之不理就可以。聽了我的解釋,孩子安心地睡了。明白事情的真相,可以給人安全感。 02為了保護孩子,大人喜歡撒謊。而謊言,總有被戳穿的一天,孩子,也終歸要學會自己長大。 小時候,媽媽生了小妹。
  •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很自私
    其實,最後的真相往往會告訴你,溺愛孩子,只會讓你的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在前些天,武漢地鐵站,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昧地為孩子包辦一切,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不惜犧牲自己,只會讓孩子心安理得去接受,時間長了,但凡你做了一點不順她意的,你就是她眼裡的壞人。如果你此時,再選擇唯唯諾諾,她則會得寸進尺。
  • 常給孩子灌輸以下思想,娃長大容易被當「軟柿子」捏,父母別犯傻
    其實,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還能怪誰?如果你平時常給孩子灌輸以下思想,娃長大容易被當「軟柿子」捏,父母別犯傻。」記得我小時候,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在學校老老實實的,別給我惹事。」父母就會說:「忍著,少招惹人家就行了,凡事以和為貴。」正是因為父母經常告訴孩子「凡事忍耐,以和為貴」,向其灌輸遇事忍讓的思想,孩子才會慢慢變得遇事不敢冒頭、不敢抗爭,被欺負了也是忍氣吞聲,所以最容易變成被人拿捏的「軟柿子」。所以,父母不要讓孩子一味忍讓,可以讓孩子別惹事,但也要告訴孩子別怕事。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家孩子太懂事」,家長別沾沾自喜了,小心孩子過早成人化
    之前去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的媽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她的女兒實在太懂事了。孩子媽媽說孩子從小到大,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很聽父母的話。有的時候去逛超市,孩子看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到昂貴的價格,就會默默地拉著我走,還跟我說沒有看上喜歡的東西。她從來不會和別的孩子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鬧著父母給買,不買就鬧脾氣。
  • 不想孩子長大後,變沉默寡言,父母在這事上就千萬別懶
    孩子沉默寡言是父母比較擔憂的一個缺點。如果自家的孩子沉默寡言,父母會擔心孩子在沒結婚前不會談戀愛處對象,或者是擔心孩子在職場中不會和領導與同事相處。確實在生活中,沉默寡言的人很少有朋友,因為他顯得比較無趣;沉默寡言的人在感情方面也會比較坎坷,因為戀人之間整天都是想黏在一起說話的,要是一方太過寡言的話,另一方就會覺得無聊,甚至還會以為是其不夠愛自己,最後讓感情出現了裂痕。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會把這「3句話」掛嘴邊,父母要了解
    百善孝為先,無論孩子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應該以孝順長輩為主,孝順是中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現代社會裡,有一些父母不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導致有些孩子在長大之後經常會做出一些不孝順父母的行為。
  • 為什麼有些父母,孩子越長大,對他們越失望?
    後來大了一點,只要家裡有什麼農活,都會趕著自己去做,而讓弟弟在家裡吹風扇看電視。自己在家裡沒有飯吃,不要緊,可如果父母回家聽到弟弟說餓肚子了,準會罵他為什麼不給弟弟做飯?甚至還要罰他晚上不準吃飯。長大以後,讀者就自己出門打工了,包括後來結婚都是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