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會讓孩子成長更混亂

2020-09-05 童心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進入21世紀,由於人口的膨脹和環境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更激烈。很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學這樣學那樣,似乎都恨不得一下子把各種知識技能塞給孩子,讓他(她)武裝到牙齒,那樣他(她)就不怕任何競爭,而作為父母的自己也會因孩子而感到無比自豪。在這麼多需要學習的內容裡,有一項在家長們的心中所佔的位置無比重要,那就是獨立生活能力。

曾經在一次&34;中,我聽見了一位母親是如何眉飛色舞地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對女兒的讚美之情的:

&34;

不說不要緊,一說讓人驚。很多在場的家長聽到她這麼一說,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而且還都爭相請教她是怎樣培養出這麼一個貼心的小棉襖的。然而,在我看來,我反而擔心起這個小女孩來——這麼小的年紀就要把家裡的事情裝在心裡,她能承擔得了嗎?一旦出了什麼事情,她能夠應對嗎?

其實,這種渴望孩子儘早獨立走向生活和社會的心情我們都能夠理解,可是別忘了,孩子畢竟年紀還小,心智還沒有成熟,這就決定了在某些時候他們會遇到這個複雜的社會所帶來的、他們尚沒有能力面對的風險。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便很有可能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因家長疏忽監護而讓孩子出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在這裡也就不一一枚舉了。

那麼,究竟過早地讓孩子獨立,也就是所謂的&34;,會給他們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呢?

一、 &34;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1、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著名兒童理論專家皮亞傑曾經提出過&34;,在這個理論當中,孩子到了哪個年齡適合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是相對科學客觀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且,我們都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可大可小的懲罰。可是很多家長卻不顧自己孩子的年齡,試圖讓他(她)做一些超出他們年齡範圍和能力範圍的事情,其實這也算是違背了兒童發展的客觀規律。那麼,孩子能夠成功完成這些事情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很容易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從而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卑的人。

2、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這個世界對於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未知與挑戰,但與此同時也充滿了危險。但幸運的是,他們一般都有相對可靠的父母,幫助他們避開危險。但是,如果父母過早地對孩子不管不顧,讓孩子獨自面對這些未知的危險與挑戰,那麼對於尚且年幼的孩子來說很有可能是童年的噩夢。這種行為將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遭受威脅,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懷疑,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3、不利於培養親子關係

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是他們的保護者,理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為他們擋住來自社會和生活的各種風雨。但是,如果父母採取一些較為強硬的&34;做法,逼迫孩子過早地離開自己的懷抱獨自成長的話,孩子心裡就會認為&34;,從而便開始對父母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往往就是這種不信任感,給多少家庭帶來了難以解決的親子關係難題,以及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想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顯然不能通過一些強硬的方法去逼迫孩子,而是要用一些相對科學的方法。那麼,我們又該採取什麼較好的方法呢?

二、 如何真正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1、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養育孩子就好比種一棵樹一朵花,每棵樹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需要培育者耐心地給它們施肥灌溉。如果我們違背了自然規律,妄圖自己種的樹或花儘快長成,那麼這就是&34;,不僅難以正常開花結果,而且還會導致植物的死亡。同樣地,孩子們的成長也應該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而不是讓他們超越年齡做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只有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2、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計劃

要想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焦慮的情緒是絕對不能有的,具體表現為:看見或聽見別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也這樣,生怕孩子吃虧。但是,我們畢竟不是神,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想法,不妨先停下來放空自己的大腦,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我們剛剛看到或聽到的事情上轉移開,然後多想想自己的孩子。

另外,學會如何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是父母的必修課,具體可以從語言表達、行動力、社交行為等方面多角度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如果還是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那麼通過與其他人家孩子的性格對比或者查閱相關書籍資料了解,也會比較有效。

