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獨立意識是成長的標誌

2020-10-23 中國青年報

前段時間有一條新聞引起熱議:父母在14歲孩子的房間裡安裝攝像頭,以隨時監控了解孩子是否在學習,導致孩子報警。即便是監護人,對孩子的管控也要注意邊界和分寸。且不說涉及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父母過度控制的教養方式,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讓孩子把父母推得越來越遠,或者採取激烈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獨立和自主權。

排斥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獨立宣言」。親子關係是世上所有愛的關係中唯一指向分離的關係,即孩子終究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離開父母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早一天意識到這一點,會更願意去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責任心等品質;在親子關係上也會注意保持距離,而不是天天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把孩子箍得緊緊的,結果只能相看兩生厭。

一位家長曾經向我傾訴:「孩子越大越難管,才上初中竟然就把我踢出了他的朋友圈!真的很傷心。」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父母往遠處推,父母卻還想要實時掌控孩子的一言一行——這種矛盾真的不可調和嗎?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過度控制勢必引發孩子對成人世界的反抗。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內心開始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強烈地渴望獨立,也會比小時候更不願意被父母和長輩管束。對成人世界的反抗是他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此時仍把孩子當成嬰幼兒一樣,對所有事情都要過問,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要掌控,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幹涉過度、自己沒有自由。獨立自主的需求一旦被壓制,孩子就會想辦法回擊,無論是把父母踢出自己的朋友圈還是安裝攝像頭事件中的報警,都是孩子爭取自主權的「獨立宣言」。

孩子的獨立意識需要得到尊重。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家長首先要去了解這些特點,才能知道在什麼時期應重點關注什麼問題,在哪個階段需要發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從而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和問題有足夠的敏感。

比如青春期孩子的獨立意識本身就是成長的標誌,父母應該為此欣喜而不是打壓,只要不涉及原則和底線,就可以給予孩子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間和自由;不要事事追根究底,或時時加以掌控,就如新聞中的父母一樣,甚至安裝攝像頭來監控孩子。青春期階段,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隱私,信任孩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其實是在孩子走向獨立的道路上,給他增加一份信心和勇氣。

過度監控很難達到父母心中的預期效果,無法判斷孩子的真實學習效率,還會破壞孩子的內在動力和自主性。一直被父母監控長大的孩子,會習慣性覺得只有在被監督時需要學習和好好表現,而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就可以不學習或為所欲為了。

和孩子改善關係從傾聽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意和父母保持距離,甚至向父母屏蔽自己的相關信息,比如不讓父母看自己的朋友圈。在擔心和難過之餘,父母也應該思考一下,有沒有比監控更好的辦法,能夠做到既了解孩子又不讓他產生反感?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才使得孩子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良好的溝通是家庭和諧的基礎,也是建立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不管父母出於什麼樣的初心,如果他們沒有用合適的溝通方法,就容易與孩子發生矛盾衝突。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衝動,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如果父母硬碰硬,孩子很難輕易服軟或者對父母心服口服,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無論自己做什麼都難以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們會想:既然如此,那我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我的朋友圈也不讓你們看,我在做什麼想什麼也不讓你們知道。

想要改善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學會傾聽往往是第一步。父母要願意耐心聽孩子訴說,還要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說的話。如果不能和孩子共情,你就不可能理解他,也不可能給他想要的回應。父母只需要放下情緒和說教的衝動,專心安靜地聽孩子說話,溝通的第一步就到位了。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你可能沒法贊同,或者你實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也不要著急否定和評價。先聽他說,尊重他的感受,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表達你的好奇,了解孩子想法產生的緣由,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親子之間才能逐漸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

