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早晚與智商掛鈎?寶媽別再上當了,過早走路不是好事

2020-09-18 幼教咖

前幾天,看到小區裡溜娃的家長們在一起討論孩子走路的事情,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孩子從呱呱落地的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能獨立思考的人,要經歷很多個成長階段,而走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大運動。

在眾多家長探討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的時候,只見一位寶媽炫耀地說:「我家寶寶特別棒,五六個月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站著,如今十個月了,都能自己扶著把手走幾步了,一看就是個聰明的孩子。」

其他家長聽了表情各不相同,有的表示羨慕,有的則不以為然。而作為兒科醫生的鄰居張阿姨聽了之後不禁搖搖頭。

跟上去問了究竟,才知道,原來寶寶走路早晚其實真的與智商無關,但是很多寶媽總是習慣性地把這兩點聯繫到一起,反而忽略了過早走路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

通常來說,孩子一般在12個月,也就是一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學走路,但是真的能在一歲時就走得很穩的孩子並不在多數。

只要孩子在12個月到18個月之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只不過有早有晚而已,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只有在18個月以後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家長才有必要帶孩子就醫進行檢查。

孩子學會走路早晚與哪些因素有關?

1.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性格,有些孩子天生比較內向,膽子小,不敢去嘗試,所以面對站起來走路這件事,就會有些恐懼,會害怕因為站不穩而摔倒。

這樣一來,因為不敢嘗試的原因,內向的孩子走路就相對來說會晚一些。

而那些性格大大咧咧,比較活潑的孩子,則很喜歡去大膽嘗試,喜歡表現自己,只要身旁有人協助,很快就能站起來走路,也就會更早地學會走路。

2.身體的協調能力

在學校或者是工作場合中,很多人會很恐懼集體活動,比如跳舞或者是做操,因為總會慢半拍,跟不上節奏,就顯得比較尷尬。

其實這類的人就是身體協調能力比較差,有些孩子也是如此,因為在走路的過程中需要身體各部位相互配合,協調好腿,胳膊與腳之間的動作連貫性,才能更快地學會走路。

而身體協調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學走路就會更容易一些,協調能力差一些的則走路時間也會晚一些。

當然,身體協調性與智商是沒有關係的。

3.腿部力量

顯而易見,走路更需要的是腿部的支撐,所以腿部的力量很重要,只有腿部肌肉的力量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才對學走路更有幫助。

一些孩子發育得比較好,腿部更有力量,也就更有利於學走路,因為腿部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寶寶整個身體。

而一些孩子腿部力量比較弱,反而會更擅長爬行,當然這也是一項很有好處的運動。

過早走路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就像上文中的寶媽一樣,覺得自己的孩子那麼早走路是一件好事,其實並不是,孩子每項大運動的發展都有特定的規律,違反規律自然是沒有好處的。

1.孩子容易羅圈腿

當小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都會搖搖晃晃的站不穩,這也是對這項運動技能掌握得還不熟練的緣故。

但是如果寶寶過早走路,此時骨骼發育還不成熟,骨頭很軟,腿部的力量不足以支撐身體過重的重量,那麼就會容易導致腿骨變形,形成羅圈腿。

2.危害視力

說到這點,想來一些家長會有疑問了,走路不管怎麼說都用不到眼睛,怎麼會危害視力呢?

但其實寶寶在一歲以前,眼睛並沒有完全發育好,其實是看不清楚太遠處的物品的,而過早地學走路,孩子因為想要看更遠的地方,就會調整眼球的聚焦,從而影響視力的發育。

3.孩子變成駝背

跟第一點有相同的原理,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內的骨骼發育不完全,骨骼中的鈣含量比較少。


所以過早地讓寶寶直立行走,孩子的脊椎和背部力量不夠,就會形成過大的壓力,孩子就容易形成駝背。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凡事都有個好起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遵循自然的規律,而不是急著「拔苗助長」,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非但沒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反而容易給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傷。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相關焦點

