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寄宿在校有何危害?孩子一句話點醒了媽媽,培養獨立不是分離

2020-12-19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成長總是悄無聲息的,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會逐漸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早些獨立起來,選擇讓其寄宿,其實,這樣做並不一定正確。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案例

李梅的兒子今年剛升初中,雖然學校離家並不遠,可她決定讓孩子寄宿在學校,說是方便其學習,同時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起初,孩子並不是很情願,以哭鬧反抗,而李梅下定決定要這麼做,兒子礙於威嚴只好接受,此事便告一段落。

在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李梅發現兒子變得越來越沉悶,對自己越來越冷漠,從前孩子喜歡跟她講述校園趣事以及自身遇到的困難,可是現在孩子回家總是將自己關在臥室,叫他也不搭理。

李梅對此很茫然,嘗試著與兒子溝通卻慘遭拒絕,在她的再三堅持下,兒子終於吐露心聲——

「我在學校一待就是一周,所有的事情都積壓在一起,回家後壓根兒不知從何說起,想說也覺得已經過去了沒必要了,時間久了,就懶得說了。」

聽到孩子這句話,李梅才知道急著讓他獨立的想法多麼愚蠢自私,當即決定讓孩子放棄寄宿。

拒絕過早寄宿的原因

1、影響心理健康

科學研究發現:過早寄宿在學校的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是住在家中的學生的3倍左右。

人的心理在18歲左右逐漸成熟,在此之前都處在一個不斷發育的階段,需要有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如果過早將孩子送進學校獨立生活,當他們遇見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去求助,特別是遇到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不好向老師或同學開口。

而在家中,有一點風吹草動,父母就能第一時間發現並且進行引導和開導,以便儘快找到正確的出口。

2、可能沾染壞習慣

孩子年齡尚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容易沾染壞習慣,若有家長引導,便可及時制止,但是當孩子進入寄宿學校時,父母無法進行及時的提醒和指導,孩子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3、親子關係變差

一旦選擇寄宿學校,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相處時間驟然減少,親子交流變少,感情隨之變淡,中學又處在青春期,親子關係淡化可能加重他們的叛逆心理。

如何正確讓孩子獨立

事實上,獨立並不一定是身體與家庭分離,而應該先做到精神獨立,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①心口合一

有的父母心裡想著讓孩子儘早獨立,可是行為讓卻為孩子包辦一切,事無巨細地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這樣做只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

②培養後果意識

獨立就是可以為自己負責,為自身的行為承擔後果。當孩子決定做某事時,即使很不合理,父母也不要急著否定他們,而是適時讓孩子承擔後果,獨立思考這件事情的意義,在自我經歷中自我反省,總結經驗、提升自己。

