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懂事別沾沾自喜,心理過早「成人化」並非好事,要警惕

2020-12-19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的小朋友凡凡屬於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過節才來看凡凡一次。凡凡的爺爺奶奶也去世了,看管他的是父母僱傭的一個阿姨,雖然阿姨把他照顧得很好,可是總能隱約感覺他不是很開心。一次過年,他媽媽帶凡凡過來我家拜年,凡凡一直盯著我家桌上那盒果糖,我把糖遞到他面前,他就一直搖頭,她媽媽就一直誇他家凡凡不貪吃,很懂事。

小孩子在公共場合不哭不鬧確實是好事,可是如果太過"懂事",那並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天性被抑制住了,過於懂事,心理趨於"成人化",家長們要引起重視。

心理過早"成人化"的表現

不耍小脾氣首先,不愛耍小脾氣是一個明顯的特徵,那些心理太早成人化的孩子,他們可能之前向父母討要或渴求一件心愛的物品時,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甚至有時候家長們還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要這要那,浪費錢。

因為有這些事的發生,孩子們久而久之就變"乖"了,所以當他們的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時,雖然他們會生氣或者失望,但是他們仍然會把這種情緒憋著,不讓父母發現。

這種情緒長期壓抑在孩子心裡,是對孩子內心的巨大壓力。這容易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後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傾向,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無欲無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會有很多想要的,想玩的,想吃的東西,看到喜歡的東西他們就會想到,這就是孩子的本性,他們生來就這麼的簡單且容易滿足。

然而對於那些懂事的孩子來說,由於他們感到自己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些什麼,所以他們在遇到自己想玩的東西時會努力壓制自己內心的渴望。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什麼東西都不想要,得過且過的態度去生活。

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這是好事,孩子們不爭不搶,安安靜靜地生活才是好的。是非常懂事的表現,可殊不知,這些壞習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有著巨大的不良影響。

這種什麼都不在乎的性格會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變得得過且過,他們不會對他們生活中的任何對他們有利的東西提起興趣,像事業,金錢,地位這種,這種過於安逸的性格,會讓他們今後沒有目標,不去奮鬥。

忽視自身感受成人化的孩子的另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往往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由於自身的情緒和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以及長期受到家長的訓斥,這些孩子往往會下意識的忽視自身的感受。在他們心中,人生的唯一目標就是聽父母的話讓他們滿意,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避免父母的惡劣情緒。事實上,這種狀態不利於孩子自尊心的養成,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變得異常自卑

孩子們太懂事,為什麼是一個不好的行為?

習慣用成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小芳她非常喜歡彈鋼琴,小芳的媽媽是一名芭蕾舞老師,她希望小芳能學習舞蹈。為了讓她媽媽高興,小芳改學舞蹈。在一次舞蹈練習中小芳受傷了,把半月板給傷了,為此她媽媽後悔不已。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他們習慣了恐懼,長時間安全感的缺乏會讓他們總是擔心失去他們當下所得到的東西。巨大的思想壓力也會一直伴隨著他們。簡而言之,太過懂事無論對身體還是心靈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習慣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們會把父母的感受當做自己的感受,父母的喜怒愛樂掛在臉上,太懂事的孩子就會照顧爸爸媽媽的感受,從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這樣會讓小孩子活得很卑微,總是以別人的感受放第一位,從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怎樣預防或改正孩子"太懂事"的行為?

孩子們天生就很"懂事"嗎?當然不是。小孩的天性就很愛幻想,不嬌柔做作,有什麼說什麼。不怎麼懂事,好奇心重,貪玩。不過對於孩子,完全不理會他們的天性是不行的,完全由著他們的天性來也是不行的。可是關鍵這個尺度如何掌握,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所以說,要想預防或者改正孩子"太懂事"的行為,還是要靠家長一步一步地指引。

那麼我們的家長該如何去預防或阻止孩子心理繼續"成人化"?

