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早獨立是好事?並不認同,過早獨立反而會讓孩子內心缺愛

2020-11-16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前幾日,聽到一位母親說:"只要心狠一點,沒有孩子學不會的!"

仔細思考了一番過後,發現目前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信奉"科學餵養",秉持著"絕不溺愛孩子"的初衷,非常強調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於是就發生了很多如下事件:

"一位孩子出生後就和母親分床睡,導致睡前焦慮症"

"八個月孩子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幾次摔倒,造成粉碎性骨折"

"一兩歲小女孩,獨自一人上下學"

……

目前此類事件已經算是層出不窮了,相信大家看到這些的第一眼,都會感到很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孩子剛出生不是就應該和父母睡嗎?

八個月的孩子不是應該正在學習爬行嗎?

兩歲的小女孩上幼兒園,難道不應該由家長接送嗎?

家長難道不會擔心上下學途中的安全問題嗎?

01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讓孩子過早獨立的情況?

當問起家長上述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是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會在遠處觀察她,在保證她安全的情況下,儘量不會出手。"

相信很多家長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只是各位家長所認為的好,也許是家長以前自己體會到了獨立,知道獨立的好處,所以就強迫孩子獨立。

這樣做雖然會讓孩子比別的孩子更早進入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會增強,但是也會讓孩子更加成熟。

之前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就上了新聞,小小年紀,不僅會做飯,還會拖地洗衣服,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小大人"了。

屏幕前很多的父母都羨慕能夠有這樣一位懂事獨立的孩子,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孩子背後的辛酸。

本該是撒嬌賣萌的年紀,但是卻經歷著超過這個年紀的失望和無助,如今的堅強和獨立之後,又是背後多少次地嚎啕大哭?

所以,在這裡不得不和各位家長談一談,過早獨立到底有多恐怖,又應該如何解決呢?

02過早獨立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危害?

①可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固然需要獨立,但更需要愛和陪伴,如果一味強調獨立,過早地把孩子強行推出去,會導致孩子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

以前聽過一位爸爸講述他的育兒經驗,他說他非常愛自己的兒子,他深知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承擔什麼,所以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方面的能力。

曾經,兒子哭了想要喝奶,他故意把奶瓶放在一個角落,讓兒子邊哭邊爬著去抓奶瓶;

他帶兒子去遊泳,給孩子套上一個遊泳圈後,就把兒子扔到水裡,不管不顧。

這位父親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想讓他早點獨立。"

但是這位父親最後真的達到了他的目標嗎?事實上,反而是讓事情變得更加嚴重了,在這樣的教育下,本來是一個溫柔乖巧的孩子,非但沒有獨立起來,反而脾氣變得暴躁,變得偏執,變得沒大沒小,變得喜歡向父母撒嬌。

若是出現這類問題這位父親仍然不知道改正的話,最後面臨孩子的可能是更加嚴峻的挑戰。

②會給孩子帶來無法磨滅的創傷

當初在一個綜藝節目上,王子文看到大屏幕中別人溫馨的家庭,友好的親子關係,她發自肺腑地說出了這些話:"我其實很心酸,因為我從來沒有體會過這樣的愛,因為我爸媽從來就不會主動聯繫我,問最近累不累啊,身體好不好啊,可以說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體會過他們的愛,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創傷,而且是一輩子的創傷。"

有人說"你以為誰想獨立呢?獨立有些時候都是被逼出來的。"這句話其實不假,每個孩子肯定都希望永遠活在父母的臂彎中,他們也想儘可能晚一點自己出去闖蕩,但是他們其實清楚,自己有一天必須要獨立。

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腳步,一步一步幫助孩子獨立,而不是猛然一下,讓孩子學會所有甚至是有些成年人都還不會的東西,這不是在讓他們獨立,而是在壓迫他們,害他們。

一個人的童年是怎麼樣的,可以直接從人長大後的生活中可以看出,童年被迫獨立,沒有體會過父母的愛,長大後孩子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小時候的創傷是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的。