③讓孩子找到自我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獨立就是自我,不只為他人的期待,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事,去生活。對父母而言,就是適度放手,讓他們做自己的事、交自己喜歡的朋友、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因為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就是通向自我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所以,很多父母在小學階段就給孩子去上寄宿學校。但是孩子去了繼續學校以後,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裡面會不會不適應,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想爸爸媽媽等。甚至有父母在網上發帖說,後悔讓孩子去寄宿學校,難道寄宿學校對孩子有危害?白巖松:"打死我也會不讓孩子住校"!
  • 別太早送孩子去寄宿學校,不僅毀了孩子,還毀了親情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家長可能出於工作原因,平日很忙,也不願意讓孩子長期跟在老人身邊,怕被慣壞。就會早早地送孩子去託兒所,再長大點就送到寄宿學校,覺得說孩子在寄宿學校裡不僅能被照顧好,也能學到知識,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 送孩子去寄宿學校,可以鍛鍊她?寄宿3年的女兒一句話讓我後悔
    想必大家也知道,關於寄宿學校有一種說法是把孩子早早的送到寄宿學校,可以更好的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少家長對此深信不疑,早早的就將孩子送去了寄宿學校,還有一些家長是因為工作過於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送孩子去寄宿學校真的有那麼好嗎?不會讓孩子的心靈與成長受到什麼傷害嗎?
  • 讓孩子過早寄宿有好處嗎?過來人給出了答案,壞處也有很多
    寄宿是住在學校或者老師家裡,而最近有一個關於它的問題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那就是:讓孩子過早寄宿是否有好處?其實現實中很多過來人已經給出了答案,好處的確有很多,但同樣的壞處也不小。還有一小部分家長對於寄宿的觀念就不同於大眾,他們認為寄宿對於孩子是有培養的作用。的確通過現實中很多例子,我們能夠清楚知道寄宿對於孩子的獨立性等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提升,使得孩子能夠過早變得懂事起來。家長在孩子的眼裡就是一面安全牆,只要在其身後,那麼一切的麻煩都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承擔。
  • 孩子寄宿真能培養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嗎?
    家長提問:我和丈夫的工作比較忙,孩子明年就上小學了,想把他送到一家寄宿的學校,這樣不耽誤我們做生意,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大大增強,我想問問專家孩子多大就讀寄宿學校比較合適呢?「培養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且不說這樣的目標本身很自私很偽善,推論也很淺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絕開來,就可以鍛鍊出很強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體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體意識、善於和人合作——按照這樣的邏輯,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最好的。寄宿真能培養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發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動物都明白的道理,有很多人卻不理解。」尹建莉說過,過早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一生都難以彌補的創傷,就等同於成年人的喪親之痛。尹建莉認為讓大學之前都不應該讓孩子住校,越小越反對。「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白巖松大家都知道,央視著名主持人,播報風格輕鬆詼諧,思想觀點入木三分。這樣的他在育兒方面也是頗有見地。
  • 一年級就步入寄宿生活,孩子睡覺不敢蓋被子,背後原因太扎心
    @冰童的主角:不是我捨不得他吃苦,自己一年級就開始了,到了四年級還哭鼻子想家,所以我不會讓他住校,該經歷的遲早會經歷,為什麼不讓他心智成熟一點呢? 在網友們激烈的言語中不難看出,對於孩子過早住校是一件「殘忍」的事,可對於這些孩子的父母來說,相信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吧。有人說孩子提前住校可以鍛鍊他們的獨立性,也是有好處的。
  • 孩子過早獨立是好事?並不認同,過早獨立反而會讓孩子內心缺愛
    屏幕前很多的父母都羨慕能夠有這樣一位懂事獨立的孩子,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孩子背後的辛酸。本該是撒嬌賣萌的年紀,但是卻經歷著超過這個年紀的失望和無助,如今的堅強和獨立之後,又是背後多少次地嚎啕大哭?所以,在這裡不得不和各位家長談一談,過早獨立到底有多恐怖,又應該如何解決呢?
  • 孩子寄宿不能太早,否則培養不出獨立,只是獨自
    我們又該什麼時候才能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1.獨自並不是獨立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就是想讓孩子變得獨立,讓孩子更早適應生活,那問題來了,讓孩子獨自生活,真的是獨立的表現嗎?孩子獨立並不是讓孩子突然之間獨立生活,或者是把孩子放進一個新的,沒有家長的地方,孩子就能夠獨立。
  • 白巖松:我絕不會讓孩子住校,其實適合的孩子,寄宿能有不少好處
    白巖松公開反對「寄宿」這件事,他曾在節目中說:「我和我的妻子就算是被打死,也不會讓孩子住校!」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遲早是要獨立生活的,「寄宿」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最好途徑。最近,上海一所中學,有一位學生在開學一周左右,就打電話哭著喊著要回家,原因是孩子總是和同學吵架、自己不會洗衣服,並且他認為自己實在是沒辦法去融入集體宿舍。