  • 寶寶走路早晚,暗示「智商」高低?寶媽們別再被忽悠了
    文/冰糖媽育兒日記有了寶寶後,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各種補充影響,出生後,就連寶寶走路,都能暗示「智商」高低,有人說孩子走路越早,就越聰明,事實卻是毫無關聯,寶媽們可別再被忽悠了。
  • 寶寶走路早晚就代表著智商高低?寶寶多大會走路呢?
    要知道學會兩腳走路是作為人類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每個寶寶要經歷的。而每個寶寶會走路的時候都不一樣,有些早一點在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而有時晚的,到了15個月的時候走路還是不太穩。對此就有一些寶媽擔心起寶寶晚走路這個問題了。
  • 孩子走路的「早晚」,決定了孩子「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每當看到和自家差不多年齡的孩子時,大都會問一個問題「你家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了」,然後就開始和自己孩子比較,多數人會說走的早的孩子聰明,其實不然。孩子走路的「早晚」,決定了孩子「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呢?
    朋友小麗的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小麗很是慌張的帶女兒去醫院檢查,結果沒發現女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小麗鄰居家的兒子滿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街坊鄰居私下討論說,走路早的寶寶智商一定高,將來一定會有出息。聽了街坊鄰居的話,小麗心裡很不是滋味。
  • 孩子走路早晚,就決定是什麼智商?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幾天前,當我路過小區門口時,我聽到一位阿姨特別自豪地說道:我的孫子才九個月就已經能自己走路了,他這麼聰明,長大以後絕對很厲害。接下來,周圍的人就議論紛紛,其中一些人炫耀著他們的孩子能早走路,有的人充滿了嫉妒心,說他們的孩子已經一歲多了,站都站不穩。可以看出,傳統觀點認為學習走路的時間早晚與智商有關。不過孩子走路早晚,就真的決定了他的智商是什麼樣的嗎?
  • 闢謠: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小玉有2個孩子,一兒一女,大的是女兒,一歲過1個月才學會走路,小兒子卻10個月就可以走路了。平時去樓下公園散步的時候,那些寶媽們總炫耀「我兒子還不到9個月就會走路了,這長大了肯定不得了,智商槓槓滴!」聽得多了,小玉也開始懷疑,孩子走路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係嗎?
  • 闢謠: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小玉有2個孩子,一兒一女,大的是女兒,一歲過1個月才學會走路,小兒子卻10個月就可以走路了。平時去樓下公園散步的時候,那些寶媽們總炫耀「我兒子還不到9個月就會走路了,這長大了肯定不得了,智商槓槓滴!」聽得多了,小玉也開始懷疑,孩子走路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係嗎?1、別傻了,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沒關係大約在孩子7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有行走的意願,有些孩子的意願會強烈到不願意坐著。
  • 李玫瑾:孩子走路「早晚」,暗示智商的高低?家長們可別上當了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個小中心,對父母們來說孩子的健康狀況和心理髮育十分重要,但是每個家長也同時希望自家寶寶健康的同時,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畢竟智商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的路,孩子智商高未來的成就大概率的就會很高,這樣長大後孩子們的人生就會更加順利,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 寶寶走路早晚可以反應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孩子沒出生之前,孕媽們整天擔心胎兒的發育問題,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們終於不用每天擔驚受怕了,可是孩子的成長變化又成了媽媽擔心的難題。麗麗最近正因為孩子走路的問題頭疼不已,別人家的孩子都能緩緩的走路了,自己家孩子已經一歲半了還不能獨自走路,是不是孩子智力發育出現什麼問題了?
  •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導讀: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走路早就是聰明?其實不然,走路早晚跟智商無關跟這些事有關
    老人們都相信一種傳統的說法,如果孩子走路早的話,以後肯定聰明伶俐。我們真的可以根據孩子走路的早晚,來判斷孩子智商的高低嗎?很多寶媽也很擔心這個問題,但是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可信!孩子走路早就是聰明?
  •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可知,傳統看法都認為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跟智商有關。但,孩子走路早晚,真的暗示了「智商」高低嗎?比身高、比智力、比長相,比上的才藝培訓班……有趣的是,不論比較什麼,最後總會被家長統一歸為自家孩子的智商高。可真相是,以上這些沒有一絲一毫關聯,而且決定走路早晚的主要因素,也和智商沒什麼聯繫,家家月嫂請各位家長別被忽悠了。
  • 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照大媽您這腦迴路,是不是我家娃補了鈣就能提高智商了?晚走路=智商低?寶寶走路的早晚究竟和什麼有關呢?是不是晚走路的寶寶就真的比別人笨呢?其實大約在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起先寶寶會表現出強烈的行走意願,拒絕坐著。是的,小傢伙已經不滿足於地面活動了,他們更嚮往高處的世界!據統計,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 什麼時候教寶寶走路最佳,如何教寶寶學會走路呢?寶媽必看(上)
    一般來說寶寶走路的能力,大部分寶寶在1歲左右就開始邁步,等到1歲半之後差不多就能行動自如,當然也有一些寶寶走路要晚一點,要等到2歲之後才學會走路。寶寶學會走路這件事實際上是根據寶寶自己發育來決定的,一般身體健康寶寶早晚能學會走路,因此寶媽寶爸不用過於擔心。
  • 孩子走路晚=智商低?寶媽別再被忽悠了,主要和這些因素有關
    其實這兩者是沒有關聯性的,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沒有關係,而是和以下因素有關:01性格而手腳協調能力好的孩子,只要父母稍加引導就能走路了。不過,這和智商無關,主要是關乎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因此,寶媽懷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經常到醫院產檢,不要因為一個不注意導致孩子天生體弱。
  • 孩子越早走路,就說明智商越高?不要過於糾結,醫生告訴你實情
    寶寶的到來,事事牽動著父母的心,不僅要擔心他的身體健康,又要擔心他的成長是否順利!在閒聊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誇獎誰家的孩子真聰明,沒幾個月就會說話走路了,長大了肯定有出息。把那些孩子一周歲還沒學會走路的寶媽嚇得夠嗆:我家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難道長大後要成傻子了?
  • 寶寶走路的早晚,跟智商有關嗎?李玫瑾教授:不要被忽悠了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寶寶出生以後,每個家長都非常關注寶寶的成長,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他們學習東西,為的就是能讓寶寶更加的聰明,在智商上先碾壓一波,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誰都想要一個高智商的寶寶,因此有一個說法是,寶寶走路越早越聰明,智商越高,這個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家長別忽視
    就是因為每個家長都想成為被別人羨慕的人,就連孩子走路早晚,都被說成是智商問題。還有的老人,認為說話早的孩子,將來更優秀。其實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和智商完全沒有關係,最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有一部分人,因為先天肢體協調力比較弱,因此學會走路會相較於其他孩子晚很多。這並不代表孩子的智商就比別的孩子低,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
  • 寶寶走路過早會影響腿的正常發育,那麼寶寶多大走路最好?
    作者:寶寶知道 火夕夜前幾天在我一篇文章的評論下,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孩子八個月就會走了,寶媽覺得這是個很自豪的事,比別的孩子早了好幾個月。有一句俗語這樣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孩子過早的站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