③可能會把孩子處於危險之中

之前閨蜜給筆者打電話談論心事,閨蜜說她7歲的女兒晚上去上補習班,時間是八點鐘,下課後是九點鐘,閨蜜每次上班已經很累了,接著又要去接孩子下課,確實有些疲憊,於是就想著自己休息一下,讓孩子自己坐公交車回家,也可以鍛鍊一下孩子的獨立性。

但是沒想到有一次,孩子卻坐反了方向,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個人坐在公交車上嚎啕大哭,最後司機詢問孩子媽媽的電話,才告知閨蜜這件事情。

閨蜜說現在想著那件事情自己都還是細思極恐,幸好是找回來了,若是沒有找回來,自己該是帶著多麼大的愧疚,繼續之後的生活。

其實說到現在,相信各位父母已經知道我想表達什麼了吧,沒錯,希望孩子獨立確實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是不是就代表著撒手不管?是不是就代表著冷漠無情?代表著讓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去做一下不符合他年齡做的事情呢?

也許孩子現在看來是獨立了,是懂事了,但是他們堅強獨立表面背後,其實犧牲的是孩子對父母最珍貴的信任和安全感,也就是缺失了愛。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反而虛弱無力,甚至無法獨立。因為過早地讓孩子獨立,相當於在提前"透支"身體。

03想讓孩子獨立什麼才是最好的方法?

1)給孩子足夠的愛,是獨立的最好方法

"愛是獨立的前提,獨立是被愛的結果"。這句話其實已經告訴了我們各位父母最終的答案了。

很多父母都以為,堅強的孩子就是獨立的,能夠忍住孤單寂寞的孩子就是獨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記得當時播《爸爸去哪兒》的時候,那一期把孩子和爸爸分開,讓孩子自己去地道裡面尋寶,但是走著走著,嗯哼就大哭起來,想要找爸爸。

也許那些一心想要讓孩子獨立的父母,肯定會不管不顧,認為孩子可以自己解決,自己堅強,但是杜江卻是示範給了各位爸媽一個正確的做法。

杜江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並沒有嘲笑他,因為他明白對於嗯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害怕是很正常的,這時候父母需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杜江決定帶著嗯哼重新走一遍這個地道。

杜江說:"嗯哼,你看,現在爸爸陪你一起走,是不是就覺得沒有那麼可怕啦,你要記住,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害怕的東西,你都要知道,雖然有時候爸爸媽媽可能會不在身邊,你也要勇敢面對,要學會去嘗試,爸爸媽媽永遠在你身後。"

有些時候父母簡單的一些話語就是孩子最好的定心丸,就是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東西。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會讓孩子充滿自信和堅強,在他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會勇敢面對,也會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支持著自己。

2)父母的支持,是讓孩子獨立最好的"良藥"

在這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話題:"被父母愛是什麼樣的感覺?"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被父母愛的感覺大概就是自己做的決定他們都會支持你,讓你清楚就算失敗,就算遇到挫折,自己也有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這大概就是安全感吧。"

當孩子明白父母在背後愛著自己,支持著自己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獨立的,獨立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學會自己睡覺,學會自己遊泳,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實現獨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渴望長大的,當我們隨便詢問一個孩子:"你想不想要長大?"的時候,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想"。

但是與此同時,很多孩子也是拒絕著長大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擔心害怕,害怕自己獨立過後,會失去家長的愛和支持,會變成自己孤身一人。所以,孩子有些時候需要的其實就只是愛而已。

3)父母的陪伴反而會讓孩子走向獨立

假如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其實那才是對孩子獨立最大的阻礙,俗話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家長越是不在身邊,其實他們的心裡就會越來越依賴家長。但是,如果家長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讓孩子知道,其實父母是在背後陪伴著自己,支持著自己的話,我相信這才是對孩子走向獨立最好的幫助。