  • 孩子頭上長「小黃豆」,媽媽不以為然,婆婆一句話點醒媽媽
    文/胡巴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現如今,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和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和生活上恨不得給孩子最好的, 甚至有的媽媽們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會選擇全職帶娃。但其實很多時候家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孩子放假期間,經常外出貪玩,很多細節家長可能會忽略。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前段時間知乎的一則「我後悔讓孩子住校」文章的走紅,更是讓許多父母心裡惴惴不安:難道讓孩子住校真的是害了孩子嗎?「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說到白巖松,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 初一女生曝光真實寄宿生活,字字戳心!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宿!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再苦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寄宿學校」不僅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且還充分的揭露了寄宿學校對學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雖然觀點很犀,但是也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同樣持這一觀點的尹建莉老師更是直言:
  • 再苦,也不讓孩子過早住校!一位媽媽親講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讓孩子住學校呢?今天,給大家分析下。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教師。我覺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高中可住校,小學及初中應該在家裡吃住,尤其是小學,最好不要住校。才一年級就住校,美其名曰獨立,很好。孩子說,等父母老了也直接送養老院,一個月看一次,有護工虐待反正也看不見。小孩和老人都是弱勢群體,很容易被傷害。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提供,還有精神上的保護。突發事件的到來,孩子束手無策,父母還不能及時給予安慰,Ta慢慢的就會關上對你信任和依賴的大門!
  • 哥哥幼兒園全託寄宿vs弟弟非寄宿,差別戳心!
    孩子上中班後,每次周五回到家就自己在房間玩,周日晚上要上學時,也「禮貌地」跟他們揮手;有時周末夫妻倆帶孩子外出跟其他小朋友玩,這個孩子只是靜靜地吃飯,對外界不關注……這位媽媽說:「當時沒多大擔憂,就是覺得孩子有禮貌、獨立了……」直至大寶7歲時,他們生了二寶,大寶在同一所寄宿學校繼續讀小學。
  • 孩子過早進寄宿學校,性格的轉變叫媽媽擔心得很
    鄰居家不到七歲的孩子小胖長得非常可愛,大大有神的眼睛圓嘟嘟的小嘴巴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他從小就是胖嘟嘟的,而且特別的聰明頑皮。小胖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爸爸在他三歲多時就離婚了。孩子一直跟著媽媽和外婆住,胖胖的媽媽是個女強人,自己當小老闆做生意,平時忙的很少能看見她的面。
  • 孩子過早參與競爭有什麼危害?父母要警惕,別用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事後仔細想了想,現在家長們認為孩子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拿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其本質更多的是家長之間的無言交鋒,而非孩子們自願為之。家長此行為外化與孩子,便是爭強好勝。而孩子爭強好勝成功也罷,但是成功者唯幾人而已,其他失落者只能憤憤不滿,埋怨他人,憎惡社會?這真的是家長朋友希望看到的嗎?孩子過早參與競爭有什麼危害?
  • 孩子的獨立需要順其自然,過早破殼對娃有害無益,只會讓寶貝受傷
    小雞一出殼就能跟著媽媽去覓食,這是因為它在殼內鍛鍊了千百次。但是如果雞蛋若被人提前砸開,把小雞提前從雞蛋裡硬拉出來,它必然無法存活,又何談奔跑。在《少年說》裡面,有一名叫做陳沛然的小女孩,從小她就被媽媽要求獨立,甚至在難受想哭的時候找媽媽,也被媽媽推開說:你自己要學會堅強勇敢。
  • 中學生寄宿有四大好處,但有一類孩子並不適合
    住宿制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上晚自習,一般有兩至三節課的時間,學生都在教室自習、完成作業,自習課也會有老師坐班,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家裡,學生學習時比較自由放鬆,聽聽音樂、吃吃零食,翻翻手機,學習效率肯定不如寄宿在校。
  • 孩子過早擁有手機的危害
    手機對孩子的危害:1.非必要不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沒有人天生禁得起誘惑,即抵制誘惑的人格是鍛鍊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2.太早擁有手機的孩子,容易沉迷於網絡垃圾。太早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孩子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世界,容易沉迷其中,也不利於孩子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被手機毀掉的孩子,常聯合打網路遊戲到半夜,網遊把網癮的孩子集合到了一起。3.儘量多陪伴孩子。小學放學早,孩子課餘時間多,可以一起陪孩子親子閱讀,時間允許的話一起外出運動,鍛鍊身體,不要把孩子交給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