耐心觀察孩子的需求家裡的孩子如果已經出現成人化傾向了,那麼這個孩子將極有可能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不再向父母說明。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想避免孩子的進一步成人化,我們就需要仔細的觀察孩子的日常表情。

對於這樣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並非是真的什麼都不習慣,他們在跟父母逛街時,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和衣服還是會矗立很久。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不妨上前與孩子交流:"你是不是喜歡這個呢?爸媽給你買好不好?"我們可以用這種行為來當做避免孩子過早成人化的開始,讓孩子明白,父母願意去滿足自己的喜好

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說實話,在我們的社會中,父母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呢,由於生活、環境、經濟帶來的種種壓力,很多父母總是不能很好調節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將不好的情緒帶給孩子。這些受到父母苛責的孩子們,很容易心理成人化。

所以,當家長們在想發脾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想一想,究竟是孩子做錯了,還是自己沒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呢?相信只要父母能夠對孩子多一點耐心與寬容,那麼他們就不會出現過早的成人化傾向,他們的心裡也就不會再那麼的壓抑了。

要多陪伴孩子現在的社會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們為了工作而沒有陪伴他們,陪伴他們的是爺爺奶奶,甚至是保姆阿姨,這時候他們的心理會很孤獨,覺得被世界拋棄了一樣。雖然說家長們女裡賺錢也是為了能夠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在孩子們的眼裡,你們的陪伴比你們賺了很多很多的錢更加重要。他們在乎的只是家人們的一聲溫暖的問候,一份真摯的關懷。

在孩子情緒化的時候耐心開導最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孩子而言,由於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他們是有鬧情緒的權利的,小打小鬧無傷大雅。

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跟自己鬧脾氣的時候,一定不要一味的制止與警告。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只會害怕,以後可能會憋著自己的情緒。

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冷靜地與孩子好好談一談,讓他能夠冷靜地告訴父母自己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在孩子講明原因以後,我們在告訴孩子這樣的脾氣會讓爸媽非常傷心,我們希望你下一次的時候可以稍微控制一下。