冷漠,漠視這種方法在任何事情上面都不是一個好方法,希望各位父母都能夠知道,只有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各位家長想要孩子獨立的心情相信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掌握正確科學的方法,不要刻意拒絕,不要延遲滿足,在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時候,及時站出來,多給他們一點愛,就是讓他們走向獨立最好的幫助。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早獨立好不好?這3大後果,建議家長看看還會讓他獨立嗎?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更獨立些,一方面俄日了提前進入社會的世界,但是很不隨人願,我們時常不了解獨立的真正含義,把他定義為是一種時間或空間上的脫離,卻不想反而在孩子內心留下了恐懼或不被關愛的陰影。但有一點知道講解的是,孩子的獨立真的能幫助孩子發揮的更好嗎?實際上孩子過早的離開父母,對心靈就是一種的傷害。
  • 「孩子分房睡」也有最佳年齡,過早分開反而害了孩子
    雖說現在倡導早點和孩子分房睡,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成長,但是「孩子分房睡」也有最佳年齡。普遍觀點認為,如果親子共睡,孩子越大,越容易導致性早熟的出現,還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獨立能力。因此,不少寶媽受到網絡評論的影響,還有身邊朋友的現身說法,陷入要不要和「孩子分房睡」的困擾。
  • 孩子的獨立需要順其自然,過早破殼對娃有害無益,只會讓寶貝受傷
    但是讓孩子過早的破殼,從保護他們免受外界危害的蛋殼裡出來,並不是利於孩子的成長,這種教育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缺乏愛和保護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家長以為的獨立教育,而是在把孩子往無盡內心深淵裡推,這種教育屬於偽獨立教育。
  • 孩子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會讓孩子成長更混亂
    很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學這樣學那樣,似乎都恨不得一下子把各種知識技能塞給孩子,讓他(她)武裝到牙齒,那樣他(她)就不怕任何競爭,而作為父母的自己也會因孩子而感到無比自豪。在這麼多需要學習的內容裡,有一項在家長們的心中所佔的位置無比重要,那就是獨立生活能力。
  • 培養孩子獨立是門藝術,學會喚醒孩子內心覺悟,教育也會很簡單
    &34;,但是小丫頭卻成長的並不開心,因為女孩的一切都有媽媽的安排,在缺少自我意識的情況下,也沒有掌控自我的選擇權利,這樣的成長環境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迷茫。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逆境底下更容易出孝子,而教育孩子也不能太過順利,因為太順利反而不是件好事,說明家長把孩子保護得滴水不漏沒有漏洞,但是人生會經歷各種形形色色,沒有平平坦坦的一生,只有從高處猛然跌到谷底的寒氣四射。
  • 過早寄宿在校有何危害?孩子一句話點醒了媽媽,培養獨立不是分離
    ,他們會逐漸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早些獨立起來,選擇讓其寄宿,其實,這樣做並不一定正確。如果過早將孩子送進學校獨立生活,當他們遇見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去求助,特別是遇到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不好向老師或同學開口。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儘量不要過早,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儘量不要過早,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娜和老公結婚3年了,本來想著多過一段時間二人世界,可是便在家人的催促下要了孩子,本來還是小姑娘的她瞬間變成了寶媽。由於是新手媽媽,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但是小娜也盡力的在照顧孩子,有些不明白的事情不是查資料就是問問過來人。
  • 孩子過早的懂事,真的好嗎?
    我不認為讓孩子過早的懂事,是一個好的教育觀念。這只會讓孩子的人生出現部分的缺失,變成以後的遺憾。我們生活當中有太多的例子,總是有太多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內心的苦,你只看到他們的優秀,卻未必看到他們的苦惱。人不是慢慢長大,而是可以瞬間長大的。「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
  • 孩子太懂事=成人化邊緣,過早的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
    而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但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麼?不見得,有的時候,太懂事其實是孩子過早成人化的表現,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想說給各位家長,孩子過早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