3、培養孩子的精神獨立

我們都知道,精神上的獨立需要強大的內心,而很多大人都不能做到精神獨立,更別說孩子了。要想讓孩子實現精神上的獨立,就得循環漸進、潛移默化,有兩點是必須要注意的:一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是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適當表達自己的選擇和想法,而且家長也需要認真聆聽;二是如果孩子年齡稍大些的話,要讓孩子的眼界不斷開闊,可以多點帶孩子去諸如博物館、圖書館、歌劇院等大型公眾場所去看看,還可以多與孩子就一些故事、歷史、新聞、百科等展開討論,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4、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作為家長,適當地給孩子安排任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發現孩子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不滿、沮喪等較為明顯的情緒時,就應該先停下來,看看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而且還要讓他們主動說出來。逼迫或威脅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任務,或者總以這是孩子自己的事為理由拒絕幫助孩子,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給孩子提供幫助,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體會到成功幫助別人的快樂。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了問題或者在和小夥伴玩耍時發生了矛盾,一味地說&34;並不奏效。這個時候,父母其實更應該設身處地去了解孩子所遭遇的情況,引導孩子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鼓勵孩子自己解決或者協助孩子一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支持著他(她)和愛著他(她),漸漸地也就有了安全感。

俗話說得好:&34;正因為孩子尚未成年,所以我們是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培養以及教育孩子如何獨立的。要不想孩子受到傷害,就不要採取&34;的催熟行為。作為父母,我想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幸福應該多於獲得成功,所以從現在開始,請收起壓迫和架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理解。