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精神上的守護者,給孩子一種確定不變的愛和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幫孩子擁有獨自走向未來的自信和勇氣。沒有父母可以一直守在孩子身邊。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匹小馬駒,牽在父母手中的韁繩要越放越長。終有一天,我們會徹底放掉韁繩,因為小馬駒已長成了千裡馬,它要去追尋屬於自己的草原。(作者:邊玉芳,系北京師範大學兒童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孩子獨立能力?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
  • 《西奧和不先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聽話的孩子誰都喜歡,但家長們也知道,「聽話」其實並不是褒義詞,每個人都要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不敢說「不」和一味地說「不」都會讓人頭疼。因此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少兒繪本——《西奧和不先生》,讓孩子學會說「不」,也學會說好,獨立的人格要從小就培養。
  • 從物權意識看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
    文/睿姐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孩子:每周住校的學生,回家時把一個星期的髒衣服都帶回家讓家長洗;在幼兒園自己會獨立吃飯,但回到家以後,就要父母追著餵飯。這些都是孩子缺少獨立生存能力的表現。所謂獨立生存能力,首先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在獨自生活時完成日常家務、照顧自己;其次包括風險判斷和自我保護能力,當自己身處在社會和公共環境中時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懂得給自己設立安全界限;最後還包括社交能力,能夠正常與人溝通,通過社交為自己獲取必要的生存信息和經濟利益。獨立生存能力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不言而喻。孩子從二歲開始,物權意識慢慢萌芽。
  • 聯合國日:全優加助父母培養孩子的全球眼光與獨立意識
    據悉,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自主意識的萌芽。他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穿脫衣服、洗臉洗手、洗襪子...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孩子喜歡獨立思考,熱衷於動手嘗試。
  • 【家長殿堂】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
    我們一直倡導要讓孩子獨立,大部分父母也都認同獨立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把握不好其中的度。
  •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正確姿勢在這裡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還不急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但殊不知,獨立意識的培養越早越好,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1.循循漸進進行培養孩子獨立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急於求成,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獨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會讓他子排斥獨立,變的更加依賴父母。2.
  • 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有這樣一個關於狐狸成長的故事:狐狸爸爸覓食時被捕獸器夾住去世,狐狸媽媽為了養活7個孩子,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讓小狐狸們自己獨立出去覓食,沒有覓到食物,就任由孩子們餓著,狐狸媽媽只是遠遠地在周圍看著,結果這些長大的小狐狸比其他的狐狸更健康、強壯,生存能力更強。
  • 獨立自主意識強的孩子思想也很獨立難能可貴,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能力的培養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那麼看重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大了他們自然都會做,尤其對於老年人,這種想法更為明顯。
  • 所謂放手讓孩子獨立,不如先從教會孩子會看地圖開始
    我仔細想了下,弟弟最近很愛出去,帶著也好,多出去吹吹風,呼吸空氣也利於成長。還有,新地方雖然陌生,但路不太遠,也還比較安全。重要的是,我是路盲,可哥哥這麼多年被爸爸影響和訓練,去陌生的地方,會看地圖和指示標誌,就算錯了,多走兩遍就是。
  • 孩子的物權意識如何培養?家長學會這幾種方法,讓孩子更好成長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如同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張,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建立起對外界的基本認知。而物權意識的覺醒,則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合理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能夠更好的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意識的物權的概念,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
  • 2020歐森·國慶悅光森林獨立營——獨立,才是讓孩子真正成長的唯一鑰匙!
    獨立,簡單的詞彙背後,潛藏著無數父母對孩子最深切的期待,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基礎且重要的能力,而6-8歲正是孩子離開父母的照料,學會獨立的最佳時期。★ 從衣食住行四方面入手,助力孩子生活獨立★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力孩子思維獨立★ 勇敢嘗試,敢於行動,助力孩子行動獨立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而就在重看這部經典電影的同時,我又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整個故事其實就是辛巴的成長史,在他從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長成真正的草原之主的過程,其實是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從育兒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顧《獅子王》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
  •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獨立,我們還在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緊身衣嗎?
    孩子獨立,不是說孩子到了十八歲,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變得獨立了,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孩子從小就由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累積起來的意識和能力。當孩子去吃飯時,是讓孩子自己點菜,還是父母越廚代庖?平常孩子的著裝,是讓孩子自己選擇,還是父母來決定?
  • 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這看似負責的行為,會摧毀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主見,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從眾心理,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深入思考和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在孩子的內心會認定自己的意見不重要,或者會認為即使自己表達了意見,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況且父母已經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也就懶得去思考。
  •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獨立意識提高,自尊心強,還有哪些心理特點?
    「孩子們進入了初中階段,也就是青春期了,平時的叛逆也能理解,只是他們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說心裡話了,我們也漸漸的不能進一步了解內心真實的他們,想想就好無奈……」「青春期的孩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有他們特有的特點,叛逆就是最大的一個的特點!」「嗯,那還有其他啥特點呀?
  • 獨立能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底色
    父母是否期望孩子獨立,父母的行為是否促進了孩子的獨立。先來說期望獨立這件事情,父母們都會說:「誰不希望孩子獨立呢?一定會希望啊!」態度上是明確的,但是從行為的角度來說,卻未必真的是在促進孩子獨立。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想一下,比如生活中,你會讓孩子獨立吃飯嗎?
  • 孩子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會讓孩子成長更混亂
    那麼,究竟過早地讓孩子獨立,也就是所謂的&34;,會給他們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呢?可是很多家長卻不顧自己孩子的年齡,試圖讓他(她)做一些超出他們年齡範圍和能力範圍的事情,其實這也算是違背了兒童發展的客觀規律。那麼,孩子能夠成功完成這些事情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很容易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從而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卑的人。
  • 如何培養子女的獨立意識和性格?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一手包辦事情,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性。為了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性格還是很有必要的。獨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像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放手去愛,獨立成長
    獨立之夜,讓孩子擁有了更多不同於白天的在園體驗,既鍛鍊了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也培養了勇敢、堅強的品質,更重要的是,收穫了滿滿的自信!相信這一夜一定會成為孩子們成長裡的美好回憶和印刻,成為寶貝們成長中珍貴的禮物!
  • 東方蒙特梭利|讓孩子自由獨立的成長
    簡單來說就是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內在的成長法則。了解孩子的發展需求,創設豐富適合孩子的發展環境,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當孩子需要幫助時,適時給予孩子引導和幫助,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自己的內在需要,成為正常化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