  • 太懂事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活得並不快樂,過早「成人化」罷了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懂事、聽話、乖巧」如果有人這樣評價你的孩子,我想你的內心定是欣喜的。做父母的都希望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毋庸置疑,懂事是褒義詞,可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好事嗎?聽完這位媽媽的話,大多數家長都投去了羨慕的目光,而我卻格外的心疼那個懂事的孩子,她承受了太多和她的年齡不相符的東西,過於懂事其實是過早「成人化」的表現,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 寶媽別再上當了,過早走路不是好事
    前幾天,看到小區裡溜娃的家長們在一起討論孩子走路的事情,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從呱呱落地的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能獨立思考的人,要經歷很多個成長階段,而走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大運動。
  • 孩子有以下表現,說明該「分房睡」了,過早過晚都阻礙孩子成長
    關鍵是,她家兒子會學話了,有幾次還跟外人說夫妻倆的一些私事,還說媽媽一些隱私,聽得她特別不好意思。於是,她就考慮跟兒子分房睡,但是兒子跟爸媽睡習慣了,根本不想自己睡一個屋。為此,還各種哭鬧,說爸媽不愛他了,還鬧脾氣不去上學,弄得朋友一點脾氣都沒有。所以,她就疑惑,是不是自己跟孩子提分房睡提的太早了呢?關於跟孩子分房睡,其實太早太晚都不好,寶媽們確實要上點心。
  • 孩子很懂事別沾沾自喜,心理過早「成人化」並非好事,要警惕
    小孩子在公共場合不哭不鬧確實是好事,可是如果太過"懂事",那並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天性被抑制住了,過於懂事,心理趨於"成人化",家長們要引起重視。因為有這些事的發生,孩子們久而久之就變"乖"了,所以當他們的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時,雖然他們會生氣或者失望,但是他們仍然會把這種情緒憋著,不讓父母發現。這種情緒長期壓抑在孩子心裡,是對孩子內心的巨大壓力。這容易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後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傾向,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 帶過孩子的媽媽告訴你,過早跟孩子分床睡會有哪些影響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慢慢分床睡,這樣有利於提升夫妻之間的感情,培養孩子獨立及適應環境能力。但是過早和孩子分床睡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進而會使孩子有種膽小、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媽媽們非常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如何避免過早和孩子分床睡帶來的影響呢?
  • 十種運動不宜讓孩子過早接觸
    適當的戶外運動有助於孩子身體健康,長個子。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體發育情況不一樣,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若孩子過早接觸一些運動,其運動量、運動力超出孩子身體的承受範圍,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一,倒立,不適合3歲以下孩子。經常倒立或者長時間倒立,會損害兒童眼壓的調節。對喜歡倒立的小孩子要適時引導他們轉換姿勢。二,扳手腕,不適合4周歲以下孩子。
  • 培養孩子獨立,一愛二思三做,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
    過早逼迫孩子獨立,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缺乏愛和支持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在培養獨立性,而是在把孩子往深淵裡推。這種教育,根本就是偽獨立教育。真正的獨立教育是在有愛的基礎上,獨立思考,憑藉自己的力量處理與年齡相符的事。而不是不能依戀父母,不能求助父母。
  • 孩子幾歲分房睡最合適?過早過晚都不好,也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和閨蜜聊天,她家的孩子都已經快要9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一般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房間,晚上自己單獨睡覺了,可是閨蜜的兒子卻還是每天晚上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睡在一起。閨蜜也覺得孩子應該逐漸獨立了,就嘗試和孩子商量讓他自己單獨睡覺,可是孩子卻怎麼都不樂意。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
  • 孩子並非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式」成長,只會讓孩子加速失敗
    自己平常驕傲於孩子的懂事獨立,卻也沒有想到,孩子年幼時承擔著太多的壓力,總有一天也會崩潰的。而這類&34;的成長,只會讓孩子加速失敗。&34;成長對孩子有何危害?1、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事實上孩子並非越早獨立越好,而是要在恰當的時刻獨立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