我是尼莫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我家孩子太懂事」,家長別沾沾自喜了,小心孩子過早成人化
    但我聽完後的感受和別的媽媽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孩子懂事的有點讓人心酸,不像這個年紀孩子該有的狀態,過早的&34;。所以,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太懂事了,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千萬不要為此沾沾自喜。
  • 太懂事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活得並不快樂,過早「成人化」罷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話,大多數家長都投去了羨慕的目光,而我卻格外的心疼那個懂事的孩子,她承受了太多和她的年齡不相符的東西,過於懂事其實是過早「成人化」的表現,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們錯把孩子「成人化」表現當成「懂事」,並且以此為傲、洋洋得意。其實有時候「懂事」並不是褒義詞,尤其是那些超出年齡的懂事的行為,都是過早「成人化」的表現,這些「成人化」的表現不僅僅會剝奪孩子本應擁有的純真和快樂,還不利於孩子的正常成長。
  • 孩子太懂事=成人化邊緣,過早的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
    ——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但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麼?不見得,有的時候,太懂事其實是孩子過早成人化的表現,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想說給各位家長,孩子過早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我想說,這樣&34;的孩子,太可悲了。孩子過早的成人化都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從小懂得察言觀色是「高情商」?不,可能是過早的「成人化」
    01高情商也要分階段,小時候的「高情商」可能是過分「成人化」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確實存在於高情商的情況,他們懂得去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想法以及媽媽內心真實的想法。除此之外,在父母安排任務的時候,一些孩子也是滿口答應,甚至願意去為父母準備好。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們內心的想法就是簡直太乖巧,太懂事了。孩子乖巧懂事對於撫養他們長大的父母來說是一種好事,但是對於孩子個人的成長卻並不利,試想一下任何一個成功的人,他們在小的時候也不是願意去聽從父母的安排,或者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寶寶。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有一位家長每次在說起自己的小兒子時就沾沾自喜,因為她認為自己教出了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的小兒子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一、你要懂事,要聽話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小時候,電視裡有一個經典的公益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一個孩子先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然後端著水盆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這個行為不是討好,而是學習,這種懂事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那什麼樣的懂事應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
  • 孩子有這3種"懂事"的表現,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家長固然之都想塑造孩子懂事的形象,這樣在外出的時候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還可以安心一點,在學習上也不懂家長太過於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懂事的行為,並非孩子真的本意上的懂事,而是孩子存在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開導孩子,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孩子過早的懂事,真的好嗎?
    我不認為讓孩子過早的懂事,是一個好的教育觀念。這只會讓孩子的人生出現部分的缺失,變成以後的遺憾。我們生活當中有太多的例子,總是有太多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內心的苦,你只看到他們的優秀,卻未必看到他們的苦惱。人不是慢慢長大,而是可以瞬間長大的。「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
  • 孩子「成人化」危險多,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可是,看到岑怡諾滿屏幕「成人化」的畫風,真的是讓人覺得很心酸。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懂事兒一些,而這個懂事兒的標準就是「成人化」。說那些成年人說的話,體現出成年人的感覺。他們覺得這就是孩子懂事兒的標準,殊不知,這樣的「成人化」對孩子來說,只會讓他早早走進成人的世界,卻無力承受成人世界的一切。
  • 孩子的這3種表現,看似「懂事」其實代表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兒子小的時候特別懂事聽話,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他都會照做,不會反抗,一開始王女士夫妻還覺得這個孩子帶起來省心而現在從安逸的象牙塔出來,走入複雜的社會,聽話懂事在工作上根本沒用,想要做好工作,搞好人際關係,情商也很重要。其實很多小孩之所以情商較低,跟他們小時候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研究表示,孩子的情商高低會影響未來的學習、生活、家庭等等方面。但是,很多家長卻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根本不在意。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於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
  • 孩子有這2個懂事行為,並不見得快樂,家長別沾沾自喜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既聽話又懂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招人喜歡。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事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聽話,是父母的驕傲,但不見得孩子有多快樂。
  • 小戲骨《紅樓夢》走紅惹爭議,孩子會不會過早「成人化」?
    不過,不少父母被小戲骨圈粉的同時,也無不擔心地問:孩子對成人世界的角色扮演,會不會過早地催熟孩子?會不會讓孩子「過早成人化」?家長們的擔心可以理解,因為我也會有顧慮。但這部mini87高仿版紅樓,其實是一部精心包裝的娃娃「過家家」大戲。
  •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為什麼說「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呢?首先,意味著孩子有分寸感。父母在場,自己無論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會有父母保護,孩子可以鬧可以不聽話。可是,父母不在,自己一些過分行為可能會引起別人不滿而被教訓,因此,孩子表現出聽話,可以看出他在面對外界的一些行為是有分寸感的。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 懂事就是好事?這3種懂事說明孩子情商低,父母別忙著高興
    為什麼小王這麼「懂事」反而沒有得到大家的喜歡呢?小王的同事好心告訴小王,這不是「懂事」,反而是情商不高的表現。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懂事,都認為「懂事」是件好事呢?一、為什麼很多家長認為「懂事」就是好事?明星馬伊琍有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但馬伊琍卻在一個節目裡直言說後悔對女兒要求太嚴格,才導致了女兒的過分懂事,非常聽爸媽的話,但是女兒內心卻非常膽小。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讓家長沉默
    >曾經看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就是那個過早懂事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敢任性,不敢惹父母生氣,只要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就會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我特別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而且我一點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好聽話好懂事」。如果我將來結婚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過早懂事,要讓他像個孩子,成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看完這位網友的留言,心中充滿了心疼。這位網友生活中肯定是家長心裡的懂事孩子,旁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這個懂事,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過得有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