我是童心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多大可以獨立坐著?並不是越早越好,揠苗助長傷害脊椎
    孩子多大可以獨立坐著?並不是越早越好,揠苗助長傷害脊椎導語現在很多家長不管什麼方面都要攀比,尤其是生下寶寶以後,更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就會拔苗助長似的養育寶寶,其實這樣並不正確。因為寶寶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有規律性的,若是打破了這個規律,很可能會讓寶寶的身體受傷。就拿寶寶獨坐能力來說,有的家長發現寶寶學會翻身後想要自己獨立坐起來就興奮不已,甚至幫助寶寶鍛鍊獨坐的能力。
  • 想要逼著孩子獨立?揠苗助長換來的「偽獨立」,對孩子並無益處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快的獨立起來,因為只有獨立起來了,做父母的才能放心的讓孩子獨自去到社會上。所以父母在生活中都會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孩子,幫助孩子變得獨立,可是許多父母在方法上都未必是對的,用錯了方法,結果導致孩子的獨立不過是偽獨立。
  • 孩子並非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式」成長,只會讓孩子加速失敗
    每次大人們坐在一起閒談,總是在各自比拼自家的孩子。有些家長誇自家的孩子獨立懂事,有的家長自豪自家孩子成績好。但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驕傲可能會害了孩子。寶媽小玉就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在她心中,女兒一直是讓親朋好友羨慕的好孩子。女兒在學校會努力學習,回到家會主動給父母幫忙,從來都不會抱怨一句,而是非常懂事聽話。
  • 越來越多的孩子「偽獨立」,家長的揠苗助長,讓孩子越來越依賴
    偽獨立和真正獨立之間的差距生活當中,像小玲這樣的家長還有很多。他們的特徵就是想讓孩子試著處理這個年齡段不該處理的事情,試圖通過這種超前的鍛鍊方式,讓孩子變得獨立。小玲已經跟大家證明了,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更獨立,還有可能讓孩子陷入危險當中。
  • 放任孩子獨自坐公交,教孩子獨立不是揠苗助長,3條準則不能忘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出現負面的情緒,會讓家長覺得這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是一種不獨立的信號。這些孩子往往習慣於把所有的心事都藏於心底,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亮起紅燈。 看到這些孩子的表現,我們不難看出,偽獨立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不僅沒有促進作用,甚至還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小心對孩子揠苗助長
    在心理學界,科學家格賽爾曾做過一個研究"超前教育"的實驗——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研究表明:早教不是越早越好,扭曲的成長規律對孩子而言是苗助長。在同樣的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之下,弟弟只用了2周就學會了獨立爬樓梯,遠比哥哥要快。哥哥提前4周開始練習,完成時長6周;弟弟落後4周開始訓練,完成時長2周。顯而易見,弟弟練習時長更短,這也意味著孩子的習得能力更強,速度更快。格賽爾繼續尋找雙胞胎做同樣的實驗,得出的結果並無二致。
  • 培養孩子獨立,一愛二思三做,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
    孩子首先要有足夠的安全感,然後才能發展出對獨立的渴求。如若缺少這個環節,就是偽獨立。偽獨立沒有溫度,它是在無數絕望和恐懼中建立起來的。它培養出來的孩子,常常表面強大內裡空虛,情感無依靠,遇事不自信,難以信任周圍的人。獨立,本能讓孩子活得精彩。偽獨立,卻讓孩子受盡委屈。
  • 孩子的獨立需要順其自然,過早破殼對娃有害無益,只會讓寶貝受傷
    文章/熊二編輯/御姐《親愛的安德烈》裡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欠孩子一場&39;。家長應該明白,正確對待孩子成長的節奏,才是對生命的尊重。果子到了季節,自然會熟,花到了時候,自然會開。缺乏愛和保護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家長以為的獨立教育,而是在把孩子往無盡內心深淵裡推,這種教育屬於偽獨立教育。
  • 孩子越早識字越好?格賽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你的無知會毀了孩子
    而且,在很多父母心中,孩子越早識字就越好。 然而,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告訴我們,這樣的結論是錯誤的。在不恰當的時候,過分心急焦慮的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 獨立能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底色
    父母是否期望孩子獨立,父母的行為是否促進了孩子的獨立。先來說期望獨立這件事情,父母們都會說:「誰不希望孩子獨立呢?一定會希望啊!」態度上是明確的,但是從行為的角度來說,卻未必真的是在促進孩子獨立。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想一下,比如生活中,你會讓孩子獨立吃飯嗎?
  •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你家孩子獨立性強嗎?答「強,我家孩子很獨立」,那麼恭喜你,你家養了個優秀的孩子。但是也有些孩子是這樣的,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一天晚上6歲的豆豆正在客廳玩玩具,媽媽走過來提醒她已經很晚了,不要再玩了趕快收拾好玩具準備睡覺。
  • 闢謠:孩子越早獨立越好?紐約心理醫生:易造成習得性無助
    雖說我們應該讓孩子儘早接觸家務,但這並不代表強迫他們去做能力範圍內的家務。因為那樣不但會摧毀孩子自信心(因為能力不夠,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成功。),還會讓他們對「完成自己的事情」產生牴觸情緒,更不利於成長。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孩子獨立能力?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
  • 孩子的獨立意識是成長的標誌
    親子關係是世上所有愛的關係中唯一指向分離的關係,即孩子終究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離開父母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早一天意識到這一點,會更願意去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責任心等品質;在親子關係上也會注意保持距離,而不是天天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把孩子箍得緊緊的,結果只能相看兩生厭。一位家長曾經向我傾訴:「孩子越大越難管,才上初中竟然就把我踢出了他的朋友圈!真的很傷心。」
  • 教授怒批家長接送孩子是溺愛,獨立很重要,但不能陷入「偽獨立」
    教授從兩方面加以說明:第一,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容易造成學校附近路段的擁堵,造成一些安全隱患;第二,家長天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頭,上學送,放學接,孩子根本沒有獨立的機會,連自己上下學都不會,漸漸變得什麼都只會依賴父母!
  • 獨立——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邊玩邊學,慢慢體驗和成長,開發自己的潛能。給予鼓勵和信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營養劑首先獨立的孩子更有自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從小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如教給孩子讓他自己學會洗碗、洗衣服,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可以在實踐中琢磨出其他的方式方法,還有如何克服困難。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認真的生活態度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還能很快地適應不同的環境。
  • 獨立=從不麻煩別人?心理學深度剖析「偽獨立」背後的心理機制
    其實,家長這樣說的潛臺詞,就是讓孩子承犯錯的責任,言外之意是「媽媽沒有錯,因為媽媽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已經盡到了教育的責任)」,這就是一種無意識的逃避責任的行為。也許有人會問,難道不是這樣嗎?難道不應該讓孩子自己犯錯的承擔責任嗎?
  • 揠苗助長無異於給孩子挖坑
    在項目獎項被取消之後,獲獎小學生陳某某的父親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稱孩子自幼接觸相關科學知識並形成濃厚的科研興趣,獲獎項目是孩子根據自身科研興趣選擇的課題,並在學校指導老師、父母及所在課題組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下,通過觀察學習和親自實驗操作,獲得項目主要實驗數據,基本掌握項目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如果這是事實,已經證明獲獎學生並非獨立完成研究項目。
  •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正確姿勢在這裡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還不急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但殊不知,獨立意識的培養越早越好,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1.循循漸進進行培養孩子獨立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急於求成,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獨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會讓他子排斥獨立,變的更加依賴父母。2.
  •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注意這5點,孩子早獨立,爸媽早開心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